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探讨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是: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落实,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探索基于能力检测的考核改革,注重以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以适应社会职业人员的发展需要,要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提高专业和课程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要点
(1)明确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在信息科技时代,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对计算机教学非常重要。高职学生为了今后与学历层次更高的学生竞争,他们的学习目的性往往较强,更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积累,因此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校可组织专业教师修订教学大纲,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时要做到科学安排,尽量增加实践课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尽可能注入与高职学生今后工作领域相关的实例中去,这样既可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主要涉及中英文输入技术、文字处理技术、常用软件使用技术、现代办公设备使用技术等),又可以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灵活使用计算机,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其次,精通某一方面的技能应该成为高职学生努力的方向。如建筑专业要精通CAD技术、网络专业要精通网路安全管理技术、文秘专业可以选择文字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技术等,学生一旦掌握了一技之长,就可以迅速立足社会。
(2)创设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员的积极性
计算机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和难懂,很难让计算机基础不好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导致上课效率不高。面对这种情况,积极创造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讲课艺术,使用诙谐的语言,风趣的实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创设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交互式课件的演示,积极引导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了所要学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教师从案例出发,将课程内容提炼出来,以问题形式交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认真对问题的思考,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
3)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就是把教学目标隐含在一个个项目中,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区别主要表现在: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4)实行分层次教学。高职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息量,加大难度,;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基本内容讲述。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计算机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成课件后图文并茂、操作清晰、思路明确,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掌握相关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在反复的模拟操作中掌握技能。通过上机实践,完成实践内容,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把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对于实际操作练习课,教师在课前应精心准备练习内容,在上课时对本节课的练习目的、任务和要求都应该有明确指示,在课后还应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从而确保教学效果。此外,加大学校硬件条件的投资,建立计算机硬件实验室,配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指派专门的实验老师配合任课老师完成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资力量培训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要有深刻的业务功底,应积极了解其他与本专业有联系的外延知识,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善教学方法,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其次,鼓励在校教师走进企业、工厂进行顶岗实践,广泛参与企业锻炼与调研,提高职业实践教学能力。师资队伍要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达到教育教学双师型、服务社会专家型的要求。此外,加强教师培训。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中、短期培训,使教师了解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前沿信息动态,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从教学中受益。
作者:徐静 单位: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
(二)
一、目前医学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统一,无专业特色
目前,在国内,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及相关的课程。以山东省为例,各医学高校均设置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此开展信息化技术教学。在信息技术能力要求和考核上,医学院校之间、高校内各专业均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模式。教学内容没有门类和专业的区别,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数制表示、计算机软硬件,操作系统等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模块、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基本知识和病毒和安全等内容。实验课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基本内容、office模块和网络技术。教材多选择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的规划和自编教材,在专业上没有区分。
1.2医学信息技术教学滞后
据统计,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设置和方式下,许多医学生医学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较差,甚至许多医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存在着医学信息技术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医院常规工作要求的现象[2]。造成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医学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不合理。同实际应用相比,主要不足表现在计算机等基础课程过多,缺乏与医院相关的支持系统课程,(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学生在学完基础课程后,只有到实习和实践课上甚至是工作以后才能接触到与专业相关的医学信息系统),计算机基础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衔接,整合不够,医学信息技术学习远远滞后于实际需求。
1.3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随着医学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实验室等硬件设施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内容也随着发展。但在医学信息技术方面,师资队伍的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首先,受过医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背景的教师偏少。医学院校中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大都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对计算机的基础和应用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对医学计算机技术不熟悉,甚至不太了解。其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能力要求的限制,许多教师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的工作,接触不到医学信息技术的内容,加上自身专业的因素,无法开展医学计算机技术教学,也没有条件参加此类技术的培训。因此,教师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二、医学院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步思路
2.1课程定位
从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现状可知,目前接受信息技术教学的医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医学信息技术教育缺失和不足的问题,计算机教学课程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医学院校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应当与医学临床实践相结合,调整和改革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课程,把课程重新定位。结合目前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可定位为以医学及非医学人才培养需求为驱动力,以先进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内容丰富、理念先进,能够满足医学院校医药及非医专业、医疗机构等用户需求,并能够持续更新的应用型课程。
2.2加强计算机教学,推进教学革新
首先,医学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重新定位,可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技术教学,促进各专业协调发展。近几年,医学高等院校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专业也出现了细分的情况。把有医学特色的计算机课程加入教育活动中,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既可以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在此之上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提高了自身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医学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质量也大大提高。其次,可推进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其他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提供思路。教学内容和方式由原来统一的、无区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有专业特色、个性化的内容和方式,将会极大地促进本课程的发展。再次,医学院校中开展医学信息技术,也可满足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医学信息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需要具有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医学院校中改革信息技术教学,培养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促进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
2.3教学改革的依据
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能力界定方面,我国和各省市先后制定了多种规范和要求,如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大纲、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和山东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等。这些规范和要求主要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和非医学信息学专业人员,主要考核他们在本行业的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它们关注的不是计算机构造、原理、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注重的是应试人员在从事某一方面应用时所应具备的能力。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目前共设置四个等级:一级定位为满一般性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重点是操作能力的考核。二级定位为计算机程序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大纲主要针对非医学信息专业(护理专业、临床专业、药剂专业、影像专业、检验专业、美容专业、卫生管理专业、口腔专业等),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主要是面向医疗信息化办公,中级为医疗信息化办公应用师,高级为医疗信息化办公高级应用师。综合这些规范和要求,可把计算机教学定位为基础性教学,也就是高等医学院校的各专业的学生的能力要求等同于各类规范和要求的初级水平,即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医疗的信息化办公。这样设置课程内容,既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又具备初级的医学信息技术能力,有机地将医学信息技术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
三、医学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3.1改进教学内容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主要是授课内容改革和调整。授课内容应包含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除此之外还应添加医学特色的医学信息技术部分。内容可分为基础部分和医学信息技术部分。在基础部分上,涵盖现有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医学信息部分可根据现在医学信息系统的发展设定,以目前为例,可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例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和检验信息系统等。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时有限,需要调整其中计算机基础和医学信息技术部分的比例。对基础部分,对于学生在初级教育阶段已接受过的内容已成为常识的内容进行缩减。新增的医学信息技术内容,包含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理论部分应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简单明了,以操作部分为主,可结合现有系统进行讲解。
3.2分层次和分阶段的教学模式
由于医学信息技术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医学知识。在学生学习时,应具备相应的两方面的基础知识。针对此问题,在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次和分阶段进行的教学模式。大一的新生,进行计算机基础内容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内容,为学习医学信息技术打下基础。随着学生学习深入,到高年级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时,开展医学信息技术部分的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有机地将医学特色的医学信息技术学习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大都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
3.3加大对医学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的不足会影响学生医学信息技术学习的质量,使得医学信息技术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传统的计算机加软件的实验室配备不能开展医学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计算机教学中,医学高等院校应大力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医学信息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引进新的设备,建设现代数字化的实验室,让医学生能得到更多的锻炼,以适应目前医学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不断地发展和应用,对医学生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增强。医学院校需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改革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才能解决现有的医学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适应医院需求、具备较高信息技术素质的人才。
作者:尚宪刚 郑鹏 张兆臣 单位:泰山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三)
一、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新时代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体现在创新教学方法中。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多少,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按入学前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多少进行分组,每组都是由基础较好的学生为组长。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还增强了学生们之间的学习交流。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每组学生通过对任务的认真分析、讨论,用最简便的方法将任务完成。同时,课上评选出最优秀的一组进行表扬。在这一教学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共同协作能力等,褒奖措施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了过去那种一板、一笔、三尺讲台的传统“灌堂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引导启发而不是一味灌输,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作为新一代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思考,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出能为社会所用的IT人才。
二、更新软硬件设备,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落后,和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更新不同步,无法紧跟新知识、新技能的步伐。甚至有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的数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几名学生同时操作一台计算机,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机会和时间动手操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达到所谓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逐步改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硬件设备更新后,要注重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及时安装、更新计算机相应教学软件。另外,在没有授课的课余时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计算机上机练习,以此巩固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使计算机的利用率最大化,发挥其效用。
三、注重引进人才,加强师资建设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要求授课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但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通过问卷和走访,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学生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现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满和忧虑。为了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技能型IT人才,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注重引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或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二是邀请在计算机方面有建树的知名人士来校演讲;三是鼓励现有教师进修,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本专业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四是大力建设实训基地或实验室,改变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条件差,软件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高级技能型IT人才,其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了适应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适时进行调整和改革,高职院校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IT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作者:霍雪梅 郭胜 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四)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由于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正常开展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一)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水平较低。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在初中或者高中学习阶段,由于计算机的学习课时比较少无法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庄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学生在初高中没有接触计算机,对于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都不清楚但是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没有太多的课时用来练习这些基本的操作,因此就会造成一些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的现象出现;第二,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情况中,学生的操作能力有高有低统一的教学进度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二)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内容是统领整个计算机课程的关键所在,但是,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庄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高职院校对于文科生只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以及一些办公软件的教学,这些教学内容非常基础,对于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学生来讲根本没有必要开展这一方面的教学活动,白白浪费掉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时间;第二高职院校对于理科生来讲除了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之外,还开设了C语言的课程,但是课程都讲解的非常基础,无法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需求。高职院校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合理情况,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使得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非常片面,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帮助不大。
(三)教学模式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在信息化的社会中顺利成长,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为学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计算机教学对于讲解理论的课时安排过多,其实学习计算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这些技能只能在实践中获得;第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依然沿用教师主讲的模式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在课下又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因此学生会逐渐丧失对计算机学习的信心。
(四)计算机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来讲,计算机教师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为学生讲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而且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所以计算机教师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但是,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并非如此庄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些教师是直接从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实际操作能力还有所欠缺,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高较慢;第二,一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讲解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内容对于其他的计算机知识不进行教授,所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比较片面无法全方面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在目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况,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升不利于为社会和企业培养计算机高素质人才为此我们需要对高校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
(一)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由以上的论述可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教学背景在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的水平层次不齐所以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必须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一次考试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掌握能力进行分班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不同模式的教学使得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定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大学老师应该对教授班级的学生能力有着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二)合理设置大学计算机的课程。大学的计算机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合理设置大学计算机的课程,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计算机教学需要分模块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分模块进行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技能有所帮助;第二高职院校的教师在选择计算机教材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专业选取不同的教材;而且,除了选取纸质的教材之外还需要选择电子资料和网络资料等等,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学习的平台,有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大学计算机的实践教学。由于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复习和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能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校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用来供学生们进行练习,而且还需要改变教学课程的安排,适当增加计算机的上机时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第二,教师可以与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计算机活动,例如:打字比赛、画图比赛以及软件设计大赛等等在学生参赛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第三,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课时有限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多地进行课下练习对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巩固,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以上的分析中得知月前高校的计算机教师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还无法完全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河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职院校需要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计算机科技的变化,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胜任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重任;第二高职院校可以鼓励计算机教师进行再次深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能,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转变一些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第三学校可以为计算机教师举办交流会,使得教师之间能够进行充分交流不断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先进知识,将成功教学的案例传播出去。
作者:王洪亮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五)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现状
(一)教师的计算机技术素养有待提升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而且相比之下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更快其发展不仅涉及各种软件的更新也包括各种硬件的更新。因此内容多而复杂。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不断充电了解计算机新的技术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展步伐对学生提出的计算机方面的问题,给予满意的回复。然而很多计算机教师并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面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周步自封不求上进知识更新缓慢不仅不了解计算机发展水平和程度,对计算机的维护与保养也知之甚少针对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遇到的一些列问题不能给予满意的回答束缚了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术的进步。
(二)教学观念落后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没有赶上新课改发展的步伐仍然较为落后肩待进一步提高和转变。教师需要增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了解新时期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只有这样在制定计算机教学方案的时候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爱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然没有转变教师主导者的角色管理方面也比较落后。
(三)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课程教学不仅包括理论课程还包括实践课程因此敷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的能力。实践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仍然习惯将知识被动的传授给学生。另外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多信息丰富教师再不注重与学生互动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对学生主动性、创新性的培养也不够。
(四)教学资源不完善
计算机教学是理论与实践向结合的过程而且实践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并不断对理论进行发展和完善因此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高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以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材料不足、陈旧以及更新缓慢有一定关系。
(五)过分重视理论,忽视实践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是硬件设施不足、陈旧六机比例严重失调理论课偏多、上机课偏少是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计算机课走的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路子。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掌握了理论实践就不在话下段有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还有的教师干脆只讲理论直接忽视上机操作的环刀。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以及课程的开设要紧跟时展需求,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毕业之后不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还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前沿的技术型人才。其次敷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转换师生角色定位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另外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声音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将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需要。
(二)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敷学活动的主导者其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高低。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教师要想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不断充电。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最好也是最便捷的途径经过有效培训教师可以快速掌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现状。另外学校还可以给计算机技术的大型企业沟通赴教师进厂进修,tn身体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变化为教师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传统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既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性的发挥。因此新时期高职的计算机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难动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奥妙探化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厚受学习的乐趣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不断开发教学资源
计算机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学资源的开发。工具性、实践性、综合性、时代性是计算课程的主要特点。高职院校要满足计算机课程改革需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在计算机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只有这样计算机课程的开放性、立体型以及动态性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促进高效计算机课堂的打造。
(五)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实践应用能力是当今社会最注重的素养之一。理论的学习如果不能应用到实践池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当然段有了理论的指导实践也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高职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断提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取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敷师授课期间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训练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比如说为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生开展综合实训活动通过综合实训提升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肚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社会发展需求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作者:韩玉梅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六)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1.1慎选计算机教材,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选用教材前,首先要深入调研企业、用人单位对于各个专业人才的要求,研究如何才能使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用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教学教材,确保计算机课程内容符合专业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
1.2实行层次教学,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课堂中,层次教学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可以考虑利用网络资源对全班学生实施层次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研究,便于有效开展层次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1.3完善计算机考试制度,全面反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一般说来,计算机考试多采用纸质化考试的方式,笔试考试作为一种常见的考试制度已经沿用多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这种考试制度难以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同时这一考试方式也容易造就一批理论性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弱的学生。为此,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实行上机考试,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上机考试与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既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又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计算机考试制度。
1.4整合高校师资力量,全面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计算机教学的质量,针对现阶段部分高校计算机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应进一步整合高校师资力量,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上,招募更多的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高校计算机教师,为现有计算机教学带来新鲜血液,还要对现有高校计算机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加强专业学习,培训教学技巧,全面提升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奠定基础。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新形势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应该与时俱进,急市场之所急,想市场之所想,为社会输送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创新教学观念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应从教学观念的改革开始着手,高校领导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意义,了解计算机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部分,强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分专业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程
高校计算机教学应树立起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通用性和工具性意识,教学内容应与专业课程的学习联系起来,对于工程、水利、信息技术等专业可以加大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可以开设C++,VB,网络编程语言Java等计算机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从事本专业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开发的能力;对于经济、会计、法律等专业的学生,则重视应用能力的教授,可开设Word,PowerPoint,Excel,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实用技巧、动态网页制作、文档的上传和下载等具体的操作技能。这是学习专业课程的需要,更是用人单位对于理想化人才的要求。
2.3利用现代化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多媒体为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高校作为新鲜事物的先锋,更是实现现代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阵地。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应顺应时代脉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优势进一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某一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教学论坛、校内网站、E-mail、QQ等都可以为高校计算机教学做贡献,比如学生可以给老师发送电子邮件,可以求教疑难问题,也可以和老师分享学习心得,还可以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等等,既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4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习是无限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根据学校的条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与计算机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动画制作、PPT课件制作等,甚至以竞赛的方式进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刻不容缓。但是,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从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应主动肩负起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之重任,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现代化人才。
作者:何伟超 单位:巴彦淖尔市河套学院
(七)
一、中专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而不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虽然当前的中专计算机教学都拥有机房,但是大部分的计算机课程还是像传统的课堂一样,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台下听,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计算机课程的授课中一点都没有改变。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下,教师更重视的是基础知识的教育,更为注重对应试知识的灌输,一味的让学生背专业名词等,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往往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并不强,出现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
1.2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许多中专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都不足。不仅仅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较少,有的学校每周只有两节计算机课程,甚至有的学校每周只有一节计算机课程;对计算机课程的投入也不够,不能为计算机课程提供优质的设备。许多学校的计算机室还是多年前的台式机组成,不仅性能落后,并且许多现代计算机应当具备的功能都不具备。
1.3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落后
当代计算机教育,应当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还是相对较为落后的。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完全是应试型学习,并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个弊端就是导致了课堂效率较低,教师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的落后,使得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基本的教学任务,缺乏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1.4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中专计算机教学的主要模式还是应试型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当前社会的发展,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计算机息息相关,如果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在生活中运用计算机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不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计算机中存在的规律与方法途径,不利于学生提高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也就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二、中专计算机教学如何进行有效地改革
2.1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加强对新型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当前针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的新式教学方法有许多,例如案例教学模式、小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都可以运用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当中。当前中专计算机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已经全面落后,不能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积极的探寻新式教学方法,加强科研工作中对新式教学方法的研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广大教师应当将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作为自己科研的主要方向,通过与实际教学经验的相结合,来探究出积极有效的新式学习方法。
2.2摆正自身位置,拉近与学生距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总是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对立的角度上,自己总是高高在上,不能充分的融入到学生中去,也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与水平,更不能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辅导活动。教师要充分的摆正自身的位置,以一个与学生平等地位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利用自己对知识的把握来充分的驾驭课堂,通过自身的知识来吸引学生,通过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进步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充分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2.3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方法是当前情况下,计算机教学相对较为有效的模式,应当得到充分的应用。在长期以来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模式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计算机课程也是通过实际的上机操作来完成的,但是上机操作往往也只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实验教学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实验改革当中,要充分的转变观念,尤其是要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的观念。传统观念认为计算机授课要以讲授为主,实际操作为辅。要实现对这种观念的转变,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这两种有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4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的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要进行谆谆的教导,并且要注重对学生创新型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因为计算机本身就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只有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要重视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充分的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和操作能力。
作者:李爱华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卫生学校
(八)
一、计算机教学中较为典型的问题
1.1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不整齐
由于在经济能力、地区发展和教学水平上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异,导致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和基础出现不整齐的实际问题,一部分学生家庭有计算机,因此,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对于基础性的操作有了较为熟练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除了学校以外没有计算机的接触历史,这会导致他们对于计算机知识出现基础上的严重不足,一些学生连计算机开机都不会,更谈不上计算机的熟练和应用,也就谈不上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不整齐的计算机基础和能力会给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多的问题,出现学生学习时能力上和基础上的较大差异,计算机教师既要给能力和基础不良的学生补齐基础操作和基础知识,同时又要照顾能力和基础良好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对计算机教学充满兴趣,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目标,这无疑将会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技巧和难度。
1.2计算机教学内容呈现不合理
当前计算机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发展史、计算机原理、系统结构、操作技巧等几大部分,一般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将这几大部分平均对待,这会出现计算机课程内容多、教师教学难度大、学生掌握重点困难等实际问题,过多的历史讲述和原理学习将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过多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安排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成效。计算机教学中实践和操作应该占据较大的比重,但是很多教师讲授内容过多,导致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得不到实践和练习的保障,难于真正将计算机教学效果做到全面的提升。
1.3学生实践能力低下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一些教师沿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固定模式,这样会导致学生一直处于教学的被动位置,不但减少了师生间计算机知识的相互交流和活动,更会造成对学生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忽视,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迷茫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
内容计算机教师应该在争取其他课程和相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安排,利用教学内容重新编制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得到更多的知识内容的变化要以方便学生获取知识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达到创新精神提高的目的,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真正实现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2.2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
第一,使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软件,并且结合现代敎学手段,向学生演示程序运行的过程,使学生可以真实感受到老师教授的知识。另外,学校还应该开展网上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第二,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总之,通过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思维去研究和探索。
2.3加强计算机教师的师资建设
计算机教师应该是高水平人才,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钻研学术、探究知识。因此,学校应该加强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定期送青年教师外出进行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师资队伍。学校还应该组织学术讲座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促进教学心得交流,使计算机教学队伍更加合理,更快地适应计算机的教学工作。
2.4创新计算机教学的考评体系
新时期应该根据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际,设立较为系统的目标,建立一套综合的计算机考评体系,使学生得到综合的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在学生参加一级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以及小测试等考核。另外,还可以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考试系统,利用考试系统的种种优点,通过客观全面评价形成对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充分认知。
三、结语
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水平会影响到学生社会化程度,会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对计算机教学改革加以重视,通过计算机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变革达到对学生发展的综合促进。在本文的最后,笔者再次强调,当前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师师资建设和考评体系重构上,真正打造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利空间和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
作者:巴硕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九)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计算机教学目前尚存诸多问题,制约和影响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高职计算机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不少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参照普通高校的模式,没有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导致教学计划一成不变,同时教学方法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最终导致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求不符,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脱节,实际动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高职院校计算机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也是影响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相对于本科院校和重点院校偏低,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相对较差,学校整体研究水平和教研氛围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再次,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没有认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理念落后,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1.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机技术全面渗透的现代社会,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不会计算机基础和应用,在现代社会的企、事业单位中几乎无立足之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于综合性大学较差,而且常常被学校灌输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的引导下的学生,常常更关注专业知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投入精力过多,导致学习计算机的精力和投入较少,因此难以系统全面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不够,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以应付考试为主的计算机学习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计算机水平不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是影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水平的因素。高职院校对计算机教学的定位不准确,对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评估不全面,高职院校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论从事生产加工还是制造、服务等各行各业都会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与市场需求脱钩,对市场和行业的需求了解不透,分析不到位,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都与社会需求有差距,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
2.1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计算机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以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导向。高职院校要合理定位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导向,与综合性大学相比,高职院校侧重培养高等技术人才和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改革要在就业导向的指导下,以技术和应用为出发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将计算机改革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和专业需求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企业岗位上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培养既懂工艺、懂操作、懂管理又懂计算机的综合性人才,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高职毕业生也能够在社会各岗位上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2.2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人员保障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之本也是学校的发展之本。高职院校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在社会立足,必须有突出的特色和突出的贡献。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高校应当根据当前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需要,及时调整办学方针,及时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上应当采取“学习、实践、研究”并进的措施,实现从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突破。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模式首先应当在教师队伍中广泛开展计算机教学交流,学习先进学校和组织的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当建立常态化的计算机教师培训制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之快,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知识。高校应当建立计算机教师每学期或每季度定期参加计算机培训或计算机沙龙,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制度化的培训机制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理论水平,使计算机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国际接轨,与先进技术接轨。再次,应当转变高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战略地位,加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使计算机教师的师资队伍能够适应学工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整体思想观念的提升,大幅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2.3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突出实践
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上机操作为主,以实践操作为重点。上机操作的内容应当与实际应用相近,应当为实践提供帮助。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学得不多、上机操作太少的情况,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外,还结合非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开设计算机应用实验课,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高职院校的实践特性以及与企业密切合作的特性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效果。例如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不定期地从企业邀请技术人员为学生现场讲授在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指明方向,由于企业的技术人员更精于实践,他们的讲授往往能取得比学校教师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应当建立或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实训基地,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水平,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工作岗位的平稳过渡。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改革是趋势也是社会需要。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尽管尚存一些问题,但只要抓住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不断拓展教学改革的思路,探讨改革途径,才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
作者:白冰 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十)
一、创新教学体系改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前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软件和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信息处理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与社会中出现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相比较而言,高职学校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比较落后,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的教学质量,高职计算机的教学函待改革。结合当前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不同的计算机水平,应当把计算机教育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合理有序的推进改革。首先,对计算机的基础课程进行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主要包括办公软件、电脑办公以及网络办公等知识的应用。其次,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改革,主要包括电脑硬件设施的配置、安装和电脑所需的软件程序,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设置制作动画、网页以及建立数据库等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适应社会需要。
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
2.1注重实践。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学生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的重要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践中。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侧重点,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实际操作能力更加重要。通过理论学习,大致了解计算机技术,然后安排一些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对计算技术的兴趣爱好,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安排大量的实际操作课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增加课题难度,做好实际操作的指导和监督,保证学生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技术。
2.2重视媒体教学。当前,很多学校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授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把枯燥无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立体的具体影像。教师不能单纯的把多媒体教学设备看成是简单的教学工具,而是要意识到它是一个认知工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课件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而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2.3培养合作精神。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符合时代要求,是融入社会、立足社会的必备品质。因此学校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虽然在计算机操作课中,人手一部电脑,一旦出现问题,还是要靠大家的帮助和协作才能解决。团结协作的精神贯穿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帮助人们更好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也帮助提升自身素质和品质。
2.4工学相结合。当前,职业教育改革面对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技术支持。工学结合一直是我党坚持和贯彻的教育方针。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指引下,培养勤工俭学人才是推进改革的关键,是教育发展的立足之本。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而且在工作中学生掌握了技术,为学生走进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教学手段
3.1合理创设教学环境。发散学生思维,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开拓性思维,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人来推进,创新性实用人才也是计算机领域中的稀缺人才,因此要着重进行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既定方案实行有目的的改变,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和发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注重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由于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并且高级的脑力活动,对思维的发散性、敏锐性和主动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擅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发问,如果遇到问题,教师不要主动解决,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遇到了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3.3运用对比教学。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形影不离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发散思维。所谓的发散思维就是“由点到面的”思维方式。不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敢于大胆、独立、自由的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运用最好的一个方式是辨异对比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4实践多纬度教学。创造性思维对于学习来讲非常重要,其能够使学生在思考一个问题时,使用多个角度去看待并解决问题,比一般人使用普通方法获得的效果更加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的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具备了创造性思维,具备发散性创新理念,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中,就会非常容易的接受新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逐渐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因此,加强计算机教育成为推动计算机普及使用的主要推动力。传统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学强调理论性,但是这并不符合计算机应用型的客观性,因此计算机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实用型人才,由于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实用型、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因此,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等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以便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姚丽华 于广州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