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对策5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对策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对策5篇

(一)

1.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和方法简单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落后,很多课程的设置已经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脚步,还着重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甚至仍然开设一些已经过时和被淘汰技术的课程,使学生无法了解计算机应用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教学方式仍以讲授法为主,虽然多媒体已经深入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但是还有很多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和要求进行讲解,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很难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考核的方式单一,大多教师仍然以试卷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无法适应一些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无法真实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2)理论与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量是非常大的,因此目前高校将大部分学时安排给理论课,是理论学时比例过大,大部分时间是纸上谈兵,而计算机又是对于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实践的缺乏使学生缺乏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很难将学到知识和应用建立联系,而且实验的内容大多是理论验证和现象演示等,实践环节仅仅作为教学的辅助部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

(3)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融合

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授方法主要是建立在课程的基础之上,然后再围绕着课程设计的内容来进行具体的实践。但这些课程往往都是独立存在的,缺乏相互之间的联系性,因此割裂了很多课程当中的内在联系,但是很多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他们互为基础,甚至互相提高。通过对这些课程的融会贯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对策

(1)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实践环节

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当定期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修改和整合,将专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知识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的方法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结构优化和创新,改变以往计算机课程内容繁、偏、旧的现状,将教学内容始终与市场及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密切联系。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是充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突出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理论知识学习为辅,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和研究的工作和活动中去。首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中,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化的设计,尽可能融合不同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而且要以学生的就业为主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其次,增加学生的上机实践机会;要想学生能够更好掌握计算机运用能力,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学习和锻炼中,学生才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3]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讨论、上机演示和答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任务和案例系统地融合多门课程所学知识;还可以采用学生自主网络学习和教师课堂总结的教学模式,学生提前自学课程内容,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些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根据教学进度、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

(3)改进考核方式由于计算机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笔试不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计算机实际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为了客观地检测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必须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完善和改革。要把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对于考核成绩的最终评定,从以往的期末考试成绩占主导地位的模式中走出来,代之以若干次的阶段性能力测试或考查为主,转变学生为分数而学的思想。增加操作和应用试题的比重,训练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重能力,轻分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4)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高校在计算机教育工作改革中,应该加强大学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使教师的知识能得到及时地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适应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参加教学研究等方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大学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5)重视教学中的师生交流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信息交流则是这个过程的关键因素。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不断进行改进,找到适应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所提的问题尽可能灵活和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考虑问题,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并让学生对比不同的解决方法的优劣,培养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不受书本实例的约束,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找出学生的共同性问题,教师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与学生共同研究和讨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结束语

高校应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不断地探索和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使高校的计算机教育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充分的落实将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有效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既有足够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刘阳 史庆军 李晶 马慧彬 高晶 单位: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

(二)

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没有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得到应有的创新。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主观能动性。同时,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严重滞后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且教学内容过分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1.2学生缺乏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由于计算机专业在教学内容上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较为枯燥、复杂,这就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学生缺乏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动机,因此在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往往持躲避、退缩的状态,缺乏努力探索和研究的勇气和毅力。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同时也同样影响着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效果。

1.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科,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偏重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的思想,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院系对于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安排课时较少,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和途径,使得学生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表现的十分薄弱。

1.4教师的专业素质影响着教学效果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方面,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才能很好的为看学生解惑。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调转而来,教师在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层次远远不够,难以将教材中抽象的专业知识转变为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难以应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2.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做到因材施教。当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授课方式还是以班级的授课为主在教材使用上统一,教学内容单一,严重制约着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志趣、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并且还要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不同制定出各种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应不同;此外,教育者必须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全面的改变,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将新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传授给学生,以便他们今后的就业道路顺通。

2.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院校要以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作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首要目标,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建设实习基地,严格实习管理。

2.3加强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切教学的设想或措施最终都要由教师去贯彻落实,因此,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其它各项改革目标达成的关键。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除了必须具有计算机教师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备相应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素质。考虑对专业教师相对的高要求以及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想要更好的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需求,就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教学方式,通过加强专业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办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健康发展,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作者:崔妍 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三)

1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随着信息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渗透人们的生活,而针对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来说,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师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陈旧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本来应该更为生动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针对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达不到好的效果。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以及课堂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出现。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够学以致用这一环节。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很难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提起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太少也是计算机教学目前的现状之一。师生关系没有达到“良师益友”的程度,老师在课余时间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实时心理状态,也没有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不仅如此,老师也无法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

2立足现实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1)改变中职计算机教学理念

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改变的则是教学理念。中职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理论知识必须紧密结合操作实践。计算机教学学习的效果好坏是通过操作能力来检验的,而操作能力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教学理念是老师单方面教学,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也忽略了学生是否在学习之后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老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应适应社会的需求,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授课计划。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尽量让所讲内容具有吸引力,同时,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

(2)改变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以及能不能达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的目的。因此,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是前提,改变教学方法则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所具备的操作能力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因此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就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加强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轻松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更容易跟上老师教学的节奏,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都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以及动手的兴趣和积极性。

(3)改变师生关系

“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不仅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也很好的把握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因此,老师在课堂之外也应多多关注学生的动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让学生的各方面品质都得到一定的培养,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落实到实处。

(4)重视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估所反馈的信息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学习效果是通过最后的教学评估来体现的。但是计算机教学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即为实际操作能力重于理论知识。因此,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比如,有的学生卷面成绩优异,但是实际操作计算机的水平并不高。这就反映了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因此,老师在注重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学评估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并且,在考试的内容中,要适当的加大实际操作的内容。从而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以致用”这一原则真正的贯彻到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

(5)完善中职计算机的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课程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也及时反映了教学的实际效果。但由于计算机教学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从而导致课堂评价的作用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需要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来完善评价体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一不显示着计算机教学中操作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来说,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而老师在改变教学理念之后,也应更多的将目光放在怎样改进课堂以及怎样让计算机的教学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够培养出可以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作者:王艳玲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

(四)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

1.知识量大,课时分配少。计算机的知识量大,对于课时的要求长。但我们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中考没有对计算机考核的要求,因此很多学校对计算机的教学都不够重视,有的学校计算机课名存实亡,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时,计算机课被其他主要课程占用,使得本来就较少的计算机课时又大大缩减。计算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根本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授课,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2.部分计算机教师不能跟上计算机课程更新的速度。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一般两三年就会有一次革新,这对于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有一些教师的知识结构很难跟上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速度,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而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导致了教师教授学生时力不从心。还有一些学校的计算机老师承担着学校的其他事情,很少有时间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知识。

3.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学生水平的差异在计算机学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同引起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计算机,有的学生还在校外参加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兴趣班,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或其他原因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操作一窍不通。另外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接触过计算机,但没有参加过兴趣班,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不够。

二、改善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对策研究

1.对计算机教学课时进行合理安排。计算机学科知识量大,对于课时量的要求也比较大,学校要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能为了提高升学率就剥夺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权利,对计算机课时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时间,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2.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特别快,而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做到先知、先懂。现在的计算机课程知识仅靠教科书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走出教材的框框,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多接触生活实际,在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可让学生通过上网完成一个社会调查的题目,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出售自家产品等等,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同一个班级,由于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实行分层教学,相同层次的学生组建成一个教学班级,教师能兼顾到大部分学生的求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发挥潜能、发挥特长,每个学生都受到公平教育,促进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优发展。

作者:江金荣

(五)

1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1.1教材内容相对陈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但教材的更新速度却相对较慢,有的学校仍然沿用多年以前编写的教材,教材的内容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很多内容和信息已经十分陈旧。运用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也达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帮助不大。一些教材的针对性也不强,没有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教学。

1.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变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选择形式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大有帮助。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师的讲解占用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师生互动的机会也比较少,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鼓舞,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1.3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和学习水平往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实践的机会比较多,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有的学生则对计算机学习没有兴趣,也不经常进行计算机操作,缺乏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经验。学生计算机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较大,必然给教师的授课带来难度,而目前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安排,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梯度,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

1.4学生实践机会较少

现在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仍停留在一节理论课加一节实践课的老模式上,再加上学校的教学设施有限,学生的上机实践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脱离了实际操作,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单调而枯燥,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下降。另外,考试的内容也往往侧重理论,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评。

2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对策

2.1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

中职院校应该根据本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与实际需要,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教材和课程,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专业特色,并结合计算机新技术、新软件的开发和利用,选择一些实用性更强的内容来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为今后进入实际工作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打好基础。

2.2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教师应该积极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任务过程中主动实践、思考、解决问题,这就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点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协作两种方式来寻找。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调整。

2.3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因材施教

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实现分层次教学。教学目标上,我们可以设置基础类和提高类两个不同的教学目标。以Microsoftword的教学为例:基础类要求学生熟练运用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类则在实现基础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季胜 单位:沈阳市中医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