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教学的问题与对策9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教学的问题与对策9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教学的问题与对策9篇

(一)

一、计算机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设置安排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没有学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导致学生无法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如当今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WNDOWS操作平台和步入pentumlV汇编语言时代,但是部分学校还滞留在DOS平台和80486阶段。此外,计算机教材没有统一标准,各地教学大纲不同,导致总体教学质量不高。

2、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部分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使用黑板教学的水平,由于计算机属于技术操作课程,需要学生亲自上机边学习边进行演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实际操作能力。如果仅凭教师使用黑板进行计算机相关界面或是软件教学,由于抽象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教学内容,即使学生理解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应用能力。

3、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不够重视学生的计算机上机实习课,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机会不多,导致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较差,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遇到很多困难。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的技术特点,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的学习只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而没有重视计算机本身应用软件的学习,导致计算机软件不熟悉,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4、计算机考核方法落后

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闭卷考试仍然是计算机考核的主要形式。由于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技术学科,没有结合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计算机教学的改进办法

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学校应该结合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课程设置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体现计算机新技术新发展内容的教学材料,使学生及时学到最新的计算机发展技术。此外,学校应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进行计算机课程设置。学校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安排相应的计算机选修课,或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自身素质是计算机教学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必须通过自学、进修以及参加培训等途径不断加强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尤其新信息新技术,并及时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改变教学相对滞后的状况,使学生真正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3、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使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过分重视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没有意识到计算机具有强操作性的特点,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进行恰当的计算机理论教育同时,应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如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觉利用课余时间上机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此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后学到的知识是无限的,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总结归纳知识,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向学生介绍与此相关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自己学习的方法,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动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计算机知识相对抽象乏味,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时不易理解,导致学习兴趣缺乏。因此,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与应用的积极性。如可以打破常规教学惯例,先让学生进行上机实习操作,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生动有趣的图片设计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掌握实习操作内容。

5、完善教学设备

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必要的教学设备,教学设备是形成良好教学环境的必要条件。虽然我国经济不是很发达,计算机发展相对落后,导致各学校计算机教学硬件设施不是很完善,但是学校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尽可能增加计算机教学设备的经费投入,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教学设施,如逐步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使用计算机投影仪作为教学手段等。通过这些教学设备,学生不仅可以借助图片、动画、文字等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上机实际操作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相应的操作练习,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三、结语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信息技术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完善教学设备,同时还应重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学到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郭智鸿 单位:福建经贸学校

(二)

一、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1“因材施教”问题

目前,一所大学所设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基本不考虑专业需求及后续课程的需要,各专业教学内容统一。事实上,应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通过案例分析介绍相关软件的功能及其使用,使学生了解专业方面的软件概况,提高学习兴趣,增加与专业的联系,启迪学生的思维。

1.2学科发展变化与教学内容稳定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发展变化之快是有目共睹的,在带给人们许多方便的同时,使“大学计算机”的教学遇到很多困难,课程内容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设备也需要不断升级。而课程内容的变化导致了课程内容的不稳定,结果导致课程内容的稳定性与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变化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1.3潜能开发和创新意识培养不足

“大学计算机”通过上机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学生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有些学生甚至不做实验,复制他人实验结果,敷衍了事。

1.4教学方法陈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往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并挖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1.5缺乏完善、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课程考核忽视实践操作,强调知识记忆。使原本实践性、趣味性、创造性很强的操作变得枯燥乏味。不利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建立完善、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目前,我国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并提出许多教学理念和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对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自主学习,驱动式教学,层次教学,开放式教学等。但是,不同类型的高校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学生素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时,必须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及实际状况,制定出更适合不同大学发展的改革方案。

二、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内容

根据独立学院教育管理的体制、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研究,结合不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素质,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素质能力方面的系统锻炼,并处理好知识教育与素质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1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既要求同,也要存异。例如,各类专业都需要介绍的软件有媒体播放器类、查杀病毒类、文件恢复类、网络应用类、文档传输下载类、文档压缩类、阅读浏览类、翻译转化类等常用软件。再如,Word模块的教学,除了讲授一般的文档排版方法外,可在理工类中引入公式的插入及应用技巧,在文科类中可强调分节、制作目录等应用,在艺体类中可强调图形、艺术字的使用。

2.2教学方法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创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开放性教学模式。研究案例驱动式教学,案例驱动是发现学习的一种,它将知识点分解到若干实际案例,使学生从知识的被灌输者变成知识重组的构建者,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进行指导,剖析理论知识,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3教学评价方法

研究如何从应用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评价,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对软件功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将学生从对书本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结语

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需要突破性的教学模式,要尽可能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与非专业、学生素质差异等各种矛盾。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以学生创新为主要目的,设计实习案例,开发学生后续自主学习的潜能,达到最终的计算机教育目的。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理论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王茹娟 隋新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信息工程技术学院

(三)

一、高中计算机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过于死板

在目前的高中计算机教学中,不少学校还是处于重理论轻实践的计算机理论性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教室———教材的单一循环,在具体的传授知识的环节更多的是给予接受式,学生没有经过自主思考就被动接受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均未得到启发。在课堂教学中,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吸收有效信息,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思考的过程。计算机是一门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但教师———教室———教材的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动手环境。这样长久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磨灭甚至消耗殆尽,这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施相对滞后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软件、硬件更新的速度较快。高中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各类的图形处理软件、动画和网页制作软件进行基础教学。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实践,而对于计算机理论的教学只需够用即可。但由于对计算机这门课程的相对忽视导致了学校的计算机设施较差,教师无法将教学内容通过上机操作的教学完成,只能采取纯理论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设施的相对滞后会对教师的教学模式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不重视

高中的学业比较繁重,在高强度的教学计划和任务之下,计算机被设定为非专业课课程,这样在教学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得不到相应的保证,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就得不到体现和保证。在计算机课程要求高于学生重视程度低这一矛盾下,高中计算机的教学效果相对低下。提高高中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学生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对待这门课程。教师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到计算机学习的趣味性。应强调的是计算机技术是实用性的技术,是辅助学习最好的工具性课程,同时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所要求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都是其他学科学习中需要的,是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计算机教学改进思路

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留给学生自我探究和自我思考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带来帮助。

(一)丰富教学形式

计算机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对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有了要求。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多种教学形式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教学的兴趣。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图形处理软件和动画制作软件的教学占有较大的比例。除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教学外,保证学生上机操作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对该知识进行记忆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主机操控先向学生展示一次操作内容然后就让学生自由地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摸索。同时,教师还应该举办一些小比赛,如动画设计的评比、图像处理的评比等。通过小比赛来推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同时,小比赛的举办也是学生之间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的一个好机会。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题不仅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巩固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计算机教学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还成为了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发掘者。

(二)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样可以让教学课堂更有趣味性。丰富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给与了学生更为自由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更为广大的舞台。如教师在对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s)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处理图像的兴趣,如女生比较关注的如何对人像进行修饰等。还可以通过处理一些照片来起到巩固教学内容的效果。

作者:杨琴 单位:瑞金市第三中学

(四)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材内容实用性不强。现在中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教材的时候,很多内容都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解释,一些专业的、枯燥的内容让学生一味地去背诵,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像Word的操作,老师没有必要进行语言的讲授,而是让学生有机会去接触,自然而然就能够学会,好比大家使用手机,不需要过多的教授。2.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学习的时候目标不明确。现在,很多初中生对于初中计算机课的总体印象就是“没意思”。很多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考试问题,而且考试的主要内容是测试打字速度,像是涉及“电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的笔试内容,与实际操作的能力联系比较少。

3.计算机课不受关注。因为现在的计算机课程在初中阶段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有的老师和学生把它当作一门副科来对待,所以相对的教学方式的研究也就比较少,甚至都不进行备课。老师多数让学生拿着课本自己进行学习,或者就是按照书本的内容原文的复述一遍来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学还要把计算机课作为自习课,学生大多数在计算机课上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老师也是不予干涉。 

二、提升初中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方式 

1.选择实用的教材。计算机教学和其細学科比起来,中间有很大的不同,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计算机的教材更新速度快,实用性强。所以,在对教材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计算机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取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对教材进行删减,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订出适合学生实际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处在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实际情况,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要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就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依据学生的兴趣制订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间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为学生制造练习的机会。计算机的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进行操作练习,逐渐掌握其中的技巧,计算机专业练习的特征就是改变传统的练习形式,进行练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展示自己的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追求教学进度,却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会去练习,只是要求学生进行快速的练习,表面上是在练习实际操作技能,但是课后就会把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方法给忘记了。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丰富的时间进行练习,并且要支持学生在练习的时候采用多种方式。而且,老师要对学生的操作给予琿当的评价,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结

初中计算机是一门比较基础的科目,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对于以后的工作等各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初中计算机翁学水平不只是一段时间,而是很漫长的过程,还需要老师进行不断酣,翻更多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魏邦亮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强湾肀学

(五)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包含的问题

中职学生由于基础底子较薄、接受能力不高,因此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加之中职学校持续的扩招、扩建,令生源水平呈现出下滑趋势。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基础能力则不如从前。同时随着较多90后学生加入中职生队伍,令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他们大都受到家长的溺爱,自理能力较差,不懂得如何同他人分享、协同合作。在遇到困难时则倾向于选择逃避,无法正确面对。该类情绪在学习实践中则表现为厌学,无法集中精力听课、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尊重教师,令学习效果进一步恶化。中职学校发展建设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投入不足、绩效管理措施不合理,令自身呈现出无法良好的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问题。加之教师自身没有注重全面创新教学理念,进一步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中职学生多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而另辟他径,选择了同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发展的不同道路。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念完初中便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因此,其无论从生理、心理层面,均没有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或感觉到学习阶段中无所适从,抓不着学习门道,还会同学生以及教师产生矛盾。而一些教师在面对该类素质水平较低的学生时,则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忧虑无法做好教学工作,进而会形成一定的厌教心理。目前,中职学校大都配备专属计算机课程教师,并构建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令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创新优化,并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丰富。然而,一些教师却没能良好的应用该类教学资源。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学阶段中,仍旧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套路,进行机械式、灌输式教学。教师令自身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通过持续不断的讲授,学生被动的学习,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水平。该类滞后性教学模式,将无法优化教学效果,并引发教育资源的不良浪费。学生仅能被动的学习知识,无法锻炼自主思维,产生主观能动意识,对其巩固知识记忆、掌握,举一反三的应用,扩充实践能力、提升学习兴趣极为不利。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科学策略

2.1创新思想、转变观念,提升教育水平

行动受到思维的影响支配,中职学校要想真正提升教育水平,由根本层面预防学生形成厌学心理。首要目标在于有效的创新办学思想、教学思路,真正的转变观念。教师应探究市场对综合人才的全面需求,针对中职生文化基础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认真探究习惯的问题。应从基础知识教育入手,通过任务教学、层次培养、针对性教学方案的制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其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实践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入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引导辅助,令学生塑造正确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中职教师还应同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其中,探寻适宜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科学方式策略,引导其快速的消除厌学情绪,产生巩固计算机应用技能基础的热情,进而真正的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良好发展。进行有关Windows系统的课程教学阶段中,可向学生进行提问:我们如何进行数据文件、资料知识的搜集与存放?怎样才能快速高效的搜索想要应用的材料?用手机听音乐非常方便,那么怎样将自己中意的Ml〕3歌曲存储于手机系统之中?对于计算机中存储的较多无用资料应进行怎样的处理?经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情境塑造,可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有效的贯穿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则会形成独立思索、举一反三的能力,全面消化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优化学习效果,提升综合教学质量。

2.2引入项目教学法,优化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针对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学阶段中,方式滞后、无法同实际有效结合的状况,应有效的更新以往机械化、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塑造培养。进而扩充学生视野,令其不仅学会应用简单计算机软件,还应优化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应顺应时代特征,更新教学方式,促进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的全面融合。应利用项目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项目丰富教学活动,令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贴近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进行实践,并结合自身状况学习。该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与辅助。可令学生组合为若干学习小组,基于统一学习计划、协同合作、共同配合,良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水平。

2.3优选上机教学流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管学习软件应用或是设计程序,优化上机教学流程均尤为重要。该教学环节应同理论学习全面配合。进行上机课程教学前期,教师应为学生讲明上机实践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功能效用、合理的操作实践流程、核心要领、相关安全操作标准。上机教学内容设计应注重趣味性,令学生不会产生枯燥之感。可令学生上机学习同其今后的实践工作紧密相连,提升求知欲望,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还应令学生明确操作的要领以及流程,将较易形成的问题首先阐释出来,令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法的同时,也会了解到一定的破坏硬件以及软件工具的方式。因此,教师应由思想意识、道德教育入手,令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行为,依据标准要求、具体上机学习内容,提升综合学习水平。演示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技术要领的强调以及讲解演示,并应令学生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学生则可通过该类教学方式快速直接的掌握操作本领,提升学习效率。教师教学强度也会良好降低,进而可令其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快速的纠正学生不当行为与错误操作。

练习阶段中,应依据教材内容,处理好理论课程以及上机教学课时的互相关系,令两者全面集成。同时,对于基础底子较扎实的学生,可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与深度的上机学习内容。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效果。再者,教师应全面秉承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布置训练任务前期,不应贪求快速而一次便提出较高的标准要求。针对内容相对复杂、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应由浅入深,等到学生全面掌握了各项内容后,方进行更为复杂、整体化的训练课程教学。应注重保质保量,掌控良好的上机教学速度,并合理的设置练习持续的时间以及频率。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同时又不能过分的让其自由的上机操作,避免学生进行同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应用,形成对计算机资源的不良影响。

三、结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学只有针对实践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令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作者:莫志军 单位: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六)

一、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问题

1.1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加大

因为我国计算机教育开展的不均衡性,使得电大学生在入校时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前期教育等原因,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一些条件好的学生则可能有着非常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1]。因此,在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的分析这种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差异,并就差异的类型和程度,做出一个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升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更好的促进电大计算机教学的开展效果。

1.2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

在电大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操作时间,成为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对存在的客观矛盾进行优化和解决[2]。例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学科学习的同时,要通过与计算机使用的交叉与融合,提升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使用次数和品读。这样所增加的学科学习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不断应用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1.3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因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渗透到各个知识领域,这就使得学科学习过程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更高。但是,从当前我国的电大非计算机专业教育开展的现状来分析,很多学校都把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倾向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真正与学生所学专业融合的非常少。虽然部分电大院校分科设置了计算机课程,但是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区分,这就使得计算机学习与专业学习缺乏有效的结合力度,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1.4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师整体水平参次不齐

在电大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基本上构建了较为稳定的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但是也有一些电大院校,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而缺乏能够胜任计算机教学的专业教师[3]。计算机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更新的速度处于各个学科之首,因此,优秀的计算机教师必须要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否则将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

2.1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在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于入学新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的问题,学校可以在开始阶段做好计算机能力的测试,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分层教学,即在教学的过程中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4]。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大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效果。

2.2借助网络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

充足的时间是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本条件。因此,在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可以通过创设网络学习平台的方式,构建一体化的计算机学习环境[5]。计算机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简繁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效果。

2.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系统性,在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质量的基础上,重视尖端人才队伍的建设。计算机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能力外,要加大对所教专业特点的认识和了解,做好对跨学科教学与应用的实践。首先计算机教师要按照教授课程与专业的区别,加强相互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通过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更为先进的研究技术和防范。其次,作为计算机教师,要及时的更新自身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可以借助学历提升、在职培训等方式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要不断地更新师资队伍的知识体系,提高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上述措施,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不同、学时压缩等问题。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计算机应用进入工作生活中的前提下,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高度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要求电大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为基础,不断创新教学的组织形式、优选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为更好的促进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支持。

作者:叶向前 单位:博罗县广播电视大学

(七)

一、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育的问题

1.缺乏学生的实践。因为时间关系,很多职业学校尽管安排了学生实践的时间,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践中的时间还是很短的。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践来看,其实践的机会首先是比较少,而学生的数量相对较多,所以每个学生的实际实践时间就比较短,这就导致学生在较短的实践时间内很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较好地结合起来,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熟练工种。而传统计算机教学则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交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即便让学生上机实习,也不过是为了传递知识、验证知识而已,根本无法让学生将所学转变为自己的“学识”和实战能力。在这个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更难保证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一技之长立足。

3.教学指导思想落后,教学内容落伍。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专业型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企业员工所需的技术,也就是说他们参加工作后就能够胜任工作岗位。但是,我们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地根据社会需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这就导致教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方向,造成学生的实验基本功较差,实践动手能力欠缺。此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过于保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技能的训练。

二、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对策分析

1.激发兴趣,合理安排课。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行为一定要关注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激发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但是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因为教师想系统地把计算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使部分学生对相对枯燥的理论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而我们教师往往忽略这个问题,导致教与学脱节。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着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边学边练,鼓励学生多动手;同时,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制表竞赛、互发邮件、网上作业提交等多种形式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就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这在计算机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投影仪等电教设备,实际演示每个操作环节,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操作技巧,而不是口若悬河地去讲解,这样更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好知识。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更多的上机操作时间,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小组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又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教师能适当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地保持和提高。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简单的软件设计,活动宗旨包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4.培养自学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的设置要简单一些,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三、小结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需要我们结合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变化,不断作出针对性的调整,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王永春 单位:唐山市曹妃甸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八)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许多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没有独特的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模式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听课。教师缺乏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构建意识,只重视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沟通交流机会就很少,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尤其是对于计算机比较抽象化的课程,课件信息量大,授课速度快,课堂上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听课效果也不很理想,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率。

2、学校对计算机硬件配置投入不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对计算机实验环境的建设,实践课程基本上能保证一人使用一台计算机。但这种投资大多是一次性的,而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升级更新速度较快,学校因存在资金困难的问题,很难保证计算机设备能够及时更新换代,造成设备陈旧,运行速度缓慢,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另外,对于计算机辅助性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学校配置较少,很多学生接触不到,直到毕业上班后,还不会使用相应的外部设备,更谈不上当今最为流行的网络应用所需配备的基础设施。

3、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家庭地域、条件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的不同,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差异较大。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的相关课程,所以具备一定的应用基础,还有个别学生已获得了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而不少农村学生由于地域条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过计算机,甚至连开机、关机都不会操作。面对学生对计算机认知程度的严重分化,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如果仍然按照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日常教学,势必会使基础好的学生失去听课的积极性,而基础差的学生一下子消化不了,容易加剧厌学情绪。

4、对学生的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

随着就业市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用人单位以是否取得等级证书来衡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而很多学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考分轻能力的现象,通常以等级考试或者类似的考试作为课程衡量标准,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层次及计算机水平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而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为了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即使取得好的成绩,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应采取的对策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计算机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手段的革新,彻底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思考,重点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欲望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创性,从传统的“学到什么”向“如何学”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完善教学条件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学校不能只把计算机当作理论教学内容的工具,而是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深刻理解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重视机房的软硬件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尽量从硬件配置上满足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师除了讲授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及几套简单实用的办公软件之外,更应该利用网络环境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教学设施引进机房进行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集教学和上机功能于一体的大多媒体阶梯教学机房,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计算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3、创新教学模式,实行分层次教学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现有计算机水平为前提,注重个性化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分层优化,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教育,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新生入学时可以先做一次摸底测试,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分为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集中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操作的应用上,由教师带领边讲边练,完成每次课的一个或两个基本操作任务,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调整一下教学内容,组织一个强化班,多给他们创造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

4、建立合理的计算机课程评价指标

高职院校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考核,应着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即在重视理论考核的基础上重视实践考核,树立以“能力考试”的现代化考试理念,增加考核灵活度,多元化评价学生。老师可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打破以往的单一考试模式,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有机结合。通过平时上课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与期末上机操作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可有效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和期末突击学习现象的发生。另外,学校需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练习或形成性评价,考试时采取学生随机抽题的方式,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同时,使用计算机考试系统进行自动评分,可以减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评分工作量,避免人为误差及人情分等问题,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作者:徐静 单位: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

(九)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

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依然是按照旧的课程标准制定的,主要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制定,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即显得偏难,有显得十分没必要。[1]现在的大小计算机课堂主要讲述的是编程、数据库等,这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讲,应用性不强,学不到想学又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的东西,自然不能够吸引其注意力;在旧的计算机教学目标下,学生们的计算机课堂变成了纯理论地讲解,学生们听的一头雾水,老师讲的枯燥无味。

2.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要求

现在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跟新地非常快,但是很多学校由于成本的考虑或者经费的缺乏,不仅计算机硬件陈旧,而且软件也落伍与时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实践中根本用不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会觉得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是浪费时间,没有实际的作用。所以学校和老师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给学生们讲解一些新的内容。比如说同学们需要聊天,就交给他们正确快速地打字方法;要想跟朋友们联系,就需要知道邮件的收发方式;女孩子们拍照需要美化,可以趁机教他们PHOTOSHOP的应用方法。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即改善了原有的不合理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实际运用。

3.教学方式不够合理

计算机教学过程涉及了多个方面,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方面来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即能够明白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基础,有能够实际操作应用。但是在很多高校中,老师们采取的计算机教学方式都过于单一,通常采用的是老师控制所有的计算机程序,然后通过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还有的老师在进行讲课时单纯地进行理论理论讲述,使得整个计算机课程流于枯燥,学生们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教学探索

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应用型为基础,所以,基于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教学探索。

1.设置科学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在设置计算机课程时,应该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计算机技术进步情况以及社会的需要等状况来合理地制定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当因材施教,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计算机课程培训。使得其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多一份技能。设置科学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型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在大学课堂中开展日常办公软件的应用,并且多给学生操作机会,让他们即能够掌握办公软件背后的原理,能够举一反三,又能够实际操作应用办公软件。其次,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应用型计算机课程。比如,针对学政治的,设置电子政务方面的课程;学工商管理的,设置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与网页设计的课程等。这样基于学生的所学专业有关,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运用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学校不能一味地强调计算机理论知识,以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来作为判断学生计算机学习优劣的基础,应当以实用性为基础,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完善现有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应当拥有良好的专业课技能,我们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一定要使学生具有一专多能。在这个一专多能中,专是指学生的专业课,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属于多能。[2]在对多能的培训中,我们认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不断地发展自身的业余兴趣,能够解决和处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各方面的问题,完善计算机使用技能。所以我们对于现有的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应该首先建立完善的计算机培养课程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应当涵盖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常用简单软件的操作以及常用复杂软件的基本操作等。我们在完善现有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计算机体系时,应当按照这些内容,从易到难对学生逐步教学,最后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后,教授他们与专业相关联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成为基本功扎实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3.改革不科学的计算机教学方式

我们倡导的是应用型的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不科学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新的,适合现在社会发展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数据库知识的教学为主,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脱离了学生这个学习行为的主体,因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用型不强等。[3]所以我们在计算机课程的进行当中,应当由老师在演示的同时附带讲解,然后同学们进行相应的操作练习,这样学生们技能熟悉计算机的应用流程,又能够知晓其背后的原理。其次,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布置实践性的题目,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小结

综上所述,对现行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且探索出一条新的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教学道路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合理的培养方案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作者:王文勇 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