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教学的实践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大学计算机教学中课外实践的现状
(一)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1.大学计算机教学面对的学生人数多。大学教育与初高中教育有很明显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教师为多位学生授课,很多时候这些学生都是来自不同院系厂般都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都在几十人或者上百人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厂名计算机教师很难面面俱到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需求。
2.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学生具有的基础不同。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的差异、知识背景的不同计算机课程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比如,在不同的院系,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能不一样对于文科类的学生的难度要大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总体来说海个学生的基础不同为授课增加了难度。
3.大学计算机教学课程容量大授课速度快。大学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课程容量大,教师不再是每节课讲1个知识点或者1小结很多时候往往是1个章节。比如在讲授microsoft办公软件的wo己软件时教师不会对。己某个功能详细讲解而是整体带过授课速度相对于初高中比较快。
(二)大学计算机教学中课外实践存在的问题
课外实践对于大学计算机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规今大学计算机课外实践面临着不少问题。
1.师生对计算机教育的课外实践重视程度不够。大学教育和初高中教育具有不同的目的师生没有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更加强调素质教育只要达到了一定的学分就能够顺利毕业。所以,师生对计算机教育的课外实践重视程度不同。同时海个计算机教师面对学生人数很多海个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不同很难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教师没有积极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途径缺乏对课外实践的引导,导致课外实践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同时,由于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学习方法更偏重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对课外实践的认识,从而很难对课外实践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课外实践的机会。课外实践在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裸外实践仍然需要一定的平台或者机会才能够实现所以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是非常关键的。在大学,计算机课外实践一般有计算机协会、计算机比赛之类的活动但是这些实践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协会或者比赛参与人数或者报名条件有要求,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课外实践中来。另外,由于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很多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缺少足够的经费以及专业人士的指导,造成课外实践最终成为一种形式偏离了课外实践的最终目标。
3.教师缺乏对课外实践的引导。在大学计算机教学方面厂位计算机教师往往兼任几个院系的计算机教学。同时计算机教师不仅有教学任务还有学术研究、项目调研等工作很难兼顾到课程教学方面来。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很难知道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师生间缺乏互动岸生不懂装懂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更为严重的现象是肩的学生缺乏对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只需要取得一定的学分就够了将通过考试视为目标更不谈课外实践。在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下学生对计算机课外实践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或者干脆浪费掉机会。
二、课外实践对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实践性厂般分理论课教学以及实践课教学其中实践课教学一般以机房授课为主整体来说更加偏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课外实践成为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有效途径,加强计算机课外实践非常必要。
(一)课外实践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同于其他的公共基础课程,需要经过实际操作才能够真正掌握。比如,教师在讲授microsoft办公软件时,很多软件功能学生看似听懂了,但一旦真正关上书本进入机房进行实际操作时很多学生却不知道怎么操作更不知道如何融会贯通加上机房授课的时间也是比较短暂最长也只有几个小时,单凭着在机房的学习不能全面地掌握一个软件或者某个知识点。所以学生不仅需要通过课堂的学习熟悉知识点而且还应该自觉加强课外实践将计算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同时,找到尚未掌握的知识点从而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二)课外实践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这些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计算机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学会初步运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比如,在学生踏入到社会时那i一crosoft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等知识是经常碰到的这些知识的初步学习基本都来源于大学计算机教育。课外实践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通过一些计算机创新活动的课外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为学生成功步入社会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三、课外实践运用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师生应该加强对课外实践重要性的认识
课外实践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非常关键是学生和社会接轨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课外实践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各项基本技能,才能真正地将计算机知识运用到实践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找出解决方法将知识进一步的升华。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培养了创新能力肩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师生应该加强对计算机课外实践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敷师在大容量授课的同时应该从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计算机课外实践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课外实践的重要性赴部分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修足学分不是终极目的更重要的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在讲授网络三剑客时可以以一个具体的网页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赴学生通过欣赏到网页各种元素感受到网页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学生应该积极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从识到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数据库等各种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再次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以及其他各种资源,提供计算机知识在课外实践中具体应用的案例或者相关新闻,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该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通过互联网等工具了解大学计算机教学相关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去进行课外实践。
(二)学校或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计算机课外实践机会
计算机课外实践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学校或者教师应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计算机课外实践机会。比如河以进行校企联合途径提供各种课外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同时在思想上认识到计算机课外实践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外实践中了解到社会对计算机的要求使他们对计算机学习能够更加重视从而熟练掌握各项计算机技能为个人全面发展做出充足的准备。在学校内部河以多多举办各种计算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计算机知识趣味问答、计算机技能大赛等活动服引学生的注意力赴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同时还能够将计算机知识得到更好地巩固和应用。对于计算机知识缺乏兴趣的学生这种方式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有趣之处在无形中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另外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不同的人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肩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在企业的招聘中脱颖而出。不仅如此在课外实践中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也得到了提升肩助于学生的自我肯定肩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教师应该加强对计算机课外实践的引导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大学教学模式、环境等和高中等不同很多学生还没有适应大学的计算机教学扔然保持着依赖老师的心理次缺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外实践上池表现如此。所以敷师应该对学生计算机课外实践加强引导。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计算机课外实践的重视。比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或者计算机知识在课外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课外实践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将事业成功的校友邀请到企业,通过名人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课外实践的作用。其次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多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询问、多参与,tn实了解学生在课外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碰到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赴学生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原因以及存在的不足最终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计算机课外实践活动中敷师应该是充当引导者不能代替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同时对于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应该及时给与纠正。比如很多学生为了积极参与计算机课外实践活动而逃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课堂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积极充当把关人的角色赴学生在计算机课外实践活动中得到良性的发展。
总之裸外实践对于大学计算机教学至关重要不仅能够让学生最快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加强计算机课外实践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双方的积极配合下才能在高校中最快地实现计算机教学目标。
作者:邹艳丽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桦甸分校助理讲师
第二篇: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一、案例教学法
1.1案例教学法的简介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讲授的实际教学内容,有针对的设计出一些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它是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的完整体系结合,也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应用的检查。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案例教学的特点
开放性:在师生的互动之中完成教学内容,是案例教学的一大亮点。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创新,进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使理论更加紧密的联系实际。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学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没有具体的做法,只能靠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分析,对方案提出解决的对策。教师只是进行鼓励,一种组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特性:案例就是一种知识氛围,在计算机中必有的。它存在于学生学习之外,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渐的去进入到知识的理论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调动他们使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种实际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教学功能中具有很强的个人因素。但是这种引导启发作用会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学生能够进入的案例情景程度也就不同,这势必造成一种理解的差异。
二、案例教学法实践
2.1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教学基础是我国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现在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以及进行上机实践。教材的安排都是从浅到深的牌匾形式,学生在系统的学习完以后,往往面对复杂的实例无从下手。按照传统的教学办法,教师只是根据教材的实例演示,进行教学,没有进行实际的案例分析,学生不知从哪里入手。
2.2教学实施
学习就是模仿、创造、提高的过程,所有的学习模式都一样。老师应该在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案例分析,把知识点融入到具体实际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对知识的拼接,并对这部分知识解决实际案例的作用有所了解,并且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掌握理论知识和解决案例能力。
2.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的目的首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情况,根据这些来设计教学形式。教师对案例的形式、内容等进行精心的挑选,对案例做相应的改动,使其最大化的适合本次教学内容的要求。选取的案例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也要涵盖所有的大部分内容。案例也应该具有实践性,要和现实相互吻合,让学生的理解更加轻松、更加系统。
2.4进行课堂演示
首先,在进行案例之前,教师应该根据案例的需要,对知识点进行“串烧”;对那些复杂的案例,应该先进行简单的、结构清晰案例的分析,形成一种良好的衔接。在演示中,老师应该对每步操作的意义、目的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道理,更好的掌握分析的原理。其次,教师应该进行难度大的实例试讲,让学生明白案例要达到什么目的,对案例进行一步一步的分析,对案例的结果进行分析,指出里面的不足并提出修改的方法。最后,要求学生自己完成深度大、难度高的案例,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其亮点和不足,加以分析。
2.5对上机课程进行认真的辅导
首先,在学生的上机课程中,应该要求独立完成,独立联系老师讲授的实例。应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案例进行上机练习,以加深对操作原理和操作过程的熟练;其次,在学生练习和操作熟练以后,应该加深案例的练习难度,提高学生熟练程度,对于上课演示过的案例,要求学生原步操作,创新操作;最后,布置学生课后练习的案例,通过同等难度案例的布置,让学生加深练习,灵活运用知识。
2.6案例分析的成败,及时进行总结
在计算机教学案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出现,老师也会出现,对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思考,对案例分析的成败及时的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集中解答、引导、启发,必要的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案例的分析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思维中,应该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灵感、潜力,对好的分析案例方法进行鼓励,表扬,让学生大胆的进行新方法的使用。
三、结论
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的领悟和体验有了更深的提高,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解决问题习惯的窗口。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在以后的自我创作过程更加熟练,对技术概念的应用更加准确。总之,从教学的目的和能力的提高方面来讲,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作者:路玲 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衡水技师学院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一、科学分组,为顺利实施小组学习做好准备
1.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合理分组。小组学习为什么适用于职业中学?因为学生基础薄弱,通过合作降低任务难度;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教学重心下移;更因为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需要会合作善合作的人才。所以,在运用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注重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注重调动学生间交集与融合。如此看来,自愿结组多少有些随意性,学习效果不明显,形成种种弊端是不可避免的。科学方法应该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即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个体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从管理角度,每小组4-5人为宜,做到每组有一名优等生一名后进生,其他为中等生。这样的结构形式,使组内搭配均衡,组间无明显差异,便于每个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便于公平竞争。每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作相应的变动,使小组学有新鲜感,组内组间的互动更富流动性,目的在于使每个同学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也使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僵化,从而激发班级的学习活力和学生个体的创造力。
1.2职责明确、互相协作,合理分工。分组完成以后,组内就成为一个新的小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怎样体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呢?合理分工,职责分明。一般来说,小组的分工是这样的:优等生或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为组长,起到带动、组织和整体规划的作用。选择细心、踏实的同学为记录员,相当于小组的秘书,记录分工情况,每次讨论情况及进度与问题,便于整理解决、查证存档。再设定一个严谨的同学作为记时员,目的在于督促,限定完成任务的效率与时间。最后要有一个善于表达,思路清楚的同学作发言人,向其他组或全班说明组内任务完成情况,起到归纳总结汇报交流的目的。组长分工——记录任务——记时完成——汇报交流,整个小组工作流程与任务分担同时完成,既做到人人负责,又保证工作的效率。当然,这种角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不同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二、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合作
2.1指导组长,学会组织协调。一个小组内,组长是核心人物,组长有了科学的分工与调配,小组学习就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到对组长的指导。对组长的指导包括:如何分解任务,如何合理分工,如何激励组员,如何总结评价等。其中人才的适当使用很重要,例如,可让习惯夸夸其谈的学生当记录员,使他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知道自我控制发言时间;让爱调皮、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当组织讨论,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调整自己以便于不干扰小组合作学习。另外,组长要避免对人发号施令,要尊重每一个组员,每完成一项任务,要在组内肯定大家的成绩,形成齐心协力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组长的角色不是一承不变的,每个学期大家轮流作组长,来提高每个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2.2指导发言,学会归纳总结。小组发言,是整个小组任务的汇报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小组任务成了发言者一个人的事,其他同学认为此环节与自己无关,一副坐壁上观的悠闲姿态。这一方面透露出小组分工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与小组发言内容不能完全代表全组意志有关。这时教师需要指导,避免让小组汇报成为“个人行为”。首先,小组合作前要先确立活动目标,即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明确的方案,在整个小组中达成共识。实施过程中,一要是根据组内成员特点,做好任务分工;二要在具体完成过程中,组内进行阶段性地汇总讨论,共同解决难题;三要对小组的发言报告做整体评估:这个发言,能不能代表全组意志?是不是很好地总结了我们任务的完成情况?我们在这个任务完成中的得与失是什么?总之,这个汇报成果是大家的,是我们一致通过的,发言人只是个代表而已。学会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会合作,才能全面发展。
三、宏观调控,让小组学习达到人人提高的目的
3.1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小组学习的指导者。小组学习中的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对优等生的依赖。优等生是小组学习的中流砥柱,但这不意味着,优等生要替全组同学完成任务,所以,在小组分工中,教师要严格把控。(2)后进生的退缩。后进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但这不意味着,后进生就不能为小组做贡献。分工后,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组长及组内成员,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3)个别生的“吃大锅饭”心理。在集体活动中,总有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所以,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便于人人有事做,同时分工明确也很重要。总之,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考虑施加一定集体压力,以追求小组的共同目标来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为增强个体责任,教师还需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性,如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学的机会,给学生独立的任务和作业等,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目的。
3.2科学评价,适时激励,保证小组学习的良性发展。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成果
4.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4.2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慢慢培养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动活动,对于学习积极性不够强、自制力不够好的学生是一个较好的促进动力和压力,最终达到同学们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得到了提升。
4.3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使个体的学习变成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组间的竞赛,而职中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正是好胜心、竞争性最强的阶段,可以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小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它很好地解决了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后进生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进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作者:邢秀娥 单位:石家庄市第一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