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计算机教学研究(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学研究的开展,对于当前高职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为此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者,以就业导向背景下计算机教学特点为切入点,开展了教学实践措施研究。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措施
计算机技术教育工作,作为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研究的开展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在高职教育体系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实现高职学生就业比例,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如此,高职教育研究者在就业目标背景下,结合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特点,开展了计算机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与就业水平的共同提高提供教学理论支持。
1就业导向背景下计算机教学特点分析
在高职毕业生就业需求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在研究中教育者发现,就业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表现出了以下特点。一是职业性特点更加明显。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就业导向下的计算机教学管理更加注重于职业化计算机知识教育工作。如设计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应全面围绕设计职业特点开展,将计算机教学与设计专业紧密联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二是实用性要求更高。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实用性特点也是就业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新的趋势。如在计算机教育中加强对计算机常用的软件,以及常见故障维修进行开展教育,将极大地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学习的实用性。
2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在了解了计算机教学特点后,教育者对高职计算机教学进行了实践调研工作。在调研中教育者发现,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2.1计算机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部分教育者依然将传统教学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开展教学工作。如计算机理论知识、技术发展简史、办公软件操作以及网络技术等内容,依然是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这类较为陈旧的知识内容,已经不再适合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教育要求。这就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这类知识内容虽然也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但是无法体现出职业教育中的职业需求特点。另一方面,当前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理论水平普遍较高,对于这类知识已经掌握,进而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2.2计算机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计算机教育者依然采用课堂说教模式,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这种单一教学模式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会造成以下问题。(1)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在教学调研中教育者发现,说教式教学模式采用过多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进而使课堂教学质量降低。特别是技术类教学中说教式教学模式,其副作用更加明显。(2)降低了教学中的实用性特点。计算机教学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教学课程,说教式教学模式的采用会严重降低其实用性特点展现,进而造成教学质量的降低。
2.3教学中实操与实训较少
计算机教学中实操与实训课程的开展,对于教学实践性的提高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其实操与实训课程设置依然较少。这种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教学工作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遇到困难。计算机实操与实训教育的开展,是职业计算机使用教育的组成部分,缺乏实操与实训课程,会使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下降,影响其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影响其理论验证过程。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技术教学课程,实操与实训课程的缺乏会严重影响课程理论验证过程,进而对学生学习质量提升造成负面影响。
3计算机教学实践措施研究
为了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就业目标的实现,教育者以教学创新为核心,利用以下措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3.1以职业需求为基础开展教学内容创新
就业需求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创新过程。其创新思路应是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结合实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展。第一是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增设职业专业计算机教育课程(如设计专业计算机技术、绘图计算机软件开发、中文软件编程等课程),将计算机技术与职业实践内容进行结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第二是在教学创新中,增设实用性计算机技术课程。如针对当前社会较为重视的计算机安全技术,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提高学生未来就业过程对计算机安全问题解决能力,是很好教学创新内容。
3.2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
针对计算机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教育者在实践工作中采用了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其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知识。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的计算机实操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对课件中操作的模仿,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充分实现了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验过程。而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与过程。如在在计算机教学中,针对学生知识难点采用网络课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3.3增加计算机实操与实训资源
高职院校硬件设施建设过程中,校方应以计算机新技术发展为基础,增加计算机实操与实训课程资源。这里所指的实训与实际操作资源增加,包括了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院校内计算机训练机房的扩建。加大训练机房的规模,可以保证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验证速度提升。另一种是校外计算机资源的采用。如利用校企联合模式,在校外建设职业计算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环境下的计算机实训机会。
4结语
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重,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者遇到的主要问题。在这一趋势影响下,高职计算机教学体系中教育者根据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利用针对性措施开展了计算机教学措施研究,为计算机教学实用性与职业性特点的实现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汤红元.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J].山东工业技术,2015(10).
[2]许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4).
作者:薛溯凯 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计算机教学管理下高职单招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分析
摘要:计算机作为高职单招院校的重要课程,已经成为高职计算机教学管理的重点。在对计算机教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当前的高职单招院校中,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匮乏,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应加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管理能力,增强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教学管理;高职单招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
由于高职单招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导致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难以实现教学的最终教学目标。高职单招院校中,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这对高职单招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计算机教学管理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社会中的各个行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计算机技术逐渐更新和发展,使得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计算机教学也成为各个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这一学科的开设,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综合性人才。在高职单招院校,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能够快速地提升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效的教学管理,需要结合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有效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1]。
二、高职单招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在高职单招院校,在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难以与计算机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性,难以将当下最新的应用软件及理论知识融入到计算机教学当中,最终导致学生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这种教学内容不完善的状况,难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2]。此外,高职单招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所制定的教学方案并不合理,且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本身就较为枯燥,教师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难度也相对较大,由于教师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差,尤其是教学方法上,过于陈旧,没有进行实践操作,阻碍了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3]。
三、提升高职单招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意识
笔者对高职单招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存在在着很多的不足,这些都是教师和校领导对计算机教学管理意识薄弱的表现。在这些高职院校中,教学方面的管理很难与高等院校进行比较,从各个方面来看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计算机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学科,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校领导和计算机的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意识,对计算机的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升计算机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从而制定出高效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
(二)丰富教学管理的内容
计算机的技术和理论的更新速度较快,在当前的高职单招的院校中,很多计算机教材和技术较为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师应结合当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理论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和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工作当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此外,教师应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结合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计算机教学[4]。例如,在教学时给出学生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水平。
(三)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综合的应用水平
最好的教育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这就使得教师应对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只有在进行实际的操作时,才能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鼓励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组成讨论的小组,对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能做到举一反三,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在现今的很多高职单招的院校中,开设了计算机这门基础课程,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由于高职单招院校自身的原因,使得计算机的教学开展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有效的教学管理能改善当前的这一现状,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因此,在高职单招的院校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意识,使校领导和教师认识到,计算机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计算机教学内容。从而促进高职单招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魏素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9):56-57.
[2]念营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107-108.
[3]徐善针.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4(33):79,85.
[4]杨世福.探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309.
作者:雷琳 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计算机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考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基础‘微课’”的发展很快,举国上下非常重视。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主要应用于课前的预习,课中的辅助教学和课后复习。其主要特点是在线学习、反复学习和自主学习等。目前,高职院校为了打造适合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需积极地利用好“计算机基础‘微课’”这一新兴教学手段,以提供“自助餐式”的教学资源库为出发点,加大“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的艰涩与研究,促进其能帮助学生掌握要点,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按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必要的岗位技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岗位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微课”;计算机;教学资源库;研究
一、项目的目的意义及立项依据
为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重要文件精神,推动高职高专院各专业教育教学专业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提升高校课堂教学的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进高职各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及院级、区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或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二、主要研究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水平
1.主要研究内容。利用“计算机基础‘微课’”发展大环境,提出一种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建设一个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做”一体化的平台,清晰明朗地课程导航目录,方便学生在平台下自主选择学习教学资源库,按需搜索针对性素材;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每个学生均可自主地登录平台后,找到或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内容的学习。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下列这些方面:①建立便捷课程导航目录和人性化地个人自主学习空间。在线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者的学需求是发现或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加上功能齐全,内容丰富和布局合理的个人学习空间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们同样是重要的。②设置实时个人学习计划服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学习的环境里,学生们的学习(课前预习、课中辅助和课后复习)自由度较高。因此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平台的设置学习计划模块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养成做课程学习整体规划的良好习惯,为将来能够有条理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③设置随时记录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等服务。学生们在上网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随记录课程内容多少,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心得或整理知识碎片,通过标注、标识实现精准记录和保存学习过程。④设置网络环境下师生间的问、答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师生见面次数有限,缺少沟通的问题。⑤提供无纸化在线练习与测试服务。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针对性的出些练习题供学生课堂巩固,也可以设置成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既可掌握基础性知识模块,又能锻炼高阶学习提高。
2.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加强和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水平和理念,时刻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支持“线性”“非线性”教与学的合理搭配。多从学生的“学”考虑,在方便“学”的大前提下,建设基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①将培训进行到底。学院层次的培训,希望学院能够提供为推行“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对“计算机基础‘微课’”概念、应用的介绍让大家了解“计算机基础‘微课’”;通过展示区内外优秀计算机基础“微课”应用的案例,从感官上感受“计算机基础‘微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改进实际教学的积极影响力,从而对采用“计算机基础‘微课’”形式进行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软件制作培训让大家体验计算机基础“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普及性培训有利于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的推行。深入区内外培训,为有效开展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建议组建一支相关的高素质的队伍。为此,需要在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双向选择组建更大的队伍,再对这支队伍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细致而又深入的地师资培训,这是对我院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立“微课”教学资源库极其应用或实践的前提条件。为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通过展示一系列的计算机基础“微课”课程的优秀案例,以实际教学顺序为主线来建立,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在培训时,为参陪人员建立以学生学习规律、专业需求、知识构成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的“微课”视频整体架构认意识。为有需要的教师梳理课堂内容,规范整理和设计出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群。建立起计算机基础“微课”视频群体性结构。②将考试手段、考试方法和课程评价方法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改进考试手段。原来的课程考核以期中、期末考试,改成分阶段、模块化的多次考核;改变考试方法。原来采用“笔试+机试”的考试方法,现在改革后采用无纸化在线考试。既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又免去了学院教务部门安排考试场地的麻烦。与此同时,也省去了教师们出卷、改卷的环节;改革评价方法。原来的考试手段或方法最终的都是对学生学习结果性的评价。改革后,采用模块化,分阶段进行考试,把结果性评价改成了过程性评价。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在也体现在建立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前中后各个环节。③优化资源,分工协作。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的制作,不优化资源合理分工是不行的。根据课题组成员性格特长进行分工,分工后达到各人做自己擅长的部分;根据课题组成员毕业专业选择制作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制作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微课视频。④从学院、系部到教师和学生多方面考虑,大家齐心协力努力实现学院优秀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和推广工作。通过各种团队教研活动、微课大赛的评比等手段让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课件或课程教学网站走出去,实行在线共享为更多的教育或学习者所用,扩大我院教学成果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切实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资源库的利用率。给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带来普及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资源。
三、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项目可行性分析:首先,项目负责人是我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长期在一线从事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实验实训的经验。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也都来自教学一线有非常深厚的授课经验;并且所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硕士学位的有3人,在职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1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助教1人,见习教师1人;五十岁以上1人,三十岁以上的5人,20岁以上1人;每个人都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都对相关专业有一定的渗透和研究,课题组整体是一种职称、年龄、学术水平合理的有机组合,可以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地开展。其次,公共部和各系部提供的机房可以保证学生上课时1人有1机,可以说本项目的实施从人员配备、教学资源库、科研设备以及成员的时间精力等方面都可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成果和效果
成果形式:教学方案,论文;实施范围:区内外大部分专任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受益学生面:我院2013级及以后各系新生。
五、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为在线应用:整个计算机基础“微课”视频群挂网分享,向广大师生及社会学习者共享网络资源。
2.课程资源库视频简短,非常适合学生有选择性、目的性、补缺性的“主动”学习。
3.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好: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可以作为“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过程以及课后复习的重要载体,得到比较好的应用。可以预计到的是:作为计算机基础在线学习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以及无纸化在线考试平台的上线运行,我院未来几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形式必将一片大好。在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也能生机蓬勃的迎接新趋势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课程“微课”教学资源库将成为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之一,受到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
六、结语
利用“计算机基础‘微课’”发展大环境,提出一种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提供一个为广大师生员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利用网络搜索有用资源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这个专业工具更好地为自身专业和未来就业、择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小利.用“计算机基础‘微课’”把教学设计的精彩亮出来[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e2cf620101efyn.html.
[2]唐丽娟.基于计算机基础“微课”的教学资源库开发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3]刘建华.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4]周新成.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教师:下,2014,(11).
作者:袁良凤 叶文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思路
摘要: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对信息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计算机教学时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入新的能源,为社会培养创新意识人才。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当今,计算机教学已经发展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信息化技术的到来和普及更将计算机教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是计算机专业需要进行计算机教学,其他学科的专业也需要运用到计算机教学。这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提升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的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牵引作用,如果高职院校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当重视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应当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这样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资源。计算机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基础专业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当担负起培养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任,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2.组织计算机相关实践活动
学生拥有创新能力也就拥有了学习的能力,而创新能力是需要积累与长期的努力才会形成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当给学生创造这种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培养这种创新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学到计算机知识并且增强实践能力,让实践与创新意识合二为一。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院校也可以展开一些跟计算机有关的比赛让学生踊跃报名参加,以比赛的形式增加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并且也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院校也可以让学生多去做一些跟计算机有关的公益活动。这样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计算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3.改变高职院校教学理念
课堂学习是学生提高自我能力、丰富知识的主要场所,而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情况。所以教师想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就应当注重课堂效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自身首先应当有一个创新的理念,这样学生才会学习到这种理念;教师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打开自己的思维,有新颖的想法要勇敢地发表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结合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尽可能地变得生动有趣且轻松。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自身应当具备这种思想,才能感染到学习的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学生才会更加勇于发表观点,深入研究。教师可以制作PowerPoint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将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展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学生通过幻灯片可以形成视觉的冲击,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计算机教学可以将高职院校的教学变得更加有特色,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不管是知识内容上还是教学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突破性。
4.创设多样化课堂
高职院校如果想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首先课堂是关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对于课堂,高职院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出一些问题,这样学生会特别好奇,从而对学习有一定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讲台借给学生,让学生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其他的学科中也可以对计算机加以应用,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让计算机学科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对其他学科也是一种帮助,促进学生的大脑思维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的教学如果想得到质的提高,应当对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工作加以重视,教师需要找出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学模式并且加以应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对计算机学习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去使用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的评价可以让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计算机教师的不懈努力与坚持。高职院校也需要为此做出一定的贡献,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硬性设施。
参考文献:
[1]麦诗雅.试论如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5).
[2]张晨亮.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5).
作者:王宁果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计算机教学互助教学模式应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传统教学注重“苦读+考试”、“计算+逻辑”的教学思路,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满堂灌形式受到冲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改革不断推广,互动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互动教学模式内涵和原则的基础上,探究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模式运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互动教学;学生主体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的教学结构模式。具体表现为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的课堂活动过程,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的整体性活动。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
二、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一是,选择的内容要与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相吻合,选择与高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和案例,激发学生的思维。高职学生的思维处于抽象思维发展阶段,但是仍然需要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撑。高职计算机要通过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感性经验,激发新知识的不断深化;二是,互动活动要吸引学生的参与。互动活动的设计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主导思想是,“学生主体思想”,互动活动不是要激发学生听教师讲解的兴趣,而是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最近发展区原则
互动活动是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桥梁,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当然并不是所有互动活动都能够引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互动问题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最近发展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重要理论,指的是学生的发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互动问题只有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逐渐走进新内容中。同时,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计又层次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思考,并以已经获得的知识为基础向新的知识继续探索,发展学习能力。
(三)趣味性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地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已经由刻苦学习思想向快乐学习思想转变,在不断地尝试着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改变知识学习的单调性,在充满好奇和新鲜感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成长。这就要求互动活动不仅是要注重新旧知识推进过程中的逻辑性,而且要注重趣味性,增加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互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精心的设计,并在知识点基础上进行组合,形成学习主题,而不单是采用旧知识推进法。
三、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模式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由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向学生中心的多元教学方法转变,知识的建构不再依靠教师系统的讲解,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建构,这样学习过程的起点开始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要将学习目标明确地展示给学生,这样的话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会对学习内容有初步的印象,更加能够关注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例如,在《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网络技术向学生发送了三个以“圣诞节”为主体的模板,其中第一个模板只有文字,介绍了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趣事和圣诞习俗;第二个模板包括文字、背景、图片、艺术字、图表等形式的插入,通过合理地编排来突出圣诞节内容的重点,给予视觉感受;第三个模板是在第二个模板的基础上增加动画(圣诞礼物的发送)、背景音乐、视频等,使内容更加丰富,营造圣诞的氛围。导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模板中运用了哪些技术,并用一句话来转化为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层次性地理解了本节课的目标,并为子自己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支撑。目标一,插入简单的文字内容,自主打开、播放、关闭多媒体课件;目标二,能够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图片、艺术字、图表等静态内容,并对文字内容进行适当排版;目标三,能够运用视频、动画、音乐以及图片、图表等形式制作动态而富有情感的多媒体课件。这三个目标同样也是学生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确定本节课自己主要突破的重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二)以微课为支撑,开启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而学生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独立的面对新内容进行自主学习,需要学生能够自己发现新知识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这种明确的意识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保证,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人。但是,新知识中的一些内容已经高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需要借助教师的指导才能够努力学习和解读,微课是教师指导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在《网页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高职学生的生活,设计的网页主题作业是为“为社团设计宣传网页”。网页制作的初步知识包括编辑网页和修饰网页。编辑网页包括输入文字、插入图片、预览、保存等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在接触多媒体、word、表格等内容时应学过,这部分知识是已有知识的横向迁移,学生借助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基本能够解决,修饰网页中的网页标题、背景音乐、超链接、主题、动交互按钮、多媒体等,学生借助小组合作也能够基本解决,但是动态字幕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也是网页制作的一个特色所在。这个问题的学习会花掉学生很长的时间,并且不一定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视频,包括如何插入、修改代码、鼠标悬停、滚动图片等,一一仅仅演示和讲解。借助微课视频,学生在课余的合作学习中借助互动地交流和学习,突破知识重点完成初步的社团网页宣传,这为课堂教学中的作品交流和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学生主体课堂,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
新课改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学生主体的课堂,新知识的学习借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同伴的合作学习,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并借助查找的新资料完成新内容的学习,教师只是在学生理解深度不够的地方进行点拨,在课堂时间中为5-10分钟。在这样的课堂中将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在《网页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微课视频的指导下,借助同伴合作学习新知识,每一小组制作了自己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采用讲解法进行新知识的灌输,而是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本小组的作品运用到了哪些元素,在元素的分配上是如何考虑的,对于网页制作自己认为难点是什么。学生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暴露自己在小组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构成本节课的互动内容,小组展示后,由其他小组学生进行提问,本小组学生进行回答,回答不了的问题由班级学生互动解决,教师予以点拨。同时,针对各小组在网页制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集中予以讲解和启发,小组再次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网页制作中的基本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课堂内容是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的,是由学生主体进行交流互动的。综上所述,互助教学模式是师生围绕教学主题展开的交流互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以微课为支撑,开启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学生主体课堂,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建华.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模式运用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38-39.
[2]陈畅.“互助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32-133.
[3]易浩.互助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4:243.
[4]宋增龙.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模式运用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4,07:228.
作者:蔡豪1 史梁2 单位:1.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工程系
第六篇: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分析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小学、中学、大学及高职都进行了很大力度的改进。在不断进步和改革的大环境下,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应运而生,同时也体现出了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高职的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时,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以保证整个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进行评价之前,要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标准,例如,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表现以及完成教学任务后的结果都是教师在进行评价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最后的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这样,还能将计算机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对最后结论的评价很好的结合起来,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形成性评价;原因;方法
一、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最后的评价。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发展出了形成性评价这一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是指“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情感表现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所做出的评价,是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较为全面具体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更为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能够更好的帮助每个学生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新型的评价方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包括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及老师之间的合作情况等等方面的评价。在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时,学生往往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对他们做出的评价;而新型的形成性评价,则将学生转变成了评价的主体和主动参与者,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原因
(1)是对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下的产物
高职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而评价又是其中最重要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评价”不仅与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其直接关系着改革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用于选拔人才等目的,而新兴的评价方法则旨在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实际运用中应尽量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与新兴的形成性评价进行结合。形成性评价非常重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和成绩,与课程改革要求的多元化、开放性等目标相吻合。
(2)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高中学习或者高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业上会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计算机教学,在理解力、操作技能等方面也各有高低。各院校在招生时通常都是以高考成绩为准绳,在这种终结性评价方法下,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表现出厌学等症状。但是,新兴的评价方法则是采用以就业为目标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就是以后在工作中需要的,学生以积极地心态去学习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从而能够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在了解学生这种心态的基础上,运用形成性评价,不仅能够弥补学生心理上的落差满足其心理需求,还能促进对本专业的教学进步。
三、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应采用的方法
(1)将任务性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作出的评价,既能看出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又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以小组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大致的分类,能够使学生们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合作和学习,同时教师也能够很好地进行形成性评价。若没有了学习任务和目标,形成性评价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平台和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任务性教学与合作性学习进行结合。
(2)教师应对形成性评价给出合适的建议
首先,教师在应用形成性评价时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例如,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是否将有效地运用了学习的技能和方法等;第二,教师在实际运用形成性评价这种新兴的评价方法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学习任务完成的结果都是评价时及其重要的依据;第三,对各个小组中学生的评价应尽量做到客观,因为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协作而完成的。
(3)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
这种新兴的评价方式较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不是仅仅对最后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可以让学生设计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在最后使用评价结果时,也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学生的自觉性,还能避免让这种评价方法仅仅是一个形式。
四、结论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最后的学习成绩往往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通常更加重要。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尽量采用新兴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将学生自己过去的学习状况与现在的进行对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重新竖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耿丽丽.探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5(22)
[2]马圣定.解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作者:曹阳 单位: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七篇:高职计算机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计算机领域的高职教育应该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旨在培养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的教育,以职业专业能力为本位。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开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达到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案例教学;动手和实践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培养的是科研型、研究型人才,而高职教育旨在于培养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在计算机教学中,主要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培养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实施、网络软件开发及应用、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数据库系统应用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销售支持等工作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与岗位适应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的目的,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的教育,促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业务技能,同时锻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也能将所学技能用于工作中,更能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受益。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目前比较推崇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开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场景,让学生把自己代入到解决问题的角色中去,通过动手实践、小组讨论分析、查阅资料研究等方法进行学习[1]。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计算机专业又是一个发展迅速、科技更新换代频繁的专业,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随时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势更新教学内容,能保证给学生传授前沿的、能够学以致用的科学知识。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问题,也制约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自我发展。
(一)忽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虽然现在的高职教师多数已经意识到实践在计算机学科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教学设施、周围环境或自身水平等各种原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不足,或者实践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只针对个别问题,导致学生在知识点掌握与操作技能上脱节。同时学生本身的计算机水平不等,对计算机的技能需求也不尽相同,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也很难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掌握日后工作所需的操作技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计算机方面的科技发展迅猛,计算机网络的极大普及使计算机应用已进入更高层次,计算机技术已然成了许多行业的一部分。但是许多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学科教学内容的安排还处在一成不变的状态上,按部就班讲授若干年前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学内容滞后甚至过时,远远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2]。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方式导致教学内容跟社会发展难以进行有效地联接,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工作任务,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学校的就业率和声誉。这也是制约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在设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办学特点,没有分析学生的情况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没有进行专业细化而让学生学的过多、过杂,没有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素质培养及就业方向紧密地结合起来,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深造。
二、案例教学的特色与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教育提出了“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一般采用的都是“灌输式”的讲授方式,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的都是理论研究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例如在设置路由器转发数据报过程中的路径选择上一般会讲一些路由选择算法,然而这些算法、方法很多是在某些特定条件或者理想情况下得出的,一般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并不可行。但是案例教学不会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解决方案,而是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不论是讨论还是研究,最终形成独有的解决方案,而且每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讨论和研究,不仅能锻炼学生独立自考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取长补短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通常只讲授理论知识,而不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如果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很难将所学知识用在工作中,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便不能从容应对时事的变化,学生也会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不知道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用处。例如学生学会了JAVA函数,却不会用JAVA语言去编程,在面对工作时没有一技之长,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
(三)案例教学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至于学生到底听没听、听懂了多少并不能时时反馈给老师,老师也不能及时对所讲内容进行调整,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会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不仅是主动学习过程,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经过缜密地思考后提出解决方案时,老师也会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进行教学内容甚至是理论知识的思考,并补充、调整新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教师从理论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化为运用知识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学科的课堂上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能够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我们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案例的选取和准备
基于案例教学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教师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丰富的积累,根据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的需求选取或设计合适的、典型的教学案例。案例应切合教学方案的设计目标,充分地表达教学思想,方便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具有可行性和实际应用性。同时,案例应与计算机专业保持紧密结合,启发学生进行情景代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出的学生除了应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之外,在完成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还能具备根据社会岗位需求和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兴趣,再强化某一方面的核心能力。
(二)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入课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不但要总结学生的发言和观点,还要帮学生理清思路、开拓思路,训练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锻炼他们采取行动的勇气与决心。考试中也可以采用“案例———项目———结业”制,在课堂中引入若干案例,将每个案例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即可作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对传统期末考试的突击复习,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而学以致用,也避免了“老师为了考而考,学生为了考而学”的现象出现。
(三)灵活安排课程时间
首选在运用案例教学中,应该合理设置教学项目和课程的顺序结构,让所有的专业课程有良好的先行后继的顺序,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对专业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学程结束后学生能对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有贯穿的掌握,并且可以适当地对某些相关课程采用贯穿项目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其次传统的课堂一直都是90分钟一大节课,每星期上一至两次,学生掌握的知识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两次课中间不能很好地衔接。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每个学科上课的时间,例如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在一段时间内使用若干案例,讲授过程中将案例细化。由于授课时间间隔短,学生能很好地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地了解而不至于遗忘,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一个新知识或新技能并运用到工作或实践中去。
(四)课程考核的内容与方法
在运用案例教学度过一个学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计划安排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调整,考核形式也不拘泥于传统的卷面考试形式,可以采用阶段性考核、大作业、程序设计、现场操作、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上课情况选择适合课堂情况和学生的考核方法。同时,也可以引入当下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使考核更具实用性。考核结束后,结果应当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应该根据考核结果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因材施教,制定和修改以后的教学方案和计划。案例作为一个载体,能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即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欣红.案例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教育学报.第七卷(4).
[2]陈淑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
[3]谢锦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教育,2009(8):45-47.
作者:杨馥宁 王玉 单位: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