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计算机教学论文(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章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为社会和国家培养的各类人才也越来越多,而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使得人才市场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在严峻的形式下,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应该结合社会对各类行业人才的需求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通过探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阐述了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践能力;重要性;措施
随着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发展,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体制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才市场对计算机行业的专业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高校需要积极的培养计算机专业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计算机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被社会所淘汰,能够在将来踏上社会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实践能力培养中突出的几个问题
1.1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方法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室为活动中心,利用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把自己的思想硬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被动的接受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师不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学生不能参与教学活动。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1.2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课堂教学手段不灵活
教师的知识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又是一个新兴产业,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迅速,升级换代快,应用也广泛,所以很多教师一时很难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陈旧,对新知识、新技术了解较少。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发展。
1.3考核制度僵化,难以进行因人施教
当前高校计算机考核制度仍然沿袭了传统的以课本知识为中心的考核体制,把有关计算机的原理、名词、概念作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重要考点,始终以死记硬背为主,很难考察出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除此之外,不同地区教育程度不同,学生的起点也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也会不会的扩大。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学生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会,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
1.4缺乏实践机会,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已经与现代工程严重脱节,这导致有大量的学生在将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另外,也会有很多计算机行业的公司很难找到满意的人才。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工程、团结能力。很多学生的毕业课题缺乏可行性、实践性与连续性,往往停留在理论上,无法付诸于实践。
2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2.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大批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全面型、适应型人才,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中心与重点,学生是被动的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很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现在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2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计算机语言的突出特点是逻辑性强、严谨缜密,在这样的知识系统下,更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要的主要是在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实际应用于自身的科学思维进行教学,通过建立模型、分析试题、上机操作等过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建立高效的计算机考核机制
教学实施以后应该同时有相应的考核机制与评价机制,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全方位的了解。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是有差异的,因此考核制度理应能够多元化且可以异步发展,还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以能力为主,重点要看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2.4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教师团队意识的培养,重视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拥有专业计算机知识的教师与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的应用和计算能力的工程人员。专业教师是教育队伍的主体,应该选择具有计算机开发研究经验的教师,并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培养,这样使得他们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课堂质量与效率,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适应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3总结
总而言之,教学有发,教无定法。教学方法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墨守陈规,就会使得教育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是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教学改革理念上理应实施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理念的培养。在高效计算机教学中,则需要创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的空间,最终会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一代杰出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延峰.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203-204.
[2]景海峰.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和建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Z2:84-85.
[3]赵利敏.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03:110-111.
作者:卞冬夏 单位:青岛滨海学院
第二篇: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思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支撑,当前就业市场对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学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也应当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在今后的企业工作中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深入研究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了存在的教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学;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计算机技能是衡量当代高校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大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行业知识,同时也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计划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人才教学工作和就业需求相吻合,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必要性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展的需求,当前社会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毕业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拓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都开设了完善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但是很多计算机课程都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学习重视程度超过了实践操作,不利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创新也是一所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高校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来获取知识,同时学生也应当具有足够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复杂的知识库中得到更加深层次的知识框架。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习的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抓住学习重点,并对计算机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处理,同时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个人发展机遇,扩展自我的思维空间,从而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创新意识不足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教学模式创新人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当前制约学生创新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落后,计算机教学依然参照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师以自己的电脑操作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宽松的创新空间。再者很多教师喜欢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扩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思维,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社会中,缺乏怀疑精神就意味着错过很多创新的机遇,因此,传统教学意识的局限性已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强
计算机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同时其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密不可分,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计算机课程设置上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各类教材内容如出一辙,教材模式和教材内容基本一致,缺乏教学特色。再者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没有把计算机课程和社会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培养方向也比较模糊,这种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不能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计算机教学的应用性较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遵照大纲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扩展,提高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保证教学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和实践结合不密切
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应用方面人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工程实践中,通过大量的计算机操作来提高自我技能,并逐步形成自我学习思维。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着教学和实践结合不紧密的现象,理论知识教学依然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再加上学校计算机硬件配备不完善,很难把学生集中在一起来开展项目工程实践,学生因此也就失去了很多真正接触计算机应用的机会,不利于其创新意识的构建和创新能力的延伸提升。
4.计算机毕业设计的执行力度不足
计算机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综合考察,同时也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工程化实践,这一阶段的工作有助于学生深人学习计算机知识,并为以后的创新埋下思维启动点。但是很多高校计算机毕业设计的执行力度不足,其考核内容也多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作业,毕业设计作业并没有起到夯实学生基础、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再者计算机教学中专业实践和工程设计脱节严重,学生缺乏必要的工程、写作、交流沟通能力,没有把毕业设计作业作为工程实践的切人点,同时毕业设计课题的设置也缺乏可行性和操作性,学生草草应付毕业设计的现象较为普遍。
5.缺乏相互合作的意识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由于教学命题内容范围较小,并且知识点也大多数是课本上的内容,学生要想成绩合格,只需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记忆即可,这就弱化了合作学习的理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行业的更新在不断加快,新技术与新操作手段日益更新,以课本作为计算机教学主要内容显然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因此要更加强调学生合作拓展知识的重要性。传统教学对学生知识合作探讨的限制,并没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讨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学生不能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设计、实施并完成任务,也就无法实现计算机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但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1.积极创新教学理念
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学习是一个主动接收知识的过程,对计算机学习而言,学生要真正对计算机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去探索深层次的知识,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创新,实现理论认知的升华。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束缚,不能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教育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在当前的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技能是未来的基本素质,学生要学会从网络资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应当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教师要真正吃透教材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思维活跃性。再者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精心设计问题意境,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尊重学生团队智慧的成果,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思维个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合理规划计算机创新性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出相应的规划,根据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际目标灵活制定创新型教学方法。首先,要确保高校计算机教学由浅人深,由知识吸收到实际运用,实现教学顺序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其次,要保证现有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与探讨;最后,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不能一味追求复杂而忽略现实,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比如,在进行“C++”编程内容教学中,教师给出实现编程的具体步骤,由学生自己参照案例进行编程;教师在学生熟练掌握编程方式后,对一些案例进行少许修改,再让学生自行进行编程;等学生掌握变换方法后,再设置难度增加的问题,层层递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3.以学习兴趣带动创新意识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计算机课程保持高昂的兴趣,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面对存在的困难,并主动突破学习瓶颈,达到思维创新的要求。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通常而言,采用课堂互动问答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并把整个学生群体纳人到学习中,避免出现学习分层的现象,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到达最高点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延展深度,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计算机编程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对编程设计产生很强的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编程作业进行调试,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程序成功运行时带来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学生就会投人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到编程学习中,引发学生极大的创造力。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向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扩展其思维视野,发现隐藏着的知识关联框架。
4.强化高校计算机实践场地的建设
计算机技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很强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加强硬件设备的保障制度。再者要加强对实践场地的建设,重视实践场地人才队伍建设,吸纳复合型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同时合理搭建人才队伍的学历和年龄梯度,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支撑。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硬件设备的建设和维护,推动整个实验室的健康发展。当前校园网建设已经扩展到高校校园中,学校要建设高校虚拟实验室,并借助平台资源来开展各类计算机创新活动,调动校园内的创新氛围,加强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源利用效率。
5.计算机教学教材设计
在计算机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高校计算机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高校计算机教师应充分挖掘、培养和训练与学生创新能力有关的内容,提出适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不仅要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方面富有前瞻性和探索性,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并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计算机技能是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带动创新意识发展,同时要强化高校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场地的建设,丰富计算机教材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莹洁.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子测试,2015(08).
[2〕宋压.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5).
[3〕汪京.浅析学生创新能力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l3(07).
[4〕沙帕.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22).
[5〕李延峰.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作者:李荣利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第三篇: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困境分析
【文章摘要】随着社会科技信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更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接受新事物,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希望为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计算机教学也不断进行着教学的改革,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工作就业必备的基本能力,而计算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培养过程是长期而困难的过程,因此,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计算机教学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分析
1.1教学内容更新慢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非常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因此,计算机教材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可是当前高校的计算机教材更新相对较慢,版本过于陈旧,有些教学内容已经被淘汰,教材内容远远落后于计算机信息知识的发展,这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就不法保证。
1.2计算机教学创新模式缺乏
计算机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教学一直提倡的,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仍旧没有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课堂的主体,以课本为依据,将自己的教学思维强加于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对所学习的知识缺乏遇见性,不利于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创新,需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1.3学生缺乏实践教学
总结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不难发现,大多数高校课程设置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相对较少,理论多于应用,学生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在计算机实践应用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计算机是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合理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全面,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发散,更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2.1加快教材的更新,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加快教材的更新,删除不适合时展的教学内容,将最前沿的知识纳入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可以学习到计算机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知识。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着眼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2.2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可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课程灵活,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安排教学,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如果在遇到学生的思维方式超出教师的设计时,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这种创新的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起创新的信心,同时要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在知识积累和不断升华的过程中完成创新。
2.3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过于单一,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向学生讲授大量的知识,但是学生缺乏主动认知的过程,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课堂谈论话题,在课堂中增加学生探讨的环节,通过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自学的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学习,在课堂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方法都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的优化,是计算机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
2.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过应,而实践操作应用能力较少,学生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可一到实践环节,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切实加大学生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重,从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考核评价体系入手,努力实现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3小结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学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只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加强创造性教学的改革,为学生提供开展创新思维的平台,一定会加快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成.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17)
[2]包空军,钱慎一.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1)
[3]刘勇.浅谈电大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4]曹融.计算机学科教学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02)
[5]沈丽芳.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J].职业.2009(20)
作者:教传艳1 王冬2 单位:1.沈阳工学院 2.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篇: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对计算机教育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校园网建设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生接触信息化知识的途径显著增加。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革新,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使用能力而不断努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要用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开设适合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1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抽象,教材更新速度较慢
在信息化社会中,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惊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更新速度早已是按月计算了。然而,许多高校的计算机教材却无法赶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在教材内容上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没有对当前的社会需求进行认真的调查,仅靠自己的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所学内容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迅速适应岗位工作需求;另一方面,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校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实践机会。理论课教学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计算机这门课的课程特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更多地结合岗位实际工作进行实践操作[1]。许多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还要针对工作需求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是课程设置方面的失败。
1.2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固定化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和基础学科有所不同,它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如果教师将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照搬到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就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既进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能够运用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直观演示,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用恰当的方式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但是,当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教师还是以知识灌输为主,缺乏对学生的指导。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
1.3教学管理粗放,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计算机课程的评估和检测形式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是采用考试的形式来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2]。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高校在对计算机机房和设备的管理方面存在方式单一的问题,不能满足学生群体上网实践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4培养模式僵化,目标设置不够合理
计算机学科当前在高校中的设置应当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但是当前高校课程结构处于相对封闭状态,重视学科内部结构的完整性,而忽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性。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应当考虑到学习者当前相关的知识状况、学习兴趣点,以及学科在社会中的普及状况等问题,但是计算机课程计划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使学生缺乏自由选择的机会和独立发展的空间[3]。大学计算机课程中有部分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相脱节,不能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
2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2.1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时展
教师的基本理念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用等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传统教育中,教师通常将教学看成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在课堂上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讲解,学生对知识进行识记和理解。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是教育理念更新的重要方面。在当前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以整齐划一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然而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应该成为教师思考的问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培养出个性化的人才,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学习进度,允许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随时提问,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允许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同学就某一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当然要对这样的课堂进行把控,教师要具有更加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课堂组织经验。气氛热烈并不等于秩序混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并不等于对其放任自流,对知识的创新也不等于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当前高校对机房的管理措施比较严格,严防学生做出越轨的行为,为了计算机的安全甚至制定出因噎废食的苛刻制度[4]。计算机的实践教学在学生计算机能力提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房成为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实践探索的重要空间。机房工作应该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操作。现在各种还原性软件的技术已经成熟,比如“冰冻精灵”这个软件可以在学生关机之后将其所有的操作全部还原,保证了计算机系统不受病毒侵害,保证计算机在下次启动时顺畅运行。有了这样的软件保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每次上课时在计算机上大胆尝试。比如,在word2000的工具栏中对于IP的设置、控制面板的操作等,学生可以通过开展具有破坏性的实验而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好奇心的保护都需要建立在大胆动手的基础之上,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将课堂变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既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也需要从多方面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
2.2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计算机技术更新非常迅猛,而高校的教材更新速度却相对较慢,有时甚至存在当教材出现的时候该项技术已经过时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知识,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这对于大学生迅速地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知识的时候,也应该注重本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有利于其学以致用。计算机技术作为应用性学科,如果结合具体的应用情境进行教学,将会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偏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讲授法和上机实践法之外,还有以下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可以布置制作教学用ppt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案,设计出不同风格的ppt,并运用自己制作的ppt进行微格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懂得计算机课程的知识,同时也应该对学生所学的其它专业知识有所了解。(2)研究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时也应该考虑促进大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出发选定研究课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5]。在选题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选题的意义和可行性;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互联网、中国知网、社会调查等多种信息资源;在研究学习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3更新计算机设备,为教学创造物质条件
计算机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耐心指导,还需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所以,教师要关注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为学生的项目开发提供有效指导。同时学校也应该为学生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和先进的应用软件,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学校要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而增加计算机的配置。计算机的配置要适度超前,能够满足未来几年学生的实践需要。为了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学校要合理安排各班的课程,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实验提供场所。在计算机硬件设施方面,学校要加大计算机教学实验设备的经费投入,可以准备一些视听器材,为学生进行音像、图文的处理提供便利。在计算机软件方面,学校可以购买相关的付费软件,让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操作,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常规的免费功能。同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推荐一些使用方便的免费软件,帮助学生分析各种软件的优势和劣势,方便学生选用。实验室内应该设置监控,这样教师可以通过主控台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他们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前是否存在无关操作进行监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4培养教师队伍,加强校企结合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学校应该为教师的培训提供制度保证、经费支持和时间安排。对计算机新技术的学习应采用短周期、经常化的培训模式,使教师能够经常了解计算机最新领域的发展状况。另外还要针对教师的计算机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制定出适合计算机专业特点的评价体系。比如,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考察,以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成果创造作为主要考察依据。在计算机科研方面主要注重教师高质量论文的发表数量和专业教材的出版数量和质量,以为社会提供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作为主要考察依据。高校与企业合作,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一个趋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企业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源,而高校则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承担科研开发任务,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因此,校企合作是推动教育走向市场、实现教育产业化的有效方式。我国的计算机新技术主要来自国外,而对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实现产品的转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而造成了高校计算机教育在技术更新方面的滞后。进行校企合作可以有效缩短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转化的周期。企业的专业人员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收集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对其进行翻译,和高校教师联合开发高校教材,制作相关的教学软件,使学生能够学习国际最新的科技知识。同时,企业可以利用高校教师的人才资源进行校企联合技术研发,将高校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企业也可以和学校一起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这样既可以为企业解决现实性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加强毕业设计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结语
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应当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也要让学生具有将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到专业学习中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在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虽然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但是大学毕业生在计算机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方面还是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计算机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只有更新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计算机教学方式,改变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传艳.有关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电子制作,2013,(18).
[2]王猛.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路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9).
[3]杨前程.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改革问题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6).
[4]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5]文雄军.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2).
作者:崔燕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第五篇: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掀起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高潮。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并且已经成为了整个时展的主要趋势。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高校应该将计算机教学作为主要课程来抓,切实保证学生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各种知识,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从新的视角去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对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计算机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基础科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水平也逐渐提升,所以在计算机教学方法上应该适时的创新。如果还沿用传统的教学大纲,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1.1教材内容陈旧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大学时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就应该有所改进。但是在我国很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仍然沿用几年前编写的教材,不仅教学内容比较落后,并且很多技术都已经淘汰了。在这种情况下,势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会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无法达到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任务。
1.2教学方法落后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校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部分高校仍然只是停留空喊口号的层面上,而没有将教学改革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开展。计算机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无法谈及创新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所以在这种落后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本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高,完全不符合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1.3实践操作课时较少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但是在部分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仍然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导,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只是将实践操作作为教学计划中很小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理论学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在实践操作课时较少的情况下,无法真正的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所以计算机教学水平不高。
2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2.1运用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知识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的演示操作,再配合恰当的讲解,将会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演示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演示时机、演示操作顺序、演示内容详略等相关问题的把握。
2.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例如,在word排版实验课上将学生根据操作基础进行分组,每个组内都包含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然后要求每个组都依据组内的主流审美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在规定时间内将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排版,完成之后,在每个组内随机选取代表,借助多媒体设备对所有的同学进行讲解及操作演示,同时对每个组讲解完毕后进行相应的小结及评审。实践证明这样做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性,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同时亦解决了学生基础层次不同的问题。
2.3充分注重实践操作
计算机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科目,所以在教学课时安排时,应该注重增加实践操作的比例,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教学的理论知识比较简单,无需安排过多的课时去讲解,而是应该集中课时讲解理论,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实践操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因为学生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所以在实践操作时,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更加有技术含量的内容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4改进考核方式
为了检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行测试。因为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考核内容应该从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两方面进行。理论知识主要是以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而上机考核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对一些命令、软件应用以及程序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两种考核方式都可以建立考试专用题库,以提高考试的规范性。在上机考试中,根据学生的学号随机出题,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完成操作。只有将两项考核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通过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全面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
2.5更新课后答疑手段
很多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储备有限,所以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问,此时课后答疑非常关键,如果能够及时的为学生进行指导,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为了提高课后答疑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指导以及审批作业,这不仅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同时通过网络答疑与互动,还能够锻炼学生对各种软件的应用,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答疑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这是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3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基础科目,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高校的教育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是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所以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应该适时的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的课时比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斌.论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路[J].时代教育,2013-05-08.
[2]党闰民,宁勇,孔德生.浅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J].科技资讯,2013-08-23.
[3]李瑞俊.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8-15.
作者:张峻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第六篇: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计算机教学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点,直接关系着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是否顺利。但是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性,影响了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综合提升和全面发展,急需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从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出发分析了开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两条实用性强的改革思路,为促进后期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效;计算机;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带来,计算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很多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拔的时候,都把计算机能力当做重要的考核内容。同时,教育部也提出要通过计算机教育改革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计算机课程是高效学生的重点学习科目,但是当前的教育弊端,制约了他们计算机水平的提升。
1.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效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弊端,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导致在后期的社会实践中无法应对基本的工作内容。在这情况下,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1.1教学的实践性不够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很多高效的计算机教学都缺乏实践性,过分重视理论性教学和机械性操作,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处于被动地位,即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什么,老师就讲什么。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后期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并懂得如何应用[1]。虽然很多学生在学校组织的计算机考试中成绩优异,但是一旦需要和实际的工作结合起来,就不知所措了。归根究底,还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1.2教学内容和现实脱节
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应该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不能够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模式化讲解。现在很多企业对员工的计算机能力都有了更好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办公室软件操作技巧,还有其它更复杂的图片处理、程序编写等。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度依赖教材,并没有考虑到内容的实用性和现实联系的紧密性。同时,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也没有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结合起来,因为现在计算机的普及力度比较大,学生从小到大都能接触到,因此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目前所掌握的基本技能提高深化教学模式,给学生灌输难度更高一些的计算机知识,有利于加强他们毕业之后的工作能力[2]。
2.高效计算机改革的思路
2.1根据学生需求和计算机水平制定教学计划
高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也要充分和学生的现有计算机水平以及实际的应用需求结合起来,不能够完全依照课本和老师的经验进行。首先,要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教学计划。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才能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其次,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性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当前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为其布置一些深入性的计算机实训内容,而对于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式教学,不能够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需要循序渐进,耐心教育。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趣味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很多基础性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都比较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用比较浅显易懂的方法进行讲解,或者组织计算机操作竞赛,比如在讲到图片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指定几幅图片素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它们进行处理,最后选出创意最好的进行展示,这样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2.2转变观念,增强教学实践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高校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学习计算机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老师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制定以具体的项目操作为导向的考核内容,将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比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应用实例:领导需要一个招商企划案,内容包括表格的制作、文案的写作、图片的制作以及项目可行性的分析最终以PPT的形式呈现。这个考试题目就是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的,而不是纯粹的机械操作和理论知识的考核。学生要想完成该考核,就要将之前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调动起来,并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因为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变化非常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共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相互学习,不仅增强了大家的团队意识,还能够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计算机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后期的社会实践,有必要加快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要充分和学生的需求与能力结合起来,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1]唐永明.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措施[J].电子制作.2014,(16):120.
[2]文雄军.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147.
[3]杨英华.论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4):19.
作者:张杰 孙素萍 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MOOC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在线教学模式,问世以来在教育界迅速刮起一阵旋风。文章从MOOC的发展现状入手,与传统在线教育模式进行对比,阐述了MOOC模式的颠覆性改变,理性分析其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影响,思考将MOOC模式本土化,以期为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几点参考。
[关键词]MOOC;在线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
1MOOC模式概述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在线教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assiveOnlineOpenCourses,MOOC)于2008年应运而生。至2012年,美国高等教育界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相继建设了有“国际在线教育三驾马车”之誉的edX、Udacity、Coursera三大MOOC平台,预示着“MOOC元年”正式开启,至此平台建设蓬勃发展。凭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国际顶尖师资队伍、轻松开放的教育模式、规模庞大的学习伙伴让MOOC模式在高等教育界迅速受到追捧。作为一名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道风景,盲目追随和漠然置之均不可取,理性面对、冷静思考,考虑如何将其本土化,希望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MOOC模式,推进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为培养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提供几点启示。
2MOOC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发展
我国对MOOC的研究起步较晚,当2012年MOOC席卷全球之时,中国教育部、高等学府也积极参与和推进了这场教育领域的巨变,先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正式加盟MOOC,成为平台的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共享开放课程。同年10月11日,“学堂在线”MOOC平台正式开放;接着在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共同支持下,“爱课程网”与网易云课堂合作推出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海市教委投入800万元搭建了一个融合复旦、交大等上海精英大学的课程平台,所有这些均展示了我国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和对国际教育趋势的敏感以及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
3探索将MOOC模式应用于延安大学西安创新
学院(下简称我院)计算机专业教学在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面前,我们有必要用一种理性辩证的角度看待MOOC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取长补短,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MOOC模式。
3.1MOOC模式对计算机教学的促进
(1)MOOC强调主动、重构和再创造的知识传播环境。MOOC模式以海量资源为起点,将传统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将知识点进行动态汇聚、自行重组后可为自己量身订做一款符合自身学习目标,适应自身学习环境的新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如此,MOOC这种以“学”为中心的观点契合了社会不同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特殊需求,符合我院计算机专业“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助于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质量。(2)MOOC模式的推广依靠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MOOC模式下,学生学习、交流和提交作业的方式均依靠计算机和智能终端,而海量知识的汇集离不开大数据和云计算,学习过程本身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MOOC模式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将MOOC引入计算机教学将使学生的专业认知和素养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3)MOOC模式注重学习通道的建立和知识的流通,强调学习的互助和知识的极大共享。学生不仅可以跟名师学习,也可以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交流讨论中。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具有信息化程度高、知识更新快的特点,通过全球范围的交流学习,学生可以敏锐洞察专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MOOC模式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MOOC模式的到来给我国高等教育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我们应高度重视,但也要理性思考,冷静面对,结合我院实际,MOOC模式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MOOC平台上的海量信息可能会让学生迷失。MOOC以“学”为中心的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科目和知识点的选择由学生自定,我院是独立学院,很多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准,对学科发展方向无法准确把握,面对海量的教学资源比较茫然,导致效果欠佳。(2)MOOC模式难以兼顾问题学生,做到因材施教。MOOC以拥有数以万计的学生,资源丰富、团队精良、手段先进是MOOC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传统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式方法,但是MOOC很难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及时进行辅导,调整方案。(3)MOOC模式源自美国,面向全球。MOOC的国际化趋势使得大多数平台和优质课程均采用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读写水平具有较高要求,而我院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普遍较差,所以盲目照搬必然适得其反。
4结论
MOOC作为全新的在线教学模式,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强劲的冲击,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热点,MOOC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到底是机遇抑或挑战?两种观点一直难分高下。本文从MOOC模式的兴起谈起,说明了我院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MOOC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同时结合我院计算机专业办学实际,冷静思考,剖析了MOOC模式应用推广中会出现的不足之处。在此引用清华大学前副校长袁驷的话作为探讨的结果:“MOOC和传统课堂谁也不能代替谁,但是缺了谁都不够理想和完美”。MOOC热潮来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冷静面对,将MOOC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我院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实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些许启示。
参考文献:
[1]王颖.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2]李霞.基于MOOC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5(6):64-67.
[3]方静.MOOC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教育的挑战[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5):90-94.
作者:李显峰 柴荣军 何志明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理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