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探索(4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探索(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探索(4篇)

第一篇: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在分析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

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偏向理论教学,而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与当前社会现实脱节。基于此,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1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1.1学生实践机会缺乏,毕业设计过于形式化

当前很多高校还在使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这些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尤其是实践方面,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在教学方面偏向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还有些高校因为经费不足,导致计算机实践教学无法充分开展,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毕业后找工作存在较多困难。且这些高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也过于形式化,缺乏连续性、实践性和可行性,往往都是停留在形式上、理论上。1.2考核制度死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当前高校在计算机考核制度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很多高校一直在使用传统的考核体制,即以课本知识为中心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大多是计算机概念、名词以及原理等,以这些理论知识为主要考点的计算机考核制度,使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多是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因此,很难体现出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如何应用计算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学生的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很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不了计算机知识,因此,其也觉得计算机知识没有多大的作用,进而丧失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2.1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程序语言和操作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因此,计算机教师在选择实践教学内容时要十分慎重,要紧紧围绕计算机的应用,且要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在充分收集和分析计算机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师还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不能与现代工程脱节,要和当前新的计算机技术紧密联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在毕业后能够应用到当前社会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除此之外,计算机教师可以在研究当前计算机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有的实践教学经验,创建出适合当前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协调处理好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间的关系,并针对电脑硬件课程和计算机实验课程做出合理的安排,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促进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发展的目的。

2.2分层设计教学

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还要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尤其是实际的操作问题,计算机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有层次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内容具有梯度性,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宽阔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计算机实践知识,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操作系统极其复杂,且有着严谨周密和逻辑性强等特点,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手。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师应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对计算机编程课程进行强化训练,在考虑学生计算机水平和自身科学思维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实践内容进行教学,通过算法优化、程序调试、上机操作、算法确立、建立模型以及试题分析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二是创建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有着诸多的局限性,计算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创建第二课堂,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可进行相互讨论和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打破传统计算机课堂的局限性。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激发,且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也会有所提高。计算机教师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尤其是在编程教学中。编程是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能完成,需要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且在相互交流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三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需要学生动手。因此,计算机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引用适当的案例,学生通过案例能将计算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案例更加准确的掌握计算机知识。

3结语

高校计算机教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仅要重视计算机的实践教学,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为国家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的计算机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寅强.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7(2).

作者:赵智超 吴铁峰 单位:佳木斯大学

第二篇:信息时代背景下高中计算机教学理念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及各类多媒体软件技术已经大众化,个人计算机更是成为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之一。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中小学已经把计算机列为必修课程。为此,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师如何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才能做到激发高中生的学习潜质与科技发展大趋势、社会对高中生能力素质需求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

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做到课程结构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内容的设置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课程目标的树立确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1]面对2003年版新课程标准有关教学理念的要求,高中计算机课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情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已有知识,重视学生自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观察、挖掘和培养,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其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会,从而充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发挥优势,调动兴趣

在爱因斯坦看来,“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等数字化、网络化设备在高中已经屡见不鲜,在家庭也得到普及。个人电脑已经成为高中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他们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可想而知。[2]在此背景下,学生对计算机课程自认而然会有一种“轻车熟路”的松懈,进而认为计算机课程也可有可无,这对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个不小的挑战。因而,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就需要针对此类新形势,深入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理解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力争在课堂中给学生带来一股新风,使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技能系统化,用新知识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架构,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因材施教,德学并进

由于课程安排的需要,高中把计算机技术设置成了一门独立的课程,实际上计算机课程综合了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等课程知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更是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无孔不入。《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使用,还要学会运用计算机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这个教学目标,在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已有学识水平的及初上,在教学内容安排、教法选择、过程设计下功夫,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确保达成教学目标;在培养学识,筑牢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防线,树立全面的网络道德观的基础上,要从学、用、专等方面让学生认识计算机课程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把文明上网,遵守公约,健康使用计算机列为学习目标,把计算机的操作知识学到手,使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入脑入心;要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是生活学习的工具,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实用性,教育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不玩网络游戏或者做到适度不沉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搜集自己生活、学习所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收集、分辨能力,确实做到让学生德学并进。

三、注重理论,强化操作

与数学、语文等其他课程不同,高中计算机课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它的实用性。作为一种工具,只有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提高应用能力,不仅仅是口诵笔记。这就要求在计算机课程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在把理论知识讲清讲懂的基础上,尽量给学生实际上机操作的机会,把所学理论在计算机上加以验证,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工具性学科要注重“重复”训练,只有通过反复的操作实践,才能让学生体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检验自身理论学习上的不足,做到学习的目标指向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是做好计算机教学的基础。在每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要按照学习规律,安排复习巩固老知识,锻炼熟悉老技能,实现老知识、技能的固话、内化,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为好;要开启导入新知识,把课程安排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通过演示、投影、教具的媒介,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程的重点、难点、要点充分理解、基本掌握,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为好;其余时间,全部留给学生上机操作。操作过程是首先用操作检验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其次是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安排联系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相对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起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果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甚至照本宣科,学生就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失去学习的激情。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要求计算机课程教师既要围绕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善于运用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设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高中计算机课任课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更新知识技能,提升职业能力,用最新的计算机行业的技术成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有关工作量、职责、待遇、职称评定的政策规定,为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师的发展提供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发展环境[4]。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Z].2003.

[2]符泰民,陈莹.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王荣良,高淑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发展点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常恒源 单位:郑州市第一中学

第三篇:云数据库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云计算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不同结构的教学数据,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教学方法需要高可用性、低成本、大规模并行处理的数据库系统,云数据库的这些优点使其成为计算机教学中的理想选择。介绍云数据库概念及系统构架,并将云数据库应用到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并给出云数据库应用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关键词:云计算;云数据库;计算机教学

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被数字化了,互联网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系统需求已经无法再满足大数据的海量数据,拥有3H特征(Highperfor-mance,HugeStorage,HighScalabilityandAvailability)云数据库应运而生,并得到逐步发展。随着云计算在高校教学中的发展,云数据库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云数据库在高校的应用降低了高等教育教学的软硬件资源运行成本,同时为高校教学发掘出了新的价值。

1云数据库

1.1云数据库概念及应用

云数据库是一种基于软件即服务(SaaS)的云计算机技术,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库中心,能够同时为多个客户提供数据库服务,并且其相互之间不影响[1,2]。与传统数据库相比,云数据库被优化到虚拟计算环境中,极大提高了数据库的存储能力,对人员、软硬件的重复配置进行消除,使其升级变得更容易,云数据库并没有自身专属的数据模型,云数据库采用的数据模型可以为关系数据库使用的关系模型(如微软的SQLAzure云数据库和阿里云RDS),也能够使用NoSQL数据库的非关系模型(采用“键/值”存储的AmazonDynamo云数据库)。云数据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企业设计了符合自身业务需求和数据特征的云数据库,随着云计算和云数据库的快速发展,云数据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在城市建设中的智慧环保项目的应用,在自行车公共管理平台的应用,以及在高校图书馆、学生考勤、档案管理等的应用[3,4,5],然而,云数据库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常见。

1.2云数据库系统架构

云数据库的系统架构可由不同的组合模式,对UMP系统做说明。UMP系统是低成本、高性能的MySQL云数据库。设计UMP系统需遵循以下原则:(1)对外接口单一性,保持系统内部单一资源池的维护;(2)服务高可用性,消除单点故障用来保证高可用的服务;(3)良好的可伸缩性,通过动态增删存储与计算节点实现;(4)弹性的用户分配资源,隔离不同资源,保证应用和数据的安全性。UMP系统在Mnesia、LVS、RabbitMQ、ZooKeeper等开源组件基础上,由Controller服务器、Web服务器、Proxy服务器、Agent服务器、日志分析服务器和信息统计服务器组成。Mnesia是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特性为:(1)支持透明的数据分片,能够线性扩展至50+个节点;(2)在运行时动态重配置,通过迁移或复制表到多个节点的方式改进容错性。RabbitMQ是一个实现可靠消息传送的消息队列产品。Zookeeper是协同工作系统,具有高效和可靠的特点,用于构建分布式应用。LVS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集群系统,LVS能够实现UMP的集群内部负载均衡。Controller服务器功能是向UMP集群提供各种管理服务,实现集群成员管理、元数据存储、MySQL实例管理、故障恢复、备份、迁移、扩容等功能。Web控制台功能是向用户提供系统管理界面。Proxy服务器功能为数据路由,将用书的请求通过协议转到MySQL实例上,另外还有读写分离、资源隔离、记录用户访问日志等功能。Agent服务器用来管理每台物理机上的MySQL实例,另外具有收集和分析MySQL进程的统计信息等功能。日志分析服务器存储和分析Proxy服务器传入的用户访问日志,同时,具有支持实时查询相应时间的统计报表的功能。信息统计服务器定期统计采集到的用户的连接数、MySQL实例的进程状态,并在Web界面上展示可视化的统计结果。

2云数据库在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应用

采用云数据库系统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及学生等资料进行管理,比传统数据库拥有更多优势,以高校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进行说明数据库在教学中应用。云数据库教学系统分为4个模块:教学资料管理模块、学生情况管理模块、教学评价管理模块、报表模块。

2.1教学资料管理模块

管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料,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制定。具体实现的功能为:(1)保存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料、课程相关的拓展资料。(2)根据每节课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情况制定课前回顾教学内容、本堂课的讲解内容及自主学习讨论内容。(3)保存老师及学生共享的优质学习资料。这个模块的云数据库表的设计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课程信息表、随堂测试信息表、共享专业资料信息表、自主教学内容信息表。

2.2学生情况管理模块

管理学生,能够实现学生的考勤、学习情况的管理。具体实现的功能为:(1)保存学生的基本资料,完成计算机网络课堂考勤。(2)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3)本门课程及其他课程的平时成绩及前期的考试成绩。该模块的云数据库设计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高校入学成绩表、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统计表、学生计算机专业中基础课程的考试分数表、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及计算机类比赛状况统计表、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表。

2.3教学评价管理模块

对老师教学质量评价,督促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实现的功能为:(1)学生根据每节课老师讲课内容,形式,吸引程度等进行评分。(2)老师对所提意见的改进。(3)老师担任其他课程的评价及打分。该模块云数据库设计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老师讲课质量打分表、老师改进讲课方式评价表、老师担任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得分表。

2.4报表模块

将各个模块功能报表化,将每个模块提供的数据生成报表。该系统能够访问得到需要的数据,授课老师和学生通过登录对云数据库进行访问,接入自己需要的数据模块。另外,为高校管理人员提供授课老师和学生教学———学习的综合情况。云数据库应用在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特征有:(1)方便快捷:学生能够很轻松、方便地使用教学资源和服务,不需要知道云数据库的具体实现。云数据库无处不在的云端优势,使得学生通过一个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接入互联网访问计算机专业课程资源,得到相应的信息与服务。(2)专业资源共享:每位学生除了访问计算机专业资源以外,还能够贡献和分享专业优质资源,使得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3)推荐高校信息化教学发展,云数据库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资源、服务无线的特点能够支持课程远程协作学习,有利于国内高校信息化进程的推广和发展。(4)专业教学资源安全性:教学资料,学生共享资源,学生评价等教学资源放在云数据库,有多分备份,不用担心数据损坏、丢失及病毒等问题,使用者的每次操作都会实时同步到云端。(5)经济高效:云数据库在计算机专业教学降低教学资金成本,避免经常性地购入昂贵的软硬件设备。本节对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云数据库应用做了分析与设计,通过云数据库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应用,能够加强老师与学生互动,针对每位学生制定不同学习方案,令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成绩有所提高,同时,提高老师的授课质量。在实际应用中,云数据库可以应用到高校的任何课程的教学中去,形成一个全校的综合性的云数据库管理平台,为高校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3结语

目前,只有少量高校使用云数据库,随着云计算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广泛应用,高校会根据自身需求整合服务器和存储资源,建立高效、可复用的云数据库系统平台,为高校教学提供更便捷的计算机资源(包括软件和硬件资源),提高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为更多科研工作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希晶.浅析云数据库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185-185.

[2]胡钰强.基于云数据库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6):190-190.

[3]冯辉.基于QR码技术的云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邱芬,朱宜炳.基于云数据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升级方案研究[J].科技视界,2016,(27):384-384.

[5]庄彦,未培.基于云数据库的大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8(1):17-19.74

作者:邵忻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基础课教学部

第四篇: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在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通病,实际的教学模式单一、理论知识占据时间过多、缺乏对创新的关注,这些都是阻碍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发展的因素。通过转变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增强师生间的交流等方面推动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学生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掌握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素质,并且能够自觉的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已经成为当前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之一,同时也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进行反思,对于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做出启示。

1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分析

在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内容老套,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到,对于人们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而教材的更新需要一定的时间,远跟不上时展,滞后现象严重。教师的教学形式单调,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往往会抓紧课堂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练习。最后,也正因练习实践的时间少,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高慢,并且很难有创造性的思维产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往往止步不前,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2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思考

2.1更新教师教学内容

尽管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更新并不能止步不前,否则学生的知识体系永远是滞后的,很难在日后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与时俱进的添加一些新的内容。这对于高校教学是必要可行的,作为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即将面对社会,教学的思路也应当更为开拓。在整合添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实用性,并不是任何先进的知识都需要引进,只要找到最适合学生需求的。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有目标的进行筛选,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也有所要求,只有教师不断处于自身知识的更新中,才能切实地为教学做出准备。

2.2创新课堂组织形式

在当前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打破传统僵化的课堂组织形式,以更新鲜的血液注入课堂教学。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很难有多余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理论与实践严重不成比例。尤其是对于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课堂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课下又缺乏自觉的练习,或者说找不到练习的方向,很难取得进步,计算机学是浮于表面的。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就是要打破传统,实现课堂的转型,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采取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如“翻转课堂”、“目标导向法”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要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找寻到发展的方向,并在课下进行实践,实现课上、课下联动的学习模式[1]。

2.3增加师生交流

在高校教学中,师生交流少,使得学生在一些情况下没有教师的指导、没有足够的坚持下去的鼓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网络优势,通过QQ群、微信群、微博群组等形式,与学生形成互动性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增加交流,树立亲切的教师形象,与学生展开交流,在离开课堂之后,也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师生间的交流,能够使教师在第一时间将一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并进一步提示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性尝试。师生交流所能给予学生的不仅是交流,更是鼓励[2]。

2.4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新性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创新性活动。在当前国家、企业等都会在每年定期举办一些相关的创新活动,教师可以搜集这些资源,提供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许多创新性的实践思路,通过对这些课题的讨论,能够推动学生的发展,并且适当给予学生一些指导。作为高校,本身就应当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源,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学生缺乏获取这方面信息的渠道,学校要将渠道信息进行整合,忽略掉一些收取报名费后提供奖励的噱头比赛,而筛选出真正鼓励学生创新的竞赛。作为教师,还要尽可能的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在一些问题上给予学生指导。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发挥创造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机会[3]。高校计算机教学直接与信息时代相挂钩,需要得到高效的足够重视。在教学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科本身教学工作的创新与探究,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只有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注到作为学习主题的学生的主观反应,就能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用:

[1]郭莹洁.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子测试,2015.

[2]王佳月.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3.

[3]张松.浅谈如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字化用户2013.

作者:万松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