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地位显著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中,并设定绩效目标、使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纳入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以提高预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其贯穿于事业单位整体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评价应用的每一个环节,是预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在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规范透明的体系、科学有效的管理标准、有最强约束力的预算制度,要全面实施有利于事业单位发展的绩效管理,使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目前,绩效目标管理已经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伴随整个财政预算编制流程所采取的以目标为导向的战略化绩效管理。本文介绍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预算管理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
2017年在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规范透明的体系、科学有效的管理标准、有最强约束力的预算制度,要全面实施有利于事业单位发展的绩效管理,使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中,并设定绩效目标,使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纳入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以提高预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预算绩效管理由绩效目标的管理,绩效运行与跟踪监控的管理,绩效评价与实施的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的管理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绩效目标管理是伴随整个财政预算编制流程所采取的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是各级财政部门及事业单位以预算的绩效目标为宗旨,以绩效目标的制定、查核和批复为内容开展的管理模式。绩效目标管理不仅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中枢,还是评价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核心。绩效运行与跟踪监控管理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第二阶段,是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监控管理的过程。绩效监控是为了使预算资金能够在有目标的指导下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的全过程中实时进行监控,预算完成后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正确迅速的做出反馈,并针对反馈结果选择相应的应用机制,而采取的一种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其内容由资金管理、业务管理、实时绩效三部分组成。绩效评价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最后阶段,是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根据已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合理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客观、公正的对财政支出的产出和效果进行评价。
(二)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1)提高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编制的合理性。预算申报是事业单位获得财政性资金的重要途径,每年由财政部门根据预算申报情况对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资金的分配。预算编制应有据可依,不能为了完成预算而做预算,更不能随意编制预算,不顾实际需求,只追求资金的多少,而忽略了其合理性。因此,要加强项目调研,完善项目细化,做好项目评审,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控预算资金,让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编制环节发挥作用,保障预算资金的编制更加合理性、科学性。(2)加强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执行力度。预算执行是预算编制具体实施的过程,是整个预算环节的关键步骤,也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预算执行力度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绩效考核。因此,预算执行要有监控,只有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点解决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拨付及使用过程中无效低效的问题,才能夯实各事业单位绩效主体责任。(3)加强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监管作用。预算是由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和监督,预算决算四大环节构成。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绩效的目标、跟踪、评价、结果应用四环节紧密连接。使预算绩效管理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加强资金使用部门的责任意识,全方位推动预算部门和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事业单位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使用财政资金完成其所担负的职责。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申请资金,预算由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构成。基本支出预算按照财政核定标准填报,项目支出预算是各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所承担的职责,完成项目预算申报。现行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针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考核。项目支出预算申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申报理由及内容,项目可行性报告,专家论证意见及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项目可行性报告及专家论证意见是申报大额财政资金必须具备的条件,而项目绩效目标则是每个项目考核的关键指标。其设定方法需要四个步骤:(1)要明确项目功能特征。包括项目资金使用性质、预期的投入、支出范围及进度、项目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受益人群等。(2)确定预期产出效果。预计项目在实施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确定项目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3)细化形成绩效指标。分解、细化项目总体目标,概括、归纳能够反应总体目标所要实现的关键性指标。(4)明确绩效指标数值。收集所有与项目相关的基础数据,确定绩效指标,并结合项目的预期进展及投入的情况,明确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各事业单位根据要求及预期效果将各项报表填报完成后上报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的依据主要包括:绩效目标的设立、资金的投入和实际使用的情况,为实现绩效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的程度及效果。各项目评审通过后,按照预算批复数执行项目。待项目完成后,由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每个项目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根据金额及项目性质分为简易评价和普通评价两种形式。其中简易评价为自我评价,由项目负责人填写《自评表》,提交项目资料,评审机构根据项目资料进行审核,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自评表》,由财政部门随机对各事业单位自评工作进行抽查;普通评价由项目负责人撰写《绩效报告》,提交资料,参加现场评价会、回答专家提问。评审机构审核项目资料、提出《绩效报告》完善建议,并将《绩效报告》及项目资料提交给专家组,再次组织召开评价会,形成《评价报告》,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报告》。财政部门对普通程序评价进行核查、考核、评比和排名。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程度不够。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原因首先在于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解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这将直接影响此项工作在本单位开展的效果。其次,对财务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不够,管理意识薄弱,专业修养亟待提高。最后,各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度低,大部分人并不真正了解绩效评价的概念及意义何在,盲目的完成此项工作,认为把各项报表中的数字填写“漂亮”,能够顺利应付评审机构的检查就算完成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从而失去了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真正意义。(2)绩效指标的设置存在缺陷。绩效目标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现今事业单位的范围具有广泛性,绩效指标的局限性将不能真实、全面反应事业单位各项目完成效果。指标之间未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指标设置宽泛,与工作内容相互脱节,与预算及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够匹配,导致目标设置不够合理,绩效指标难以评价衡量。(3)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灵活。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的提出到现在,虽然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各类事业单位各种项目的需求。每当遇到突发事件,各部门不能积极、正确的应对,各个层面缺乏有效的沟通,甚至发生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致使财政资金流向不明确,从而导致项目落实不到位,不能更好地发挥项目应有的作用。(4)绩效监控执行不到位。绩效运行监控是评价实施的标尺,在执行过程中部分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导致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较大调整甚至取消。有些项目实施进度较计划明显滞后,预算执行率低,造成绩效目标的达成存在风险。部分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或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执行中存在委托业务单位遴选随意、项目或资金调整未履行程序及手续、委托业务缺少验收等问题。(5)绩效资料准备不充分。项目资料包括决策、管理、绩效等各类资料,其留存及收集是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项目资料提供不完整,将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的进度及结果。有些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绩效意识不足,重点项目资料提供不充分,相关文本填写不准确、不真实,可用性不强;有些反映项目实施关键过程、产出及效果的证明资料缺失,将不能客观地反应绩效评价结果,最终导致不能充分反应项目执行效果的真实性。(6)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激励机制。预算绩效管理没有应用到员工个人年终考核中,无法激励全员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中,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员工参与度低,濒于应付工作,导致绩效考评工作前松后紧,影响评价工作质量,从而使预算绩效管理不能发挥出全部的效应。
三、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全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度
首先,提高各级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采用专题辅导、集中学习研读和研讨交流等形式的培训,提高财务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最后,还要提高全体项目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加强全员财务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的辅导,实现全员参与。财务专业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形成一种沟通机制,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过程中互相配合,更好地完成此项工作。
(二)加强绩效目标设置的针对性
预算编制是源头,应从源头上加以重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考虑预算指标的合理性,以目标为导向。预算绩效目标设置人员应参与到项目执行中,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项目需要实现的目标及效果,并根据不同项目所要实现的效果制定不同的绩效指标,从而客观公正的制定出真正有意义的绩效指标。同时,要做到客观、准确、规范的填写各项指标,将指标内容表述清楚,指标值具体化、数量化,这样才能在评审中充分体现项目是否完成其预设目标,并发挥最大作用。
(三)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为了避免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应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该小组组长,财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项目负责人积极参与,树立预算绩效管理小组的权威性,保证绩效评价的真实性。由预算绩效管理小组在符合国家政策范围内牵头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各项制度,切实做到共性与个性共存,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制度。同时,建立项目跟踪机制,遇到突发状况可以有理有据的及时应对;建立长效机制,由项目负责人对整个项目负责,并设置专人全程参与项目的每个环节,深入了解项目的全过程,完成项目的整体工作;建立动态监督机制,随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障财政资金高效、安全的使用。
(四)加强绩效监控的运行
为了更好地实现绩效监控,应根据国家政策及本单位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要求。在编制项目预算前做好充分调研工作,项目执行过程中尽量减少对项目的调整。如确需对项目进行调整,则应对该项目的调整部分重新进行论证,确保调整依据的充分性及合理性,并严格履行调整程序及手续。如若发现某项目实施进度滞后,应尽快查找滞后的原因,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实现绩效目标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使绩效监控贯穿于整个预算环节。
(五)保证项目资料的完整性
各项目组应高度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关键过程、产出及效果证明资料的收集、留存,并设立专人负责收集项目事前、事中及事后的所有资料,并编写资料清单。认真、客观地填写相关文本等文字性资料,及时记录项目的执行情况,保证各类资料的完整性及真实性。同时,加强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将所有项目各环节的档案信息化,逐步完善项目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建立预算与绩效评价、资金使用效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员工年终个人考核相结合,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从“心”完成此项工作,保障财政资金更加有效运转,以更少的支出获取更优质的效果,使绩效考核真正发挥其全部效应。总之,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强化资金使用部门的责任意识,全方位推动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对保障财政资金更加科学、合理的使用起到推动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事业单位应当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充分认识预算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的现实意义,并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及时改进,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达到预算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永胜.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21).
[2]闫兆敏.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研究,2018(14).
[3]蔡伟.如何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
[4]尹小玲.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8)
作者:吴琳 单位: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