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困境与提升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校在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化解并提升管理能力,是高校财务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困境及提升路径进行了专门分析。首先阐述了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涵,之后概述了全国及浙江省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进程,随后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大数据
引言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以高校为例,近年来,在预算管理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重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升了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壮大了高校发展的实力,提升了高校的社会形象。高校在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将这些问题为导向,探索提升预算质量的新路径。
一、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涵
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指的是通过综合管理的方式,对高校具体业务工作中的相关经济内容进行具体安排,从而对学校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学校财政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高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相比较于企业,高校采用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将社会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等院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其对社会价值的追求远大于经济价值。在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将得以凸显。二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体现出教学特色。通常情况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侧重于投融资、经营等方面的预算内容,而高等院校在进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时主要包括科研、后勤、教学等不同的科目,具有明显的教学特色。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对于高校来说有其内在的必要性。一方面,这种管理方式是财政改革与管理的重要举措,确保预算管理达到规范化的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监督以及评价等环节,进一步节省预算资金,确保高等院校资金使用更加合理。除此之外,高等院校在履行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二、全国及浙江省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进程
在党的上,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全国各地在预算领域进行了绩效管理的改革。2018年,国家就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出台了专门的文件,提出了要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目标。在随后财政部出台的相关文件,对建成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时间加以明确。中央出台的这些文件,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全面铺开提供了总遵原则,各地根据发展情况,就如何贯彻实施出台了相关的意见,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突破进展。例如北京市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突出事前绩效评估的环节,对使用战略性资金方面探索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浙江省突出部门预算的重要性,让部门进行“包干”,在预算总额的范围内让工作部门对如何科学预算根据要求进行“自主”安排。浙江省开启预算绩效管理的时间比较早。在2012年,全省初步建立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将预算纳入绩效管理的科学轨道。具体来说,浙江省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突出以下特点:一是运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2005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专门文件,为浙江省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化奠定了基础。在操作上分别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与操作规程,并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纳入责任考核中。二是侧重于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浙江省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并对其进行了全覆盖;在申报预算绩效目标时,重在提升其质量,实现管理的完全指标化;重点化解预算绩效监控的问题,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了精准的依据,提升了评价的实践性。三是提高了预算绩效自评的覆盖率。预算绩效自评在进行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预算绩效评价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同时探索出一套预算绩效监控的具体方法,在加强监控的同时推动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发展。
三、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实际困难
近年来,高等院校重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问题的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重视程度仍需增强高校在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程度不足,首先表现在高校的管理层缺乏理念。管理人员中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相对较少,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相对有限。在进行投资决策与管理时,有的管理人员不能够对其实际应用的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缺少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监管也不够到位。其次表现在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相对较少。由于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财务人员存在大量流失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具有专业的财务人员,但是所从事的工作侧重于统计等工作,没有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发挥作用。最后表现在预算编制及评价不够规范化。有的高校中的一些职能部门没有参与到预算工作中,存在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化的现象。有的高校在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评价时,主要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并没有真正实现管理的效果。
(二)没有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时代,大数据等技术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高校仍然重视并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大数据技术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这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预算缺少精准的数据。高校在进行预算时,精准的数据是其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但是有的高校在编制预算时,获得的动态数据不够精准,造成预算监管不够到位,预算绩效评价也没有反映出其真实的水平。二是预算绩效管理缺乏专业的大数据人才。高校的财务部门缺少懂得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在进行数据分析以及预算评价时,财务人员更多地只能是被动地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分析任务,不能够主动地正确分析出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三)没有设置科学化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目标不仅是高校各种项目进行立项的重要遵循,也是进行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标准。预算目标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发挥着导向的作用。虽然很多高校都将预算目标加以明晰化,但是将绩效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真正融合的却相对较少。目标在量化与细化方面做得均不够到位。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科学的执行标准,不能够真实地将目标与预算资金应用之间的匹配关系表现出来。四、新形势下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升的有效路径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高校要按照相关要求,针对在预算领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与推进高校整体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与能力。
(一)要树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理念高校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全校的各个职能部门中广泛宣传,在高校范围内营造预算绩效管理的浓厚范围;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让财务人员掌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和具体操作流程,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乃至综合素质;要根据学校建设的特点以及发展情况,建立并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制度,推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运作;要设立专职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构,在配备专业人员的同时明确工作分工与具体职责,并且要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认真的监管,履行好监管职责。
(二)要全面审核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高校要建立明确的预算目标,通过论证等方式做到目标制定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在立项初期,高校要组织专业的团队,将会计师、项目行业的专家等人员聚在一起,对预算绩效目标及其相对的各项指标加以逐项审核,在审核之后对该项目建立具体的预算目标。高校还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定位和职能,编制绩效目标及其指标工作体系,在预算绩效管理整体目标的大框架下,形成了共性发展指标、核心发展指标以及具体的指标。这些不同类别的指标要具有个性化的色彩,形成一个个具有学校教学特色的标准。
(三)将大数据技术融入预算绩效管理中高校进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全面重视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作用,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一是推进大数据融合与共享。高校管理人员要将预算管理的相关各类数据进行梳理与统筹,建立学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并充分动员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获得精准的信息源,将这些信息源和大数据信息平台进行有效对接。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及时地搜集数据、载入数据,将数据进行共享,从而在确保数据真实性、精准性的同时,节约建设成本。二是,要培养学校的大数据专业人才。高校要全面打破人才培养的观念,培养预算绩效管理的大数据人才,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分析方式,进行智能化的判断,建立以绩效为工作导向的决策工作体系,建立科学化、智能化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和体系。
(四)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的覆盖面和工作效率高校要重视预算结果的运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成效进行科学的评价。要在高校内部开展整体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机制。高校要在评价中突出专项工作以及重点工作,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预算评价的方法要结合各种评价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将高校自评、专业机构测评以及社会第三方评价等结合起来,同时要对学校内部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全面核实,确保绩效评价的质量到位。
结语
高校要重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管理取得成效。随着预算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经验性做法将会相继出现。高校要将创新工作思路与预算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并探索推动学校发展的有效预算绩效管理方式,不断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张蕾,黄永芬,邱世凤.我国绩效型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研究趋势演进[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12–18.
[2]颜周知,石津南,毕瑞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与财政大数据研究[J].财政监督,2019(23):11–16.
作者:杨晶 单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