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浅析

摘要: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各级政府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列举了政府部门开展政务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案,以期为改善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过于偏重对成本预算的控制。2018年7月,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建设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并给出指导意见,所谓的全过程,包含的内容有绩效评估机制的建立、对目标管理进行强化、对绩效监控以及评价等,随着我国政府对绩效管理改革的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我国不断得到完善。

一、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过程

绩效预算在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开始推广,目的是让政府部门采用市场竞争的模式来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质量,致力打造“实效型”的政府预算绩效体系。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作为其中一个方面,起初是企业为了实现一个时期内的战略目标,建立起的综合预算、控制和协调的一套绩效考核系统。通过控制目标,整合资金和信息,适当授权给各部门,实现对分工和绩效的有效控制[1]。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中的运用,比企业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更高。一方面,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虽然其运行不带有利益性,但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各种收入来源和财政支出分配涉及的群体范围更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把政府财政收入这份“蛋糕”划分给各个部门,各级部门拿到“蛋糕”又分给了哪些群体,做了哪些实事,都应该有一个公开的明细,通过政务透明化、“谁主管谁负责”的问责制度等政府政务改革可以看出,全过程预算管理体系在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中稳步推行,这将有助于政府预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透明。

二、我国政府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形成全过程预算绩效评价观念

现阶段各省区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还没有形成全过程预算绩效相关的观念,主要以节点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于项目性政务的预算,采取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督、事后绩效评价三步走的措施[2]。如城建类和民生类等比较大的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估,对拟定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等通过举办听证会的方式进行论证,然后根据听证会的研究结果,决定项目经费的批复与否、是否需要调整项目经费等;对于基建类的项目,则采取事中绩效监控的措施,根据监控结果来调整绩效目标。

(二)有关绩效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很健全的法律法规来对政府政务信息公开进行一个系统规定,相关的法规对“绩效信息公开”尚未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操作标准,现行的预算绩效管理是根据《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里的指导意见实施的,没有一个细则化的实行条例;另外,在政府部门内部也存在实施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各个政府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导致采购、签订合同等程序出现漏洞,造成了资金经费的流失[3]。

(三)事前评估与事中监控结果的应用存在薄弱环节

事前评估和事中监控的结果,可以让政府部门增强责任意识,锁定阶段性目标,明确项目的发展方向,从而优化预算绩效的工作流程,确保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使项目资金的投入效益最大化,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然而从现状来看,各级政府部门在资金预算方面,事前评估和事中监控结果的应用存在薄弱环节:一方面,事前评估与事中监控的应用仍属于试验性举措,只有少数的大城市具备相关的绩效管理模式,并且制定了相关措施对绩效管理中的事前评估和事中监控规范做出明确规定;另一方面,虽然有些政府部门做了相关的绩效管理工作,然而事前评估和事中监控的结果没有对外公布,人民群众对项目的详细信息不知情,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形同虚设。

三、各级政府部门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提议

(一)锁定科学目标,加强事前评估

各级政府部门在实施一项政务项目时,设立全过程预算管理的第一步是锁定绩效目标,其目的是帮助政务项目确定好发展方向,在项目前期排除非预算的目标,保留合理的预算,促进项目高效发展;而事前绩效评估的开展,有助于提高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率,因此,事前评估是政府部门开展政务项目的事前环节,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步骤,如果事前绩效评估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后续绩效评价的工作也难以顺利进行。

(二)实施事中监控,完善绩效报告制度

事中监控指的是在全过程绩效监控过程中,当一项政务项目顺利完成事前评估后,便进入事中对绩效目标的监控阶段,这个阶段在全过程预算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事中监控的得当与否决定了全过程预算管理的成败。因此,在事中监控中,要实时掌握目标的动态情况,当出现偏差时,要及时纠正目标的方向,对政务项目的全过程预算管理进行查漏补缺,确保绩效目标按预算计划完成[4]。目前,政府在公共事业项目的政务公开方面,涉及的事后绩效评价报告通常只包括项目的进展情况、经费的使用明细等内容,涉及项目薄弱环节、资金投入量与预期的效果是否相符合等比较深层次的内容并没有体现出来,因此,要尽快完善评价报告制度,将其贯穿到整个政务项目的过程中,让项目的每个环节都能在评价报告里深层次地体现出来,从而加强评价报告结果对项目的统领作用,提高后续项目的质量。

(三)完善绩效机制,规范预算考核

一方面,要提高政府对绩效管理的重视,设立政务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归入政府部门工作考核范围,让考核制度贯穿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以及事后评价结果的全过程绩效管理,确保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规范执行预算考核办法,对于在绩效管理中取得成就大、带来社会效益广的政府部门进行公开表扬,并作为范例在全国进行推广。

四、政府部门开展政务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案

(一)营造各级政府部门政务项目绩效评价机制的良好环境

基层政府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务必要求各个部门根据职责来划定相应的权责,充分发挥主体的带头作用,要树立大局观念,切忌将公共利益个人化。一方面要求财政部门按照绩效优先的原则,根据政策的拟定、顶层的设计、统筹方面的规划等方面的评价结果,依法履行财政资金的分配职能,实现“少花钱多办事”;另一方面要求政务项目的主办部门依法按照审批流程完成项目的申报工作、项目的预算方案和真实的绩效评价[5]。总之,良好的绩效评价机制环境的建设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努力,一切项目都应站在谋求公共事业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立场上去开展。

(二)设定政务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设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才能确保全过程绩效体系在政府部门有效地运用到各项政务项目中去。指标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广泛性和专业性两个方面,广泛性体现在政府部门开展的政务项目都具有“公共性”,所有项目的开展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利益;专业性表现在每个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能,只能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设定特定的指标,然后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扩大指标的覆盖面,增强指标的科学性。

(三)政府部门政务项目全过程绩效监控的应用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采集项目运行的动态信息,整理分析项目的潜在偏差,并且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保持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信息系统平台。在现有的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完善流程的全过程绩效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申报、审核、监控评价指标等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贯穿全过程的绩效管理系统。例如,江苏省镇江市早在2019年就开发建设了“镇江市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备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运行监督控制、绩效评价等功能,其用户涵盖了所有市级预算部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式对预算绩效进行了全过程管理,在江苏省处于领先水平。

(四)落实政府部门项目全过程绩效报告制度

落实绩效报告制度,有助于提升项目监控的效率,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政府机关的项目管理部门要定期汇报项目预算绩效的进度,确保上级部门可以全程追踪了解项目的完成情况,并对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未雨绸缪”。二是定期更新绩效报告,防止报告的编制工作敷衍了事,加强绩效报告与政务项目的联系,增强绩效报告的指导作用。

(五)绩效评价在政府部门项目中的应用

在政府部门的政务项目完成后,还要进行最后的绩效评价,其中涵盖了对事前的绩效评估以及最终产出的结果评价,对其中的执行效率和成本效益等方面进行考核,以评价项目支出的合理性。绩效评价不是绩效管理体系的最后步骤,其结果的运用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和问责机制来强化政务项目的绩效管理。

五、结束语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政府部门的资金分配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级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绩效管理改革,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公共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芳.构建地市财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S市为例[J].财政监督,2021(8):61-67.

[2]马海涛,孙欣.全过程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理论框架构建[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37(2):95-106.

[3]董瑞华.加强部门预算全过程管理缓解财政收支压力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21(3):24-25.

[4]吕瑞玲,郑爽.以全过程为突破点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J].山西财税,2020(9):13-14.

[5]赵长宝,赵怡然.政府采购全过程绩效评价管理[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0(7):31-33.

作者:王春丽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