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摘要:如何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各级财政部门、企事业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阑释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含义及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新形势下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七个方面指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途径

一、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2015年,在财政部先后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5]82号)和《关于充分发挥预算评审中心职能作用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为适应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的新变化,需要深化预算评审机制,改进预算管理的方式,加强绩效评价。绩效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源于企业,是指通过提高员工业绩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并以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为衡量指标的一种管理方法,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预算绩效管理的含义为:预算就是为实现“绩”而进行的财政资金安排计划,“绩”就是目标,“效”就是目标实现后的效果反映,“管理”就是为实现和考评“绩效”而采取相应措施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缓速增长成为新的发展常态,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也给公共财政带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预算绩效管理职能,提高公共财政的资金使用效果。预算绩效管理是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进行监管与评价的一种机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高效、透明、责任政府,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它最大的功能就是提高政府对公共财政支出的透明度,节约政府的行政成本。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逐渐增强,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处在探索的阶段,相关层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规范,绩效理念还未牢固树立。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传统的预算管理理念在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中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使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项目预算的随意性比较大,缺乏对项目系统性的可行性论证,只注重资金的来源,缺少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首先,由于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制度建设上还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了预算绩效管理在制度上缺少法律保障;其次,绩效评价指标单一,缺少第三方评价。在预算资金支出执行过程中,资金投入方与资金使用方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互通,造成财政部门很难评估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最后,约束机制效果不佳。由于预算绩效评价单一,缺少第三方评估机制和必要的权威性,而且,评价的结果与资金使用并未建立紧密的联系,预算管理的效果难以体现,使得约束机制难以发挥相应的功能。(三)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目前,我国的预算绩效数据库信息系统还不够建全,预算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财务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参差不齐,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制度保障和宣传、培训都缺乏系统性的建设,从而造成预算绩效管理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人员。要建立政府负责、财政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的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发挥各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当前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资质,增强财务管理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主体性,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好预算计划。同时,强力监督资金的运行和使用效率,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性。此外,各级预算部门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的预算绩效管理作用,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管理。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绩效理念。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要改变以往认为预算绩效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事情的错误理念,树立全员参与的绩效意识,把重点放在财政预算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上来,严格项目的立项审批程序,强力监督资金的流向和使用,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三)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制度体系。在新修订的《预算法》及《实施条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层级,使预算绩效管理以法律和制度作为坚强后盾,在资金运行的过程中要发挥财政部门的监管作用,科学设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审计部门要发挥科学审计的功能,要建立部门之间的信息联通机制,在资金监督过程中要做到赏罚分明,提高管理人员和相关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

(四)规范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四点:其一,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覆盖面。除运转方面的项目经费外,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和纳入项目库管理的专项资金全部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其二,合理设定绩效目标,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要有大局观,要符合国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从数量、统计、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要有相应操作的量化办法进行评估;其三,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对项目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绩效评估。项目前期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预算执行都要坚持效益优先,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第四,要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力。部门预算一经财政部门批复,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调整。

(五)加强绩效评价,强化结果应用。要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基础信息系统,加强绩效工作的评价和反馈工作,完善相应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共享。在绩效评价管理过程中,财政部门要及时回收绩效评价的信息,并经常性地跟踪和监控绩效信息,对符合预算的绩效目标要定期批复,对不符合预算绩效目标的项目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调整。

(六)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部门应积极主动的加强对预算绩效的监管,并及时将绩效成果及时通报同级政府,作为财政运行公开的依据,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除此之外,作为预算申请单位和预算资金的设计部分,更是资金监督的主体,也应该建立起绩效管理监督机制,与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加强对预算资金运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要为绩效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平台,准确反映绩效评价的结果。

(七)建立奖惩机制,完善问责制度。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相结合,与项目执行监管相结合,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与绩效薪酬相结合的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问责制度体系。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和以后年度部门预算资金安排相挂钩,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部门,资金安排相对倾斜;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部门,相应削减项目经费。对于绩效评价弄虚作假,或评价结果与绩效目标严重不相符合的各类情况均要进行行政问责,追究相关领导人责任,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同时,强化项目使用者即行政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接受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管和人大政协、审计部门的监督,引导社会广泛参与评价。

总之,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领导重视是前提,制度机制是基础,绩效评价是核心,结果应用是关键,宣传培训是支撑,协力推动是保障。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需要在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相互配合下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才能提高我国公共财政资金运行的公开化、透明化程度,要继续按照科学预算、适时监管、及时评估的原则,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财政支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预算资金管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廖晓军.《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J].《中国财政》,2011(11).

[3]马国贤.《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研宄》[J].《财政监督》,2011(01).

[4]夏先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研究》[J].《财政研究》,2013(04).

作者:申红利 单位:陕西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