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与产业互动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与产业互动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与产业互动模式

摘要: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组织所重视。随着我国陆地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等的多重压力增大,近30年政府越来越多关注海洋经济发展,中共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符合自身条件的海洋产业互动模式提上了重要日程。分析了目前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就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发挥海洋技术和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海洋产业互动模式;海洋产业集聚程度

1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发展现状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不同时期的各种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有传统的海洋渔业、海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30年来形成的一些新兴海洋产业,例如海水直接利用业、海洋医药和食品工业、滨海旅游娱乐业等,同时还有一些正处于技术储备阶段的未来海洋产业,如深海采矿业、海洋能利用、海洋信息产业等。据2016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了65534亿元,同比增长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6.8%;海洋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构成之比为5.1:42.2:52.7,第三产业发展明显高于第一产业,略高于第二产业,呈现一个梯形状结构。图12015年全国生产总值构成图注:数据源于2016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大量入海排污口设置不合理,违反相关法律和海洋功能区划要求设置于海洋保护区、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渔业水域等生态敏感区域。90%以上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差,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要求。(2)新兴海洋产业虽有增长,但所占比重较低。传统海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近年来新兴的海洋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发展不足。(3)海洋科技实力有待提升。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较少,现有的专利数量不多,海洋专业人才占比较低,且地区分布不平衡。

2我国目前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口号的提出,海洋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21世纪是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为了发展海洋经济,国家对海洋经济管理人才产生巨大需求。只有借助于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对海洋进行有效的经济开发,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这就是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价值所在。

2.1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据《2010年全国海洋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到2010年底,我国海洋人才资源总量达2,010,708人,约占海洋产业就业人员的20%,占全国人才总量的2%。其中,海洋专业技术人才为1,373,039人,海洋管理人才为51,164人,海洋技能人才和工勤人才为586,505人,分别占海洋人才资源总量的68.3%、2.5%、29.2%。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海洋人才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江苏、辽宁、浙江等海洋经济强省,分别占全国海洋人才总量的16.5%、16.3%、12.9%、11.5%、10.6%,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广西、海南的海洋人才数量仅占全国海洋人才总量的3.2%和1.7%。从产业结构来看,海洋人才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分布比例依次为:2.3∶31∶66.7,主要分布在海洋第三产业。具体到单个涉海行业来看,海洋教育业吸引最多海洋人才,约占海洋人才总量的21%。从事海洋管理行业的海洋人才总量为180,614人,占现有海洋人才从业总量的9%。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国海洋管理人才在海洋人才当中的比重较大,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更显不足。特别是近年来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2.2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与成因

(1)海洋人才结构失衡。近年来由于新兴海洋产业崛起,国家对海洋技术的扶持,国内很多大学新增了与海洋技术有关的专业,专注培养海洋技术人才。相比之下,国家对培养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关注度不够,使得这类海洋人才紧缺,海洋人才结构失衡。(2)人才的地区分布不均。我国海洋人才主要分布在沿海海洋经济强省,例如辽宁、浙江、广东等,这些地区离海洋较近,海洋产业发达,吸引、培养了很多相关领域的海洋人才,中西部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较远,涉海类产业不发达,本身也缺乏相关的资源培养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海洋人才高等教育落后。(3)人才的领域分布不均。海洋人才大都从事海洋教育业,多数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毕业后都选择留在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而一线地区亟需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这也使得大多数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更擅长理论方面的知识,实践能力需要提升。(4)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不完善。基础海洋教育以及海洋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强人意。在基础海洋教育方面,目前只有少数沿海城市在中小学开展相关海洋教育课程,这导致我国很多青少年对我国海域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海洋丰富的资源、相关的情况一无所知。在海洋职业教育方面,为了提升就业率,很多职业技术学校专注培养会计、计算机等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人才,却没有开设类似海洋经济管理这类的职业教育。

2.3培养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人才面临困境的解决措施

(1)优化海洋人才结构。各高校内部应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除了重视培养海洋技术人才之外,设立相关专业,加强对海洋人文社科方面的投入,关注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人才支撑。(2)促进海洋管理人才的区域流动。海洋经济强省地区培养出来的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可以去往其他对海洋经济管理人才需求量大的地区,为该地区培养海洋经济管理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与此同时,鼓励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前往一线地区从业。(3)健全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重视基础海洋教育,将基础海洋教育课程加入中小学课程当中,普及海洋知识,使青少年对此有一定了解;重视海洋职业教育,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的需要开设相关专业,以培养出合适的、高素质的海洋经济管理人才。(4)建立完备的海洋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可以参考目前我国其他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拓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等级、范围,从事海洋经济管理方面工作的人员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形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5)实施相关的“人才引进战略”。由于目前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人才供需缺口较大,可以尝试从海内外引进高端海洋经济管理人才,这些海内外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带来一些新思想、新方法,为培养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优质的资源。政府同时要制定好相关的政策,使引进来的高端人才在薪酬待遇、安家补贴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6)支持科研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加快培养专业型海洋经济管理人才。鼓励校企合作,在培养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方面,科研院校能够提供专业课程的学习,企业则为培养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在对海洋经济管理就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时,校企合作能够扶持发展相关类别的职业技能培训。

3积极探索海洋产业互动模式

产业互动模式是指产业之间存在的以产业关联为基础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种社会协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052-1999)的规定,对海洋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滨砂矿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业、教育等。

3.1广东省海洋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

本文以广东省海洋产业互动模式为例,探寻国家应该如何发展海洋产业互动模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2015年广东省海洋地区生产总值达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约占全省GDP的20.9%,海洋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1.6:43.5:55。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低,海洋渔业产量每年几乎都保持增长态势,只是增长幅度较小,远不及海洋第二、三产业的增长幅度。由于广东人人口稠密,用水量大。因此,海水利用业将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随着海洋物种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挖掘,海洋生物医药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广东海岸线占全国的1/5以上,海域广阔,毗邻港澳、东南亚,腹地广阔,交通便利,因此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也比较发达,在海洋第三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广东产业集聚度呈弱分散趋势,即广东省海洋三产业的群集态势已经形成。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非常紧密。其海洋第一产业发展出现分散态势。从整体上来看,若能统筹、加强海洋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联系,将会使海洋经济的发展更上一层楼。(1)对于第一产业来说,如果能够通过海洋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那么在海洋渔业这一方面,能够采取更加先进的养殖方式;通过选育,也能帮助养殖更加优良的品种;与此同时,在采用先进养殖方式之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减少、渔业产量上升、品种优良,又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若能提高灾害的观测技术,也能够有效降低因为自然灾害对渔业带来的损失。(2)对于第二产业来说,若技术足够先进,因海洋油气开采过程中油气泄露导致的海洋污染事件也将有所减少,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先进的技术使该地区在海洋生物医药等其他技术性较强的领域也能有更多的创新、申请更多的专利,取得更大的进展;海洋电力、海水利用业等技术的成熟,能够有效缓解该地区因人口稠密导致的水资源紧缺、电力超负荷现象;海洋船舶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的发展,能够拉动GDP的增长,因而又能够带动第一、三产业的发展。(3)对于第三产业来说,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海洋人才;海洋船舶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服务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发展好社会服务业,也能够为第一、二产业提供其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如果海域生态环境良好,也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的游客前来度假参观,增加滨海旅游业带来的收入。

3.2针对我国建立海洋产业互动模式的对策建议

海洋三大产业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能够建立一种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海洋产业互动模式,是完全有助于发展高效的海洋经济,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编制好海洋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积极借鉴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经验搞好规划,通过建立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促进海洋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他们的模式,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指导各省市合理规划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从而优化海洋产业空间结构。(2)重视发展海洋科技教育人才的连续培养。教育、人才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它不仅将三次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也能够促进各产业的发展。我国沿海东部省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它们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技术瓶颈,制约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见,技术人才是建立海洋产业互动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引起重视。(3)协调省际海洋三次产业发展。我国各省市的海洋三次产业发展重点虽存在差异,但是部分省市间的海洋三次产业规划存在着严重趋同的现象。海洋产业空间组织、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协调与重组,有助于实现沿海地带的互补共赢以及各省市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4)推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海洋产业,使其发挥新的活力。目前传统海洋产业在我国海洋产业体系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如何延缓其“衰老”过程,对我国海洋产业互动模式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由于陆地土地资源有限,我国人口总量却不断上升,海洋渔业的发展或许能够解决粮食的问题,但是传统的渔业由于效率低、对环境的破坏较大,逐渐丧失活力,如果能够为海洋渔业注入新鲜血液,从管理理念、养殖技术等方面对其加以改进,使其焕发新的活力,该产业也能够与其他产业进行产业互动发展。(5)适当延长海洋产业链,提高与陆地产业的关联度。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口流入量日益增多,陆地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达。海洋相关产业可以借助金融业通过政府引导相关投资进入海洋产业,解决海洋互动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借助交通运输业等陆地产业,延长产业链,可以促进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发展。(6)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海洋三次产业,除了培育人才、发展技术是关键以外,还应该注意海洋三次产业互动发展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对近海超标排污的企业进行警告、督促整改,严惩其他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鼓励各涉海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合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对三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的发展、海水利用业、社会服务业等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018.

[2]国家海洋局.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018.

[3]吕建华,索艳云,李月鹏等.海洋强国建设下的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定位与培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6,(06):12-17.

[4]张娟娟.我国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商,2015:26-27.

[5]王诗成,大力构筑蓝色经济高端人才建设工程[J].理论学习,2010,(02):21-24.

[6]朱利国,吴凯昱,谢曼露等.中国沿海省份海洋产业集聚态势演进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5,(02):167-171.

[7]于会娟.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产业结构演化的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28-35.

[8]朱坚真.海洋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

作者:黄鑫 周珊珊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