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地方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校外实践教学时间难以保障、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缺少深入的研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更换频繁、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问题,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协同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内容、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协同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一、地方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保障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的比重,2012年教育部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践学时应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的标准,但在实际运行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仍面临一些困难。

(一)校外实践教学实习时间难以保障

高校教学培养方案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实践教学虽有明确的规定在学时上得到保障,但在校外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面临诸多困难,校外的课程实习安排的时间是在学生非理论课时间随机安排的,经常选择周末的时间开展实践教学。在安排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参观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了解产品功能和经营模式,询问企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困难等,采取参观和询问的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时间和地点不能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导致固定实习点较少,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及实习单位特殊条件限制等问题。企事业单位只能为几个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单位难以一次性提供60名学生集中长时间的实习,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是企事业单位休息的时间二者存在矛盾。实践活动最长的项目是毕业实习,在毕业实习期间,由于学生马上面临就业的压力,毕业实习的内容转变成就业实习[3]。因此校外实践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对长期针对一个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很难得到保障。

(二)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缺少深入的研究

对于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都安排了各自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对象分散,系统性不强,实践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1.学生希望从实践教学中学到知识,但对理论知识准备不足,学生对系统性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基础不牢靠、实践热情不高,导致实践效果差。2.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实践教学普遍存在重调查轻理论、重统计轻分析、重字数轻规范等问题,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内容的统一,不能有效利用实践教学的机会。3.学生往往是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为目标,对实习对象简单地进行归纳,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致使有些实践教学的内容相互割裂,缺乏紧密的有机联系,呈现出分散性、碎片化,实践教学目标内在的协同度不够,实践教学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和集中效应[4-5]。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更换频繁,质量不高

地方成熟性、规模性、愿意接受实践教学基地较少,尽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也尝试通过各种方式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由于地方企业经营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保持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实习基地更换频繁,对实习质量影响较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呈现的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滞后性。同时建设经费投入大,建设难度大等原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大部分停留在低层次的简单合作上,许多单位出于各种原因也不让学生了解具体业务,短期内难以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实习很难落实到位,学生找的实习单位,很多专业不对口[6]。毕业实习也是一项弹性较大的项目,由于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标准约束,毕业实习单位一般由大学生自行确定,专业和实习单位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

(四)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实习经费捉襟见肘是各农林院校安排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习遇到的首要困难。例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习对象一般都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单位一般离学校很远,它们都远离校园,少则三四十千米,多则几百千米。面临基本的车费、食宿费用高,实习调研对象分散,导致实践教学过程开支较大。但由于学校的实习投入经费不能满足实习的实际花销,所以在过去的操作中往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出钱补贴一部分,实习单位落实经常靠个人关系来寻找实践基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和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也给实习单位增加了负担,导致专业实习开展难度较大[7]。以一次实习单位参观性实习为例,实习管理经费支出必须按照结构支付。(1)给接受实习的单位管理费,但由于手续烦琐,金额小,一般不支付。(2)给实习单位主讲人200—300元/人的补偿标准。(3)每名带队教师延边州内补助100元/天,每名学生补助20元/天。无论是实习单位还是教学单位运营的经费支持力度都弱,影响专业与企业的长期合作。

二、协同创新理念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延边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协同创新发展战略,打破部门的壁垒,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构建多方资源协同共享平台,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着力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一)协同实践教学时间,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殊的课程性质,受场所和农作季节的时间约束,为了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方便学生实习对各门课程开设时间进行调整,使学生的实习做到与课程进度同步,与企业运营同步。专业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合理安排实习实践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得到训练和思考。在理论教学时,事先安排学生以自主、分散的方式对市场进行调查,让学生对产业发展状态有客观的认识,随后针对实习内容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例如,农产品营销学、畜产品经营学、食品经济学不受时间约束的,可以更好地安排实践教学时间的课程,把理论教学安排在春季学期,相应的实践教学安排到第三学期。把农业经济学的实践课程安排到秋季学期,分散到不同的周末到实践基地进行考察,能够完整地观察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把专业综合实习实践统一安排到第七学期的9—16周的时间段集中进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中心协同实践教学内容的联系性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结构趋于完善,但存在实践教学内容分割问题,制约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度的认识。作为地方院校的专业需要不断加强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对课程实习、社会实践、三下乡、综合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创业等活动载体,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中心形成一体化研究内容,使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协同化,专业鼓励在不同实践活动内容的交叉和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对研究对象建立系统性的认知。为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形成研究成果,鼓励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组活动、校院的创新项目以及专业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2017年参加延边大学科研创新项目9项,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项目1项,完成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篇,鼓励在校期间的研究内容成为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

(三)协同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坚持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同时,充分利用政府、校企合作的农业企业、校友、双导师等社会人士把专业上社会实践经验和社会问题带到校园内,形成了“请进来讲座,走出去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1.邀请他们开展专题讲座,学生座谈,成立由社会人士、教师、学生组成的研究小组,使学生增加对地方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研究。2017年共组织11次校外讲座,小型座谈会20余次。2.在社会人士的帮助下,帮忙安排学生到延边州农委系统、农业龙头企业、典型农业组织模式、典型的农村进行集中和分散等方式的参观、见习和调研活动。3.研究小组根据实践中面临的问题,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把相关成果转化为本科生创新课题的重要来源和本科生论文选题对象。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地方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掌握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积累经验。提升地方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专业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变化,不断探索更多的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施俏春.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荆楚学刊,2017,(6).

[2][4]房三虎.协同创新视角下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5,(1).

[3][6]杨树果,王新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产学研用”合作实习的实践与启示———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6,(2).

[5]刘智勇,李郡.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7,(1).

[7]乔运鸿,张华荣.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价值、困境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9).

作者:王旭有 宋克彬 单位: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