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探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力。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需要被提上日程,通过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新形势;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1引言
企业的经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工作中的众多方面,而且它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内容。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是企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保证。在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相同的。然而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所以企业要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进行创新和改革,为企业未来的快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新形势背景下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经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其在企业中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完善和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打下基础。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惯性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传统的经济管理思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企业发展需求。因此,企业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获得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创新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发力点。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同发达国家的企业相对比,我国的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为了缩小我国企业与世界发达国家中企业的差距,就需要调整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和内容,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取得更远大的发展做好准备。还要加快企业的现代化经济管理建设,将经济管理的创新作为着手点,从而为我国的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创新经济管理的内容和模式是目前我国企业实现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
3新形势下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现状
首先,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落后。由上文可知,企业在发展中的管理理念决定了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这就需要企业在经济管理中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时期的发展形势。在经济全球化时期,企业只有不断地学习并创新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才能实现企业与世界经济之间的接轨。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发展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和理念,而在这种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盲目且缺乏科学性的经济管理模式有着较强的随意性,这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在新形势的推动下,即使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经济管理急需创新,但是并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支持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如今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较快,这就需要企业跟上新时代经济的发展速度,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引进新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和理念,从而不断地推动企业的经济管理发展。其次,企业的管理制度落后。一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差。企业的经济管理主要受到企业内部管理环境的影响,陈旧落后的惯性管理思维模式限制了经济管理的发展和创新,再加上企业缺乏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导致企业在发展中缺乏动力;二是,经济管理人员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到位,没有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来制订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限制了企业在经济管理上的创新发展,最终使得内部的管理制度难以发挥作用,其经济管理也将流于形式;三是,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形式单一,并且存在执行力差的情况,致使经济管理难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最后,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就需要由较强的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专业化管理。尤其在经济管理中,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并以此为基础,促使企业中的经济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此外,经济管理人员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然而在企业的发展现状中发现,一是,经济管理的相关管理者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在企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二是,由于其在工作中的方法过于单一,在面对企业在经营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时,不能科学有效地将其解决,使得最终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三是,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造成企业关键性人才的流失,从而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经济及其他损失,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
4新形势背景下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趋向全球化,企业急需进行经济管理的创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世界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的企业,为了走出去就需要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及理念,同时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环境,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模式和内容,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和强大奠定基础。
4.1更新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明确发展战略
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是企业实践发展中的重要前提,与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管理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就需要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和理念。而企业中现有的传统管理思想以及理念,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企业的经济管理者在实践工作中要更新自身的理念和思想,在经营中要提高竞争以及危机意识,在发展中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其次,企业中的经济管理人员要通过世界上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和理念,并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现状,深入挖掘企业实际情况和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契合点。在此基础上,还要整合和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思想和理念,打造全新并且适合企业发展的个性化经济管理模式。最后,提升企业中经济管理人员的科学认知能力,从而在工作中推动企业的改革和经济管理的融合,促进经济管理的理念创新、管理措施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利用先进科学的经济管理理念,能够帮助企业发展获得更多的动力和更好的环境,同时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增长点打下基础。只有制订出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企业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在制订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战略时,需要结合企业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其中经济管理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内容之一。此外,还要立足于世界经济发展,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从而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企业未来发展目标。而经济管理的创新在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可靠保障。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制订出可行的经济管理办法,从而推动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创新和改革。同时,结合企业发展中对外经济的开放程度,要对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因此,企业要将经济管理的创新工作和企业的战略发展相结合,从而推动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管理以及经济效益,最终得以更好地发展。由此可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更新自身的经济管理思想和理念,同时也要明确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进一步实现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4.2增强企业在经济管理的制度和监督体系创新
企业要想获得经济管理上的创新,就需要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开展经济管理创新工作的基础,对于推动经济管理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做好经济管理方面的制度创新是经济管理创新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方面的制度完善,比如: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以及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和人力管理等方面。只有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运转制度,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企业要想在经济管理中获得创新和发展,就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这也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条件。在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之后,还要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充分发挥经济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企业在制度创新上,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为企业中的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还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重视程度,通过优化人力资源方面的制度,制订科学合理的监督和决策制度,来引导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的实际活动中,从而充分发挥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和进步,不仅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和经营创新,还需要完善企业的监督体系。企业在财务方面的控制能力,是企业在经济管理的创新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原因在于,企业在内部制度以及内部控制方面的创新,可以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而企业中的经济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创新共同组成了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并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相互作用中体现了促进和制约关系。只有让两者同步发展才能提升企业发展中的凝聚力,从而有效降低企业在发展中的风险,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创新工作时,需要重视经济管理的制度创新,同时还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制度,进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创新。
4.3创新组织管理结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经济管理的组织相对比较混乱,并且难成体系,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且健全的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来支撑经济管理的创新和改革。首先,为了实现经济管理中的组织创新,需要摒弃传统的垂直多层的组织结构,通过简化相关部门的人员和流程配置,从而提高经济管理中的执行效率和便捷性,使得企业在决策经营中拥有更加科学的依据;其次,改变传统组织结构中的死板模式,推动经济管理在企业中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减少传统经济管理模式对经济管理的限制,有效提升经济管理中的多样性以及灵活性,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并针对不同的环境,及时制订相应的发展策略;最后,加强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以完善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为基础,在内部组织的建设上充分体现科学整合以及分工,为提升部门的工作效率奠定基础。在企业的发展中要时刻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要在经济管理上进行创新改革,这就需要具有相应管理能力的人才来作支撑。对此,企业要结合社会招聘和企业内部选拔两种方式,作为在经济管理中的创新人才管理方式。在社会招聘中,选择具有良好专业能力且掌握足够管理能力的人才,以此作为经济管理改革和创新的人选。另外,还要在企业内部进行选拔,并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为员工创新能力的增强提供途径。比如:企业可以邀请在经济管理方面比较权威的专家,或者是企业中优秀的经济管理者到企业内部进行创新经验的交流和分享;选拔具有优秀经济管理能力的员工进行出国深造等,以此不断提升员工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所以,在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在内部的经济管理中的柔韧性以及人性化,同时还能有效规避传统管理中的刚性以及其他弊端。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的经营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和能力提升机会,同时为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奠定基础。企业在经济管理的创新中,需要进行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所以重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的创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要在发展中营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发展和管理环境,以便于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发展贡献力量。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重视对经济管理的创新。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现阶段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的现状,找到其发展中的弊端,并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同时,在解决经济管理创新问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更新企业相关人员的思想和理念,之后围绕企业的制度和内部控制以及人员素质的提升等方面展开工作内容。从企业的多个角度出发,促进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作者:王笑宇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篇2
引言:处于全新形势背景下,企业相关经济管理活动需要积极融入各种新型技术、创新方法和创新理念,促进企业优化管理,为企业顺利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如果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会降低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为促进企业的现代化转型需要针对各种创新经济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有效创新管理策略。
一、企业经济管理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给予企业更多自由,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有效动力支持,为更好适应国家新时代发展中的经济发展需求,需要企业创新现有经济管理机制,促进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全面落实。经济管理本质上即针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人力资源、财务会计、战略规划等各种内容实施统一设计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提升整体管理效果。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需要联系企业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文化氛围,支持经济管理有序实施,顺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企业基于合理的经济管理,能够突出自身社会性特征,推动社会发展,满足企业实际建设发展需求,实现全面共赢。经济管理的合理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改善内部管理环境,明确自身管理需求和战略目标,全面参与市场竞争。
二、新形势下企业创新管理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企业资源整合
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随着我国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了丰富社会资源,为此企业需要合理应用各种社会资源。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密切联系自身发展需求,进行准确定位,全面梳理各种资源,借助有效手段对相关资源实施优化配置,属于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结合社会实践分析能够发现,企业实施资源整合除了和企业效益密切相关之外,还会影响企业可持续建设。为此处于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创新经济管理,有效保障企业发展利益,支持企业持续发展,帮助节约各种社会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部分地区和国家开始出现保护主义倾向,诞生了逆全球化思潮。在此之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为促进企业实现稳定发展,需要积极创新经济管理手段,使各种管理机制和管理活动迎合经济发展状况,采取从上到下的方式进行内部改革,创新现有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帮助企业积极适应新时代市场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
3.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方面的影响,使我国面临更为险峻竞争形势,为此需要支持企业从各个环节入手进行积极创新,健全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全面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经济管理策略,支持企业持续建设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价值,帮助企业形成良好形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相关经济管理工作存在各种问题,例如企业管理观念落后,未能与时俱进,缺少专业化管理机制,企业组织结构不足导致管理混乱,使企业无法在市场中立足,滞后于国外企业,限制国内经济持续建设发展,本质上属于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动力不足。为更好应对新时代国际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合理创新现有经济管理模式。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创新管理理念
企业在经济管理中需要注重理念创新,支持内部改革,在市场环境持续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企业除了巩固国内市场以外,正在主动尝试和国际市场接轨,注重提升自身竞争力,谋求更为广泛发展空间。从企业管理者层面分析,需要从自身层面入手,创新落后的管理观念,实现思想到行为时间的顺利过渡。思想观念属于人认识、看待事物的思想理念,能够指导个人实践行动,属于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企业创新经济管理阶段需要立足于基础观念进行积极创新,对外部市场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企业相关竞争发展尚未实现市场化转型,管理者没有充分理解各种先进理念,导致企业遭受严重打击。针对该种现象,需要企业将经济管理价值积极传递到企业各个层级工作人员手中,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实际状况进行全面把握同时,对其他企业先进经验进行全面汇总利用,激发出创新观念价值功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充足动力。新时代浪潮下,企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想要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稳定扎根立足,需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理念。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准确把握,形成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策略,为企业赢得更多机会。为此,企业需要明确企业当前所面临发展环境和重要机遇,准确把握企业优势特征,促进两者充分融合,支持企业合理设计发展战略。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合理引入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管理策略,为企业提供全新动力,不断积累经验。
2.创新管理平台
企业在实施经济管理活动中需要积极迎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助力企业提升经济管理实力。网络时代中企业经济管理者需要积极形成互联网思维,促进各种先进互联网技术和企业经济管理充分融合,创新经济管理系统平台,应用新型管理措施增强企业各个部门内在联系,促进经济管理信息的全面共享,为数据传输奠定良好基础。企业需要联系新时代发展要求和企业实际状况,创新现有管理平台,健全新型经济管理系统,基于新型管理观念指导,支持员工积极学习各种先进手段和管理方法,联系企业实际状况,创新经济管理,融入先进服务系统和软件技术,为经济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优化经济管理质量。企业在实施经济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监督指导工作,针对各种潜在金融风险实施科学评估、预测,合理规避经济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合理引入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持经济管理稳定实施,健全企业发展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发现各种风险隐患,形成有效应对策略。利用现代化技术,为经济管理奠定基础保障。
3.创新管理手段
信息时代下,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逐渐成为企业实施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支持企业创新生产力,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但依然存在部分企业沿用传统管理模式,未能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具进行及时更新,从而降低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信息技术是企业新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手段,也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武器。为此需要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将其当成经济管理重要工具,合理调整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系统平台突出大数据参与经济管理的特殊优势,引入云储存、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支持,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迎合市场发展潮流。例如,企业相关营销活动中,网络信息技术具有重要辅助作用。为此,企业需要积极打造数字化营销管理模式,创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渠道,提升企业综合影响力。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者喜好进行精准分析,实现产品定位投放,从而提升产品市场对口度。除此之外,借助大数据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创建一对一交流渠道,实现消费者精准定位,提高消费者满足感,优化企业形象,打造消费者喜爱的企业品牌。除此之外,企业相关人员管理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总而言之,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健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管理智能化程度。
4.强化内部控制
企业稳定发展无法脱离完善的内部控制,为进一步激发出企业内部管理职能,需要借助科学管理制度和有效内控措施强化企业财务控制和外部经济管理。为此需要企业积极听取各方专业建议,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联系新时代发展要求,创新企业现有内控机制,促进企业实现柔性化内控管理,联系各个阶段发展要求健全企业规范管理体系,创新企业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保持稳定运营。
5.引入先进制度
合理引入各种先进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合理应对不同发展挑战,企业在经济管理中需要形成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支持后续管理活动有序实施,为此企业管理者需要保证管理理念先进性,联系现实发展状况改变腐朽落后的管理模式,积极迎合新时代市场环境变化。企业处于全新发展环境下,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形成战略性和前瞻性管理方案,学习借鉴各个优秀企业管理经验,创新传统管理观念,促进企业业务范围持续扩展。创新也是企业持续建设的基础动力,创新理念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现有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处于全新发展形势下,企业管理者应该全面聚焦市场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市场动态,设计创新性管理体系,帮助企业有效弥补管理不足,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6.创新管理操作平台
企业管理者需要合理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促进经济管理系统持续创新,联系企业资产分配状况和运营实力,创建先进管理平台和管理系统,提升企业效率,支持多维度扩展。此外,为企业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合理创建风险管理机制,第一时间发现各种风险漏洞,合理设计应急管理方案,从而能够发现各种经营风险,针对各种风险形成有效处理措施。信息系统构建促进企业部门构成统一整体,属于协调合作的空间载体。系统平台创新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管理,属于企业未来发展核心。网络平台实现全面云端升级,改变传统服务模块和运营模式,促进企业相关管理平台实现多维发展,扩展系统功能。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施科学计算,提升经济管理针对性,创建风险点监控体系,针对各种安全漏洞形成有效修补、完善方案。
7.加强财务风险监控
企业实施经济管理中,需要注重防范各种财务风险,做好财务监督工作,能够进一步改善企业经济管理质量,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实现稳定建设发展。为此,企业应该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和财务风险监督工作,联系企业实际经营发展状况,明确各种潜在财务风险,设计针对性防范策略,优化企业财务监控水平,迎合企业经济管理潮流。除此之外,企业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制定科学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监督方案,健全各项管理流程和管理策略,为企业中的经济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细致的参考信息,减少经营风险,改善企业财务人员错误行为。除此之外,企业实施经济管理中,各种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也各不相同。为此针对经济管理计划和管理方案进行设计中,应该密切联系企业现实状况优化调整经济管理方案,科学编制财务监管计划,提升财务监管效果,预防财务风险出现。
8.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
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相关建设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加突出,同时整个市场形态处于不断发展变化当中,准确把握实时信息能够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在信息技术全面创新发展背景下,更多企业开始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并朝着信息化方向持续发展。企业发展也是如此,想要促进企业在市场中稳定扎根立足,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改革成为新时代改革主流趋势,只有实施有效的信息化改革,才能促进企业全面转型,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企业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组织企业之间开展信息交流,做好企业员工培训,提升企业综合信息技术水平。企业需要合理创建信息管理系统,并在信息数据库内合理储存各种企业财务报表和数据信息,做好信息采集和信息决策,构建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机器对各种人工操作内容实施统一处理,优化数据分析效率和数据处理效率。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经济管理工作,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引导更多企业员工参与系统管理,全面覆盖企业各个环节,建设良好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人性化水平,注重培养各种高端信息化人才,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9.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成本预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经济管理核心。借助有效的成本预算管理,能够提升成本控制效果,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相关目标实现需要依靠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优化企业成本控制。例如企业实施成本预算管理中,围绕单独项目,针对系统中不同子项目预算实施科学分类,做好统筹计算,为整个项目后期运行和项目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针对多出预算实施优化调整,从而减少多余成本支出,对各项资源全面整合,优化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财务人员在经济管理和经济活动中需要注重风险控制,财务人员联系所采集信息数据对企业经营、工程、市场等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分析,顺利得到科学预测和风险结论,形成有效管理措施,辅助企业高层决策人员合理应对各种风险,解决现实问题,强化风险控制。实际监督管理中,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措施,促进监督部门独立于控制部门,改善各个部门之间徇私舞弊和暗地勾结问题。企业需要全面落实各项监督制度,提升审计力度,提升财务工作实效性和精准性,细化分解各级预算指标,落实到各个岗位部门当中,针对不同岗位部门实施阶段性分解,构建责任机制和考评体系。随着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增加了企业发展波动性和不稳定性,为支持企业实现稳定发展,企业在实施内控管理中需要针对企业相关经济活动实施合理的预算编制,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准确控制各项流动资金,达成基础共识,有助于企业实施科学管理,创新企业管理结构,改善企业新时代发展中的权责不明现象。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背景下,企业逐渐形成扁平化管理趋势,企业相关管理职能下放能够促进企业员工更加适应企业发展,改善传统管理模式,优化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管理灵活性,结合企业现有问题,增强企业人员内部联系,提升整体合作能力,为企业积极献言献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处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在日常经营发展中面临更多挑战,为此需要积极迎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持续提升企业经济管理质量,支持企业经济管理全面转型升级,扩大企业综合竞争力,支持企业朝着现代化方向持续建设发展,为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黄冠 单位:湖北工建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篇3
经济管理是企业针对投融资和运营活动所开展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能够控制成本水平,提升盈利能力。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的内部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剧烈变化,这就要求企业能力加速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事实上,部分企业的经济与管理模式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缺乏经营管理模式更新的意识、内控制度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等。因此,基于这种背景开展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而这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由此可见,国家对当前经济发展作出了新常态的准确判断。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幅度增长,经济发展速度虽然放缓,但是质量更高,实际增量仍然可观。其次,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城乡以及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稳步上升,改革开放成果不能惠及广大群众。最后,经济增长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了质的影响。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成为新的生产要素,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1]。首先,数字化技术重构的商业模式。信息技术的共享模式对传统行业进行了破坏性创新,消除了信息壁垒,改变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实现了规模化向定制化的转变。其次,大大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生产流程的改造和优化,同时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能力,缩短了劳动时间。最后,数字技术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数字技术已经渗透进制造行业的各个环节,能促进传统行业生态链的变革。实际上,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要素。
二、经济管理概述
当前存在大量关于经济管理的研究,但是基于研究视角的不同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有研究认为所谓经济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对单位的投融资活动或经营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即经济管理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管理活动[2]。也有研究认为经济管理是在单位战略目标的引导下,对投资、融资、经营活动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是一种全面的资源配置活动[3]。通常而言,经济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单位在开展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价值增值为导向,在分析单位经营价值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和部署经济工作,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一过程涉及的环节较多,比如预算环节、成本管理环节、财务管理环节和业务运营环节等[4]。与此同时,经济管理活动也要求全员的参与,比如单位的决策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等。另一方面,经济管理活动具有关联性较强的特征。单位要想有效地开展经济管理活动必须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而且组织机构的各层级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性[5]。举例来说,在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中,单位要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尤其负责对责任部门预算执行工作的统筹协调。而各责任部门应该加强沟通,以实现相互之间预算计划的有效对接。
三、企业经济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企业实施经济管理所坚持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全面性原则。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必须调动全体员工的参与,应当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设计经济管理的相关指标,并定期对全体员工经济管理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6]。与此同时,企业的经济管理行为应贯彻到日常运营的全部重要环节、比如投资环节、融资环节和运营环节等。其次,协调性原则。在经济管理过程当中,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微观利益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这容易导致各部门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不相协调的状况,因此要实现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必须消除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强协调,实现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7]。比如,企业可以实施经济管理的管理策略,将财务管理渗透进业务运行的整个流程,而业务部门则可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再次,适应性原则。企业确定的经营管理战略和经济管理技术都必须从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特征和所处的生命周期相适应,并且能根据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应时刻保持同环境的适应性[8]。最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实施经济管理行为的目标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且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与调整要求企业在短期内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管理行为所获得的预期收益应能弥补所消耗的成本费用,否则将得不偿失。
四、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能够推动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必须调整市场运营活动,从成本管控和利润提升两个环节共同发力,改变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从传统产品制造到产品创造的转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实现转型提供了必要条件,企业完全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元素构建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打造高水平的信息系统,实现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的转型升级。其次,能够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当前企业所处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和国内不确定因素的冲击都提高了企业发展的风险水平。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加强经济管理,能从多角度入手构建高水平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在组织层面,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岗位层面,贯彻岗位不相容制度;在系统层面,构成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等。这些措施都能实现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分析与应对,从而大大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后,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就本质而言,经济管理是实现对资源精准配置的过程。高水平的经济管理制度能够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巧妙结合充分发挥生产要素之间的整合效应,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各生产要素之间的融合程度越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就越强,就越能向社会提供更多数量的产品,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济管理的意识
意识对行为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然而事实上,部分企业缺乏经济管理的意识。首先,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并未意识到经济管理的积极作用,认为企业应将重心放在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生产、产品运输和销售服务方面,但优化调整经济管理模式必然会在短期内耗费一定的成本费用,却无法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领导者对优化经济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其次,企业的部分管理者对经济管理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认为经营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并且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与业务部门无关,因此管理者缺乏参与经济管理模式的积极性。最后,企业整体缺乏经济管理的文化氛围。基层员工缺乏基本的经济管理概念,在日常工作中无法贯彻经济管理原则。
2.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在绩效考核的范围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部分岗位指标的考核范围比较狭窄。举例来说,管理部门对于销售人员工作态度的主要考察仅仅局限在走访客户和上级评价方面,却忽视了员工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其他部门的评价方式。同时,绩效考核周期过短。国有企业沿用着一年一次的考核周期,这种考核方式频次较少,时间较长,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其次,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一方面,部分企业制定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比例不合理,比如定性指标过多,使得考核过程容易受到考核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降低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部分绩效考核指标过于片面,强调从财务和业务的层面进行评价,却忽略了对员工素质的成长、工作态度和客户满意程度指标的引入。最后,忽略了对考核结果的应用。企业并没有针对考核结果的层级对员工落实相应的激励制度,比如部分国有企业规定对于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员工可以在岗位晋升方面给予倾斜,但是却未明确规定具体的倾斜政策。
3.内控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必须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保障,否则经济管理行为中的各种风险就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事实上,部分企业的内控制度并不完善。首先,缺乏有效的内控环境。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治理机制尚不完善,权力高度集中,在重要的经济决策方面无法贯彻民主决策程序,导致决策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其次,风险管理体系并不完善。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事实上,企业并未在决策层面成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无法用科学的手段实现对风险的评估和分析,同时所采取的风险应对手段单一,且集中在事后阶段。最后,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内审机构独立性严重不足,且内审所覆盖的范围并不全面,主要集中在财务审计上。
4.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企业的任何管理行为都是由人来实施的,因此,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对经济管理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事实上,部分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首先,企业职能部门人员的素质较为单一,仅局限在本专业上,缺乏集企业管理、法律、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素质于一体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而且部分企业人员的整体年龄较大,学历水平偏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差。其次,企业尚未建立针对员工的长效培训机制。企业仅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了通识型的培训活动,却并未根据不同员工的知识短板制定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最后,部分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行政化思维,选人用人的市场化程度不足,比如习惯采取内部招聘的方式选拔高素质人才,无法充分利用市场上的存量人才资源。
5.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要素,但是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首先,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手工阶段,不能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比如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员工主要依赖Excel表格进行数据的摘抄和处理,这种方式不仅工作量较大而且容易发生错误。其次,企业的各个信息系统之间存在着信息梗阻现象。由于各系统之间在技术标准和数据口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无法实现数据的有效联动,必须进行口径方面的转换,这大大降低了数据信息处理的效率。最后,缺乏有效信息安全防范机制。依靠物理线路连接的各种信息系统容易受到外部第三方攻击和拦截。但部分企业没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缺乏与之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6.业务与财务的协调性较差
在实践中,业财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足,大大影响了经济管理的效果。首先,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的协调性较差。一方面,部分业务部门不希望受到财务部门的监督,缺乏配合财务部门的意愿。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缺乏对业务环节的了解,所提出的意见往往脱离实际,同时无法有效发现业务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对业务部门的监督往往局限在细枝末节上。其次,业财融合信息系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业财融合实施之前,众多企业已经初步构建了管理信息系统。但各信息系统之间很明显的信息梗阻现象,信息的生成和传递局限在部门内部,无法在企业层面实现共享,无法为企业作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
六、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策
1.增强经济管理意识
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想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这要求企业从思想角度入手增强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首先,企业的领导者应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对经济管理理论的研究,并在决策层面成立经济管理研究小组。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企业实情探索经营管理改革的相关方案。其次,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制定有关经济管理的制度与文件,并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和微博的形式在企业内部开展宣传。最后,企业应该在单位内部大力营造有关经济管理的文化氛围,加强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定期组织召开关于经济管理的培训活动,以增强基层员工对经济管理的价值认同。
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战略确定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比如对于销售部门而言,可以设置年度销售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和利润贡献额度三方面指标。同时,人力部门要针对每一个岗位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指标,比如可以引入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方式,分别从财务、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客户四个维度设置指标体系。其次,推动绩效考核结果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应用。企业必须建立与考核结果相匹配的激励制度,要明确奖励与惩罚的具体条款。举例来说,对于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杰出”的员工,可以提高一个挡位的绩效薪酬系数,同时应该折算成岗位晋升要求的积分。最后,企业要建立绩效反馈机制。各岗位员工在得到绩效考核结果以后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向考核小组沟通自身存在的疑虑,比如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是否合理、绩效考核的方法是否科学、绩效考核的过程是否透明等。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和调整不可避免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企业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维护企业运行的良好秩序。一方面,应该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在治理机制方面,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公司法的要求,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并且从企业实情出发选择合理的组织结构,比如对于成长期的企业而言,为了调动各分子公司和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事业部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搭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应对经济管理活动出现的各种风险,企业应搭建风险预警体系,比如可以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嵌入风险管理模块,该模块能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异常指标并向管理者预警。管理中在收到预警信息之后应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的数值进行确定,并采取多样化的风险应对策略,比如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共担、风险自留等。
4.加强内部监督体系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经济管理活动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比如在对投融资方案的论证阶段,监督人员要对方案的决策程序、调查评估的充分性进行监督,并出具内部监督报告。其次,要加强审计监督力度,提升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企业应打造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干部队伍,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构建包括会计、审计、企业管理、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培训课程。再次,要建立审计责任追究机制。内审人员在开展经济管理审计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审计舞弊的行为,因此企业应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对于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最后,应采取多样化的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业务流程特点,针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风险进行审计,比如可以采取分析综合审计法、对资金流跟踪审计法、审计经验判断法等。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该引入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化设计平台,通过对资金流数据的多维度对比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5.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新形势下,为了保障信息管理的效果,企业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人才的招聘阶段,企业应该严格把控招聘的质量关,加强对应聘人员综合素质的考核,比如会计、法律、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等素质。其次,要建立针对管理人才的成效培训机制。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必须得到优化;因此企业可建立针对每一位员工的素质成长档案,并根据员工的素质短板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在必要时可以邀请外部经济管理的相关专家来单位开展培训活动,并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经济管理问题。最后,为了端正员工对待培训的态度,企业还应该对员工接受培训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考核,并纳入最终的绩效考核机制中。
6.构建财务共享信息平台
财务共享是实现经济管理的基础,其有效性关系到经济管理的结果。首先,要确定财务共享平台的功能与模块。企业要根据财务共享所覆盖的范围确定功能模块,比如要设置资金核算、资金支付、会计账务处理、业务数据核算、往来账款管理等功能模块。其次,要重视各种子系统的建设。在确定了财务共享平台的各个子系统之后,企业应该打通各系统之间的信息梗阻,统一其技术标准和数据口径,比如要实现经济管理、财务核算、影像管理、网络报销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最后,要发挥服务功能。财务共享平台要向核算主体提供咨询、分析等辅助服务,同时要为集团总部的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除此之外,企业应从技术和制度两个角度加强信息安全机制建设。在技术方面,企业应在信息系统中嵌入防病毒和防木马软件,实施数据库巡检制度。在制度方面,企业应做好数据备份和信息岗位操作权限的不相容制度。
7.加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调
加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是经济管理的机制保障。一方面,企业要实现对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协调。基于部门利益不同,财务和业务部门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转型时要对业务和财务目标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并确定目标调整的幅度,以选择对企业有利的经济管理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要对业务和财务部门工作进行协调。企业可以通过互设岗位的制度来实现业务和财务的对接,比如可以在业务部门设置预算管理员,在财务部门设置业务核算员。这种模式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对方了解彼此的业务运营逻辑。
8.实施成本预算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实现对成本的管控,因此企业应实施成本预算管理。首先,企业应从决策层面、管理层面和执行层面构建成本预算组织机构,并明确各组织机构的预算职责。其次,在预算的编制方面,企业可以引入作业成本法,根据各产品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和所消耗的资源实现对间接费用精准分配。最后,要加强对成本预算过程的控制和监督。预算管理部门要对预算责任是否存在超成本支出、无预算支出以及成本浪费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七、结语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发展时期,企业也存在转型升级的要求,必须不断提升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有效的经济管理活动能实现对资源的精准配置,能实现对投资、融资和运营活动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这不得不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事实上,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策略。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书君.企业市场营销与经济管理的融合策略研究[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4):94-96.
[2]郑海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改革路径分析:评《现代企业管理》[J].商业经济研究,2022(11):2.
[3]周秋玲.中小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2(12):60-63.
[4]邹莹.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22(4):274-275,278.
[5]夏玲玲,徐蕾.企业在新形势下实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探讨[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3):149-151.
[6]曹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J].中国市场,2021(35):96-97.
[7]林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2):67-69.
[8]刘宁宁.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商展经济,2021(19):103-105.
作者:李虹阳 单位:汪清县农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