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市贫困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贫困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市贫困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过20年的努力,到2000年,已解决农村2.3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返贫难题———已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由于政策导向、环境问题、资金技术以及自身认识水平问题,重新返贫,成为新的社会发展难题。

一、认识贫困与城市贫困

贫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所谓绝对贫困,一般是指缺乏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条件,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况。所谓相对贫困,是指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的差距,或指低收入者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可见,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反映一国低收入者的情况。贫困的衡量。从量上来讨论一国的贫困问题,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贫困的标准,二是确定贫困的程度。对贫困标准的确定,目前国际上通常运用的方法有:

(一)家庭人均收入:

即以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确定一国的贫困线和低于贫困线以下的为贫困人口,这是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通常采用的方法。如1976年国际劳工组织划定的贫困线,在西欧相当于人均年收入500美元,在拉美为180美元,在非洲为115美元,在亚洲仅为100美元。不仅如此,就是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以消费为基础的贫困线也是不同的。如美国4口之家的贫困线,1976年为5815美元,1985年为10609美元,1995年为1.3万美元。

(二)家庭消费或人均消费:

这种办法计算快些,但是各个家庭人口规模不同,换算比较困难。与此有关,也有用人均消费作为测定标准。消费构成: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定律划分贫困和富裕的标准是: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者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者为最富裕。这一标准的缺陷是,各国消费的价格构成差异很大。

二、城市贫困:繁华背后的问题

城市似乎是现代化、财富、新生活的代名词,然而在都市的高楼大厦下,在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影里,就在我们身边,同样分布着一些处于贫困,甚至赤贫状态的人们。近年来,城市新贫困层的出现,导致了城市贫困人口增加较快。由于困难企业增多,停工、半停工企业的贫困职工成为当今城市最大的贫困群体。

(一)我国城镇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状态

第一、收入状况。国家统计局对城镇1.7万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000年,占调查户数5%的贫困户年可支配收入2325元,不及城镇居民6280元平均收入的36.9%,与10%的高收入户相比(人均收入为13311元),则相差5.7倍。第二、财产状况。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1999年6月底,城市居民户均金融资产52000元,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时户均金融资产1300元相比,提高38.5倍。但居民金融资产的分布呈不均匀状态。20%最低收入家庭仅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5%,户均4300元,仅为平均水平的1/12,与20%的高金融资产家庭相比(户均14.6万元,占全部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55.4%),相差34倍。第三、消费状况。2000年,城镇贫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20元,比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人均4798元)低51%,其中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1173元,恩格尔系数为50.6%,比城镇居民平均水平的39.2%高出1个百分点,按恩格尔系数的一般分类,为勉强度日。

(二)我国城市企业保障现状

1、就业保障。劳动者一旦进入企业工作,就成了终身为企业所有,企业不能随意辞退职工,破产企业的职工则由收购者或政府重新安置工作。

2、退休保障。职工后的退休金、医疗费用乃至生活困难补助均由企业支付。

3、工伤保障。企业必须为在职职工提供疾病医疗保障,即劳保医疗。职工看病不花钱,由企业负担。

4、社会保障。企业不仅为职工支付工资,还要提供多种福利保障。从这些可以看出,企业保障展示的是对职工的全面保障,它们完全替代了社会成员需要的各种社会保障,从而是政府和社会责任的转嫁。在企业的全面保障下,企业的分配则更多的表现为平均分配,职工之间的收入差别不大,福利待遇更是平等,从而干好干坏一个样,滋长了劳动者的惰性,这是企业普遍存在的冗员充斥、人浮于事、劳动效率不高的最为深刻的原因。也是富余职工宁可下岗也不离开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

三、寻找问题的根源

(一)城市贫困问题不能回避。

有人把城市人口贫困问题称为活火山。在社会经济的不均衡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在日渐扩大的贫富差距面前,解决贫困人口的吃饭穿衣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就更显得迫切。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的最大隐患。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贫困是老少过穷地区的代名词。其实,在城市繁荣的包裹下,贫困户也存在,有的比农村更甚。

(二)结构性失业困扰一些城市

招工难和就业难是并存的,300万外地打工族在北京找到了他们的位置,而北京的近2万失业人员、22.8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富余人员、却面临着找不到工作和找工作难的困境。这是什么原因,城市人把脏活、累活、苦活拱手让给外地人的同时,也把就业和挣钱的机会送给了他们。

(三)城市扶贫缺乏有效的机制和规范

善款能否救众,不能,人们常讲救急不救穷。目前的救济只能使少数人受益,而且如果社会救济还停留在年节慰问上,缺乏有效的社会扶贫、防贫机制,那么就不能真正解决城市贫困的问题。

四、对策

(一)建立脱贫的社保内生机制

社会保障内生机制就是应加大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构成的三条保障线的扶持力度,继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二)城市扶贫工作作为一项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工作,其法律法规的完善更应得到重视。

在完善扶贫法规基础上,还要增加社会收入的透明度以及建立公正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尤其社会保障、保险资金要规范、明确、透明,否则贫困人口只会有增无减。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增加贫困人员的技能培训,扩展贫困人员的就业渠道,增强其就业能力,是缓解城市贫困人口的重要手段。当今呼和浩特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的针对“四零五零”人员的专项就业政策有效缓解了其收入压力,为解决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注入一针强心剂。总之,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市的贫困问题并没有随之减轻,相反,贫富差距加大,城市人口的贫困问题反而愈演愈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理念,我们势必在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影响下,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城市贫困的问题,真正实现现实意义上的全面小康社会。

作者:王艳华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