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内容摘要:“企业经济管理”可视为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总和。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在“十三五”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也进入一种“新常态”,本文分别阐述了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改进策略和创新方向。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新常态;僵尸企业;人才流失;风险规避

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求。狭义概念上的企业经济管理,主要指的是利用财务部门职能实现内部资产有效调控,但鉴于“资产”与“利润”之间的统一关系,企业经济管理包括更多动态性的因素,如税务筹划、市场预测、供应关系、货币来往等。经济“旧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是满足产能需要,相应地,它具备劳动力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等优势。而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原有资源可控性大幅度下降,同时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相应地企业经济管理内涵也必然发生转变:一方面,立足自身可控优势资源,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避免陷入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从资本、人力、设备逐渐转移到知识、技术、创新方面。此外,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塑造了企业独特的经济管理模式,它所具备的核心力量是调配企业资源、资产,几乎对任何一项与企业经济相关的活动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控制力。外部环境越稳定,企业经济管理就越有效。但是在经济新常态出现以后,“旧常态”宏观经济环境下形成的成熟管理机制呈现落后、狭隘、局限特征,企业的发展受到桎梏,而宏观经济环境的形成取决于国家上层建筑,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改变原有经济基础已是定论,因此企业经济管理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一、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问题

本质上说,“新常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出现的“改革诉求”阶段。一方面,社会经济领域的新产业、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涌现,为解决经济新常态问题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新常态”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常态”的消亡,双方要素会经历长时间的博弈,在经济领域的势力此消彼涨。在这一前提下,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具体来说,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中面临以下问题。

1.组织结构问题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在内部组织结构设计上都存在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其特点是组织严密、界限清晰、等级森严,管理者热衷于在企业内部划分多个层次、多种部门,以方便自身的管理工作,但却忽略了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但是,过于严密的组织结构会压抑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各部门之间界限越清晰,出现功能交叉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等级观念在组织结构中体现,容易导致沟通渠道不畅、信息闭塞,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争执和推诿;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过于关注经济利益,容易造成资源在组织层次间、各部门中的不平衡性分配,如财务部门、营销部门等,尽管在整个组织结构中不占据主要管理地位,却由于在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发挥着实际上的企业经济管理干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在设计初衷和实际功能方面是不相符的,很容易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相应地,在经济“旧常态”下企业依赖这样的组织结构能够维持运转,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同样存在缺陷,企业通过消减成本、降低品质、提升产能就可以维持,但表现在宏观经济层面,则表现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

2.管理制度问题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政府“一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造成“政企不分”客观问题,企业管理制度(包括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缺乏独立性,或者是从国有企业生搬硬套,或者是从其他行业模仿借鉴,形式主义严重,实用功能不强。在经济“旧常态”下,产品(服务)优劣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但这并不是企业占据上风的唯一条件。在技术、资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覆盖市场的决定性因素是产能,也就是说市场的扩大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在经济新常态下,产能过剩带来的困扰同样具有普遍性,市场竞争的主导方向从“数量”转移到“质量”,本质上说,这是消费需求改变所引起的,功能同质化的产品增多,并不能从选择性方面改善企业局面,高品质、差异化产品(服务)才是主要竞争目标。很显然,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企业战略改变面临着极大的市场风险,一旦投资失败或创新不足,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很难维持员工凝聚力和资本安全性,尤其是经济压力和同行竞争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企业还要面临人才流失、资源匮乏、技术成本提高等挑战。例如,企业高管或技术人员通过“跳槽”带走大量商业机密,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很难进行防控。

3.财务核算问题

财务核算涉及到企业全部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一旦财务核算出现混乱、误差,就会造成严重的企业经济风险。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较晚,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尚不成熟,因此在财务审核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层面很不完善,一方面缺乏有效监管和预警机制,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并不直接接触市场,无法提供企业管理者有效地决策信息。另一方面,财务核算执行力较差,无论是国有企业中的“家长式”特权还是小微企业“家族式”管理理念,对财务会计部门的直接干预都不可避免。从企业经济管理效能上分析,财务核算所发挥的功能也十分有效。财务会计部门主要工作是记帐、统计、发放工资等,严重忽视了会计职能的全面性——会计职能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主导力量,只有将它置于企业经济全面状况中,包括企业法人、债权人、投资者等,才能全面、客观地反应企业经济现状;反之,如果某一利益主体对财务审核工作直接干预,必然促使企业决策向有利于自身的一方倾斜。这样一来必然影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例如在某些“僵尸企业”中,为了不至于中断外部“输血”,企业很可能左右财务核算职能来伪造经济数据,由此确保外部资金地不断注入,以这种方式继续维持着“两高一剩”产业。

二、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改进策略

1.基于柔性管理进行企业组织重构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经济“新常态”和“旧常态”在相对状态下才有意义。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市场有强烈的“刚需”,企业组织结构稳定性、严密性、层次性越强,越能够发挥组织机制的高效性。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行政力量不再承担社会资源的主要分配任务,将其转交给市场调节,市场竞争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缺陷就日渐突出,例如在部门协作、生产配合、品牌维护等方面,由于缺乏信息对称性而导致被严重压抑。根据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企业需要在维持经济收益的基础上,逐渐退出粗放型发展模式,减少高能耗、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领域,并以知识和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新的企业组织结构必须具备柔性化的管理功能,即“以人为本”,强调组织间的合作和促进作用,基于企业文化来培养员工忠诚度、归属感。从这个角度说,“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更有价值,它不仅可以加速信息处理和传递,同时也缩短了创新到市场的距离。同时,在这种组织结构体系中,人才优势得到了最大化地发挥,符合“新常态”下要素市场转变的需求。

2.基于人力资源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经济新常态中的“新”并非片面强调新经济、新模式、新产业,而是指在宏观经济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来化解产能过剩、经济泡沫等现象。这里,企业管理制度将发挥积极作用,它是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理论支撑和实体后盾。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不可以“闭门造车”,应在结合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化、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抓住核心要素展开管理制度去完善。相应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人才即人力资源,它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也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围绕着人力资源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经济新常态下的一大表征是人口红利消失,粗放型经济模式所依赖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有,特别是“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人力资本推动和技术创新保障,因此在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制度是第一步,同时完善激励机制、绩效机制和奖惩机制,在争取到优秀人才的基础上留住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

3.基于风险规避优化财务核算制度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同时面临来自于市场和产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市场对产品、服务提出了本质性的创新要求,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直接影响了企业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在双重压力下,积极规避经济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从财务核算入手展开风险规避是最直接的手段,通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中企业会计核算利润的方法是收入减去成本,这种核算方法虽然合理但并不细致,无法有效地表达风险要素、风险几率。从企业财务核算职能分析,风险规避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投资部分,其二为融资部分。投资部分的风险相对明显,企业在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很可能造成经营战略的失败。而融资部分的风险相对隐性,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势头迅猛的背景下,网贷、众筹、P2P等融资模式大量涌现,导致大量潜在风险产生。因此,基于风险规避优化财务核算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引进综合性财务会计人才,并搭建相对开放的财务核算平台。另一方面,加强财务会计部门与企业其他组织的联系,以构建科学的财务核算制度评价体系。

三、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方向

1.理念创新方向

在任何社会形态下,基于组织化运行的实体都离不开理念指导,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管理目的明确的组织更是如此。毫不夸张地说,“理念”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发挥着先导性功能,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理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缺乏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和赶超意识,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安于现状,缺乏对市场未来变化的预测能力。基于此,在理念创新方向上应该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创新,主动舍弃经济新常态下的“成熟机制”和“既得利益”,以创新的思维和视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2.组织创新方向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组织创新方向较为明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将企业传统的“垂直化”组织结构压缩改造为“扁平化”结构;其二,在“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上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充分考量企业内部、外部环境——除经济环境外,还包括政治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打造“柔性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传输效率,和谐企业内外环境,促进企业整体稳定;其三,结合“互联网+”理念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深层创新,以实现互联网技术优势最大化为目标。

3.制度创新方向

理论上说,制度创新是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但同时也是最难实现的部分。一方面,制度创新必须满足企业内部约束需求,保障企业高速、有效地运转。另一方面,制度创新又要满足“人性化”的需求,建立一个开放、和谐、民主、自由的空间,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此外,在平衡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同时,还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人文情怀角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

主要参考文献

[1]霍凤珍.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9).

[2]张长城.经济发展新常态、财务柔性与企业财务柔性管理[J].宏观经济研究,2015(9).

[3]苏振东,刘淼,赵文涛.“新常态”背景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微观视角解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4).

[4]叶璐.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如何提升劳动经济管理水平[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

作者:李立军 单位: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