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路径

摘要:如今随着教育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高等院校办学方式、办学质量都呈现出稳步性提升。高校出于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要重视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与优化,因为财务规范及预算合理是降低高校办学风险、提升其办学综合质量的强有力基础。本文基于内部控制视阙,探索了高校预算管理制度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并基于此,提出了对应的优化举措。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路径

一、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优化的必要性

(一)学校内部因素

近些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都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深化改革,并从部门预算、早编预算等内容入手,逐渐建立了新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说预算管理对于高等院校办学来说意义重大而深远。对高校预算进行细致化的管理,既可以提升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的浪费与消耗,又可以改善过去项目资金混用的旧局面。另一方面,优化预算管理,还可以规范预算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可以实现高校资金管理从“重收入监督向收入与支出并重的管理模式的改变”,也可以让高校的科研经费从统一支出向专项支出转变,进而加强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广度与深度。在内部控制视阙下,高等院校将提前编制下年预算,并将资金应用的具体方案提前上报,这样也有利于学校财务管理按项目缓急有序安排,进而提升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二)社会外部因素

高等院校实行财务管理工作是适应教育深化改革政策的具体需要,也是为了满足高等教育改革大众化的具体措施,据调查显示,我国年度教育经费支出约在170亿美元左右,仅占世界的5%,却需要支撑近世界教育人口20%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的在校学习[1]。因此,我国的高等院校教育主要呈现出“少资金,多人数”的现状。囿于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力量受限以及资金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就极容易滋生市场经济交易原则负面性作用,弄虚之风、浮夸之风盛行、急功近利成为主流的高校风气,自然极大程度会提升校园腐败的发生概率,而财务预算管理则是能够有效缓和高等院校资源短缺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通过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也必须要随之改革与优化,才能满足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项目、基础办学以及大型活动承办等的资金需求,进而保证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又快又好发展。

二、基于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现存状况

(一)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意识不到位

预算,本意是单位全方面的资金数量及应用说明,不仅仅包含资金的拨调与进出,还应该包含项目规划等其他相关问题,但在如今部分高校的预算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不足,且往往会出现与其他各层次的组织管理人员信息沟通断层的问题,且囿于计划经济的时代狭义预算观影响,一些高校往往将预算管理与预算编制剥离开来,造成了预算管理执行不顺畅的问题,进而极大增加了预算管理的运行成本[2]。另一方面,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预算管理独立化不利于各单位之间工作的协调与调动,也会极大限制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这些问题往往会以高校预算管理意识相对滞后的表象呈现出来,成为饱受诟病的预算管理通病,因此预算管理灵活化也是预算管理优化可以重点考虑的方向之一。

(二)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部门不完备

现阶段,在高校内部控制下的财务管理预算还存在着管理部门不完善的重要问题,例如部分高校的预算编制体系依然沿用教育改革之前的体系,其形式简单且往往滞后或脱离于如今高校资金的应用与需求方式,这样就很难精准的预测预算支出,使高校预算表现出精准性低、效率低的“二低”现状,而从另一角度来说,一些高校虽然进行了预算编制的改革,对传统的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问题进行了修正,但是却由于高校资金相对匮乏,仍然会表现为矛盾难平的现状,一些高校仍然将预算作为临时性的短期工作交由少数行政人员完成,也因此,高校预算管理部门相较其他部门来说配备资源并不完善,不仅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撑,还缺乏与预算管理相关的专业型人才。

(三)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内容不健全

如今,高校内部的预算管理内容不完善仍然是限制其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高校均普遍未将经营收入、培训以及赞助划归在预算范围,且对其管理相对宽松,而与之相对应的,高校财务管理又对内部资金的管控十分严格,一些大型的活动从审批到拨款,往往存在着严重的时间滞后,造成这样的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校管理人员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往往会将外资金和内资金区别对待,认为外部预算资金隶属于个人,而内资金隶属于集体,二是外部资金的收支途径较为繁杂,在管理上并不能做到完全一致意见,如果贸然直接收归管理,就极容易诱发学校部门或组织之间的矛盾,三是因为管理内容规范本身不健全,一些部门极有可能利用管理体系,为个人或集体谋取资金,四是增加学校的管理风险,易违反我国预算法等相关法律制度。

(四)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方法不科学

如今,高等院校的预算管理往往仍然普遍采用着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且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原有的这种财务管理体系,先进的预算方式在高校的引进就缺乏一定的驱动力,且高校对内部控制下的预算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度,因此滚动预算法、绩效预算法等就很难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真正开展开来,就造成了高校预算管理普遍存在方式单一、精准度差等问题,自然不具有较大的参考性[3]。高校的规模逐渐增大、师生及行政人员基数逐渐扩大,部门自身的自主权也逐渐扩大,资金渠道多元化与资金登记管理集中化自然产生了矛盾。

(五)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编制不成熟

如今,一些高等院校不仅未对预算管理进行优化,忽视自身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认为自身适应了原有的编制,如果一旦进行改革,则极容易使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失稳”,且高校与校内各个部门之间通过长久的博弈,往往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预算管理方式,优化不一定真实可控[4]。但事实上,如今高校与部门之间,由于管理编制体制的不成熟、计算工作的不准确,已经促使预算费用逐渐走向只增不减的畸形发展道路,这对于高校自身发展来讲是十分不利的。这样的情况产生原因有二,一是预算方式单一化,促使高校资源浪费严重,二是资金渠道多元化,导致预算内容冗杂而重点缺失,这均是高校预算管理编制不成熟所带来的问题。

(六)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考核不具体

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管理考核上的问题同样不可忽略,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落实不到位、预算指标控制体系不完善、预算编制差异性分析不具体等[5]。一些高等院校管理部门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某些本不该计入或违背高校规定的支出,从而造成预算不准确的情况出现,某些指标的考核往往不能细致开展,归根到底是预算控制体系完善程度不高导致的[6]。预算编制差异性分析不具体,又会导致结果修正无法合理开展,进而使得预算进一步偏离正确轨道。

三、基于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路径

(一)加强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意识教育

高校预算管理意识是预算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等院校的管理层只有秉承上行下效的管理理念,持续推进预算管理理念在高校内遍地生花,才能促使高校预算管理参与人员真正意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如此,高校也应该加大预算优化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并在全校范围内展开预算管理的学习活动,例如可以利用业务培训的方式来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加强交流,积极学习先进的预算管理办法和措施。高校与高校的预算管理部门也可以进行跨校交流与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将适合于本校预算优化的经验积极引入,并逐渐应用到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之中[7]。

(二)健全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部门建设

部门建设是否足够完善有效,直接关乎高校预算新观点新方式能否顺利实施,因此,高校必须要建立起合理、高效、严谨的预算管理部门,以满足预算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8]。该部门应该肩负起从预测到执行的完整工作,同时还应该切实落实预算监督与监管工作。本文认为高校预算管理部门的建设可以分为两个重要部分,一是构建高校预算管理委员会,该部门主要的负责人为高等院校校长,其作为主要的高校预算工作的统筹负责部门,需要肩负起其他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学生处的协调工作。第二是要加强落实高校财务监管,发挥评估和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财务预算工作顺利开展。

(三)丰富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内容体系

当下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内容并不完善,阻碍了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9]。因此,为了优化预算管理,管理人员应该积极丰富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内容体系,将经营收入、培训以及赞助等划归于预算之列,并调整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管控方式,做到二者协调并重。如果操作允许,也可以将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化,按照日、旬、月、季来进行规划,这样可以在预算内容增加的前提下,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以及预算管理体系的稳定性。除此之外,预算管理内容中,同样应该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定期对差异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避免偏差引起的预算偏离。预算管理内容增加,相应的管理方式也应该进行定期的改革与完善,以适应预算途径的增多[10]。除此之外,本文认为预算管理工作更应该重视预算内容的分类,对同等途径来源的资金进行划归,也有利预算工作的可持续推进。

(四)改革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方法路径

预算管理在高校工作中是一个涉及范围广、难度系数高的工作,其往往具有全面性与广泛性,且高校经济业务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更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本文认为可以采取预算编制的方式来改革高校预算管理方法,即将并不同来源(银行存款、科研经费、赞助等外部资金)等进行预算编制,防止其出现混淆。这样分门别类,高校预算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可以得以体现。综合预算管理工作,主要的分类方式一般是以预算对象的不同来进行的,例如科研经费所针对的主体是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而活动承办费用则主要针对学校文化活动、党政活动以及建设活动的承办方,基础建设费用则是学校后勤、基础建设等的投入支出,因此想要实现高校预算的统筹规划,则必须要重视跟主要负责人进行充分的沟通,进而保证信息的流通无阻,以期达到预算合理的最终目的。

(五)完善内部控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编制规章

内部控制下的高效预算编制规章应该重视优势与弊端的综合考虑,不能仅仅考虑管理编制的优势特点,而应该考虑其存在的弊端对财务管理会产生哪些负面的作用。笔者对预算方法体系进行了总结,认为投入预算决定产出预算,投入预算又由项目预算决定,项目预算主要分为维持性预算和发展性预算,而产出最终决定高校预算编制的绩效。因此,加强预算应该着重从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努力落实管理编制规章。首先,必须要落实预算管理指标的下达,并且确定各部门负责人的职权范围,保证在预算文件下达后,各部门能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完成指标分解。这样层层递推、上行下效,自然可以建立起高效的预算管理执行团队。其次,预算执行中,管理部门应该适当放权,对相关预算工作进行授权,才能真正切实落实预算工作。除此之外,预算管理编制规章的完善,应该考虑将授权决策和业务执行独立进行,以保证不同预算环节之间的独立性,防止其相互干扰。

(六)深化高校内部控制预算编制执行评估制度

独立进行部门预算编制评估是高校预算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考核评价预算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也应该重视其基本考核工作。例如美国就设置有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负责学校预算资源的管理,其自身具有预算能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为学校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可行性意见,对学校开展科研、教学和大型活动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且部分大学,还针对学校不同本部门的不同职能,为其提供财税咨询,以辅助学校各部门顺利开展工作,促使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针对预算管理的考核,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要评估预算管理部门与高校的预算执行部门是否存在有利害关系,一般主要从其直接利益或间接利益的相关度进行充分评估,防止二者一团和气,以权谋私,阻碍高校预算管理的公平性以及公开性,在评估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预算是否“量入为出”、项目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学校预算同一个管理、往来货款是否严格管理及时清理等进行严格评估。其二是要针对高校预算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考核,考察其是否具备能够精准完成高校管理预算工作的能力,高校的预算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有专业的评估知识和评估能力,更应该能够从专业角度出发,来评估编制执行绩效。第三是评估部门自身应该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不是将评估工作仅仅当作流于表面的任务,评估结果也不具备相应作用和价值。

四、结束语

高校教育改革正在稳步推行,但是高校预算管理却往往因循守旧,二者之间存在了相对滞后区间,也为高校发展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当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细致探讨,从意识教育、部门管理、预算内容以及考核考评等角度进行了展开分析,并为优化当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达到促进高校和谐、稳定、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

作者:廖一蔚 单位: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