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数据分析及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数据分析及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数据分析及研究

国家艺术基金(CNAF)是2013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项公益性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自2014年第一批项目资助启动至今,基金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创新资助模式,激发了全国各类艺术主体的参与热情。6年多的时间,艺术创作资助催生了大量精品力作,人才培养厚植了文艺发展的土壤,国家艺术基金对加快艺术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的助推作用正随着大批项目的落地实施、开花结果而清晰显现。河北省作为积极参与省份之一,在申报和实施国家艺术基金中也获得了极大受益,申报量、立项率和实施效果都体现了稳中向好的态势,稳健支撑了全省的艺术创作和生产。从总体数据看,2014年到2019年6个年度,河北省艺术基金网上提交申报数量分别为63项、119项、521项、452项、234项、342项,获得立项资助项目分别为11项、19项、51项,30项、25项、29项,获得立项数量在国家艺术基金年度项目的占比分别为2.8%、2.6%、5.7%、2.9%、2.6%和2.6%。资助范围涉及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小型剧(节)目和作品、传播交流推广、艺术人才培养、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创作各相关项目门类,总计165项,资助总金额1.2113亿元。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共计29项,资金达6300多万元,基本接近历年来省本级创作经费的投入。项目的引导和巨额资金的扶持对加快全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打造和推出精品力作产生了重要的引领、规范和激励效果。一是各类艺术生产、创作从数量到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先后推出了河北梆子《百合岭》《大青衣》、民族舞剧《大道记忆》、民族管弦乐《大河之北》、话剧《成兆才》《秋月》等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河北梆子《李保国》荣获第十二届“文化大奖”,丝弦小戏《村官三把手》荣获第十八届“群星奖”,话剧《塞罕长歌》荣获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二是各级文艺院团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一改长期以来“等靠要”的被动局面,形成了争先申报、专注剧目创作的浓厚氛围,带动了全省艺术生产整体环境的改善。三是“规范意识”“项目意识”开始融入到艺术生产环节与管理流程。遵循“基金制管理、项目化运行”的基本要求,各级院团在申报、实施基金项目时不断强化规划意识、项目意识,更加关注任务、目标、期限、绩效等过程管理,改变了以往粗放、随意的创作管理模式。四是全面激发了全省各类艺术主体的参与热情。基金资助的开放性、广泛性以及公平、公开的评审机制,为众多长期受筹资渠道单一、创作资金不足困扰的基层院团提供了“借力”的机会,新剧目创排的想法和计划得以实现;高校、社团、个体等非行业内主体申报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形成了全民参与基金申报、共同推进艺术创作的良好局面。在具体申报和实施上,总结和梳理近几年全省艺术基金项目的相关数据,不难发现一些表象特征和规律:首先是阶段性特征明显。2014年—2015年应该是河北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的“起步期”,这一阶段,各类艺术主体初次接触国家艺术基金,对基金申报的条件、程序以及资助重点和方向尚不清晰,有的缺乏申报的主动性,有的盲目申报或材料缺项,造成提交率、立项率等各项数值在低位徘徊;2016年之后,随着管理部门组织动员和培训力度的加大,申报主体对艺术基金了解的深入和实践的增多,项目申报的主动性增强、成功率大幅提升,从2014年11个项目736万元的资助金额,到2016年55个项目3744万元的资助资金,全省立项数量和金额实现了突破性的“双跨跃”,达到了最高峰值。2017年继续延续着较好的势头,这一时期为我省基金申报的“突破期”。进入2018年之后,基金申报的节奏开始放缓,申报数量和资助金额有所回落,慢慢处于“平稳期”的状态。

其次是项目类型特点各异。以“大型舞台剧和作品”等4类较大项目为例,类别不同,申报和实施的特点不一。“大型舞台剧和作品”项目,主要以省市级文艺院团申报为主,申报数量多、资助金额大,在获得立项的29个项目中,戏曲占据半壁江山,超过杂技剧、话剧、民族管弦乐、民族舞剧的总和;“小型剧(节)目和作品”项目,市县以下基层院团占比较大,小戏、歌曲居多。有些剧团如蔚县秧歌剧团小戏曲《赶集》、歌曲《古镇情思》连续两年获得立项资助,保定艺术剧院小戏曲《老邻新居》《辣椒情缘》、快板书《狼牙山五勇士颂》三年3个项目立项,体现了基层单位对小戏类项目的偏爱。“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总计19项,演出类(包括戏曲、儿童剧、话剧)项目10项,《狐狸与枪》《李保国》《詹天佑》等都是内容优、主题好、质量佳的优秀成熟作品。其他9项为美术、书法、工艺美术、摄影等展览类作品。通过互联网、运用新媒体等现代手段开展的交流推广类项目还是空白,有待突破。“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集中在戏曲(9项)、工艺美术两个方面,戏曲人才培养项目内容多样、分类精细,在戏曲行当(河北梆子武戏人才)、戏曲音乐(河北梆子音乐人才)、表演流派(京剧奚派、豫剧桑派、京剧宋派)、传统剧目(老调《潘杨讼》、丝弦《空印盒》、唐剧《人影》、《窦娥冤》)等专项人才培养上均有涉及,为各类戏曲人才传承培养打下了基础。同样侧重基础性、保障性的人才培养项目还有理论研究类(杂技评论人才培养)、工艺技艺类(邢窑白瓷制作、锻铜手工艺)等,对充实省内行业人才储备、培育人才发展梯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三是项目立项与规范实施处于良性的互动状态。一方面,前期项目申报论证的充分性、严谨性,对后期项目的有序开展和顺利实施至关重要。2017年,省艺术研究所申报“全国杂技评论人才培养”项目时,就注意将河北元素有机融入,充分挖掘丰富的杂技艺术资源,紧紧依托“第十六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马戏论坛”、“吴桥杂技学校”、“吴桥杂技大世界”等高端赛事、产学研资源大做文章,设计教学模式、课程安排和观摩活动,不但最终保证了项目立项,并在后期项目实施中得以顺利开展,取得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在项目督导时对此项目开展的经验和作法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称河北“为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提供了一个范式”。另一方面,项目实施中经验的积累会增强新项目申报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成效的显现会给评审专家留下良好的直观印象,为再次申报或后续申报创造条件。如河北省杂技团充分借力基金的扶持作用,全面推进各类别项目的申报实施,仅2016年一年就集中实施了小型剧(节)目《粉墨雅韵》、传播交流项目儿童剧《蔬菜总动员》、大型舞台剧《熊猫历险记》、《北流舞狮》表演人才培养4个基金项目,创造了一个申报主体同一年度实施多个项目的成功特例,艺术创作的热情和丰富的经验,最终迎来了2018年大型舞台杂技剧《梦回中山国》的再次立项。承德话剧团《成兆才》、省话剧院《詹天佑》是目前省内获得滚动资助的唯一两个剧目,能够争取到“两改两演”打磨提升的机会,也得益于前期项目的铺垫,《成兆才》为2015年获得资助的大型舞台剧,《詹天佑》在2017获得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后,2019年再次获得传播推广巡演资助,两台剧目的艺术品质、演出场次及社会影响都显现了良好的实施成效,成为获得后续立项的重要保障。很明显,艺术基金滚动资助对已结项验收项目进行择优选拔、再次立项资助的标准和倾向,也从扶持原则上呼应了基金项目立项与实施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对基金项目进行整体回顾的同时还暴露出了近年省内基金申报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在大型舞台剧、传播交流推广、人才培养三个较大基金项目总量上,全省立项数量最多的是省直院团和单位(29项),其次是石家庄(10项)、唐山(7项)、保定和沧州(3项),秦皇岛和衡水则处于零立项状态,区域分布的不平衡一定程度反映了各地艺术创作的实力,以及组织动员的成效;在项目类别上,近两年个人项目(美术项目、青年人才项目、歌曲等部分小作品项目)明显增多、后来居上,单位项目增幅相对下降。尤其是资助金额占比较大的大型舞台剧和作品项目,申报量减少的趋势更为明显,基数的减小将直接影响到下一年度的立项数和获得扶持的资金总额度;在项目跟进上,梯次申报的意识不强。获得大型舞台剧立项资助的28个剧目中,仅《狐狸与枪》《李保国》《詹天佑》3个剧目再次申报并立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詹天佑》1个剧目先后获得大型舞台剧、传播交流推广、滚动资助3个项目资助,其他一些原本有打磨和推广潜质的剧目在结项后,并没有后续的申报跟进。此外,还有一些基层院团在尝试过一两次基金项目后,认为项目资金使用、演出场次等限制较多,新创排剧目面临排演矛盾、市场效益等问题,再度申报的意愿不强,应该引起重视。以上数据分析只是从一定侧面、不同角度尝试对全省艺术基金申报和实施进行概括总结,尽可能为今后的基金管理、申报、实施提供依据和参考。全面提升全省艺术基金工作,关键还是要在项目申报、实施的细节上重点聚焦、两端发力。在项目申报上,建议进一步加大组织发动的力度,更广泛做好基金的宣传推介;注重对项目主体的观念引导和培训指导,提高基金申报的积极性,提升项目策划的能力和水平;从政治导向、主体资格、材料完整、过往项目结项情况等方面对初审项目严格审核、综合把关,确保网上提交项目的质量。在项目实施上,督促项目主体进一步树立规范意识,合理安排好项目进度、时间节点、经费支出、结项组织等环节性工作;树立精品意识,以更多类别的项目实施打磨和提升作品、打造精品。同时,强化对全省基金项目的统筹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和协调机制,按照“储备一批、申报一批、提高一批”的工作思路,形成全省基金项目申报、实施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

作者:蒋国新 单位:河北省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