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立医院慈善医疗基金建立及政策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立医院慈善医疗基金建立及政策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公立医院慈善医疗基金建立及政策建议

摘要: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应当积极践行公益性宗旨,慈善医疗基金建立是公立医院彰显其公益性的有效途径。如何健康可持续运行发展公立医院慈善医疗基金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文章通过分析公立医院慈善医疗基金,为公立医院医疗慈善基金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公立医院;慈善医疗;救助;基金

慈善医疗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医疗救助主要是为贫困弱势群体患病却无能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群体提供帮助,减轻贫困人群的医疗负担,同时也为地区群众与弱势群体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传授疾病预防等医疗知识,以期通过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公立医院作为医疗行业的主体,非营利性决定了其承担的社会职能和负有的社会责任,成为慈善医疗应然的参与主体,是慈善医疗任务的最终实现者。慈善医疗基金的建立是公立医院彰显其公益性的有效途径,公立医院凭借其优势的医疗资源并结合慈善资源,能够为贫困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公立医院慈善基金建立的必要性

(一)满足贫困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仍然存在着需要社会帮助的贫困弱势群体,他们生活艰难缺乏社会保障,在疾病发生时往往因为“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目前尽管国家出台了系列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等政策,并采取了药品零加成、发挥社区医院优势、建立新农合医保和城镇医保等措施来缓解社会问题,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差距、医疗补助筹资标准存在地区差异、部分乡镇地方居民参保意识薄弱等原因,致使“因贫拖病”“因病致贫”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建立发展公立医院医疗慈善基金,能够切实帮助这些低收入的重病患者和无医保的患者,有效解决他们的就医之急,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

(二)有效解决医疗救助欠费问题,减轻政府和医院的经济负担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环境下,医疗慈善救助基金的建立对于医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弱势贫困患者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用,以及出现“弃婴”“三无病人”等现象时,医院往往出于人文精神与公益本质职责,会对这些群体进行救治与帮助,但因此产生的医疗费用越来越沉重,给医院的经营成本带来经济负担,虽然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但对医院的全部支出来说往往是杯水车薪。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医生在救治这些特殊患者过程中因费用问题往往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而公立医院成立医疗慈善救助基金则解决了医生的后顾之忧,不仅能使更多经济困难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还能解决医院的部分资金压力。

(三)有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防病治病的水平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持续性发展,离不开医学事业的进步。当前,医院综合排名也逐步倾向于以学科水平、临床专科水平、科研产出等为评价体系,公立医院在自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不断投入,然而随着设备、人力、能源等经营成本的不断提高,资金投入供不应求,使得我国医疗诊治水平的提升、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的发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发展限制。而建立发展医疗慈善基金,不但可以切实解决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还可以用于公众的健康教育、医学交流、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医学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防病治病的水平。

(四)为社会捐赠提供合理渠道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国民间资本得到不断积累,社会各界力量中不乏具有慈善观的社会群体和个人,他们对慈善事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得更多的慈善组织应运而生。而公立医院成立医疗慈善基金,为这些民间资本提供合法有效途径,实现了医疗和慈善事业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还可以用于支持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此外,税收减免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激励措施,慈善法承认慈善组织的免税地位。慈善机构及其收入、慈善捐赠、接受捐赠的受益人均享受税收优惠。《慈善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接受捐赠的慈善组织向捐赠人开具由财政部门统一监督印制的捐赠发票。《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进一步规定,企业和个人进行慈善捐赠并领取捐赠发票,均有资格申请抵扣税款。这些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减少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公立医院慈善基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救助资金来源单一,善款筹措机制有待完善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较慢,捐赠丑闻的时有发生与社会舆论,致使公众对于慈善捐赠持有怀疑态度,捐赠热情不高,公立医院建立医疗慈善基金尚存在一定困难。当前,公立医院发挥其公益性,主要是通过开展慈善义诊活动、提供有限免费受试者临床救助、适当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用等形式。公立医院在争取国家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医疗慈善救助基金,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是对于善款筹措机制的不完善,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捐赠面狭窄,资金来源的持续性、规模以及稳定性多显不足,这些问题在慈善基金发展中需要逐步得到解决。

(二)慈善救助范围局限、救助面狭窄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医疗慈善基金的不断发展,基金会和救助项目的种类也各有不同,因为有限的慈善基金数量,基金会往往倾向于对那些需求比较大且经治疗有良好愈后效果的病种,通过减免医疗费用、捐款捐物、个别义务手术、义诊等对病人给予支持,而针对愈后效果较差或者治疗困难的患者,救助则稍显匮乏。公立医院开展的救助活动出现扎堆与无序的现象,救助资源的分布与需求发展不平衡。此外,针对不同疾病类别基金资助金额有上限要求,这对于患有疑难重症及恶性重症疾病患者,医疗基金对大额费用支出患者的救助有限,使得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三)慈善组织管理与运行能力不足当前,我国的慈善组织缺乏一定的公信力和问责制,慈善组织没有义务公布详细的财务报表。尽管注册制度严格,但缺乏对慈善组织的正式公众监督,这可能会导致现金流、善资挪用、腐败等问题的出现,这都源于慈善组织的管理漏洞。2016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强调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强调要弘扬慈善文化及规范公益慈善活动,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注重信息披露,要求我国合法的慈善机构向公众明确说明其财务状况、项目和工作人员的组织权力。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由于投入到政策执行中的资源有限,实施管理模式和适用法规的努力仍处于相对起步阶段。

三、公立医院慈善基金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导向,完善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兴起,社会慈善意识增强。为推动公立医院医疗慈善的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支持公立医院成立医疗慈善基金,鼓励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引导更多的社会捐赠资源关注于慈善医疗基金。另一方面,还应采取提高慈善基金会税收法律的立法级别、完善慈善基金会的税收监管制度,提高捐赠者的免税额度等措施来提高群众对公立医院医疗慈善基金的信心,规范医疗慈善环境,严厉整治不合规、不合法的行为。此外,若能在医院考核体系中纳入医院的公益性评价指标,并通过相关的激励政策对公立医院进行鼓励,则会对医院开展慈善救助具有激发作用。

(二)唤醒社会慈善意识,营造良好慈善氛围在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将慈善文化渗透到公立医院的医疗救助中,在公立医院开展慈善医疗救助,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形成一种“人人可慈善”的慈善文化,也将进一步推动慈善医疗事业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加强慈善宣传,对于提高公众的捐赠热情有引导作用。公立医院依托自身的影响力和品牌优势,通过医院资助和社会捐赠等方式,根据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建立针对特定疾病的医疗救助基金,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贫困患者和特殊情况患者提供医疗救助,这样一种全新的基金运行方式,医院有更加灵活的自主权,由公立医院自主成立的医疗慈善基金,能够在医院各级层面宣传到位,医务人员及广大群众的知晓率高,医护人员针对患者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评估是否符合救助标准,能够切实有效帮助贫困患者的医疗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可针对特重疾病、罕见疾病、疑难病症进行科学研究,这对提高我国防病治病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三)完善基金管理机制,加强监督体系慈善基金之于公立医院,主要面向贫困弱势群体,必须认真做好慈善基金的管理与监督工作。一方面自身要做好慈善基金使用信息的透明化,医疗慈善机构的信息公开是公众对其进行监督的前提。坚持专款专用,明细账目,通过医院官网、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介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救助资金去向,这样不仅便于公平公正使用医疗慈善基金,更有利于增强公众对医院慈善基金的信任度,进而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需设立专门的机构对慈善基金进行监督、评估与考核,透明合理有效的监管,才会促进医疗慈善基金长期可持续发展。首先,一个权威的、专业的、非政府的中介机构可以全面评估医疗慈善基金的信息披露情况,更好地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其次,支持电子政务的使用,其利用技术使数据透明化,可以做到全面、公开、保密、方便,向公众和公民社会提供可见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公共权力的滥用,将腐败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利于慈善组织的管理。三要加强法律制约,明晰慈善法要求,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切实保障医疗慈善基金的良好运作。

参考文献:

[1]梁轶,李奕辰,王婷,周莲姿,潘江涛.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五统一”的实施路径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9(11)

[2]陈飞燕,张连云,杨文秀,徐霁,骆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3(3)

[3]胡春平,王沅,王隽,周文庆,周达,杜杏利,宋静.取消药品加成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1)

[4]杜丽娜.浅议公立医院医疗慈善基金的建立[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5)

[5]周波,张凯丽.促进慈善捐赠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探析[J].税务研究,2020(5)

[6]李欣.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如何进行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J].中国税务,2020(4)

[7]许慧清.公立医院慈善助医模式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6(4)

[8]张晓玲,张莉娜.浅谈媒体慈善的作用[J].中国地市报人,2019(12)

作者:师小勤 王向楠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