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家具设计的异质同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家具设计的异质同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异质同构为立足点,分析经典家具设计,为家具设计提供了思路。本文从造型和功能两个层面出发,分析了异质同构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异质同构在造型层面上,连接了人们过往的知识经验和设计,创造了有利于同理心和理解产生的良好语境;在功能上,引导人们理解功能使用方法。异质同构增加了家具的趣味性,营造了整个家居环境的宜人氛围。

关键词:家具;异质同构;造型;功能

1异质同构

1.1异质同构的定义

异质同构中的质即符号的能指层,是符号传达含义的载体,而构则是符号所传达的内容,前者大多是观者可感的物质信息,而后者则是由人知觉经过精神思维加工后产生的整体印象。异构同质是运用不同的感觉元素构建相同的意象,这个过程削弱了构成意象的物性,使表意更加清晰,同时元素的组合和联系也变得更为丰富且充满了可能性。[2]

1.2家具的符号性

家具在被人认识的过程中,首先被感知到的是家具作为物质的存在,之后是家具具有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前者是符号的能指,而后者则是所指。于家具的使用者而言,家具是由各种材料经过人设计和劳动加工产生的表达功能的形体。[3]由此,家具符合符号的能指所指统一体定义。家具的造型由点、线、面、色彩等元素构成,而这些形态的基本组成通过社会文化和人的固有经验组合为带有语义的造型。换言之,家具是约定俗成的翻译体系能够理解的符号系统,这即是说家具具有可读性。[4]

2异质同构在家具中的体现

2.1造型的异质同构

造型是家具在人视觉上进行作用的元素,它的能指主要表现在点线面体。运用异质同构的设计师常常设计造型以表达其预先设定的所指内容。以法国家居品牌罗奇堡旗下的MONTGOLFIER沙发为例,在这件沙发中,造型的能指层为扶手上鼓下收的线条造型、富有张力的曲面以及整个膨胀的形体。可以看出,设计者提取了所指层即热气球的标志性元素,并结合在沙发最能体现造型感的扶手上,同时用连续的手法赋予了其他部分相同的质感,最终完成了沙发造型符号的构建。同样,国产原创家具品牌吱音也在日出书桌中用到了相同的手法。在这件产品中我们看见设计师将日出的概念赋予在梳妆镜上,由暗色的木框逐渐旋转到明亮镜面的过程恰似一场日出。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两件作品的设计者将所指的关键元素融入整体造型的视觉中心,而在造型的其余部位进行了过渡性的融合,以点带面将能指组合,传达了与目的相符的所指含义。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视觉在设计造型时的重要作用,需要十分重视家具视觉中心的能指表达。

2.2功能的异质同构

功能是家具对使用者需要的满足,是家具的必要性质。家具的功能依然需要靠形态来实现。异质同构在功能上体现为一种引导性,也就是使用者通过能指的组合,无须说明就能理解家具功能的所指。以MahJone沙发为例,灵感来源于设计师在中国四川旅游时所见的麻将摊。他将麻将堆叠、组合的方式运用在了这件沙发上,可以说是第一次将模块化的理念带入了家具中。MahJone沙发方正的外形使人第一时间就能理解组合的方式,而角、边、面三种形式也简洁明了地将其所在的位置明确地表达出来。在这件家具上,设计师用麻将方正的形体赋予了家具组合功能的所指,异质同构使功能更加明确。[5]

3结语

家具是营造人的生活环境氛围的构件,也是设计师向使用者传达理念的符号。通过异质同构的方式,运用相同的所指将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设计的家具联系起来,是创造熟悉感和同理心、构造宜人家居环境和使家具有便捷性、趣味性的良方。

参考文献:

[1]苗艳凤,陆秋凤,陈玉龙.基于宋代家具原型的现代家具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1(10):72-73.

[2]杨子倩.垂足而坐的悬浮感——坐具设计语意的一种新表达[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1(10):42-43.

[3]杨子倩.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1,17(2):69-72.

[4]刘娅娜,苗艳凤.中国传统文化在儿童家具设计中的传承[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2):18-19.

[5]王珺,吴智慧.基于感性工学的艺术家具设计分析及实践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4):30-134

作者:张乐平 闫小星 单徐榕 彭文文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