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室内环境文化对家具设计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室内环境文化对家具设计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室内环境文化对家具设计的影响

摘要:本文分析了侗族室内环境文化的形成及特征,探讨了侗族民俗文化与室内环境的关系,侗族家具对侗族民居建筑室内空间有组织作用,二者共同营造了具有独特文化和侗族艺术风格的室内空间环境。侗族家具是侗族民居建筑功能的延伸和补充,二者在发展中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关键词:室内环境文化;民俗文化;家具设计

侗族社会受民族文化、经济制约等社会因素影响,形成了侗族室内环境文化自然天成的审美理念,室内布局和装饰以实用为主。同时,侗族民居室内环境的形成与侗族的火塘文化、农耕文化、宗教崇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侗族人对火塘有着深切的感情,甚至在火塘被现代家电取代的今天,火塘在侗族人的家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受农耕文化和宗教崇拜的影响,侗族的装饰艺术自然淳朴又不失特色,在建筑、服饰、饮食等传统文化中都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侗族乡土气息。

1侗族室内环境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1.1自然因素

侗族人依山傍水而建寨,在山水之间,寨民既可以利用林木薪柴建筑房屋等,又能在水边种稻养鱼,利用自然环境很好地解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但由于侗寨所处地理位置山坳众多,交通多有不便,其经济往往不发达,侗族民居的室内陈设也保留了原始的形态,造型简洁注重实用,选材直接取自于当地山林里的树木,且家具与建筑一体化[1]。

1.2社会因素

侗寨大部分坐落于偏僻山区,主要以农业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较慢。侗族民居的室内装饰简单,家具和陈设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家具的造型简练,以直线造型为主,更注重实用性。侗族民居在建造的时候就会考虑好家具摆放位置和尺寸,家具也是待房屋建成后量身定制,例如堂屋的储物架就是按照正堂墙面的宽度建造,使得家具与房屋建筑自然天成。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现代化家具也逐渐进入到侗族民房中,使得很多传统侗族家具消失殆尽,也越来越难寻找到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具有侗族特色的民俗家具,只能到侗族博物馆里才能看到。具有侗族文化特色的家具和陈设如何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保持住传统血脉,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2侗族室内环境文化的特征

2.1物品使用的二重性

侗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生活具有二重性的特点。侗寨的风雨桥既可渡河,桥上有廊亭,又可供人休息纳凉;侗族的家具以箱柜居多,例如平柜除了储藏物品外,还可将一对平柜拼接起来作为床,可供家里临时来客人使用。在饮食习惯上侗族人爱吃油茶,这种食物是一种介于饭、菜和汤之间的食品,可做早饭食用,也可以作为午餐。

2.2以实用为本的思想观念

少数民族淳朴的造物思想,一直秉承着实用至上的原则。侗族人民淳朴实在,感情表达也非常直率,在其民居的空间布局上也体现了他们以实用为主的思想观念,室内的陈设非常简洁,特别是卧室除了床仅有放置的柜子。另外侗寨妇女喜爱纺纱织布,在侗族民居空间布局上会设1.5米~2米的宽廊,在宽廊内放置纺纱机、织布机等工具。

2.3自然天成的审美理念

侗寨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侗族人的生产劳作主要以农业为主,他们平时耕作的农田和劳动的林地都在大自然中,在长期与自然的接触中产生了对自然万物的敬重和感恩,这样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同时,他们也将对自然的崇拜延伸到了室内装饰与陈设艺术上,侗族的民居建筑和家具都是选取当地的木材进行建造,并保留了木材原有的纹饰与质感,在装饰艺术上也是采用大自然中的鱼、鸟、虫、草等图案,可以说在侗族室内环境布置中处处都透露着这种自然天成的审美理念。

3侗族民俗文化与室内环境的关系

3.1火塘文化

侗族人敬畏火神,认为火塘是祖宗神灵的化身。侗族的火塘主要存在于鼓楼和民居之中。侗族人把鼓楼比作侗寨的窝,而火塘这个政治活动和生活娱乐中心的载体具有向心作用,是侗族人聚会的重要场所。在鼓楼这个公共环境中,火塘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将这种氛围渗透到侗族的民族文化中。在侗寨居民家中,居民利用火塘生火做饭,进行娱乐活动,有重要事宜需要商议时一家人一定会聚集在火塘周围,在建成一栋楼房或儿女从父母家中分离出来之时,必须进行隆重的火塘点火仪式,火塘也成了一个家庭核心的象征。火塘在侗族传统建筑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在空间关系中和精神功能上均作为家庭中心而处于统领地位。在侗寨民居的室内空间秩序中,火塘占据了空间的中心地位,在家庭日常礼仪中起主导作用,而其他空间则是围绕该空间而布置。过去火塘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功能是烹煮,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灶台逐渐取代了火塘成为主要的做饭工具。虽然火塘已逐渐被现代家电取代,但侗族居民家中仍然保留每家都必须安置火塘的习惯,对火塘有着特有的情愫和回忆,甚至有不少由于工作和生活离开了侗寨的年轻人也希望在自己城市的家中设立火塘,感受记忆中一家人围坐聊天的温馨气氛。火塘作为一种有独特类型的住宅模式文化,深入研究和探讨侗族火塘,对传承侗族历史文化、关怀人性本身有着重要和深远意义。

3.2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耕作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了语言、戏剧、民风民俗等。侗族的农耕文化造就了侗族人勤劳朴实的生活习惯,其农耕文化受地域文化影响以及经济条件制约,侗族民居室内布置和家居装饰都是为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2],例如侗族人喜欢纺织,在侗族民居中专门布置有进行纺织的场所。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家具具有重功能、求使用、轻装饰的特点,因此侗族家具造型简练实用,以直线为主,搭配简单的曲线雕刻形式,线条装饰刚柔调和,家具从内而外显现了浓厚的农耕文化特色。农耕文化对侗族家具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1)重功能、轻装饰侗族的家具造型一般都较简洁质朴,多为光洁表面,雕琢有度,仅在桌案牙脚、腿足部位作小面积的雕刻,且不做复杂的脚线处理。这是由于家具结构若复杂繁琐,不但耗时费工,凹凸不平的结构也容易积灰,不易打扫。2)多种场合使用侗寨干栏民居为独栋式楼房,拥有独立的生活生产活动空间,他们在火塘会客娱乐,在宽廊纺织做工,为适应生产生活需要,侗族的家居会在多种场合使用,例如凳子一类的坐具常常需要搬动,吃饭时坐到火塘边,劳作时会拿到宽廊,闲暇时人们会端着小板凳在每家门前纳凉聊天,因此侗族人使用的凳子体积较小、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搬动,可在多种场合下使用,非常适合侗族人的生活习惯。

3.3宗教崇拜

侗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神灵的心理信仰,促成了他们祈求风调雨顺安稳度日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萨神”是侗族至高无上的神灵,“萨”在侗语中除了有祖母的意思,还有鱼的含义,也用来称谓已婚妇女。在侗族中将女性与鱼联系起来,使得鱼崇拜有了更深层的社会意义。对于中国自古有鱼崇拜一说,闻一多在《说鱼•探源》中曾提道:种族的繁衍如此被重视,而鱼是生殖力最强的一种生物,所以在古代青年男女间,若称对方为鱼,那就等于说:“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可见一直以来远古先民以鱼图腾作为生殖崇拜,而鱼拥有旺盛的繁殖能力因而成为两性的隐喻。在侗族人眼中,鱼也是生殖的象征。在原始社会还未开始种植水稻的时候,侗族先民一直靠捕鱼为生,起初鱼仅仅是作为侗族人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侗族祖先怀着感恩之情对鱼加以崇拜,将鱼神作为象征民族团结的图腾,并把这个图腾雕刻在鼓楼、风雨桥、居民楼等建筑上,也会将它绣在被面、背带等侗族人使用的物品上[3]。在每座风雨桥桥头的石头上都会有“三鱼共头”图腾,象征“一分为三”“以一代三”,寓意生命繁衍、代代相传的美好。由此可见,宗教崇拜是侗族先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诠释,把他们崇拜的动植物神灵化,认为把神灵带在身边,神人一体,象征神灵对他们的庇护和保佑。反映到侗族的装饰艺术上,例如侗族刺绣纹样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侗族图腾崇拜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又能深刻感受到侗族浓郁的民族文化。

4家具对于侗族民居室内空间环境的作用与意义

4.1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

家具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呈现多样化形式,其中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的体现。硬环境指的是居住环境、居住条件等硬件设施构成的实体空间环境。侗族是个山地少数民族,经济条件和居住环境不宽裕,因而产生了较多一物多环境场合使用的家具,例如侗族的坐具体积较小、便于搬动,平柜既可储物又可拼合而成床来使用,储物柜不论功能既能存放食物又可放置生活用品,因此既可放置于堂屋又可放置于卧室。而软环境指的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思想观念辐射到居住空间中,而影响到实体空间环境的氛围特征。侗族人崇拜火,因此形成了以火塘为中心的室内空间,其家具形式也是围绕火塘布局。受火塘文化影响,侗族家具多偏低矮,造型简朴,极少装饰,在制作工艺上采用传统的榫卯工艺,榫卯结合处较为简单,表面也不做过多的涂绘,充分体现了侗族人自然天成的审美观。

4.2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侗族家具特定的存在方式,它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的器具,为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家具以实用性为主。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要包括了吃、穿、住、行,吃饭喝茶需要桌几、椅凳,存放食品、生活用品、衣物需要箱柜,睡觉需要床,到田间地头劳作也需要一些便携使用的家具。侗族人非常团结,从他们的鼓楼文化中就可以看出来,劳作闲暇之余,人们喜欢聚集在鼓楼纳凉、聊天、娱乐,夜晚也常常会聚集在鼓楼的火塘周围听老人讲故事、教侗族大歌,逢年过节,寨民们也会到鼓楼载歌载舞,因此鼓楼常常放置一种长条形的坐凳。这种长凳长1.2米至2米不等,可供多人共同围坐,其造型简单,凳面与凳腿连接处以榫头镶嵌而成,稳定牢固,且占地小、节省空间,方便搬动,非常适合鼓楼这样的公共场所。

4.3创造空间氛围

民俗家居布置是少数民族内涵文化的体现,它包含了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并通过家具和室内装饰作为载体进行传承。家具作为室内空间的主体,无论在造型还是装饰艺术上都对创造整个空间的氛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侗族人崇拜祖先,因此在侗寨民居中常常会看到供奉神龛,在墙壁和门上贴着祈福保平安的神灵、门神画像等。侗族人崇拜龙,认为龙是可以主宰一切的神灵,可以保护他们,经常将龙凤图案刻画在门楣和门柱上,此外太阳、鱼、鸟等也是侗族人非常喜爱和推崇的吉祥之物。侗族人的生活娱乐非常丰富,注重礼仪,火塘就是侗族家庭聚会和待客之地,更是侗族的习俗文化品牌,以火塘为中心的空间氛围营造,能更好地传递侗族文化理念的符号。

5结语

侗族家具设计应建立在侗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和居住环境上,既要满足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又要符合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这样以侗族家具作为民族文化的推广才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1]罗姝,樊兰英.通道侗族家具与陈设文化及成因[J].艺海,2014(2):144-146.

[2]高丽.地域文化在室内环境中的表现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5.

[3]王蒙蒙.中国传统家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文化象征[J].设计,2017(15):38-39.

[4]罗冬华.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的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作者:陈锦霞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