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市公共家具设计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公共家具设计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市公共家具设计浅析

摘要:城市公共家具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共坐凳是城市公共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实用功能,还具有装饰审美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因此,本文根据公共家具的功能、材料和样式的分析,结合国外公共坐凳案例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现有公共坐凳的实用性、审美性和文化性分析研究。为南昌市玉带河公园的公共坐凳“雨打芭蕉”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案例参考,设计灵感来源于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园林自然景象——雨水淋芭蕉树叶,被中国古代人认为是唯美的景致,常被用于中国古代文学、音乐、绘画的创作,表现快乐、活泼、积极、乐观的精神。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提取造型元素,采用3DMAX、CAD、Photoshop等辅助设计软件,系统性地进行设计,并且运用3D打印成型辅助作品的制作。设计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兼顾了审美性和文化性,倡导“人—物—环境”的和谐统一,能够展现出南昌城市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公共坐凳;雨打芭蕉;3D辅助设计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就业岗位的增多,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城市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家具,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需求。由于城市扩张速度太快,南昌地区的公共家具长期缺乏相对系统的设计,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如街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中最常见的公共坐凳,长期保持单一的样式,虽有基本的实用性,但审美性差,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更无法展现出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了改善南昌地区公共坐凳的同质化现象,设计从公共坐凳的功能出发,确定其在不同空间状态下的造型、色彩、质感和尺寸,使公共坐凳与空间环境协调的同时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成为城市的“形象记忆”,突显城市环境的美学品质,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公共家具“UrbanFurniture”的概念源于欧洲,是指公共空间中的座椅、站台、标牌、雕塑等公共环境设施。它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户外场所能够像家一样的便利舒适[1]。本文通过公共坐凳的功能、材料和样式分析,结合国外公共坐凳案例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现有公共坐凳的实用性、审美性和文化性对比研究。为南昌市玉带河公园的公共坐凳“雨打芭蕉”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案例参考。本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学、绘画、戏曲中提炼造型元素,采用3DMAX、CAD、Photoshop等辅助设计软件,系统性的进行设计,并且运用3D打印成型辅助实施制作。

一、公共坐凳的功能、材料和样式

1.公共坐凳的功能

如果将城市比作居室,城市公共家具就像居室中的家具,公共坐凳就像客厅中的沙发,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实用功能,还具有装饰审美和文化传承的功能[2]。

2.公共坐凳的材料

公共坐凳要使用结实耐用的材料,能够抵御人在无工具状态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损坏,还需要维护简单和便于清理。通常以木材、石材、混凝土、陶瓷、金属、GRC等材料为主。

3.公共坐凳的样式

公共坐凳是为满足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休息、交流、娱乐等生活方式而设置的,其造型、色彩、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想方式、交流形式、审美情趣,其样式可分为基本式、围合式和创意式三种[3]。

二、国外公共坐凳和南昌公共坐凳的分析

21世纪初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城市公共家具设计,公共坐凳更多地强调公众参与度,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注重审美性和文化性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相比之下,南昌地区的公共坐凳以基本式和围合式为主,缺乏设计理念,与整体环境不够协调,难以展现出南昌城市的文化艺术形态和地域特征[4]。

1.设计实践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省会是南昌市,公共坐凳“雨打芭蕉”在南昌市玉带河公园的滨水景观带上。该地块东、南两面邻水,西北面是绿化呈多边形约300㎡,附近是居民生活区。图1《芭蕉仕女图》(清)禹之鼎芭蕉树是南昌地区常见的一种绿色的草本植物,高约3m由多根叶脉发散状组成。因为芭蕉叶是植物中最大的树叶,有兴盛、繁荣的象征意义,所以多用于园林景观栽种。中国南方多雨水,“雨”和“芭蕉”两种自然元素组成的景象,被中国古代人认为是一种唯美的景致、美妙的组合。在中国古代文学、音乐、绘画中经常被用于表现“快乐、活泼、积极、乐观”的精神[5]。“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出自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1127年~1206年)的古诗《芭蕉雨》。清代画家禹之鼎(1647年~1716年)的绘画《芭蕉仕女图》描绘女子在芭蕉树下庇荫的场景(图1)。《雨打芭蕉》还是中国著名的民族乐曲,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富有情调。

2.造型设计

公共坐凳“雨打芭蕉”的设计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造型借鉴绘画中的芭蕉叶,突出韵律感。叶脉下粗上细呈弧线挺拔而坚韧,象征生命力。坐凳造型像凝固的雨水,波浪层叠形态突出韵律,座面采用防腐木制作,曲面的形态适合观景、交谈、躺卧、下棋等行为休息。13组芭蕉叶由7种不同形态的叶片组成,采用不锈钢制作(图2)。叶片的造型强调历经风雨而自然产生不规则的纹路裂痕,营造出残缺美。就像雕塑断臂维纳斯,在与完美的对比中,残缺更能使人感觉到追求进步、追求美的需要,具有积极的意义[6]。造型设计充分考虑人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高度和芭蕉树一样,避免使人产生压抑感。叶片锻造时内部留出5cm的空腔。下雨的时候,雨水击打在弧面的叶片上空腔会发出各种“叮”“当”声音,仿佛大自然正在演奏乐曲,弧面造型的芭蕉叶又可以起到遮阳和避雨的作用(图3)[7]。

3.软件辅助设计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分析其在环境空间中的尺寸和质感,使公共坐凳与环境协调。首先,根据实地考察情况在3Dmax软件中虚拟出公共长凳周边未来的环境,如:湖水、方向、树木、人行道等,将三维模型倒入其中,帮助分析作品的尺寸。其次,根据实景环境模拟光照及模型的质感,帮助分析选择材料。最后,分别导出到Photoshop软件中处理天空、人物动作等效果形成方案图和导出到AutoCAD软件中标注尺寸、工艺和材料等信息绘制施工图。辅助设计过程如下:虚拟环境——分析尺度——分析材料——形成方案——完成方案图——平立面图——大样图——形成施工图

4.制作成型

完成设计方案图和施工图(图4)后,还可以将三维模型导出成STl格式,使用Magics软件切片后使用3D打印设备成型。本作品采用SLA技术打印1:16的模型(StereolithographyAppearance)激光聚焦到光固化材料表面,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顺序凝固,叠加构成三维实体。成型后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晰,有助于更快发现设计问题和缺陷,结合效果图和施工图进行精确的放样,能够更好地保障实施制作(图5)[8]。还可以采用SLM技术打印1:1的实体(SelectiveLaserMelting)是激光热熔金属粉末,但是目前因为造价太高难以实现。相信未来随着3D打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成本也会逐渐降低[9]。

三、结语

公共坐凳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除为人们提供基本的功能,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反映城市的文明和发展状况,因此,设计需从功能出发将实用性、审美性、文化性相结合,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融合,对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0]。公共坐凳“雨打芭蕉”设计以南昌的地域文化为背景,具有观赏、交流、休息等实用功能,综合利用软件辅助技术设计,使“人—物—环境”和谐统一,造型借鉴了中国绘画中芭蕉叶和利用雨水对其产生的声音富于趣味性,具有鲜明的特色,展现出了城市公共家具的艺术魅力和城市的文化底蕴,传递出“快乐主义”的社会伦理价值,追求快乐是道德的基础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也是人生的目的文化性。落成后将对南昌的城市形象塑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很多中国的城市都在积极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希望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挖掘城市社会历史、文化元素的同时,建设具有实用性、审美性、文化性的公共坐凳,是将物质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完美结合,展现城市的精神风貌,一定会使城市更具特色和魅力。

作者:盛芬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