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街道家具设计中艺术表现手法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街道家具设计中艺术表现手法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街道家具设计中艺术表现手法的应用

1街道家具的概念

城市街道家具的概念有各种各样。在这其中比较准确的如意大利市政协会认为处于公众通行区域的供公众使用的元素成为街道家具,这些街道家具包括垃圾箱,雨篷等。而这一概念的兴起则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公共艺术萌芽的英国,这一时期人们称之为streetfurniture(直译为“街道的家具”)。而在别的国家如日本,其被称为“步行者道路的家具”或者“道的装置”,也称“街具”,在欧洲被叫作urbanelement(城市配件)。“所有置备于街道的家具设施,所有在城市或聚落里,所有设立在道路的边缘、人行道上,甚至就在道路上的公共设施。”这是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教授卡蒙纳曾经提出的关于街道家具的解释。现在,“街道家具”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生活道具,它是代表着这座城市文化气韵的浓缩,为城市街道营造出一种家庭的温馨之感,使街道的公共活动区域也可以像室内空间一样让人可以轻松地活动。其概念范围也相对变广,例如电话亭、公交车站、公共座椅、垃圾桶、饮水池、树池等。“街道家具”属于家具的范畴,除了其与室内家具一一对应地呈现在公共空间里以外,它还包涵了人们对于城市家园的美好希望,这样的词语能够给人一种亲切之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重视精神生活的表现。但是它同时也呈现出来室内家具不同的特点,它的存在是从私密空间到公共空间的延续,是街区标志性的重要部分。对于街道家具的分类方法上,国内外有着不同的分发。总的来说,街道家具分为九大类。

2艺术表现手法在街道家具设计中的体现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哈普林(Halprin)曾说:“一个都市对其都市景观的重视与否,可以从它所设置的街道桌椅的品质和数量上看出来。”对于景观设计上来说,街道家具的重要性不会小于公园和广场,它的有无、多少以及品质的好坏等都会对城市景观造成影响,也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近年来,各大城市都明显更加注重城市景观的塑造,将其列入市政建设目标。街道家具作为视觉上和文化上的标识性存在,是不同时期城市街道环境中公共的文化理念和功能性设计的复合载体,是表达一座公共文化和城市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里生活的人们的精神寄托。从艺术角度上来说,它是公共艺术与城市生活相融合的体现。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说,设计语言可分为符号化表现、形式美表现和艺术性表现三方面。

2.1符号化表现

人的思维过程或者说是符号形成的过程是先认识事物表象,再通过大脑把表现录入形成概念,而后将源自生活的经验与形成的概念加以巩固。符号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信息传递中介和认识新的事物的简化手段的角色。街道家具通过设计过程中的材料、色彩、造型等进行一定形式的编排,对这些元素进行加工整合,转化成便于识别的符号,来演绎符号化,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不同的材料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材料作为城市家具的“肌肉”,让家具的形态更加丰富,呈现给人多样的视觉感受。而在色彩上来说(图3),色彩是城市家具的“外衣”,反映了这一区域的性格,可以首先引起人们的视觉感知,影响人们心情。造型方面,它是城市家具的“骨架”,能使人在户外活动时重新审视生活。这样成为直接或间接向公众揭示其内在文化脉络与时代风格符号,运用各自独特的符号化方式,引起公众的好感,产生文化和心理上的共鸣,体现特有的亲合力。

2.2形式美表现

“美”的原则是贯穿于设计本身的。而街道家具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美的加工来提高其艺术属性。形式美的规律与审美观念是不同的,形式美应该更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特征,而审美观念则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为它会因时间、地区和民族的不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在设计过程中,街道家具通过材料上、空间上的变化形成自身的形式美规律。

2.3艺术性表现

虽然街道家具设计属于环境艺术的美学范畴,但也并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环艺景观的美观方面,因为与设计不同,艺术往往带有很浓厚的文化色彩。设计师将艺术与设计相结合,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艺术为理性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比如一开始的立体艺术到超现实艺术再到风格派和构成主义,以及后来兴起的波普艺术、极简艺术、大地艺术等,这其中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成为设计师们可以利用的设计语言和表达形式。它通过象征、秩序、夸张等特有的手法给人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双重震撼,向人们传递当地的风俗人情和特有气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中来,更近距离地欣赏艺术、接触艺术。例如德国法兰克福的地铁站入口,在满足了使用功能以外,它又是一件公共艺术品,使之成为当地街区的地标,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再如,日本艺术家安田侃(KanYasuda)的作品《妙梦(keyofdream)》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品给观众提出了一个思考,从洞中看到的前方究竟是现实还是梦境?这也体现了艺术的无边张力,展现出街道家具通过艺术性表现展现出的独特魅力。街道家具作为人与空间的纽带,应该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捷,还应更让人们在使用中下意识地感受一种舒适,并在舒适的愉悦中实现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艺术表现手法对街道家具设计的启示

有人说判断城市是否进步的标志不在那些显而易见的高楼大厦,不在公园广场,而体现在小细节上,一个垃圾桶、一个指向牌、一座公交站才能真切地反映出来这座城市的品位、文化和气质。街道家具的使命如果仅仅是满足简单的功能属性,那这个城市就会变得索然无趣。它应该是像公共艺术品一样可以向人们传递思想和能量,它的艺术表现存在于设计师对美的追求和大众的精神需求之中。不同的场合配以不同风格的街道家具,使每个街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影响街区的整体风格定位,体现空间的文化气质。上海的街道家具设计虽然教欧洲有些国家起步较晚,但是借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个机遇,南京路进行了悄然改变(图7)。包括路灯、座椅、售卖亭、雕塑小品、广告招牌等都进行了系统的改进,使整体风格更加强烈,在传统的基础上又不失国际都市的现代气息,让游客感受到来自上海这座城市的友好以及细致入微的关怀。所以在街道家具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和艺术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服务人的理念,在保证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心理上的愉悦,形成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让设计和艺术无处不在。让人们在休息活动的同时,透过街道设计这个小窗口,寻得这座城市成长的足迹。

结语

本文对于艺术性手法在街道家具中表现的探讨,实际上是对街道空间里的文化和性格气质进行研究。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街道家具设计有了艺术化倾向。因为街区的品质是市民生活质量提高与否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师顾此失彼,一味追求艺术化,而忘记了与文化相结合、找寻城市特有气质。城市的发展是从点至线再至面的发展过程,提升街道的气质是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在生活中,历史的成因总能影响着人们对记忆的追溯,通过对物的认识,人们又创造着某种新的文化记忆,这种循环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自然规律,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使命。街道是人们生活的之间连接的线的话,那街道家具就是线中的节点。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剖析,了解当地文化历史和风土民情等,让艺术中有理性,理性中有激情,打破传统街道家具设计的思维禁锢,提升城市的文化气质和感染力。

作者:胡昊琪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