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经济师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议论文的类别
经济论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种。就议论文而言,除学术论文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如党政机关和政治团体的宣言、声明,国家或政党领袖的政治性文章、报告、讲话,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人们常写的读后感、议论性的杂文以及各种分析报告等。
二、经济论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经济论文作如下分类。
(一)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类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经济论文可分为宏观经济论文、微观经济论文和中观经济论文。
1、宏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财政金融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劳动分配制度变革、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外经济政策等等的论文。
2、微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基本经济单位(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比如研究企业的供、产、销活动和人、财、物组织等方面的论文。
一、经济论文的概念
经济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所谓学术论文,国家标准局在1987年5月颁发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文件中作出了这样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怀、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文件。”根据以上定义,可对经济论文的概念作如下表述:经济论文是对经济领域中某一课题进行专门研究并借以描述研究成果的文章。对于这一概念,要从三方面进行理解:(1)经济论文是专门探讨经济领域中的问题的;(2)经济论文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论文的撰写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3)经济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以文章的形式作为载体用来描述和记录科学研究成果的。总之,论文的写作是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所谓科学,是指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科学研究就是创造知识、修改知识、整理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工作。创造知识是创新、发现、发明、探索未知问题的过程;修改知识是对原有知识进行校正和完善的过程;整理知识是对已产生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鉴别运用,使知识规范化、系统化的过程。整理知识与创新知识、修正知识是不可分割的。知识的创新也是已有知识的渐进和演变,是对已产生的知识的继承和发展。论文的写作本身就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完善、运用或创新的过程。已完成的论文就是对科研成果的描述和记录。
二、经济论文的构成要素
经济论文同其他类型的文章一样,有四个构成要素,或称四个要件,即思想、语言、交际和体式。形成文章的第一个要件是思想。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没有思想,便无所谓语言,更不会有文章可言。文章的本质在于给出思想。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经验和教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认识,形成了纷繁复杂且有交流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向人们回答关于客观世界“是什么”、“为什么”及人们应当“怎样做”的问题。为了交流这些问题,人们常常要借助文章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章的优劣、文章的价值决定于思想的价值。没有思想或思想混乱的文章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文章的思想有两个方面的成分构成,一个是观点,一个是材料。观点是对文章思想的直接揭示,材料是文章思想的蕴含。
材料和观点结合起来,才能共同使文章完成表达思想的使命。在形成思想的阶段,材料是人们借以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提炼思想的依据;在表述思想的阶段,材料是传达、阐释、证明思想的依据。但是文章中具体材料的意义往往要大于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的意义,即材料中蕴含的思想常常会超越文章本身所要阐明的观点的范围,只是由于人们受自身认识的局限,概括、归纳、提炼不够准确或不够精细所致。由此,应认识到具体的、丰富的材料中蕴含着具有重大价值的思想。至于有价值的思想能否发现,关键取决于文章作者的挖掘开发程度。形成文章的第二个要件是语言。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文章只不过是一种完整的、精密的语言的结合体。思想借助语言形成,同时也借助语言表达。语言是文章的介质。如果没有精练、准确的语言作为介质,再深刻、再先进的思想也没有办法表现出来,更无法构成文章了。语言作为形成思想的介质和表述思想的介质,按理说应当是一致的,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文章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却并非完全一致。这种差距最初是由于受文字载体条件所限而形成的,其后由于文人追求语言精美、文章华丽所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开始,言文一致(即文语合一)已成为文章语言发展的趋势了。讲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一致,并非是苟求文章语言完全口语化。
特别是经济论文这样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为准确表述思想,遣词造句必须准确、精粹、洗练,而避免口语中的冗繁、重复。同时经济论文是就经济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发表的言论,故带有较强的专业性质,专业用语、专门术语很多,若一味追求直白,恐怕很难准确表达出文章的思想。形成文章的第三个要件是交际。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只有有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特定对象的需要,才会有写成文章的动意,所以交际是文章的宗旨。作为思想的物质形式,文章与语言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交际而存在的。语言是思想诉诸听觉的形式,文章是思想诉诸视觉的形式。只不过文章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增大思想交流的容量和提高思想交流的质量。本着交际的宗旨,每篇文章都有其鲜明的针对性。行文讲究行款格式、文风语气、文体结构。这些都是依据“节约、效能”的交际要求,针对某种特定的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环境和特定对象,以谋求最好的交际效果。这是在动手写作每一篇文章时首先要考虑的。因为每一篇文章的作者都知道,在文章面前都站着一位或一群处于特定环境中、有着特定需要的读者。
形成文章的第四个要件是体式,即文章的文字定型。所谓体式,是为适应交际需要而采取的不同表达形式,是文章的形式特征。它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文章的体裁;一是指文章的文字格局。体裁即文种,如小说、散文、议论文、杂文、书信等;文章格局包括行款格式和文字的组织形式。文章体式要充分体现直观性、适应性和审美性的特点。为达到直观性,要充分注意尽可能把篇、章、节、段的中心句和脉络标示出来,让文章在读者面前呈现出完整清晰的结构体系。所谓适应性,就是根据宗旨按照特定环境、对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体裁和语言手段,以更生动鲜明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所谓审美性,就是要求文章体式在外观上给人以明晰、和谐的美感。
一、经济论文结论的主要内容
结论是经济论文的收束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经济论文的结论部分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提出论证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对全篇文章论证的问题及论证内容作一个综合归纳、概括,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总体性看法、总结性意见,得出论证的结果。这里课题解决的答案,是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这一方面内容与绪论相关,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论,是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全文中心论点的强调,但不是文字上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论文的要旨作简明扼要的概括。
2、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由于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所以,在经济论文的结论部分,作者常常不仅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还指出在该课题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及遗留问题,指明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值得人们继续研究,以及解决的途径等。通过对课题研究前景的展望,可以为他人的科研选题提供一些线索,同时这也是对课题研究的一种总结。
3、表明对某一问题的建议和设想。如果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作者可以在最后写明对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的期望,或对此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设想。
4、展示成果的意义和影响。如果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是带有一定的突破性的,或其意义及影响是不易为读者所了解的,则有必要在结论部分对取得这一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一个实事求是的说明和估测。
5、谢辞。在结论部分的最后,也可写上几句话,向在本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谢辞要写得诚恳、得体,而不能混同于一般的客套话,更不能变成庸俗的溢美之词。
一、论文资料的系统收集
论文资料的收集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工作,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详尽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选集》第3卷第801页)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主张“竭泽而渔”,即搞一个研究课题,应把这个课题的有关资料全部搞到手,要“一网打尽”。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有关参考书就看了700多种。姚雪垠写《李自成》,从有关史书中摘抄了10000多张资料卡片。这些事例和看法,充分说明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如果论文选题好,作者水平高,若没有资料仍是很难写出论文的或写不好的。论文作者的新见解,也是建立在大量丰富的资料基础上。资料是我们先辈或他人的研究成果,是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论文资料从何而来呢?一是从图书、期刊、档案资料中去搜集;二是从国内外已有的数据库、信息网络上去搜集,如因特网等;三是从社会和专业实践中去搜集,搜集有关数据、实例、典型经验等;四是通过科学实验搜集,搜集实验的数据、方法、步骤、结果等;五是从有关专业与学术会议上去搜集,搜集最新观点、最新材料、最新研究成果等。怎样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收集与占有资料呢?一是围绕主题全面收集。论文题目确定之后,就应根据题目的范围收集资料,对范围内的资料应尽量进行收集。为了掌握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应对这一问题的历史、现状、去向的资料进行系统收集。二是按资料的主次分层收集。为了不漏掉重要资料,应根据主题把资料分为主要的、次要的。主要的就是核心层资料,应全面系统地进行重点收集;次要的就是非核心层资料,或称外围资料,要尽量收集。三是按资料品种收集。不仅搜集图书、期刊,还要搜集缩微资料、视听资料、网上资料、电子出版物。四是按论文内容收集。不仅收集观点,还要收集数据、典型事例、图像、图表。五是按第一手、第二手资料收集。要注意第一手资料。论文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一是通过书目、索引、文摘查找有关资料;二是通过与信息网连接的计算机,查找国内外有关数据库、信息网络上的资料,这些资料一般比较新,速度最快;三是复印、照像、剪贴书刊中有关资料;四是通过阅读直接摘录书刊中有用资料;五是通过有关会议直接记录有关资料,如座谈会、调查会、研讨会等。收集资料与分析研究资料两者不可截然分开。一般来说,收集资料在先,分析研究资料在后。然而,收集之中必有分析研究,分析研究之后要继续收集和补充资料。收集资料,对一些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来说,主要是靠平时收集积累,不是临时集中去搞。他们一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随时把有关资料积累下来,并按问题分类、整理,当资料积累到一定时,思索也比较成熟,就可动手写论文了,此时只是作些资料补充。一般学者或研究者都有个人的小资料库。
二、论文资料的阅读研究与选择
当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转入阅读、分析研究、选择资料。因为前一段所收集到的资料,还是比较原始的、粗放型的,如果要变为有用的资料,还需要通过大脑的思索与加工。阅读、分析研究、选择资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阅读的过程就包含有分析研究、思考联想、资料取舍。论文写作属于专题性阅读,主要阅读与专题有关的资料,最突出的特点是选择性。它的目的性非常明确,而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我们所接触的资料中,可能只取其中很少一部分。因此要求我们在阅读中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选出论文需要的材料。有时一本厚厚的书,可能与论文有关的资料不多。由于阅读目的明确,因此每当阅读启动时,大脑就会自然地思考、分析研究、筛选资料,记下那些必要的信息与资料。阅读是论文写作思考问题的起点。阅读是通过视线的扫描,获取相关信息,并且与人的大脑中所储存的固有的思想材料相结合,引起思维活动的过程。专题阅读要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除了精力集中,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一般还应具有以下能力:提要和归纳原作者思想的能力;从总体把握原作内在联系的能力;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作出判断、评价的能力;有快速选择、获取原作中论文所需资料的能力;有善于联想、比较、鉴别的能力。专题阅读的基本目的是选取资料,因此在阅读中应注意以下问题:注意所取资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及时地归纳、整理,选出有用材料,舍弃不用材料,把有用而又分散、重复交叉的材料,通过分析、归纳、合并、提炼等方式形成一些比较系统的认识。随时随地注意阅读和思考过程中大脑爆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要抓住新思想、新见解不放,及时地记录备忘。要加强资料搜集的目的性,不浪费时间,不走弯路,不搜集一大堆无用资料。要注意例外情况,有时我们刻意寻找的资料寻而不见,无意中读到的资料有时反倒证明是极其重要的。注意阅读重点的转移。阅读开始时,一般注重作者的观点,等我们的论文思路轮廊初现时,注意力就会转向符合自己看法的有力论据。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初读时遇到的资料没有及时记录,事后觉得有用,但印象已经模糊,再去查时十分费力,浪费不少时间,因此阅读时勤动手非常重要。注意占有可比性资料。资料越多,参照系数越大,对比度就越精确。资料太少,很难比较,得出的结论也势必粗疏难信。“论点来自资料”,准确地说,“论点来自资料的收集、积累、选择”。专题性阅读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多种文献相互参照的综合性阅读。由于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通读整本整本的著作。但往往需要把不同著作中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和判断。专题性阅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重点阅读和跳读两种。重点阅读就是对一些基本资料必须重点地系统地阅读,有的要多遍阅读。跳读就是对非核心层资料,“选其所需,摘其所要”,撇去不需要的内容,而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阅读所需要的部分。由于专题性阅读是一种有明确阅读范围和实用目的的阅读方式,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越过与论文无关的内容而重点地翻阅那些与专题有关的部分。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必须全神贯注,紧张地捕捉一切对论文写作有用的资料。
三、论文资料的摘录与整理
资料摘录与整理,同阅读、分析研究、选择资料产生于同一过程,是阅读、分析研究、选择的末尾。通过阅读、分析研究、选择等过程之后,凡是论文写作需要或有参考价值的资料,都要及时加以摘录与整理。摘录与整理的主要方法:一是复印,在复印件上对要具体摘录的资料用铅笔或红笔作上标识;二是作文摘卡片,把需要或有用的资料摘录于卡片上;三是把需要摘录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存储;四是按问题对摘录的资料进行分类排列。资料搜集是论文写作的重要条件,然而无论搜集多少资料,资料本身不等于论文,也不构成论文。搜集资料贯穿于论文写作全过程;如为了提出某种思想,需要一定的资料;为了发展这一思想,又需要另一些资料;为了论证这一思想,又要第三批资料。搜集资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解决有价值问题的手段。因此,只有当它说明问题的时候,这些资料才有意义。
一、晋职答辩的意义
所谓答辩,就是有“问”有“答”,也可以“辩”。晋职答辩,就是在答辩会场上,专家与晋职申请人面对面的,由专家提出问题、晋职申请人当面回答或辩解的一种活动。它对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实际效果、考察晋职申请人的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晋职程序中的重要一环。
1、答辩是审查论文的一种补充形式。一篇经济论文完成之后,难免有阐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的地方。答辩会上,由专家提出,让作者略作准备之后作出回答,可以进一步考查作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还可以考查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有创造性的见解、有充分扎实的理由等。
2、答辩是培养申请者能力的重要环节。答辩这种形式本身,对晋职申请者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和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答辩,不仅可以使申请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演讲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帮助作者对整个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总结,供今后研究其他问题时参考借鉴,并从专家对本篇论文所提的问题出发,作进一步的、深层次的研究,取得更大成绩。
3、答辩是培养良好风气的重要保证。晋职论文是要求晋职申请者自己独立完成的,但由于有些人水平和能力不足,而又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也难免劳人、抄袭剽窃。如果没有答辩这一关口,就将难以抵制捉刀,抄袭剽窃等不良学风,从而保证不了晋职质量。所以,答辩是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实际效果、培养良好风气的重要措施。
二、论文的提交与答辩准备
晋职申请者撰写完晋职论文后,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职称评审委员会,自己准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