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共享经济实质及发展路径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总理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发展共享经济理念并列入国家战略,城市、农村都出现了多种共享形式,各路资本也开始关注共享经济。从分析共享经济的概念、条件、本质出发,厘清共享经济与分享经济、传销等概念,探讨农村共享经济路径,并从平台、服务、信用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关键词]共享经济;农村经济;实质
一、共享经济研究综述
“共享”理念最早在1978年就由美国两位学者提出,比较详细描述的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教授马丁•魏茨曼在《共享经济》一书中提出的。随着对常见经济现象认识的提高,共享经济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2010年,Botsman将共享经济定义为共享未使用的资源,如空间、技能和产品等,以获得金钱或非金钱利益的经济模式;Belk(2014)、吴晓隽、沈嘉斌(2015)认为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以闲置资源换取收益,资源所有者短时让渡资源的使用权,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从农村发展角度看,陈大群(2018)认为,要促进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应优先考虑闲置的农业设施和住房,在当地旅游资源领域,促进农业和农村劳动力共同经济发展。从历史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共享经济无论从概念上、内容上、模式上都处于不断变化和争论之中,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共享经济的实质,这符合理论发展和完善的规律。
二、共享经济模式的理解与认识
(一)共享经济真正含义目前,我国的研究者对共享经济其本质有着不同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共享经济是指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与他人共享自己闲置的资源或服务,以便获得一定利益。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共享经济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有一定数量的资源闲置;2.依托互联网平台;3.存在供给和需求双方。真正的共享经济应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利用闲置资源,连接供需双方,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促使闲置的存量资源的价值提高。从具备的条件理解,目前流行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首先不是将闲置的资源拿出来共享,其次,这是一方投资购置单车、汽车等设备,使用者付租金使用,供求双方是一种租赁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租赁公司出租单车、汽车等资产,并没有达到闲置资源效率提升从而价值提升的效果。
(二)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经常会看到有一些文章中会提到分享经济概念,根据国外文献,无论是共享经济还是分享经济,都翻译成sharingeconomy,所以,目前国内有些学者把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分开来理解是不妥的,都是把所拥有的闲置资源与其他方共同使用,都体现的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通过他方使用来提升使用效率,增加存量价值,两者实际上是殊途同归,只是翻译过来中文叫法不同而已。
(三)共享经济与传销的区别一般来说,无论B2B、B2C、C2C是怎样的模式,都是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经济价值和创新。但从共享经济角度,只是闲置的资源和服务的共享。供给和需求可以是人与人的关系,即C2C模式。就个人而言,共享经济帮助消费者节省甚至创造金钱和时间,而低收入人群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当然,共享经济也可以是多对多关系,供给方既是消费者又是经营者。传销这种方式并不能创造价值,只是一种欺骗手段。判断一种模式是不是传销,主要看是否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否需要缴纳入门费;二是否获得发展下线的资格;三是否层层返利。多层次计酬通常是传销的本质特征。
三、农村共享经济机遇和优势
自从总理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了“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农村借势而为,把共享经济引入农村。农村经济活动与城市经济显著不同,入门的门槛低、存量资源丰富,获取成本或者边际成本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使得春秋急需要大量是劳力、物力,用工短缺成为普遍现象。夏冬季农村闲置耕地和农耕机械和牲口,需要保养和供养。一旦闲下来,大量青壮劳动力会进城打工,农村大量房屋空置。因此,发展农村共享经济具备政策、资源优势,但缺乏资本、技术等劣势。
四、农村共享经济发展的路径
(一)土地共享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土地的利用。我国的土地除规定国家所有的部分外,农村土地一般归村集体所有,任何个人不拥有所有权。我国规定耕地只可以用于农业,商品粮基地只能种植谷物。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大量农村的耕地闲置。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农民无法进城打工,留守农村却无用武之地,并且大量城镇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后,想要享受农村绿色无公害蔬菜、水果、粮食等需求,农民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与需求方达成一致,通过出租、出借、认领等方式共同经营,提高耕地利用率。
(二)人力、农机具共享农忙季节,人力和农机具供应不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需求信息,大家以互助方式或者支付佣金方式共享劳力和农机具,比起单干,能够迅速提高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价值。
(三)房屋共享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农房空置率越来越高。同时,城市生活节奏快,污染多,市民在闲暇之余寻求清净、休闲之地。农村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需求者,提供住宿,为打造乡村旅游、农庄旅游提供便利。
(四)信息共享在农村推动农业互联网,可以把那些闲置的资源带动起来。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不懂网络营销和利用互联网获取和信息渠道,农产品等销售不出去。另一方面,大量熟悉网络营销的个人或者电商,却苦于没有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供需双方信息共享,可以达到双方互赢。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平台支撑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共享经济要顺利实现供需双方平衡,必须有网络平台支持。然而农村互联网平台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公共网络资源匮乏,家庭电脑拥有率低等问题。农村发展共享经济,首先必须解决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问题,达到农村网络全覆盖,通讯、物流全覆盖。
(二)建立完善监管体系1.信用监管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事前环节信用监管,包括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探索开展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积极拓展信用报告应用等。事中环节信用监管主要是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自愿注册机制;深入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事后环节信用监管包括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坚决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等。2.建立多方协同监管制度继续发挥政府监管职责,同时,根据共享经济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信息共享,实现市场监管转变为政府、平台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
(三)建立完善服务平台自从互联网开始渗透农村,始终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最后一公里实质上就是服务。有人说共享经济的特点就是服务,事前供需双方信息、事中资源使用效率和价值保障、事后的维护、保养,调研、纠纷解决等一系列服务需要配套。需要建立信息服务、消费服务、通讯服务等系列平台。
(四)建立完善信用体系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信用交易已成为其市场经济的主要交易手段。农村共享经济基本上是基于陌生人的使用权共享,供需双方相互之间能够顺利达到平衡,信用是必不可少的,健康、繁荣的信用体系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我国已形成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征信机构,依托央行也初步建立了个人征信数据库。在农村共享经济领域,供需双方凭借信用进行活动,与共享相关的企业和个人,如果不重视信用,就会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共享变成了圈钱游戏。因此,明确共享平台信用信息报送或共享的原则、内容、方式和标准要求,将共享经济相关主体信用情况纳入政府征信系统,支持推动共享平台、第三方征信机构及政府部门信用平台对接。
(五)建立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农村共享经济的供给方一般是村民个人或村镇小企业,文化程度低,对于互联网平台操作不熟悉,但是却拥有闲置资源或者熟悉农村生产生活规律。供需双方要达到信息对等、公平,必须在农村培养大量的懂营销、会操作的人才。通过组织参观、聘请专家讲座、开设农民课堂等方式,专业培训农村共享经济网络推广、平台运行管理以及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专业的信息化人才,解决人才匮乏的困境。
[参考文献]
[3]梁信志.农村共享经济发展路径[J].经济研究参考,2018(12).
[4]吴晓隽,沈嘉斌.分享经济内涵及其引申[J].改革,2015(12).
[5]陈大群.共享经济下农村共享资源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18).
作者:何春艳 单位:宿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