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经济学视角下过度教育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济学视角下过度教育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经济学视角下过度教育的研究

摘要:过度教育是当今社会被人们所广泛热议的一种现象。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来对湖北省过度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将提出过度教育的概念和与其相关理论沿革。在此基础上,介绍湖北省过度教育的现状,进而分析引起湖北省过度教育的因素以及提出解决湖北省过度教育的方法选择,实现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以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过度教育;教育资源;人力资本

一、过度教育概述

(一)过度教育的概念

有许多学者都对“过度教育”提出过自己的定义。邓肯和霍夫曼认为,过度教育是指个人实际教育水平高于从事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水平。莱文和曾满超则认为过度教育有三个含义;一是与过去相比,现今接受过与过去同等教育水平的人,他们的收入水平与经济地位降低;二是受教育者的就业现状未达到他们的期望;三是现在就业者所掌握的技能远远高于其所在岗位的技能要求。进一步分析,过度教育就是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的现象。它会导致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数量上的大于,即许多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未能够与社会需求接轨,也就是在质量上的不足。

(二)经济学视角下的过度教育

1.人力资本理论 

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是舒尔茨提出的,舒尔茨将“人力资本”概念定义为:“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等质量因素之和。”1因此人的质量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舒尔茨强调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重要影响,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关键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基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国家与社会重视教育继而造成过度教育的现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2.筛选理论 

筛选理论是由经济学家斯彭斯提出的,其理论的大致内容是:“假定个体接受教育的成本与能力成反比,一个人的能力越高,接受教育的成本越低,其最优教育程度就越高。”2在这样的假设下,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信息是并不能精确的掌握的,但是所有的求职者上岗又都需要用人单位花费一定的教育成本对求职者进行培训,为了减少该项成本,那么用人单位就会选择已经具备用人单位所需技能的求职者。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筛选就会激发求职者接受更多的教育,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几率,这样就催生了求职者都进一步接受教育的偏好,最后导致过度教育的现象。

3.劳动力分割理论

劳动力分割理论是由皮奥里提出。他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了主劳动力市场也次劳动力市场。主劳动市场就是那些福利好、体面、稳定、收入高等等特征的劳动力市场,而次劳动力市场与主劳动力市场截然相反的一种市场。在这样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推出,主劳动力市场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进入主劳动力市场,许多求职者就会用学历来加大自己的竞争优势,导致过度教育。

 二、湖北省过度教育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1.教育投资不合理,重视高等院校发展。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的统计,截至2017年,湖北省有小学5378所,在校生354.57万人;初中2041所,招生148.71万人;高中学校967所,在校学生126.85万人,此处所指的高中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大学128所,在校学生145.83万人,此处包含研究生与本科生。而2017年,在湖北省政府支出方面,小学教育支出预算为6310.63万元,初中教育支出预算为4092.94万元,高中教育支出预算为25423.68万元,而高等教育的支出预算为253424.34万元。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粗略的看出,在鄂的大学生人数在与初、高中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湖北省在高等教育支出预算是高中的10倍之多,是初中的50倍有余,而在小学教育的财政支出方面也远不及高等教育。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湖北省的学校数量庞大,招生人数多,学生升学比率高,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进一步接受深造。另一方面,湖北省政府目前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要远高于基础教育阶段,其说明了湖北省的教育投资是不均衡的,过度的重视高等教育的投资而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有所忽视。

2.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

(1)教育深化

所谓教育深化即是指由于知识劳动者都青睐就业岗位有限的现代部门,嫌弃传统部门而出现的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现在需要从事原本只需要教育程度低的人所从事的工作。在湖北省教育深化的现象也十分的常见,以大学辅导员这个岗位为例子,过去湖北省的大部分高校只需要拥有本科学历的求职者就可以来申请辅导员这个岗位,但是如今,湖北省的大部分高校对申请成为辅导员的求职者的学历要求规定在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又如湖北省2017年的公务员岗位招考,已经有不少的岗位需要报考者的学历达到研究生及以上,且部分岗位报录比高达1;50。

(2)知识失业

“知识失业是与教育深化伴生的现象,或者说,它是教育深化问题的一个侧面。”3这一个现象,最早出现于美国。在七十、八十年代的美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而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的增长率并未高过毕业生数量的增长率,使得用人单位开始由高向低学历挑选应聘者,造成知识失业。湖北省亦是如此,知识劳动者多青睐于现代部门,而现代部门的岗位有限,这种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就会使得毕业生在求职中受挫。为了防止找不到工作的情形出现,这些将要毕业的毕业生也许就不会选择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优势。

3.教育内容的不合理,与现实脱节。

由于中、高考制度的存在,湖北省的小中高教育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以学科教育为重点,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之,湖北省作为高考的人口大省,学生的考试压力大,课余培养其他技能的时间被繁琐的课内学习任务占据。这样教育方式无法使学生在毕业后顺利的融入社会,找到相合适的工作岗位。学生在毕业后相应技能如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元认知、动手能力等的缺失是教育内容不合理,与现实脱节的结果。

(二)原因分析

1.追求教育个人收益的影响 

教育的个人收益就是指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所获得的好处。其又可以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就是指一个接受更高等级教育的人所获得的比接受较低等级教育的人更多的收入。而间接收入是指一个接受更高等级教育的人所取得的更强的技能和就业机会等等。基于这样的倾向,就会使受教育者为了追求更高的个人收益而选择进一步接受教育,而家庭也会不断的提高教育意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以此获得更多的好处。从个人到家庭到整个社会对教育观念上的一种转变,就会成为过度教育的一种因素所在。

2.教育社会收益的影响 

教育社会收益是指“受教育者本人不能占有的、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得到收益。”4从教育的直接社会收益来看,一个人接受越多的教育他的技能就可能得到越大的提高,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国民收入的提高。举例来说,一个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的人,他可能可以通过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得到发明专利,在申请到发明专利后,他的研究成果就将被公开,就可以被社会上的其他人所学习和借鉴,即促进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从教育的间接社会收益来看,一个人接受越多的教育,可以提高的他的社会责任感等,进而也可以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基于社会教育收益的影响,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便会很自然的倾向高等教育,最后其也会成为引发过度教育的原因之一。

3.个人的择业观念与企业因素

据湖北省统计局的整理,2017年湖北省新增从业人员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像金融、软件这样的现代服务业,而以传统经济为主的仓储业、修理业等从业人员均呈现下降趋势。从这个数据可以推之,就湖北省而言,大多数的求职者希望进入现代服务业,而对于传统经济部门来说,其吸引劳动力的能力越来越弱。究其原因,诸如金融、软件这样的服务业能给求职者一种体面、收益高、机会多的感受,而像仓储、修理业这样的行业给求职者一种低收益、升迁机会少、耗费体力大的直觉。因此,大部分的人都会倾向于选择前者。个人择业观念会激发一个人对学历的追求,因此造成过度教育的现状。正如上文筛选理论中所提及的那样,在一个人能力越高他的教育成本即越低的假定下,企业会偏向于选择学历更高的人来减少培训求职者所耗费的成本。企业不断提高他的用人标准会给求职者一种需要追求更高学历的信号,这种信号的传出诱发了“文凭膨胀”的现象,最终出现过度教育的情况。

三、解决湖北省过度教育的方法选择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作为就业者,我们应该树立职业平等观,并将个人的优势与社会当前的需求作为择业时参考的因素,如现今在劳动力市场上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较大,作为求职者就可以考虑培养自己这一方面的技能来取得就业的机会,不盲目追求那些热门、高薪的行业,并且为了这样的工作而盲目继续接受教育。然而现状是,当找不到“好”工作时许多失业者甘愿失业,且许多下岗的职工也不愿意从事比前一个工作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更低的工作。这样就造成了有的行业人满为患,有的行业岗位空缺,使得失业与空位并存的结构性失业的出现。而这里的结构性失业就与就业观念的滞后有关。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的重要性。

(二)教育投资均衡化,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湖北省的政府财政预算支出方面在教育方面是十分不均衡的。教育投资需要均衡化。纵向上看,湖北省将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高等教育,造成“头重脚轻”的情况,但是基础教育也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政府应当多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基础教育能更好的为高等教育服务。而从横向上看,教育资源多集中于大学,对于高职等的教育投入明显少于大学,然而对于一些制造业来说,他们对专业娴熟的技术工人的需求是巨大的。基于这样的社会需求,政府应当考虑将部分的教育投资投向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领域,重视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培养研究型人才,政府重视程度的提高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人接受职业教育,迎合社会需求。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以上都是从岗位需求者的角度分析,而解决过度教育的问题,其实也可以从供给侧的进行角度分析。而就湖北省而言,其第三产业发展也还是具有很大的空间的。如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深化,教育行业、妇幼保健行业等就可能有更多的岗位出现。又如AI的发展,也会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等。再如伴随着老龄化的趋势,也可能为医疗行业,养老等行业带来更多的岗位。如果政府能够把握好以上的发展趋势,在朝阳产业中多投入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那么一定就会有更多的岗位流出,来解决现在第三产业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解决过度教育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齐良书编著:《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103

[2]张维迎编著;《博弈论与管理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69

[3]李桂娥编著;《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76

[4]李桂娥编著;《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郑舫 董佳榕  单位:金银湖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