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济学修辞学研究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经济学修辞学作为经济学方法论,其形成发展受到修辞学与后现代主义双重影响,并逐渐形成了经济学修辞学的文学特质、劝说特征、隐喻修辞三大基本特征,这三大基本特征是其区别于其他经济学方法论的本质特征。同时,经济学修辞学有效提升了经济学的解释性,重构了经济学认知模式,使经济学表达流畅自然,因此,分析与研究经济学修辞学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学修辞学;文学特质;劝说;隐喻
一、经济学修辞学沿革
众所周知,经济学本身是一个学科大类,经济学修辞学作为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若将其简单拆分为经济学和修辞学,修辞学却属于文学范畴,于是经济学修辞学融合了经济学和文学两个学科的性质便一目了然。因此,研究经济学修辞学必须从修辞学开始。同时,从方法论角度来讲,经济学修辞学涵盖于后现代主义方法论,是后现代主义方法论的发展,与后现代主义存在必然联系,因此需要展开对后现代主义研究,以便于更好理清经济学修辞学发展来龙去脉。
(一)修辞学对经济学修辞学影响
修辞学形成发展源远流长,中国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庄子多用寓言、故事表达方式以达到说教目的。但修辞学最早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体系则形成于西方,最早提出修辞学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修辞学“在某一特定场合下寻求一切可利用的劝说手段的功能”[1]81,好文章需要包含人格诉求、理性诉求、情感诉求三个基本要素,这时修辞学更大程度上是修辞术,一门说话、表达艺术。经过柏拉图、赫斯拉、奥古斯丁逐步缓慢发展,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修辞学发展重获新生,并分化成为辞格和说服技巧,同时丰富了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之间联系。作为18世纪经济学界代表人物的亚当•斯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修辞学,他在《道德情操论》《国富论》等著作中运用修辞学全面反映了修辞观。亚当•斯密道德哲学思想、经济学思想通过修辞学更加清晰地反映表达出来,为后人全面理解把握其思想做了充分铺垫,同时修辞学与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逐渐建立起密切联系。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修辞学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其范围、作用、功效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陈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中认为,“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理查斯对修辞学认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修辞学应该是对误解及其纠正的研究;二是修辞学应该是对词语的作用方式进行的持之以恒的、系统的、详细的研究[2]。提到修辞学,伯克被认为是代表性人物,他将传统意义上修辞学定义范围大大扩展,认为修辞的目的不只是说服别人,更多的是把孤立隔绝的个体连接起来以此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理解。尼科尔斯更是认为修辞学是关于用言语形式表达判断和选择、知识与感情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认知学等学科兴起更是为修辞学发展提供了新理论、新动力、新营养元素。修辞学不仅是跨学科研究成果的产物,打破了各个学科相对独立状态,还为促进跨学科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催化剂。由此可以看出,修辞学对科学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修辞学使得科学哲学更加具有逻辑性、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容易受众理解与沟通。修辞学的发展为科学哲学的修辞学的转向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修辞学转向的推动中产生了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对具体领域里的经济学方法研究有了促进,为经济学修辞学的产生开启了大门[3]。修辞学为经济修辞学产生提供了基础,经济学修辞将修辞学所具有修辞、说服等方法加以吸收借鉴,促进了经济学修辞学发展。
(二)后现代主义对经济学修辞学影响
20世纪7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出现了以“滞涨”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经济危机,传统主流经济学束手无策,引起大众对传统经济学方法论的强烈质疑,对传统经济学方法论讨论也更加激烈。此前,科学哲学在经济学方法论中处于核心地位,科学哲学探讨的一般意义上科学方法论,而经济学方法论作为探究具体科学方法论,它们之间存在着普遍性与具体性、一般性与特殊性关系,随着现实问题日益突出,以波普尔、库恩等为代表的主流科学哲学家在经济领域话语权受到严重冲击并日渐式微。后现代主义在此背景下兴起了,它强烈反对传统经济学方法论所采用的实证主义、操作主义等手段,认为传统经济学方法论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数理分析都是为了达到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但是现实情况证明了传统经济学方法论的无效性。后现代主义借助来自实用主义哲学、修辞学和文学批评的证据论证,不存在绝对确定的知识,不存在知识的可靠“基础”,也不存在通向知识的特殊通道,因而以有特许权的知识来源观念为基础、力图确立探究经济行为之规则的传统经济学方法论是不可能的[4]。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对当代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以及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科学哲学方法论的重要一支。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是对结构主义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的解构和批判,具有鲜明反传统色彩,主张多元性、差异性,反对理性、主流、单一思维方式,提倡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反对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等,它所关注的无序性、矛盾性、对抗性、不确定性。总之,后现代主义正在颠覆真理客观性判断和知识存在意义,后现代主义作为反对“科学主义”的一种理性运动,批判了现代主义将科学作为一个享有特权的理由形式或真理媒介的观念,挑战了所有相互对立的理论、范式和学派都共同遵循的某种元科学纲领,重新构置了科学知识与社会之间的关联[5],是对现代主义的强有力反思、质疑和批判。后现代主义敢于怀疑、敢于否定的态度和思潮不但影响着思想、哲学、艺术等多种学科,而且发展成为科学哲学一种方法论。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经济学领域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更是直接导致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修辞学的诞生。经济学修辞学吸收借鉴了后现代主义“破”重要特征,反对操作主义、行为主义、实证主义,反对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反对教条主义、权威主义、理性主义,更加突出其文学特质、说服特征和隐喻修辞特征,使得经济学方法论更多丰富,更加多元化。
二、经济学修辞学特点
传统经济学方法论强调描述经济行为、经济现象时应该使用自然语言,经济理论不仅要包括事实还要包括逻辑,特别是现代主义为了达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大量采用操作主义、实证主义、行为主义等“科学”方法论,并且通过数学模型、数理分析、公理假设运用,导致了经济学研究数学化、数字化,结果使得经济学失去了文学特质,阻碍了经济学发展,使经济学失去了灵活性、文学性、实用性,某种程度导致经济学脱离公众。20世纪80年代,以麦克洛斯基为代表经济学家开创了经济学修辞学发展全新阶段,她认为经济学发展不仅仅需要事实和逻辑、数理分析、模型构建这些传统经济学方法论工具,而且还需要在经济语篇分析中采用修辞学手段、工具、方法。此后,经济学修辞学研究形成了多视角、多维度方法,经济学修辞学理论不断丰富发展。虽然经济学修辞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对它至今还未有一个统一定义,该理论代表人物麦克洛斯基认为,经济学家在经济语篇中,惯用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学术经济语言,在经济论证中强调实证主义、操作主义、行为主义、统计推断等现代主义方法,认为只有它们才具有科学性,从而忽略了经济语言所具有的实用性、灵活性和客观性,使经济学中的理论和模型艰涩难懂,难以被大众理解[6]。因此,经济学修辞学本身是一种方法论,经济学家利用修辞手法将其经济思想、经济理论说服受众,达到其接受经济思想目的。通过对经济学修辞学解释分析,不难发现其具备文学特质、说服特征、隐喻修辞特征。
(一)经济学修辞学文学特质
经济学自从从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独立成一门独立学科以来,其科学特质从未消失,另一方面修辞学发展赋予了经济学更多文学特质,文学特质不但没有削弱经济学科学特质,反而促进了经济学受众群体的扩大,研究范围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传统经济学研究分析更侧重于科学特质,科学特质的体现通常是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公式公理的运用、经济学物理化等数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传统意义上科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将经济现象、经济行为的结果呈现出静态化、抽象化、干瘪化,某种程度上更加专业化,不利于经济学普及发展壮大。经济学修辞学方法论使得经济学赋予更多文学特质,这种特质使得经济学呈现出从抽象到具体、从普遍性到特殊性、从共性到个性的跨越,经济学的经济语篇既包含传统意义上科学范畴公式公理、数学表达式推论,又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学特质语言将其表示出来,使经济学呈现出画面感、动态感,跃然纸上。正如经济学中通常提到的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天花板价格一样,通过数学推导方式推导出所要定价的最高价格,用这种带有文学特质经济学语言表达不但简洁明了而且让人印象深刻。麦克洛斯基在其《经济学的修辞学》中说,经济学家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经济学既是科学又是文学。同时麦克洛斯基认为,在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经济学修辞学手法运用,因此,对经济学修辞学文学特征进行系统梳理研究是必要的,甚至更有必要对经济学修辞学作出明确解释。在经济学理论推理分析中,基本上都有限定条件“一般”“基本”等限定词。限定词语的使用,一方面说明了论述表达严谨性,另一方面将两种未经论证的标准作对比,而最终是否接受的选择权掌握在受众手中。经济学修辞学的出现为经济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多方法和工具,而经济学修辞学文学特征为经济语篇研究赋予更多色彩,犹如经济学家在研究“需求曲线”时,通过供给和需求之间大量复杂运算关系,最终会得到价格和数量关系的无数个独立的点,如果用自然语言表达出来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在此基础上少许加工把这些独立点连接起来,经济学家称为需求曲线,其浓厚的文学特质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经济学上供给方和需求方围绕着价格进行博弈的路径及其趋势。
(二)经济学修辞学劝说特征
通过研究经济学修辞学发现,其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学家如何巧妙利用经济“话语权”说服受众接受某种经济学说,达到某经济目的或政治目的。因此,经济学修辞学劝说特征是其重要特性之一,其也是经济学修辞学主要目的。要达到比较理想劝说效果就必须充分运用劝说手段和调动劝说各方参与性。劝说手段使用目的是使劝说更加具有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在调动劝说各方积极性方面,要打破传统意义上说教式劝说方式,使被劝说者潜移默化主动思考接受经济主张或者经济表达。首先,劝说手段运用多样化、形象化。劝说只是经济学修辞学方法论所要达到目的,也是衡量经济学修辞学经济语篇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表达经济思想、经济理念时更大程度综合运用比喻、类比、反讽、打比方等修辞方法,在劝说过程中注意思维连续性、连贯性。按照分析思路达到所要的表达目的和效果,劝说效果达成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使受众接受经济主张;二是使受众相信经济思想。在劝说过程中使受众接受或者相信的经济主张是否正确显得不是太重要,更重要的是使受众相信或者接受。正如阿兰•格勒斯对自然科学修辞的看法一样:我们身处的学术氛围,虽然到处充斥着夸克和引力透镜,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劝说机制,这样的学术氛围是自然修辞学得以重生的自然环境[7]。其次,充分劝说调动参与者积极性。明确劝说参与者是必须的,通常情况下劝说参与者一共有四要素:劝说者、受众、劝说目的、论据论证。劝说者目的是使受众相信其主张或者理论是可信的或者可接受的,具体在上文已经论述过了,当然使受众接受或者相信其主张或者理论的原因很多,手段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受众在参与劝说过程中,主要是辨别劝说者的论述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具有事实依据和基础,是否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是否在理解范围内。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就可以选择接受或者相信劝说者主张或者理论。劝说目的主要指的是劝说者终极任务,要达到目标就是主张被接受或者被相信,因此双方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论证论据在劝说过程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论据按照不同的属性可以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不管运用何种论据形式,最重要的是保证论据可靠性和真实性。
(三)经济学修辞学隐喻修辞特征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讲,隐喻是指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通过建立两者之间联系和互动关系,已达到对目标对象的理解和掌握,其中用来说明的域被称为始发域,被说明域称为目标域。域隐喻修辞是经济学修辞学核心元素。某种程度上讲,经济学中的数学理据、数据统计以及经济学建模都是隐喻,直线、曲线、点乃至表格皆为经济变量的隐喻表述,经济语篇具有强烈的隐喻性。隐喻贯穿于整个经济语篇当中,将常见已知简单事物解释陌生未知复杂的事物往往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而隐喻本身就成为表达沟通桥梁和纽带。隐喻按照始发域与目标域之间关系,大概可以细分为三种关系。首先,非经济现象来说明经济现象,明确直观表达出非经济现象与经济现象直接关系,通常表达式是A像B,这种情况被称为明喻。明喻更多引入除经济学现象之外的常见现象以说明经济事件或者经济现象。“粘性”是一种物理学现象,事物一种宏观属性,用于经济学当中比较贴切反映了工资价格不容易变动基本特性。“天花板”是房屋建筑屋顶常用建筑材料,生活当中抬头就能看得见,经济学术语中天花板一般说明最高价格。通过受众熟悉的非经济现象解释经济现象,比较容易使受众产生思想上共鸣。其次,经济现象或者事件内部的类比,即是隐喻,通常的表示方法为A是B,这种修辞方式一般情况下比较隐蔽,也是经济学领域当中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类比。这类经济语篇中的隐喻修辞,很好的帮助理论经济学家在推演论证的过程中,能够采用简洁的经济隐喻词汇代替冗长复杂的概念解释,来完成经济理论的抽象表述,使得其理论更好的被理解和接受。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形成在经济语境下交流沟通,人们思维将极大拓展,经济学家创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交流会更加顺畅。最后,数字或者符号对于经济现象的类比,这种数字或者符号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数学表达方式,用一个数字、一个点或是一条线来描述经济现象的符号或数字隐喻,把现实中的经济活动模拟在了经济语篇中的模型里,在一定的经济变量、经济系数、经济假说的经济条件约束内,用高度概括的符号或数字隐喻比拟了经济世界的运转[3]。
三、经济学修辞学方法论影响
经济学修辞学作为后现代主义方法论研究动因就在于解决“经济学家曲高和寡、商人被误导、百姓遭愚弄”的问题,它的产生是后现代主义对经济学影响融合的体现,同时强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非常广阔的研究前景。
(一)经济学修辞学有效提升了经济学的解释性
经济学修辞学作为一种经济学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使经济语篇通俗易懂,被更广大受众所接受。因此,经济语篇本身的通读性、解释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济著作或者理论如果想被接受,首先也是最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受众理解,经济学修辞学使经济学研究成果通俗化,去掉了专业性外壳,使抽象枯燥经济学理论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经济学呈现出一定的文学性,这正是经济学修辞学文学特质充分体现和印证,这种特质增强了经济语篇解释能力,经济文本焕发出充满文学色彩魅力,增强了受众对于经济学的认可。同时,经济工作者在经济理论研究、构建过程当中,将经济学修辞学文学特质与现代主义方法论充分融合,从经济理论的背景介绍、前提条件、模型选择、论证论据和理论预期目标的达成等各方的推理演绎过程全方位运用经济学修辞学方法论,进而使经济理论研究结果呈现出浓浓文学特质,使广大受众对经济学研究抱有更深的认知。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经济学修辞学对于经济学独特阐释作用,为论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做了语言文字体系方面的支撑。经济学修辞学通过在经济语篇中对自然语言修辞润色,赋予其文学属性,进而达到对经济现象的经济学解释,这种解释最终会以理论、专著等形式表达出来,通常情况下是由图表、文字、数字构成。从最终研究成果来看,经济学修辞学的着力点在逻揖推理、数理分析、实验操作,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方法论对于经济语篇起着解释文本、解释模型、解释理论诠释作用,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经济学修辞学对于经济语篇解释发挥着举足重要作用。经济学研究需要不同方法论,不同方法论可能对于经济学研究目的达成起着不同作用,经济学修辞学兴起也就是三四十年时间,但是它却从另外一个视角重新认识、思考经济学,以更加人文角度看待经济学发展,使经济学更具有可解释性、可阐释性。在经济研究工作中,充分运用逻辑分析、抽象思维、模型构建,同时更加注重经济语篇自然语言语义、语形、语用和语境的考量,架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借鉴桥梁,为进行分析探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经济学修辞学重构经济学认知模式
传统经济学更多情况下是经济工作者与受众单相互动,经济工作者研究成果以文本文字形式表现出来,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干瘪文字,交流通常受限于经济工作者内部,阻碍了经济学发展进步。经济学修辞学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窘境,尤其是经济学修辞学劝说特质充分运用,不但增加了经济学被公众认为度,而且因为双向互动交流沟通,经济学当中艰涩表达形式有机会被及时修正,这种反馈机制对于受众和经济工作者对经济学重新认识与建构有着重要作用。在上文中详细解释了劝说这一经济学修辞学方法论重要特质的目的就是使经济学理论或主张被公众接受或者相信。在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学更多是通过数学推理得到目标结果,但因为是严格缜密推理则对经济现象描述、经济模型构建、要素完备性、假设条件都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而事实情况是在理想状态下得到的目标结果,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物力,但是结果却与实际相差很大,将经济工作者带入研究结果无法与经济现象符合的尴尬境地。经济学修辞学在发挥劝说特质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论据论证的合理性、可信性,这样才能更容易被广大受众接受。通过苛刻条件得到理想条件下的结果,只是对经济模型、实验操作、数字统计等预测推理、描述,因此需要对其严格界定范围进行松绑,已在更大程度上与事实相符,使其具有真正经济学意义,更贴近符合现实生活中对经济现象分析、描述或者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当然,对界定范围的松绑,必须遵守学术研究规范,自觉去除非理性、任意性修正,要达到对相关假设微调,使误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进而形成可操作性、普遍适用性经济学研究成果。经济工作者通过不断调整经济语篇中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的过程,也是经济语篇创作过程中不断运用修辞学手段,是受众和劝说者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过程,更是参与双方对经济学不断认识的过程。因此,经济学修辞学这一方法论能够更为客观的、全面的、公正的去看待经济理论的构建,重新创建经济学领域的认知模式,最终影响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与发展方向。
(三)经济学修辞学使经济学表达流畅自然
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大大超出了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学修辞学方法论的运用。在经济学理论、学说构建工程中,将现代主义方法论通过非现代主义方法论表现出来,能在很大程度上将客观实在、逻辑验证、数理分析等方法就得出经济结论在经济语篇中以更加自然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经济语篇创作过程中,经济工作者常常会运用受众看得见、摸得着或者比较熟悉事物、理论解释要说明经济现象、经济理论,这种表达方式既不会让受众感觉很突兀,又不会影响表达效果,反而是通过自然表达方式使受众自然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学普及,打破了专业性壁垒,激发了对经济活动的参与性。经济学修辞学方法论隐喻修辞方法的使用,通过明喻、暗喻或者类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或以常见非经济现象隐喻经济理论、经济现象,或用不同学科理论隐喻经济理论抑或数字、符号表达经济现象,隐喻就仿佛是一种无形的手把许多内在关联的概念联系起来,在主体性与客观性之间选择性地完成了对有用概念的相似性联结,从而创造性地演绎出经济学理论中所需要的隐喻构建,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预设的经济论断,将经济理论可视化、生活化,用贴切方式使经济学理论自然表达并为受众接受是经济学修辞学对经济学发展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AIistotle.Rhetoric[M].trans.byW.RhysRoberts.NewYork:RandomHouse,Inc.,1954.
[2]邓志勇.西方“新修辞学”及其主要特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
[3]温婵.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分析[D].太源:山西大学,2014.
[4]杨玉成.后现代主义和经济学方法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8).
[5]郭贵春.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实在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1).
[6]朱立华.经济修辞学研究概述[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5).
[7]梁静,庞奔奔.从当代修辞学角度看经济话语的修辞本质[J].百色学院学报,2012(1).
作者:朱凤林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