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课程建设和理论教学在教材开发、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滞后于实践发展需要。因此本文主要就区域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从教材选择、教师能力培养路径、教学效果提升及其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进而更好地优化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高效课堂;创新改革;教学质量

一、如何选择课程教材

教材中经典的、难于理解的内容以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方式,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和记忆存储。教材编写组成员通常都是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获得显著科研成果的著名教授学者,他们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精心撰写教材,因此教材是最具代表性的教学和学习资料。同时,目前国内不同高校学生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面对同一门课程时选择的教材也要符合学生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范围,故授课教师综合考虑授课对象的知识基础、学科背景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课程教材尤为重要。区域经济学课程内容丰富,包含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政策与管理等诸多经济学知识点,同时也包括地理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当前“双一流”院校的本科生基础良好、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强,这类院校的区域经济学教学,应该选择国外经典教材或学科前沿教材是合理的[2]。然而对于普通院校的本科学生而言,尤其是本科低年级学生,应从经典教材、易于理解与应用的入门教材开始。国内现有区域经济学教材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囊括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重点领域,如《现代区域经济学》(魏后凯)等。对于学有余力的区域经济学本科生、研究生而言,增加一些课外的辅助资料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课程大纲和培养目标等有针对性地讲解教材中的重点理论知识,同时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实践,适当安排具体的区域经济实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其复杂理论。

二、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一)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高校应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力度,要结合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把以知识讲授、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目标融为一体,积极,鼓励授课教师积极探索和采用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多元、师生共同合作交流等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学需要教师具有高度责任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授课对象的现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的不同,授课教师应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予以辅助。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区域经济经典理论,常配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案例内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意识。此外,要充分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发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尝试“翻转课堂”、“慕课”等线上线下互动的教学方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型,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也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核心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储备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倡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和规划实践案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转化能力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区域经济学内容体系复杂,交叉与分支学科内容众多,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间去覆盖所有的知识点,结果只能是走马观花,一知半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图书馆馆藏书籍和学术文献等途径,丰富自我学习通道、自觉主动探索前沿的学科发展方向。归根结底,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用核心问题引领课堂,正所谓“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只有想不到的办法”。课堂转型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与大胆实践后进行反思、改进,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三)鼓励科研促进教学

近年来,随着国家做出“双一流”建设战略部署,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地出现科研重于教学的趋势,此现象在研究型或综合性大学中更为突出[2],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学与科研工作虽存在本质区别,但有较大的相容性,即教学具有科研性质,科研也具有教学价值[3],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才能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因此,授课教师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兼顾好教学、科研并重,以教提研、以研促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转变观念,剔除教研分离管理意识,建立科研促进教学的有效机制。根深蒂固的捆绑式课堂教学文化,有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授课教师应营造平等对话、鼓励创新的课堂氛围,借助科研过程,首先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将最新的科研动态与成果与学生及时分享,创新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因此,区域经济学授课教师要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在提升科研水平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还为教材和教学讲义的编写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对于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将科研课题分解成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或毕业论文(或设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得到科研过程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和科研先导作用。

三、提升授课教师教学能力

(一)教师层面的提升路径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要长流水”。授课教师要及时更新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掌握学科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以及最新前沿动态。教学能力是教师必备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职业素质。优秀的区域经济学教师要拥有除—般课堂教学能力外所需的特有教学能力。我们认为,高校区域经济学教师教学能力应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掌握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互动与评价能力等基本要素。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和课程大纲要求灵活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教学诸要素。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将课程理论、案例等巧妙设计成典型化情境,设疑激思,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听课热情和学习兴趣,大幅提高区域经济学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授课教师经常与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城市规划部门以及统计部门进行调研和访谈交流,积极搜集区域发展或区域经济相关的第一手资料,为区域经济学的授课提供更为真实的辅助资料,能够多方面的扩充学生的知识体量。总之,授课教师应不断学习和认真总结,加强教学反思、促进自身成长,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关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实践,进而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二)院校层面的提升路径

1.完善考评制度

教学能力评价应关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做到与授课教师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教学积极性。此外,树立教学科研并重的思想意识。一方面,将授课教师的课堂表现和教学成果纳入评价范围;另一方面,将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纳入评价范围。还有,将教改项目等同对待于科研项目,纳入到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聘任岗位时的科研业绩参考。

2.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高校要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各行各业的运转模式、行业动态及各单位的人才需求。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一线部门采访调研,了解生产流程和具体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聘请同行专家做兼职教授或开展学术交流,向一线教师传授实践技能等。

3.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学校应鼓励并出资提供教师参加各类学科会议或交流项目的机会,让教师在专家引领与合作交流中更新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技能、探索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4.创新激励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协调发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详细调研了解授课教师需求层次,兼顾公平突出效率,对教学效果突出,师生评价高的教师进行特殊奖励(如聘岗、职称评审、年度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此外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等。

四、如何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效果考核体系有诸多种类,如侧重于评价基础理论掌握程度的课程考试、测度实际操作水平的项目作业或上机操作等。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的测度、诊断、诊断、反馈等功能,不但能够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据了解,当前多数高校区域经济学教学效果考核主要采用以闭卷笔试或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容易诱导学生只关注考什么或交什么作业,通常采取突击熬夜方式来应对考试,教学效果很难保证。更有甚者,学生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通过考试作弊等手段来取得高分数好成绩。显然,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区域经济学的教学过程和考核要求。鉴于应用性强的特征,刘迎霞(2011)认为区域经济学课程考核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造性[4],学生考核模式不应单一化,不能仅仅关注期末试卷成绩,应该也注重学习过程考核。根据传统的课程考核体系,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中很小的一部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期末成绩。因此,若重视过程考核势必要调低期末成绩所占比重,提高过程考核成绩权重。对于过程考核成绩赋分,通常依据出勤率、课堂问答、提交作业、小组讨论来赋分,不同院校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依据。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重视过程考核不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还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是与期末考试一起全面反应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建议采用理论部分的笔试与技能部分的操作性或项目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闭卷笔试和课程论文之外,还应灵活采取开卷考试、平时作业、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单元测验、案例分析、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命题内容范围应以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教学目标层次要求为依据,应以培养和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参考文献】

[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3.

[2]汪立夏.以本为本,把高校内涵发展做实在课堂上[J].江西教育,2018(31):14-15.

[3]王强,姜莉,李雯,等.“以本为本”背景下高校教师如何以科研促进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2019(2):68-69.

[4]刘迎霞.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J].集体经济,2011(3):218-219.

作者:刘那日苏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