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经济学教育体系“西化”替代可能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济学教育体系“西化”替代可能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经济学教育体系“西化”替代可能性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高度重视。多次提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经济领域的重要性。在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学教育体系西化”现象严重。但是由于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西方经济学将永远替代不了政治经济学。面向当代经济,创新政治经济学科,从理论到实践增加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力,把握好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是发展经济学教育体系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教育体系;“西化”

一、提出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国经济逐步和国际接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现实经济问题也逐渐浮现,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理解我国现实经济问题有极大的帮助,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多次要求把现实经济和政治经济学联系起来,提倡学好政治经济学,用政治经济学来解决现实问题。2014年7月8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016年7月8日,主持召开第三次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广义的政治经济学领域出发,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而并不是服从和照搬方法论原理,因此需要对不同的经济制度加以界定。

二、经济学教育体系的“西化”现象

目前我国经济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于经济学教育体系严重被“西化”,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处于不利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设置上,诸多财经类高校热衷于西方经济学。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学课时少,并且有选修化趋势。在相关的课程安排方面,西方经济学开设的课程远远大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涉及到的科目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有微观经济学(初中高级)、宏观经济学(初中高级)、计量经济学(初中高级)等。相比之下,政治经济学科目仅仅涉及到一小部分,其中本科生开设的科目最少,而大部分高校硕士阶段开设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科目也不多,只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部分高校将这类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学科作为选修课程设置,有的高校甚至取消了政治经济学。在教学内容上,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传统,缺乏创新。很多高校关于政治经济学局限于资本论的讲述,在教学过程中照搬原物,没有对授课内容进行思考,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讲解变得枯燥和死板。长期采用的死板型、灌输型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预期形成对比,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该学科具有抵触情绪,学习热情低迷。部分高校老师试图作出改变,但是一方面由于缺乏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受到国家以及高校投入科研经费的限制,使得政治经济学科的教研水平一直停留在一定的水平上,导致政治经济教学成为教条主义。在招生方面,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在硕士博士招生过程中并没有将政治经济学作为考试内容,而是将西方经济学作为考察重点。部分高校将政治经济学学科纳入考试内容也出现如下特点:西方经济学所占的比重高于政治经济学,使得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西方经济学上。从招生结果来看,政治经济学相关专业,例如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专业录取分数平均低于西方经济学。另外,在课程的培养方案方面,尽管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个经济学科都从属于经济学,但绝大部分高校对于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培养方案不一样,西方经济学的课时普遍高于政治经济学,这同样使得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重视程度降低。在师资力量方面,目前国内重点院校在招聘过程中除了看重学术能力外,还关注学历背景。为了提高学校学术绩效,有些院校在招聘过程中直接贴着海归字眼,部分高校将重点放在西方经济学上面,认为海归所掌握的西方经济学更加受到欢迎,同时海归掌握的计量方法在期刊方面收获更大,因此造成了经济院校师资力量方面也逐渐海归化。另外,在评职称等方面也存在不公平现象,严重打击了国内政治经济学研究学者的积极性,也使得国内对政治经济学的重视程度逐步降低。在分析工具方面,现代中国经济研究盛行着“计量拜物教”潮流。关于“计量拜物教”潮流问题,造成的原因很多,其中对于的一项要求就是必须有西方经济学的计量分析,众多的研究学者都知道如没有计量的分析工具,经济学论文很难在一些权威的期刊上刊登。譬如SSCI这种权威期刊已经成为了西方经济学的基地,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相关期刊是不可能在该刊物上刊登的。现在经济学研究将分析工具重点放在计量上,主要认为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力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差距较大,难以体现专业性。

三、经济学教育体系“西化”替代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是经济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必须清楚地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西方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经济市场的基本理论,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存在多方面的不同,体现在它的阶级性、意识形态、价值判断等多方面,这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将永远替代不了政治经济学。第一,经济学存在阶级性。这种阶级性体现在经济人在处理经济问题时,都是从一定的阶级利益出发,在经济人特有的阶级意识形态以及价值判断下,追求自身阶级利益最大化。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根本上肯定经济学阶级性的存在。同时,阶级性也体现在政治经济学家和西方经济学家本身,政治经济学家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他们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了深刻的探究。但是西方经济学家是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因此注定了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析较为片面、肤浅。这种阶级性说明了不存在西方经济学替代政治经济学的可能性。第二,经济学属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主义中直接反映在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以及相对应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上。在特定的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特定阶级的利益需求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主要有两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西方经济学主要体现西方国家占主要地位的生产方式和对应的意识形态。因此,无论西方经济学如何发展,这种意识永远都会存在,这就注定了西方经济学永远替代不了政治经济学。第三,经济学是关于价值判断的一门学科。价值判断在这门学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价值判断主要反映在经济学家、不同阶级等方面。经济学家针对于不同的经济体制和政策,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而不同的阶级对于相同的一件事情也有不同角度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也毫无疑问体现在西方经济学上,并且也无法脱离政治经济学。第四,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西方经济学存在历史局限性和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其中,历史局限性主要体现西方经济学认为人类永恒并唯一的生产方式是人类自然,而并不是劳动。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一切奴隶占有制、封建主义制、原始公有制社会主义制的生产方式都不存在,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开始。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局限,它对生产方式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还体现在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的生产方式上,并且在这些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它还研究了现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在研究对象上,西方经济学同样具有局限性,它主要研究的是资源的配置关系,即研究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包含了诸多关系,其中也包含了对资源配置的研究。可以看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相对狭隘,这就导致了西方经济学终究永远替代不了政治经济学。第五,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上,由于两者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导致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看法也不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它对生产方式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资本主义的运作体系上,还体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本质——雇佣劳动制度的研究方面,并且揭示出这种建立在剥削工人剩余价值上的雇佣劳动制度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而西方经济学始终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从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出发,因此它的研究不仅不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而且还极力掩饰着资本主义灭亡的事实。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第六,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制度。在这种经济制度之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需要研究多种所有制经济,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不能作为我国全部的经济制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由于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因此不存在西方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西化问题严重,因此必须探讨适合我国经济学教育体系发展的新路径。

四、发展经济学教育体系新路径

1、从教学到科研,创新政治经济学学科教育体系

经济学教育体系的发展,必须发展政治经济学学科。其中,针对政治经济学自身的学科体系,政治经济学应该有所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地位,重点将政治经济学这门专业基础课放在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方面。针对授课老师而言,除了要精读相关经典的政治经济学文献之外,还必须时刻了解我国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动态前沿,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改变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式,使用授课加研讨的教学方式,提高与学生的互动性。在高校经济学招生和相关考试中,应该加大政治经济学的考核力度。在科研方面,需要看到西方经济学计量分析工具的弊端,如过分强调数字化,通过现实数据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都需要建立在某种假设之上,而现实经济是错综复杂的,尤其受到人类行动影响的时候,人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社会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现实的计量实证分析并不能作为揭示事物本质的因果关系,从而也不能用来预测。期刊论文的发表应该增加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鼓励政治经济学期刊论文的发表,且国家应该在科研经费上给予支持,鼓励教学人员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从理论到实践,增加政治经济学解释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今被认为解释力度不够,并不是因为其理论体系出现了问题,而是由于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脱离现实经济的现象,如照搬书本知识、用理论来埋没现实的教条主义。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完善教材和完善教学等方法来解决的。在教材内容上,重点应该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践经济相结合,这就需要国家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加大科研力度,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当代现实经济编写紧密的高水准专业教材,揭示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同时在教学方面,应该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与当代现实案例、经济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不断与时俱进,结合中国实际对政治经济学进行创新和发展,努力提高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能力。

3、正确处理“两个”关系

要想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即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被西方经济学所替代;另一方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分不开的。事实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的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只有相互借鉴,才能成为中国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在意识形态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关于政权的指导起着主要的作用,但是西方经济学同样也拥有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两者并不能孤立的看待。从科学的层面来说,两者处于同等地位,对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健全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离不开西方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需要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两者只有相互的借鉴融合,才能创造出属于中国的经济理论体系。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西化的经济学教育体系并不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但是要解决经济学教育体系西化问题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程,需要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新时代经济学研究学者将要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潘石: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西化”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2(87).

[2]何干强:经济学“西化”:苏联亡党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J].山东社会科学,2011(7).

[3]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R].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

[4]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R].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

作者:余玲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