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字经济下的第二课堂育人创新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校的第二课堂育人建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解决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第二课堂的创新路径,提升第二课堂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第二课堂;数字经济;创新路径
1数字经济背景下第二课堂开展情况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稳定发展迅速,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根据信通院测算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预计2019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5万亿元,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要求,不仅要求大学生有扎实的知识,更应该有创造性的思维。高校不断开展第二课堂作为新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为高校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更为高校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指明了方向。
2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困境
2.1对第二课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上层设计
高校虽然陆续开展了第二课堂的教育,但很多高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将第二课堂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没有给予第二课堂应有的地位,没有从根本上对学校第二课堂的开展进行具体的设计。其次缺乏对第二课堂的支持,虽然开设了第二课堂教育,但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评价体系,途径单一,仅仅是通过学生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缺乏系统性、广泛性的参与。
2.2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参与度不高,缺少灵活性
虽然高校开展了第二课堂的活动,但是形式单一,缺乏特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找到适合学生发展、适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因此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第二课堂的任务,随意性很大,降低了第二课堂的认同感,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下降,从而使第二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2.3指导老师师资力量不强,缺少权威性
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更多的指导落在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等教师身上,这些老师面临很重的管理任务,对于指导不同学生层次、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捉襟见肘,理论知识水平和职称不高,对学生的指导不能更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不能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全面指导。
3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改善对策
3.1转变观念,建立第二课堂管理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这就更要求高校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完善管理机构、制度体系的建设,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保障评价机制,促进第二课堂的有序发展。成立由高校主要领导为首,学生工作相关的各部门共同参与,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各项工作,组织建立起领导制度,建立健全第二课堂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日常工作的开展,将第二课堂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给予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同样的地位,统筹兼顾,做好服务保障,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有利的环境,促进学生广泛的参与。做好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建设,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做好真实客观记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保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评估的正确性、公正性,形成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并建立奖励机制,更好的促进第二课堂的成为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3.2与时俱进,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撑,给学生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教育平台,与时俱进,增强第二课堂的时代感,利用多元化的网络内容,借鉴优秀的可操控的多元化的内容,增强学生在第二课堂学习知识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性,开设学生有兴趣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根据不同社团、专业分类指导,使得每个专业、社团都有特色的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从中挑选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第二课堂活动,打造成专而精的品牌特色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自身兴趣,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三下乡活动等,丰富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撰写参与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开展分享活动,形成学生实践经验相互分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氛围,并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从而促进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3.3博采众长,加强第二课堂师资力量建设
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高校都有很多的高职称、高学历、精通专业的师资队伍,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让这些教师参与指导,丰富第二课堂的师资队伍,专职和兼职相融合,加强对指导老师的培训,增加各类培训、交流、研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开拓思路、相互学习,借鉴其他教师优秀的成功的作法,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打造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其次采用专业导师制度,每名专业的任课教师作为专业学生的导师,参与学生成长的过程,强化第二课堂的教学环节,发挥第二课堂的时效性。在者积极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校友、社会学者等,组成校外师资队伍,利用大讲堂、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融入第二课堂的教育当中,增加学生的见识。
4第二课育人模式创新路径提升探索
4.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如何培养好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前途。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高校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要加大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第二课堂,组织重大节日、重大历史纪念日等教育活动,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开拓创新的活动中来,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在学习思政课程之外能够更加深刻、生动的践行爱国情怀,更生动、更形象、更贴近学生的内心、更具有说服力。举办弘扬爱国主义讲座,弘扬雷锋精神的讲堂,聘请专家、学者和英雄模范人物来校讲座,因为他们理论更有高度,研究问题更有深度,或者本身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案例,结合当代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机遇,使得学生感到亲切,从内心深处自觉接受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一本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读爱国主义的书,多读富有民族精神的书。让学生从书中认识历史、认识社会,从书中吸取爱国主义的精神营养,激励自己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4.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多样化,各种观念相互交织,迫切需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人文精神深入到大学生生活当中。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第二课堂的课堂体系当中,首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国学文化讲座、国学基础课、国学特色课,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学习传统文化当中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其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讲座以及重大传统节日活动教育,如“二十四节气”由来,“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风俗教育。再者,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可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具体感知、认可、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组织形成多样式的学生社团,引导学生兴趣,展示传统技艺,养成高雅爱好,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4.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渠道,2012年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深入到大学生当中,加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要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创新创业能力等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完善应用型综合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培养的全过程;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覆盖全体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类大赛,通过参加大赛、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等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成立创业导师库,构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利用企业家、优秀创业者、创业协会等给创业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记载系统,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动态管理并做出客观评价;开展师生同创工作室制度,按照专业建立各种工作室,以现实企业项目和工作任务为驱动,打造线上线下创业模式,更好的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吕宏凌,陈金庆,田兆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
[2]张旭念,杨金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供给提升路径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2).
[3]宋丹,崔强,陆凯.提升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实效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5).
[4]刘静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作者:李宜伟 王明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