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经济组织金融服务经验与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经济组织金融服务经验与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经济组织金融服务经验与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是解决农村经济组织资金不足的有效方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并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创造的良好环境积极开展金融服务网络业务,为传统银行的电子金融服务创造了不竭动力。但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与重视的问题,如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农民金融服务需求不平衡、资金投入与经济发展需求不适应等,严重制约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因此,探究农村金融服务经验、分析金融服务创新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改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资金支持状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吕勇斌编写,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分析》一书结构完整、叙述清晰,是研究农村金融问题的有效参考资料。全书共计八章,分别论述选题意义与方法、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演变趋势及特征、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聚集分析、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空间效应分析等内容。本书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区域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构建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性空间分析框架。作者利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从1990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从水平、机构、绩效、功能这四个维度差异上揭示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效应,提出制定农村金融发展与支持政策应考虑临近区域金融发展的情况,以实现农村金融区域协调发展。该书以区域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为研究视角,利用数据的空间特性进行数值分析,能更准确揭示区域金融发展的本质,具有较大的理论参考意义。

经验方面,金融服务的局限性

1.服务方式单一,缺乏活力。为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国已逐步建立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农村发展银行等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但由于投资风险、信用环境及公共基础设施等不利因素影响,农村金融机构很少开展中间业务,仍然以传统的存款和汇款服务为主要业务。农业产品生产周期长,容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使农业生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弱质性让农业贷款承担了极高风险,金融机构作为承贷主体风险增加,一定程度抑制了农业信贷投入。此外,市场供求弹性小又加大农业经济投资的不确定性,农村金融机构为寻求自身发展将资金向外转存中央银行或购买国债,以致大量资金外流,金融机构只能主营短期、小额贷款业务,难以满足中长期的大额贷款需求。

2.征信成本高,收益较低。不同于城镇用户建立个人征信体系的便捷,由于信用卡及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在农村的使用率较低,且农村村民居住地分散,农户信用情况采集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与成本,建立农村征信系统成为一大难题。加之农业生产高分散、高风险和弱质性的特点,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基本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惜贷”现象严重。另外,受农业生产本身特征和农民贷款保守思想的影响,小额贷款的主体主要集中于小微企业和贫困农户,他们的盈利能力较小,风险承担能力较弱,且小额贷款所获收益也不高,因此,“有款难贷”和“有款不贷”现象愈加严重。

创新方面,实现路径的多样性

1.依托电子银行平台注入新活力。近年来,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率越来越高,智能手机的农村市场普及率逐渐提升,农民对先进技术和事物的接受度与认可度也大幅提高,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电子银行门槛较低,只要获得小额贷款资金便能紧紧抓住这个商机,从中创造出巨大的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银行发展迅猛,如阿里、京东等公司已将其金融业务深入到农村地区,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新型小额信贷产品,提供资金信贷,利用平台优势为农民提供网上消费和理财服务,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内容,为农村金融注入新活力。

2.通过云数据完善信用评级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收集整合农村农民和企业在生产、消费、投资等方面的数据,有利于建立完善农村信用评级体系,一定程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管理的能效。基于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各金融机构可建立评级授信平台,对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基本情况、收支情况、资产情况和偿债能力等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估,进而制定和划分信用等级,利用信息共享与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分享数据,为其进行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筛选客户提供便利,降低农村金融征信成本,提高信贷质量。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以农户为基础、生产经营发展为核心,资金支持是其发展的重要力量。明确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服务创新对策,有利于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分析》视角新颖、方法科学,是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方面重要的参考书籍。

作者:万敏 单位:三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