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路径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级宏观经济学B”是针对经济学院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探索与实践。在日常教学中,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既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经济现象,又有助于该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词:“高级宏观经济学B”;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多年增速下行,中美经济竞争的升级,更引发了国内外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广泛担忧,看空中国的心理正在蔓延。中国经济的未来到底怎样?当前种种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目前,舆论场上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囿于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狭隘框架,看现象不看本质,看树木不看森林,看眼前不看长远,导致众多似是而非的结论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高校研究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因此,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应对此进行全面分析和讲述,加强课程思政的引导。专业课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强化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基因式”融合。财经类高校教师要抓住哲学社会科学的天然优势,强化育人效果,在经济学专业知识传授中,注重将经济学理论与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实践相结合,做好价值引领。科学分析社会热点,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爱国敬业的人生观、价值观。“高级宏观经济学B”是针对经济学院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内容主要包括高级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波动)部分。在教授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时,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与政策方针,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经济问题至关重要。“高级宏观经济学B”尝试从思政的视角,结合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强调协调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这两个方面的共生互持,注重对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进行批判吸收,引导学生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经济周期模型和理论,使其从课本学习深入到现实的经济实践,真正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高级宏观经济学B”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高级宏观经济学B”的课程思政教学包括四个有机结合的部分,分别是课程讲授、专题前沿讲座、文献阅读与汇报、经典读书会。
(一)课程讲授
根据“高级宏观经济学B”教学大纲,该课程重点讲授经济周期模型与理论,主要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建模与应用,夯实学生经济学理论基础,使其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DSGE模型的方法论基础部分。包括确定性递归模型以及随机性递归模型等。2.构建一个标准的动态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在这一部分尝试引导学生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在模型中加入“中国元素”。3.DSGE模型的应用。主要包括考虑非李嘉图经济主体、税收、公共支出以及不完全竞争的DSGE模型。在这一部分尝试引导学生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造。4.包括货币的CIA模型。在这一部分尝试引导学生认识货币在DSGE模型中的作用,并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在实践中批判使用。5.DSGE批判以及未来的发展。在这一部分尝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当前经典文献对DSGE模型的批判,充分认识DSGE模型的优势和缺点。
(二)专题前沿讲座
专题前沿讲座是使学生及时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形势、全面认识经济发展态势的有效手段。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并未全面涵盖,有的也未能体现在知识理论体系中。在课程讲授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专题前沿讲座,更深入地、及时地了解和分析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的理论分析当前的世界经济以及中国新常态下的经济现象。
(三)文献阅读与汇报
文献阅读与汇报是学生了解高级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有益补充。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既能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研究思路。在课程讲授时,通过文献阅读和汇报,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使之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主要是阅读与汇报国内外有关经济周期(波动)的经典文献,包括资本主义市场中的经济周期、社会主义市场中的经济周期、政府行为与经济周期篇、经济周期中的货币与金融篇、经济周期与金融危机篇、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联系和区别、中国特色的经济周期模型与理论探索。
(四)经典读书会
经典读书会是“高级宏观经济学B”教学中的一个特色项目,也是加强教学相长的有益形式,此项活动主要在课下开展。读书会主要涉及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经典文献,主要包括有关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经典文献。第二部分选取前沿文章,主要选择近两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上有关经济周期和波动的文章。第三部分选取有关马克思主义论述经济周期以及经济危机的文献,用于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观察经济现实的能力。读书会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加强了学生对经济学前沿和经典文献的了解。同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和引导,学生对文献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高级宏观经济学B”课程思政的教改思路
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更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经济实践,解决经济问题,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盲目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会犯颠覆性错误,也无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在财经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高级宏观经济学B”教学尤为重要。可以说,“高级宏观经济学B”的教学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思政工作。“高级宏观经济学B”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教师在讲授“高级宏观经济学B”的过程中,不仅为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运用理论分析国内外的热点事件,阐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潜移默化中为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信念。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发挥专业理论课程的育人功能、如何“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工作,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任务。通过对“高级宏观经济学B”生动的讲解以及对热点经济事件的深入分析,更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国情的关注度,更好地引导了学生思考,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高级宏观经济学B”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
(一)挖掘“高级宏观经济学B”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1]。课程思政和专业课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相割裂,或者认为课程思政会影响专业课教学的思想都是对二者关系的误解。因此,在“高级宏观经济学B”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其深化和拓展作用,以便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具体方式如下。1.结合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如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建模中经常采用的是家庭在约束下最大化其效用、厂商在产出约束下最大化其利润。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模型中加入利他的行为,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的世界观,多为集体着想,为社会奉献。2.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认清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以及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使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3.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对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析,找到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第一,认清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特点,提升辨别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能力;第二,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比中,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及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第三,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创新“高级宏观经济学B”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的核心环节,只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才能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推进课程体系建设[2]。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通过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果,使理论更容易说服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央财经大学开展了针对宏观经济学教学法的创新,如宏观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方法研究等,还开展了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将线上课程思政与线下课程思政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大部分课程开始引入线上教学方式。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高级宏观经济学B”教学中,中央财经大学也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第二,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与思政的结合措施。一方面是选择典型章节,重新设计课件、大纲,加入思政元素;另一方面是加入思政元素特有的思路和方法。具体如下:(1)在基本理论讲解中,引入思政元素。比如“高级宏观经济学B”讲到经济周期或波动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周期性生产过剩是老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内生的经济现象,马克思称之为经济危机,经济学称为“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使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课本上的经济周期现象。(2)设计一些课上或课下的讨论话题,主要是思政类,但可以运用政治经济学来解释。如让学生讨论2008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加深理解经济周期理论。(3)在考试中加入思政元素,比如考题的设计。(4)编写一本“高级宏观经济学B”课程思政教案。2.第二课堂方面除了课堂讲授的知识学习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延伸对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也是课程思政的有益补充。第一,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活动,了解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经济建设的历史,指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第二,加强读书会建设。根据“高级宏观经济学B”课程大纲,设计专题思政课、党课、读书会等,为学生讲授经典理论。3.做好“高级宏观经济学B”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第一,同行评价。定期组织和邀请思政课教师、学院教研室专业课教师,讨论课程思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和质量。第二,管理部门评价。及时与研究生院等部门沟通协调,对比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加强监督评价,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第三,学生评价。定期调研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程度,考核思政教学效果。坚持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教育工作者应强化全员育人的意识,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专业课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强化专业课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基因式”融合。专业课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精心选择合适的思政材料,确立恰当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知识的学习,对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3]。“高级宏观经济学B”是经济学研究生知识体系中的基础知识,也是重要一环。对于学生扩展知识体系、了解和分析当前中国经济问题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课程讲授、专题前沿讲座、文献阅读与汇报、经典读书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入思政元素,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与政策方针,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4.
[2]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24.
[3]崔金刚,吴淑杰,李景奎.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11.
作者:祝伟 樊茂清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