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理论特征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理论特征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理论特征思考

摘要: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即相当于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体现出高度一致且特色鲜明的方法论特征,这种特征突出表现为:将复杂的、综合的、动态的、具体的经济现实简单化、孤立化、静态化、抽象化,通过探究个别而试图达至对全体的认识,注重精准化而不注重模糊化,注重解释经济现象而非指导经济实践,研究的着眼点看似差异巨大但实际上思维模式一致,某一理论能够说明一方面的问题却难以对综合性的经济现象作出最终的判断。目前我国研究经济现象的方法主要沿袭了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为改善现有经济学研究方法提供了契机。本文认为有效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应是从整体上、历史地观察经济运行轨迹并抽象出宏观的、模糊的但带有规律性的对经济的认识,并着重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并指导经济实践。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方法;方法论;经济规律

一、引言

近代来,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笼罩了全球并且直到今天这种体系仍未发生根本改变。在此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一直在经济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古典经济学方法论、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凯恩斯经济学方法论、新古典综合派方法论等等。但西方经济学的典型研究方法也有典型的缺陷,即该种研究方法仅能发现经济现实中的局部的规律,并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经济现象的整体性、规律性认识,只能解释部分经济现象,不能预测经济的未来走势,即存在着理论无法指导实践的困局。因此,当前的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尴尬的学科,主要体现在:既有的经济学很难为人们的经济实践提供指导,反而令经济实践在一次又一次危机中挣扎。

二、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及优缺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缺点。如果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进程,就会发现它们突出的、共同的特点。

1、古典经济学方法论

亚当•斯密创立经验主义分析法,之后萨伊总结了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并提出了萨伊定律,从供给的视角研究经济问题———供给决定需求。大卫•李嘉图主张使用抽象演绎法来进行研究。约翰•穆勒提出假设演绎分析法,是古典经济学方法集大成者。穆勒不仅维护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原理,而且吸收大卫•李嘉图等主要学派的理论成果,提出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门格尔认为归纳法是科学理论方法,从观察分析总结出来的规律是科学的。古典经济学受数学方法所限,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大多根据观察、经验、直觉进行分析,以总体分析为主。凯恩斯认为,古典经济学所提出的假设很难满足,因此,古典经济学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限。

2、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

马歇尔以完全竞争作为前提,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使用边际分析方法研究单个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行为。马歇尔将机械力学的均衡原理引入经济学,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增量概念来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均衡及价格,并提出了局部均衡分析法,将静态均衡分析框架加入时间因素来分析长短期不同的供求状况。以马歇尔与瓦尔拉斯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他们假设存在完全竞争、充分就业为条件,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分析价格,进而分析资源配置效率。新古典经济学家使用数学模型分析经济行为,运用边际分析法,以微观个量分析为主。但个量分析难以考虑宏观经济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而且外部因素常常被忽视,此种方法只看树木不看森林。1929年发生的经济大萧条与工人运动预示了传统经济学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3、凯恩斯经济学方法论

凯恩斯创建宏观经济学分析体系、使用总量分析法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弥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缺陷,实现了西方经济学分析由微观到宏观的进步。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市场不能解决失业问题,所以应通过国家干预来避免失业和经济周期波动问题。此种方法只看森林不看树木,忽视了个体对总量的影响。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西方经济学出现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割裂。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石油危机暴露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

4、新古典综合派方法论

新古典综合派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萨缪尔森主张将研究个量的微观经济学与总量的宏观经济学相结合研究,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分析问题,提出由参数和变量联立的方程组构成一般均衡分析体系,把微观静态分析和宏观静态分析加以综合。萨缪尔森认为,失业与通胀不能同时存在。他们认为,在失业条件下,政府增加预算赤字,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在通货膨胀时,政府减少预算支出,降低有效需求,消除通胀。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将自己的理论体系视为现代主流经济学。但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与通胀并存,给以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派沉重打击。

三、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

在中国,当前经济学家们所提出的主张主要沿袭西方经济学,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只是在如何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并没有人跳出西方经济学之外来寻找一条研究经济的路径。西方经济学由于其研究思路的局限性,难以指导实践。西方经济学采取的基础性研究办法是:把综合的经济实践分解开,从一个简单因素入手;把复杂的经济实践简单化,只研究其中的某些可以确定其所能产生的影响的因素;把动态的经济实践静态化,再将现实中其他诸多可能对所欲研究的经济因素产生干扰的因素排除掉之后,也就相当于把本有可能与所欲研究的因素发生互动关系的因素排除了,由此所欲研究的因素就不再处在实践中的那种无时无刻都在活动的状态之中,而是处在静止的状态之中了。人们一般会认为,只有搞清楚了静态状态下的简单的经济关系,才能研究动态下的复杂的经济关系。由于经济实践是复杂的、动态的,所以西方经济学即使研究清楚了某一(或某些)经济因素所能造成的影响,也难以说明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发生相互作用后会引发何种结果,更难以对经济活动中的成千上万的因素所能产生的综合作用进行预测。也就是说,西方经济学可以掌握复杂的经济中的一部分真相,但难以掌握经济的全部真相。由于某一、某些经济因素并不能决定经济的总体走势,目前经济学家们凭借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无法预测经济走势。本文认为,经济学存在的意义是指导经济实践,而指导经济实践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对经济走势作出预测。

四、西方经济学中国化问题

西方经济学有值得借鉴之处,但如果忽略我国的基本国情,使用生搬硬套的方式嫁接过来,其后果不堪设想。西方经济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总结出来的经验,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此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软件较为落后,这些软件包括法律规范、公司治理水平、行业规范、群众法律意识等等。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依靠经济活动当事人之间缔结的契约来进行,而契约缔结和履行要有完备的监管体制以及法律规范为之保驾护航。同时,行业规范与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也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西方经济学发生的范围和程度受到影响,个人经济行为的轻微变动加在一起便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而同时市场机制只能通过供求机制来解决轻微的经济波动,巨大的冲击使得市场毫无抵抗能力。例如“十一”小长假期间,我国旅游人数的猛增,会使交通运输业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需运用行政的手段统筹规划假日交通运输,才能化解潜在的危机。而在西方社会,由于人口较少,市场会自动的调节供求关系。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会使得价格机制发生扭曲。价值规律按照社会的需求来调节资源的分配比例,使得市场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顺利进行。因此,市场机制的运行效率取决于能否对价格作出快速的反应,而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和通讯设备又是快速传播价格信号的载体。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与通讯设施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些硬件差异会导致市场经济发生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发生变化。

五、结语

研究经济学不能仅采用上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而要有其它的方法,即从整体上、宏观上、模糊地、历史地观察经济运行轨迹并抽象出经济规律,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并指导实践。现阶段的西方经济学很容易让人理解为现代化的、先进的思想体系,其实际的理论确实成熟于一两百年之前,而微积分应用于经济学中是出现在1838年的古诺的著作中,稍晚于微观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中心思想仍然是萨伊定律。供给与需求分析法在1937年已经出现,因此,西方学者认可的理论只不过是同一个研究领域成员所认可的共识,我们不能盲目的信任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已经暴露了现有西方经济主流学存在的重大缺陷,在危机发生之前,西方经济学仍然坚持“经济人”和“完美市场”这两个基本假设。将经济学视为数学的一部分,缺乏对经济的整体性的思考,完全忽略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学习西方经济学并不是对一套现成的经济理论完全的接受,而是学习怎样免遭经济学家的欺骗。因此,将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宏观上、模糊地、历史地观察经济运行轨迹并总结出经济规律,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并指导实践,是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科学之道。

参考文献

[1]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著),赵荣潜等译: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M].商务印书馆,1991.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南海出版公司,2010.

[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复旦大学,1998.

作者:陈参 贾吉明 夏庆宇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委组织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