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经济理论创新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新的时代背景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我国以往经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以便对我国经济做出更好的解释和指导,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机遇;发展方向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依据我国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学新境界。[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宗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剥削,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2]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呈现出“新常态”,深入研究并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学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为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后得到的最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新中国建立后,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的基本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并根据我国国情制定提出了一系列的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如建国之初的经济建设以农业为基础,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同时兼顾农、工、商协调发展。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建设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同发力,中央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宏观经济调控,各地区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发展本地特色经济,但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在经济建设道路上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居民安居乐业。确定农业、工业、国防现代化发展总目标,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以后我国经济腾飞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一系列经济发展理论和措施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成功尝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开端,为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充分分析国际国内新形势后,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结合中国发展国情,对中国化的马克思政治注意经济学做出的进一步阐释,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腾飞。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理论,新成果;改革开放的道路、目标和具体实施方式的理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所占比例及如何协调发展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论;深化改革,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理论;中国城镇、农村及东西部各区域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立足我国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结合形成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展的角度,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和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战略构想:一是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以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生动的勾勒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方位发展社会主义新理论。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在原有理论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创新,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继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加国有经济活力,但同时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够公平竞争,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活力,为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3]。三是实现了经济开放理论的进一步创新,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实现“多元”“安全”“高效”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在开放方面要更采取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先后提出了“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等战略。四是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新理念,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转型,以往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再符合我国国情,以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经济发展新理念。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挑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西方经济学逐渐在我国学术界和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西方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有不断被削弱的趋势。但我国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合理解释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能否在新形势,新机遇下将我国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结合,形成重大理论成果,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指导,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面临的新挑战。高校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重大任务,但当前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和授课内容越来越多,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这也就导致了相关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数量萎缩明显[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迅速,这两种企业吸收了我国大量的就业人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国家层面的治国理政的学问,而西方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市场下发展相对成熟,总结出了一套比较贴合私有制经济的实用理论,有利于提高个人在就业时的竞争优势,这也是当下我国西方经济学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挑战。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机遇

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摆脱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影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如何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实现广大人民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必将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契机。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至今仍没有恢复到良好状态,西方经济学理论受到了一定质疑。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核心的西方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追捧,盲目迷信市场的自我调控能力,认为市场通过自由竞争能够维持市场的均衡发展,虽然会产生阶段性的某部分产品过剩,但市场可以通过自我调控出现另一部分产品的短缺,这种关系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并进一步的影响市场的资金流向,从而保证经济市场的均衡发展。[5]但是受这一理论指导的西方经济市场在2007年-2009年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在面对这场危机时,西方国家流行的经济学理论稍显乏力,这次危机带来的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低迷至今尚未恢复。这一事实有力证明了西方经济学并不是万能的,给国内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部分专家学者泼了一盆冷水,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基础。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学习,勇于开拓进取的政党,从建国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是我们广泛借鉴各种优秀理论的成果。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积累了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建设理论体系,为十八大后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突破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3.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势在必行,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反应,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分析新常态,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成功,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这种新常态与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态势不同,所以没有现成的理论经验可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往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原理进行创新性探索。在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越来越离不开国际交流,但世界经济环境错综复杂,部分国家仍对我国采取一定程度上的敌对,我国经济要想更好更快的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就需要更加对我国现有经济理论进行大的创新,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的突破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契机。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生产关系更加复杂,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理论要对社会实际做出指导,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理论创新。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必须根植于中国经济建设成果的伟大实践。我国经济建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缺乏现成理论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获得的,任何理论的创新都离不开成功的实践经验,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通过经济学理论创新来指导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植于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和现实条件,创新政治经济学进行理论。2.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理论。通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达突破了各国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国经济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势必要更加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去,所以迫切需要一个开放型经济学理论,为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3.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进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为我国实现产业升级,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2015a.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光明日报,2015-11-25(01).

[2]马克思.2009a.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13-420.

[3]张宇,王亚玄.书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01):8-12.

[4]蔡万焕,张祎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方向[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01):121-125.

[5]陆文强.剥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面纱[J].求是,2014(6):54-60.

作者:孙士云 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