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经济学课堂研讨式教学的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济学课堂研讨式教学的反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经济学课堂研讨式教学的反思

[摘要]研讨式教学在课堂上围绕着问题进行研讨,而《经济思想史》是一门侧重于理论的课程,如何在这类课程中应用研讨式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在课堂上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切身体会,深入探讨《经济思想史》课堂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必要性,开展和构建研讨式教学的情况,最后提出应用研讨式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经济思想史》;教学构建;经济学专业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依赖知识的生产和人才的运用。作为传承文化、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各种挑战。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及对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必然需求,大学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发展智力的同时更多地掌握学习方法和途径,真正教会学生如何选择知识、并将知识用于实践以及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研讨式教学法有利于师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习惯和批判、开拓创新精神。国内很多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进行了论述。郭汉民教授认为,研讨式教学法就是将“讨论”与“研究”组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具体开展五个程序即教师示范与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参与讲课、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总结、评价的教学方法[1]。苗东利等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2]。曾明星等将用研讨的方式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称为研讨式教学。虽然经济学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多元化,但涉及探讨研讨式教学在该专业教学中运用的文献不多[3]。张连辉,分析了研讨式教学在本科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并指出,首先需选择合适的研讨题目;其次示范讲解;课后还需适时检查指导学生的准备工作;再次组织课堂讨论,最后总结评述[4]。金赛美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特点规律,认为运用研讨式教学模式首先要坚持以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通过相互探讨来研究、解答西方经济学的疑难问题[5]。邹晓涓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表明,研讨式教学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中的实现:“营造平等有序的讨论氛围;及时、客观评价学生讨论的效果;鼓励学生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6]。本文以笔者在《经济思想史》课堂上开展研讨式教学的情况和体会为基础,深入探讨《经济思想史》课堂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必要性、构建情况和应用建议。

一、《经济思想史》课堂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当前普通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在《经济思想史》课堂上实施研讨式教学符合这一创新要求,也是报告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模式的要义所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老师的职责是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和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具体表现为讲授知识。然而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众多,学生接触信息资源方便快捷,学生不需要通过老师就能获得绝大多数知识。大学生毕业之后,关键的不是你记住多少知识,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老师在课堂上的职责已经由讲授知识转化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济思想史》课堂上实施研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经济思想史》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经济思想史》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经济思想的基本发展脉络,对经济思想发展中所反映出的经济学方法论有所了解,增强经济学理论的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因此要实现《经济思想史》课程培养目标,要求采用研讨式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与解决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问题的能力。

二、《经济思想史》课堂研讨式教学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经济思想史》课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课程特点来构建研讨式教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独有的经验、价值观、信念习惯来到课堂,在课堂上只要给学生们输入信息、情境,组织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和情境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经济思想史》课堂突出应用,强调知行合一。因此在课堂上突出应用,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们输入信息和情境,同时引导学生研讨。《经济思想史》课程沿着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梳理主流经济学的各个流派,研究经济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和规律。内容主要是介绍重商主义学派、重农学派、古典学派、社会主义思潮、德国历史学派、边际学派、新古典学派、数理经济学、制度学派、福利经济学、凯恩斯学派、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以及芝加哥学派等流派的主要观点,代表性人物的贡献。在学习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代表性人物的贡献时,主要围绕如下5个问题展开研讨:这个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个学派的主要信条是什么?这个学派对谁有利或为谁谋利?这个学派在当时是如何有效、有用或正确的?这个学派的哪些信条具有长远贡献?当代教育学家梅瑞尔聚焦解决问题,提出五星教学法。《经济思想史》课程遵循五星教学法设计研讨式教学的思路。每次课都通过案例、视频或提问聚焦问题,讲授学生具有基础的内容激活旧知,进而深化新知,借助课堂训练、个人测试或讲授应用启示来应用新知,最后总结和布置思考题促进融会贯通。下面以讲授古典学派概览为例,说明是如何开展研讨式教学。授课时,首先提出问题:1、国际上,当时的英国面对怎样的环境?2、国内在经济生活科学技术方面发生什么变化,存在哪些问题?3、有哪些事件你觉得对古典学派的产生有重要影响,为什么?4、有哪些举足轻重的人物?5、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会提出怎样的观点?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观看《大国崛起———工业先声》,时长大约15分钟。视频观看完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教师同时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发言的要点,持续大约25分主要观点及长远贡献等。通过视频观看和学生思考发言,增强了学生课堂带入感,在理解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主要思想产生的来龙去脉地理解,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活跃了课堂,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经济思想史》课堂研讨式教学的应用建议

(一)选择恰当的研讨主题

研讨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研讨的兴趣有多高和研讨效果的好坏。在选择研讨主题时,尽量选择与热点问题相关,与学生切身利益相连的主题。在课堂上,在学习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代表性人物的贡献时,主要围绕如下5个问题展开研讨:这个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个学派的主要信条是什么?这个学派对谁有利或为谁谋利?这个学派在当时是如何有效、有用或正确的?这个学派的哪些信条具有长远贡献?从学生的反馈来看,由此设计出来的主题比较恰当,能够较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

教师开展研讨式教学要提高自身的教学引导能力,否则很容易出现有研讨式教学的形式,没有研讨式教学内涵的情况。在研讨的过程中,由于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研讨主题,往往会得出多个研讨结论,如何获得符合教学目的的结论就要看教师的教学引导能力。在研讨的过程中,由于受同学们认识的局限,得出的研讨结论很可能大众化,如何以此为基础挖掘理论深度同样要看教师的教学引导能力。

(三)营造平等互敬的研讨环境

研讨式教学需要学生勇于发言,相互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才能最大化研讨的效果,这离不开一个平等互敬的研讨环境。营造平等互敬的研讨环境,首先是确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敬。教师一般不参与具体的研讨过程中,只是研讨程序和秩序的维护者。其次是维护学生之间的平等互敬。可以采用轮流主持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轮流主持不同的研讨环节,来实现学生之间的平等性。

(四)注重研讨总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课堂上开展研讨式教学,除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要更好地做到这点,教师最后的总结就非常关键。课堂上研讨的主题一般都不只有一个答案,往往有多个答案,有时候答案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性。因此研讨总结要注意保持开放性和包容性,教师甚至要善于展示研讨结论的多维度和矛盾性,从而触发学生思考,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汉民.探讨研讨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4):108-111.

[2]苗东利,雷佑安.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1):131-132.

[3]曾明星,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5(1):76-81.

[4]张连辉.研讨式教学在本科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教文汇,2011(12):31-32.

[5]金赛美.论研讨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市场论坛,2012(10):92-94.

[6]邹晓涓.研讨式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18-125.

作者:李杨 欧朝敏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