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价值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价值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价值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类型,在强化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深入实施、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不断强化,如何克服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通过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提升路径,对领导干部进行精准画像,更好地服务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价值及特征

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价值,是内部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成效。随着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要求的提升、“强监管、重处罚”监管新常态的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加力和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自驱力等内外部因素影响的叠加,内部审计在推动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方面也面临更高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类型,也需要在这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需要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既要体现在降本增效、维护资产安全等方面的可见、可衡量的经济价值,也要体现在强化干部监督、降低监管处罚、推动政策落实、防范重大风险、促进问题整改等方面的管理价值。从其价值特征来看,要求更前瞻、更深入、更广泛、更高效。在更前瞻方面,需要推动揭示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遏制、早化解,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在更深入方面,需要推动揭示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以及管理和履职层面的问题,促进发展,强化内控,有效监督权力运行;在更广泛方面,需要推动形成监督合力,推动构建和完善“大监督”体系,合力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在更高效方面,需要促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地发现问题,避免风险积聚,提升工作产能,降低检查成本。

二、影响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价值提升的因素

审计资源的影响。离任审计是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类型,审计任务具有临时性、突发性特征,易使审计资源和审计时效的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需要离任审计时,审计资源往往正在机构或专项审计的过程中,资源调配存在困难,即使有资源也不一定能够满足离任审计工作的专业需要。另一方面,按照监管的相关要求,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特别是离任审计报告是任职资格审核的重要材料,且拟任职人员代为履职时间有限,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并出具审计结论;同时,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也需要相关领导干部尽快履职,以保障业务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资源投入的多少是审计质量高低和审计价值大小的正相关变量,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在资源调配、完成时间、工作成效等方面予以更好的平衡。作业习惯改变的影响。现代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方向就是从间断型审计向持续型审计转变,经济责任审计也不例外。但从实践来看,目前商业银行的持续型审计领域主要聚焦于授信、财务、员工异常行为等方面,各类审计模型也主要以业务类模型为主。由于获取人员履职相关信息较为敏感等原因,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即领导干部的视角、具体责任人的视角进行持续审计的路径较少、关注不多、积累不够。同时,日常机构审计、专项审计过程中,往往聚焦业务的合规性、潜在的风险隐患等结果方面,对履职过程、履职成效评价缺失,很难为经济责任审计形成证据支持。基于上述情况,经济责任审计以间断型、项目导向型为主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要提升经济责任审计价值,需要从作业习惯方面予以调整改进。高效工作方法的影响。一是风险评估方法的影响。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原则。虽然目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类型的评估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但考虑到内控有效性、系统刚性控制等因素,业务固有风险或者剩余风险大并不一定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如何从业务或者剩余风险的大小出发来挂钩评估领导干部履职责任的大小,进而确定哪些重点关注领域、决定投入资源的多少,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仍需研究完善。二是访谈方法的影响。与机构审计和专项审计相比,访谈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更高。通过有效访谈,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更快找到业务与管理、管理与履职之间的关联,以便更好地进行针对性资源安排。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注重“人”的履职行为或者说是权力运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比较复杂,涉及领导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管理环境、管理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很难用正确或不正确、好或不好来客观评价,被访谈人往往会避而不谈或者谈及较少,导致访谈效果大打折扣,访谈甚至一度被认为是流于形式的环节。三是分析评价方法的影响。对业务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履职成因揭示不够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何将业务审计中发现的大量操作层面的问题,通过系统化分析上升到管理层面,进而依据管理层面存在的不足,找到履行经济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客观评价,还缺乏有效的工作思路。同时,“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在不同业务领域执行力度不够,在鼓励担当作为、推动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力度需要加强。

三、提升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价值的路径

围绕经济责任审计价值特征,针对价值提升的影响因素,需要加快“两个转变”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价值,即注重管理、加快从业务审计向管理履职审计转变,注重积累、加快从单一审计项目向与日常审计工作相结合转变。具体来讲,需要在六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在资源调配上突出“四个结合”,即结合时间要求、审计覆盖、风险大小、审计计划性。在时间要求方面,考虑到监管任职资格审核的要求和经济责任审计对持续经营的影响,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资源可以按照委托部门的时间要求予以优先安排、优先保障;在审计覆盖方面,对于被审计人员分管机构或者领域,日常审计覆盖频率较高的,人员和时间投入可相应减少,特别是对于经营机构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结合已经开展的机构和专项审计等情况,安排不同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员数量、审计时间长短等;在风险大小方面,根据被审计人员岗位性质、任职时间长短、是否涉及重大风险事项、审计满意度等多维度因素进行评估后确定资源投入,风险较高的项目要安排较高领导级别和业务等级更高的人员;在审计的计划性方面,需要与委托部门充分沟通,提前安排特定后备群体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方法上突出多维度信息积累整合,完善与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和内控合规等部门的监督信息共享机制。一是履职评价信息,包括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因、从业履历信息、考核考评信息、一报告两评议等。二是项目类信息,包括机构、专项、经责及各类重要审计项目,需要提前安排相关人员在日常审计项目中关注。三是监管类信息,包括属地监管及法人机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等。四是非现场疑点数据,加强模型研发,全面分析涉及被审计人员本人及其分管领域人员的非现场疑点数据。五是案件及风险事件信息,涉及被审计人员本人及其分管领域的案件或风险事件、监管处罚等信息。六是处分信息,涉及审计期间被审计人员本人及其分管领域人员已经有结论或正在过程中的处分信息等。在审计内容上突出差异化重点事项的查证,推动清单式审计。一是在政策落实和战略执行方面,重点关注制造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房地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涉及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二是在“三重一大”方面,重点关注选人用人、薪酬分配及调整、集中采购、大额授信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在资产质量家底方面,重点关注账面与潜在风险情况,并从整体上与区域情况进行比较,判断资产质量是否出现较大偏离。四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重点关注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核心竞争力变化、业务和客户基础是否牢固、大类资产配置是否支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五是在整改质效方面,重点关注是否重视整改工作并推动取得实质性效果,既要看“有没有”,也要看“实不实”。六是在工作风格、廉洁自律方面,重点关注是否勤勉尽职,是否遵守财经纪律,推动依法合规经营。在审计流程上突出查前分析、现场访谈和报告质量三个环节。一是在查前分析方面,明确数据分析框架,即在数据分析发现问题(余额、流量、增量、结构等方面)的基础上,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关键因素(业务组织、政策制定、流程设计、人员素质、队伍配置、激励约束等),为重点事项的访谈和查证提供方向和支撑。二是在现场访谈方面,要拓宽访谈范围,明确必谈人员,如对于被审计人员所在的班子成员必谈,对于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内控合规、财务会计、授信审批、集中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必谈;要突出访谈重点,结合问题线索谈、结合自我评价谈、结合岗位调整原因谈、结合业务变化谈,结合涉及信访信息、非正常离职、异常换岗等情况谈,避免泛泛而谈;要讲究访谈技巧,根据访谈目标找到关联、找到矛盾,寻求突破点,层层递进访谈。三是在报告质量方面,重点看是否能够对被审计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清晰准确完整画像;对于引用内外部其他检查结论的,要看依据是否充分;对于计划未完成等目标责任制方面的情况,不应简单作为问题,要总结成因、找到履职方面的问题,如对于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不应仅仅看业务数据的好坏,也要看履职方面是否进行专门研究讨论安排、是否采取有效举措推动落实等。在质量控制上突出从严要求。一是在项目目标上,要看关于政策落实是否到位、“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运行是否规范、资产质量是否偏离、大类资产配置是否合理、发展基础是否可持续等方面的问题回答实不实,不能是具体业务问题、管理问题的简单罗列。二是要制定质控清单,从审计立项、查前准备阶段、现场检查阶段、审计报告等多个环节提出明确细化的质控要求。三是对于审计报告存在事实不清、定性不准,以及重要审计发现未充分体现等方面的严重问题,要严格通报程序,必要时可进行问责处理。在审计评价上突出履职特点。一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在政策落实、业务创新、案件及风险处置、难题破解中存在的问题,在定性和整改问责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标准并给予客观考量。二要用履职范围内的核心或关键指标进行评价,避免出现以偏概全、评价结论与实际背离的情况。三要从“任前存量+任期增量”的视角进行评价,关注数字背后的“发生额”,既要看到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自身创造的“增量”成绩,也要考虑“理旧账”情况。四要用与同业、与自身等多维度对标的方式进行评价,将被审计人员的履职成效放在大环境的标杆中考虑。五要从完整任期的视角进行评价,避免出现因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经营业绩较差而全盘否定任期履职情况。六要用成因分析的思维进行评价,不能简单根据业务数据的优劣、问题的多少和严重程度的大小简单评价履职的好坏,而要找到问题背后的真正成因,使审计评价结论经得起检验。

作者:张辉 单位:中信银行审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