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高速增长的经济并没有给中国的民生方面带来更多的改善。因此,我们也无法很确切地提出高速增长的经济就可以给人民带来高质量的积极作用这种说法。当我们将中国的经济增长按一定的法则量化之后,并将这些量化的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会发现我国区域之间的差异在不停地拉大,这不仅影响了这某些区域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对以上提到的内容进行叙述并进行分析。
1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在生活中,我们想对某些现象的变化作出详细的描述,免不掉会拿出很多的数据去进行描述和对比,然后通过数据对比的结果来做出一定的总结。可见,每一个数据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可能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着不同的现象。同样,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更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性的依据。其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结构主要指在经济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及所占比例关系。从选择对象的角度来说,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则主要根据其金融经济结构、投资者所选的消费结构、众多大型产业结构以及国际的收支情况等方面来进行总结和拟定的。(2)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其稳定性则主要包括了经济结构产出、市场价格的整体变化和人民的就业情况等内容。所以在整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这几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考察和了解。(3)针对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坏境资源不断遭到严重破坏,在整理经济增长测度时,坏境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环境资源的利用作为其基础性的检验标准。
2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
当前,近些年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变化及其质量的研究引起了经济学界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学者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研究过程及结果供他人研究参考。本文则主要参考石凯等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并以个人的角度进行一些浅略的分析,总结出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及时序变化。第一,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得出在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环境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整个研究体系中环境资源破坏所占的比重高达88%。这个惊人的数据告诉我们,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增长,但是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资源浪费、坏境污染等。中国和美国的自然生态学家曾联合作了一个关于在中国不断高速发展的经济对生态自然的影响的实验报告。报告中各位专家明确指出,近几十年来,一直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在向集中型的工业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的生态自然坏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但如此,其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生态自然遭到的破坏就越大。人们不断地开采石油、矿产,过度的砍伐森林,大量开垦草原等。在我国的东南部,大部分沿海地区的海洋生物种类、生物寿命以及其生长状态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海域内的生物并未发生巨大的波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海洋生物不断遭到破坏,生物种类不断下降,但是有害生物的数量却在大幅度增长,例如赤潮和有害海藻等。生物种类的不均衡发展使得海洋生态系统不断恶化。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赤潮由平均每年的十几次不断增长,直至现在的每年约70~120多次。而在我国南海海域内,珊瑚礁的数量大大减少,其覆盖率已不断下降至不到改革开放以前的15%。这一切的破坏都来自于经济发展,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让美国的布朗大学教授、进化生物及生态学家马克•波特尼斯发出了无奈的感叹:“很难相信,这一切(生物退化)仅仅发生在一代人之内”。由此我们不难知道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实在让人感到悲观,即使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却付出了更加惨重的代价,正所谓得不偿失。第二,可以将中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邓小平刚刚提出改革开放之后的8年里,即1878—1986年,我国初步作出一系列调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逐步发展,呈上升的的趋势;第二阶段,在接下来的六年中,即1987—1993年,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则有所下降;第三阶段,自1994年一直到今天,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为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在1994年之前,我国的经济并不是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而是一种先升后降的情况。在改革开放之初,外国商人纷纷向中国投资,并不断增大程度,同时,中国即使调控宏观的经济政策,使中国在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步步走向正轨,走向强大。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最初出现的下降趋势是因为在提出改革开放之后,人民一心搞发展,没有考虑到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所带来的自然资源生态危机,自然资源很大程度上遭到破坏。后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又趋向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发展呈下降的趋势之后,我国开始反思,并及时意识到生态环境严重遭到破坏反过来又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积极的从各个方面预防、管理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破坏,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及时遏制了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自然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同时,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经济纷纷在各国开始出现,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的第三产业也开始显现并开始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向多元化,创造了高效的经济效益,经济增长质量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其指标也不断上升。
3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地区差异性分析
由于地区的不同,其发展速度也是有着显著的差别。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一直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发展对象,由于自然资源与人均密度的分布,中西部的优势明显大于东部地区,因而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增长质量明显大于东部地区。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东部的经济增长质量也迅速发展起来,赶上中西部的经济增长质量并大幅度超越中西部。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基尼系数,我国在2007年的基尼系数是0.73,但是收入差距的分割线在国际上为0.4,当基尼系数为0.6时,就表示该国家的收入差距过大。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增长质量出现了失衡的形态。不过我国也及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缩小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利用我国东部的各种优势来带动西部的经济发展。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增长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由0.73降低到0.469,处于国际警戒线之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正在朝着有利的方向不断发展,也体现了我国的东西部结合、城乡结合等发展政策的正确性,为后来的经济转型作了很好的铺垫,进一步优化了生产布局。综上所述,通过总结现在众多学者的观点及研究结果,不难得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曲线呈波浪形变化,在经济增长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对环境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2007年,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出现了两极严重分化的情况,导致区域经济差异过大。但是国家也及时调整政策,有效地缩小了东西部的差距,遏制了区域经济的继续恶化,使经济增长质量稳定、高效的逐步上升。
参考文献
[1]石凯,刘力臻.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
[2]杨清可,段学军.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效率的时空测度与省际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17).
[3]周江燕,白永秀.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2).
作者: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