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内蒙古林区经济增长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内蒙古林区经济增长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蒙古林区经济增长论文

1模型及公式的建立与说明

由分析结果计算可以得到,平均劳动投入贡献率为-59.43%,平均资本投入贡献率为65.57%,技术进步贡献率为93.86%。技术进步贡献率最大达到93.86%,对内蒙古林区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因此应当加大对林区的技术投入,从而更好的促进林区经济的发展。

①资金投入。资本对内蒙古林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57%,对林区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1991年至1997年“天保工程”实施前,平均资本投入贡献率仅为25.20%,从1998年至2011年平均资本投入贡献率达到85.76%。从分析结果看资本的投入会促进企业生产总值增长,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林区非林产品加工的发展、畜牧业的养殖、对林下资源产品的种植培育,都是由于资金的投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究其原因,是资金投入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资金投入并没有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受政策的影响,为保护森林资源的不被破坏,森工集团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营林生产中,而营林生产是以森林资源的保护、林木的培育、生态系统的不被破坏为目的的,受林木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使得对营林的资金投入很难快速、收益见效慢,致使资金投入对林区的经济增长影响作用不突出。

②人力资本投入。劳动力贡献率为-59.43%,在1991年至1997年平均劳动投入贡献率为110.1%,从1999年至2011年平均劳动投入贡献率为-163.73%,即劳动投入对林区经济增长产生负作用,这与经济理论不相符。从理论上讲,劳动力应当为正值,但是,内蒙古林区属于特殊情况,由于林区原始积累不足,初期的经济发展主要靠人力投入带动,其他要素投入不足,所以单靠劳动力投入已经不能带动内蒙古林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天保工程实施后,可采伐林木减少,使得企业面临着就业困难等问题,而且单纯的劳动者数量的投入,已经不能给林区带来经济增长的迅速提高。应当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人才构成,提升劳动力整体水平,进而发挥劳动力对林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③技术投入。经过上面结果和再统计可知:在1991年-2011年间,内蒙古林区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平均为93.86%,而且波动性很大。在21年的观察期间,贡献率为正的年份为17年,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对林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具有乘数效应,其作用在于放大生产要素的效能,从而提高生产力的整体水平,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故应重视科技投入,为内蒙古林区走上集约化发展道路打好基础。

2建立可行发展思路的对策

2.1建立与林区发展相适宜的产业结构体系

林业产业结构作为林业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内蒙古林区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在1995-2009年内蒙古林业产值结构情况中显示,内蒙古林业产值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和调整,2001年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约为:44:48:8,2009年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约57:27:16。林业统计年报显示,我国林业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2001年为66:30:4,2009年调整为41:50:9。据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三产业总产值中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比重最大,占第三产业的38.69%,直接带动其他产业产值达74116万元。故应积极调整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构建一产为基础、三产为主流的产业格局。

2.2进行有价值的科技体制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科学研究机构并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应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的林业科技运行机制。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科技人才的建设。科技进步依赖于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把人才培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考虑。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科技专家、一支科技企业家和管理专家队伍,以适应实现森工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二是重视成果开发、成果转化的推进。目前,森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一些经济增长指标远低于国内外平均水平。应全面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应把营林生产、林产加工、多种经营、林下绿色食品等重大科技项目的产业化和关键技术作为发展重点,从根本上形成有利于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进而为天保工程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3建立明确的政府职权并发挥其作用

政府应当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应当根据公开透明的法律实行法治。在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①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人为地建立、创造一系列的制度,观察市场的实际运行,并加以调整,政府在选择控制手段时,应注重公平、效率、可行等多方面的考虑。

②政府通过补贴,低息贷款和其他财务刺激,在税收、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和执行政策的激励体制。

③政府应当理解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职权范围,改善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尊重公民和企业的权利,应放手让市场解决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林区只有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民众积极性,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牛婷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