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摘要目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的研究比较少。然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数量占全国总大学生数量比例已经超过一半,所以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针对性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和重要价值。本文就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建议进行探析,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1高职院校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1由外部因素引起的问题

1.1.1学业压力大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种类较多,包括全日制的三年大专生、初中毕业升入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生、中专毕业生等。他们通常是中考成绩达不到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线或高考成绩低于本科学校录取线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在大学生中处于较低水平,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加上知识结构不完整等,使得他们在进入大学后接触到全新的知识体系时出现了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同时,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实用性,如果被不当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纯粹性,使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偏差,更加急功近利,导致学习失去了目标。

1.1.2经济压力大

职业教育由于自身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对教学设备和实践、实验经费要求较高,但国家在教育经费上并没有由于其特殊性而有所倾斜。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得学校不得不把这个压力加到学生身上,这也就导致了高职院校收费普遍偏高。这对本身就已经脆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打击。有研究调查显示,高职院校中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远远多于非贫困家庭学生。

1.1.3就业压力大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或是由于考试发挥失常,或是智力因素发展较弱(所占比例很小),或是由于其他非智力因素,总之是一个很无奈的选择,社会的偏见和误解更是给了他们重重的一击。他们在毕业后不仅在就业择业上供选择的机会较少,待遇也比较差,而且很多考试也因为学历限制不能参加。近几年,随着大学的扩招,百分之七八十的参考学生可以升入大学,大学也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市场需求供大于求,这对本来竞争力就弱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就业变得更加困难,处处感到歧视。在考取学校和选择工作的双重打击下,可能引发学生心理失衡,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1.2由内部因素引起的问题

1.2.1消极的自我意识

虽然学习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等。但人们经常会将学习成绩不好与智力发展不佳画等号,把导致学习不良的主要因素归结于学习者本身,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在无形中给了高职院校学生无形和不必要的压力。更糟糕的是,有的高职院校学生也认同这种观点,随之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引发自卑的情绪,调节不良者还会自暴自弃,放弃学业,休学或退学。另一个极端则是产生逆反情绪,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甚至冲破道德底线,来寻求心理上的满足。

1.2.2情绪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与情绪相关的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情绪(包括考试焦虑、就业焦虑等)、抑郁情绪、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卑心理、网络成瘾倾向等。

2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当前常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如下:(1)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善于控制情绪;(3)人格完整;(4)人际关系和谐;(5)能较好地适应环境;(6)具有相当的意志力,有目标,能克服困难。本文对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首先,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重视对全体学生进行预防性的、发展性的、教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评估,为每个学生建立独立的心理档案,并且要定时更新,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潜能、资历水平、人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倾向、教育建议等。可以依据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班、分组、选拔干部等,还可对需要进行针对性辅导的学生进行初步筛查。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单纯只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而应该贯穿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在学生学习中占大部分时间的常规学科课上实施。不同的学科课程虽然所教授的知识不同,但只要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很多机会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课上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结构不是完整、系统的,但却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途径。

2.2心理辅导活动课

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可以以学生成长需要为重点,也可来源于学生的问题和社会需求,还可来源于教师的实践观察和预设。在高职院校中,学校还可以多多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校园活动,比如心理知识辩论赛、心理剧、心理社团、心理知识广播、心理板报等等,营造健康教育氛围,帮助同学们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让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一种校园文化。在心理辅导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缓解自身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些活动既可以是校园活动,也可以是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形式多样,可以灵活运用。

2.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在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都不够,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储备;教师的数量也达不到要求,有的学校只有一位甚至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教育部规定每所高职院校必须配备两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时效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数量应与学生人数相匹配,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降低兼职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同时还要增加心理健康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完善教师再学习体制。教师也要有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真诚、热情、乐于助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对自己人生观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觉察能力,促进自身的成长,同时也要注意呵护自身的心理健康,防止自己“枯竭”。

2.4网络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困惑,调节心理问题,使来访者潜能得到发挥,达到助人自助目的的一种活动。21世纪是网络时代,这种便捷、迅速、广泛、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网络形式同样也可以服务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在高职院校中,可以搭建心理网络平台,当学生有心理困惑时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找到心理支持和安慰。可以采用的形式有: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实时视频等。网络咨询的匿名性可以增强来访者的安全感,降低他们的防卫心理,使其更加能够敞开心扉,暴露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咨询师由于外貌、种族、性别等因素产生的偏见,判断更加客观、真实。网络咨询还能更好地保存咨询资料,便于咨询师整理记录和发现问题。

2.5朋辈心理咨询

在学校中还可采用一种特殊的咨询方式———朋辈心理咨询。这是一种非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朋辈指的是朋友或同辈,朋辈心理咨询是指与求助者年龄相当者成为咨询的主体,对身边或周围的同学、朋友提供心理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由于他们年龄相当、价值观相似、观念相仿,所以能更好地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困扰,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立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3]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殷雷.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理状态[J].心理科学,2004(4).

[5]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001.

作者:刘鹏琴 阎平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