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探究性课堂模式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心理健康教育探究性课堂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探究性课堂模式研究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载了培育大学生心理素质乃至构建人才优异心理模式的重要使命。能否承担这一使命,取决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效果。本文旨在探索如何于新的发展阶段下以探究性课堂模式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探究性课堂模式;研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与问题聚焦

自《意见》《标准》等重要文件颁布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机关的指导意见,纷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下简称“课程”)。经过十余年教学实践,各教学单位针对课程建设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各高校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也普遍提高,与此同时,健康心理的理念已深入学生心中。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程目标上重补救预防轻发展促进、课程内容上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应用、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深度不够等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亟待解决。”[1]也是业界的共识。究其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课程的目标、主体、发展问题等未能及时变革以适应变化、匹配变化是主要原因。教育、教学根本上是服务于学生主体的成长的。如不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客观上的阶段特点,包括课程的目标、任务、主体、主要问题等,仍抱守传统的思想与做法就务必受困于停滞,产生跟不上趟的滞后问题。反之,只有充分掌握新阶段的特点,与时俱进,才能发展出深度匹配学生这一服务主体,深入推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良好态势,也才能在教学实施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二、新的阶段,客观上要求深入推进课程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进入新阶段

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课程在各高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逐步深化,从零基础到逐渐完善,从不被学生接纳到广受欢迎,从以知识普及为主到以能力辐射为主的发展变化。而接受主体,也从80后历经90后发展到现在的00后。该门课程的教育环境也从相对闭塞到相对开放,教学方法从单一到丰富。相应于此,课程也发展到具有六个新特点的新阶段。即:从无到有、从起步到逐步深化、从零基础到逐渐完善、从不被学生接纳到广受欢迎、从以知识普及为主到能力辐射为主、主体不断迭代从80后到90后到00后的新阶段。伴随这些发展变化而来的,是教育新阶段对课程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课堂模式、教学效率等一系列教学实施环节与教学内容的挑战与要求。

(二)新阶段新目标,要求新思路、新举措

教育新阶段,首先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深化的要求。《意见》中对于目标没有具体的阐述,但有“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等字样。教思政厅[2011]5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于目标有分层的阐述:“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对于目标的解读,不难发现大略相同,不外于提高知识与能力、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健康成长之类。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目标相应的基础是什么,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这对具体过程中工作的重心,亦可说目标与任务,起着深刻的决定作用。相对于起步之初,全国上下、校园内外对于心理健康整体上都缺乏认识与了解,所以相应于这个阶段工作的目标往往界定在普及知识,提升意识。到了新阶段,主要问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总体目标不变,但阶段目标势必要随之而变,以满足客观条件的发展需要。具体说来,新阶段下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之前普遍的意识匮乏问题,而转变为学生们知识上已较有储备(中小学已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带来的知识更新与转化以及与此相关的教学实效问题。基于现阶段的实际问题,以知识转化、能力辐射为主,切实提升教学效率当作为该阶段的教学目标。基于现阶段教学目标的细化、深化,客观上对现阶段的教学方法、课堂模式也进一步提出了朝向高效,进行更新的要求。教学新阶段课程的革新模式因而也成为必不可少的探索要点。

三、建构探究性教课堂模式

重视教学实施环节,大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成为个体、社会与时代所需,是为高校乃至国家人才计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承担教学使命的教师群体也相应要将课程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作为教学重中之重的追求。建构探究性课堂模式是现阶段结合时代之需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率,以期教学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模式。

(一)何为探究性课堂模式

探究性课堂模式就是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来组织课堂与实施教学的模式。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学习的学习方式。通常是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等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

(二)探究性课堂模式的在课程中的具体开展方式

在具体操作中,课程通常以“提出问题与问题整合-收集数据与小组讨论-小组作答与形成解释-教师点评与知识深化”四个部分展开内容。以“恋爱与性”专题内容的教学实施为例。

1.提出问题与问题整合

首先,请学生提出问题。即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提交本小组最有兴趣或最为困惑的2~3个问题。并请学生助教板书于黑板。通常学生提出的都是他们深具疑惑或特别想知道的问题(见列举内容)。其次,问题整合。问题提出后,教师即刻下达学习课题给各小组。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作答方向进行分类,梳理、整合、明确教学内容。并依据学习课题也即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顺序,确定各小组作答的顺序。此中,问题的梳理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很重要,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深化开展的内容。例如:男女朋友在恋爱中该不该有蓝颜或红颜?(爱情的内涵)大学生可不可以谈恋爱?(恋爱的类型与动机)分手时为何男生以为不会走,女生认为对方会挽留?(基于性别差异的恋爱心理差异、恋爱能力)

2.收集数据与小组讨论

该环节为小组自主学习环节。通过收集数据包括身边案例,加以讨论、分析,做好小组作答准备。

3.小组作答与形成解释

该环节由小组派代表对领衔任务给出案例、形成解释、提出疑问等。

4.教师点评与知识深化

每一小组作答毕,教师及时给予点评与回应。并就该小组领衔课题所涉及的知识与能力点或概要阐述或系统分析。尽可能完成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三)探究性课堂模式的现实意义

由于教学主体的变化,学习导向的改变以及富于互动、开放、情境性强等特点,探究性课堂模式对于课堂效率具有切实的意义。(1)探究性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不但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优势。(2)探究性课堂模式以问题为导向,而且是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的问题,所以特别有利于学生专心专意地探索与发掘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利于学习过程的把握与学习结果的高效化。并且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容易了解学子们的所思所想,利于帮助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在课堂环节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能够高效、充分地发挥课堂对于大学生心理建构与心理素质培养的主渠道作用,使“建构以课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体系”有足可立。同时还能有效地避免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模式带来的不痛不痒,教学没有生命力与吸引力的问题。(3)探究性课堂模式开放的课堂环节,突出互动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获得广博的生命视角,有利于形成积极开放的生命观与世界观。内容的深入交织,则有利于学生深化学习内容。(4)探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模式中较为典型的情境探索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与培育心理学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强化生命体验效果。总之,随着教育环境、教育主体的变化,课程客观上会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应本着发展的眼光,尊重并针对不同阶段主要矛盾的不同,而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乃至变革教学方法与课堂模式,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才能够确保教学的实效。探究性教学模式与课堂模式尊重教育环境的变化、注重课程与学生需求的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值得在课程教学实施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居玲 单位:贵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