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并诊治的艾滋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进行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ESCA评分、Frankl依从量表评分及SF-36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Frankl依从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艾滋病术后患者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艾滋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常规健康教育
艾滋病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1]。该病具有传染性、慢性进展性等特点,发病以青壮年较多,80%患者发病年龄在18~45岁[2]。针对艾滋病患者,临床多采取抗病毒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健康教育措施,可提高患者对于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促进其配合临床治疗,改善生活质量[3]。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和直面问题为中心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开展临床健康教育工作。本研究抽取我院艾滋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常规健康教育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两种健康教育模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并诊治的艾滋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参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0.24±10.35)岁;病程6~14年,平均病程(10.04±3.28)年。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0.31±10.21)岁;病程5~16年,平均病程(10.11±3.1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字确认。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制定了《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中关于艾滋病的临床诊断标准[4];②伴随持续发热、虚弱、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和体征者;③经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病毒及特异性抗原和抗体检测、各种致病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HIV抗体检测、耐药检测、X线检查等临床相关检查方法明确病情者;④HIV阳性;⑤择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类疾病患者;②认知功能障碍,配合度差者。
1.3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护理,具体如下。①成立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小组。选拔拥有临床护理经验5年以上的优秀护理人员成立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小组,连续调查、定期随访艾滋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一般资料,制定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措施,并定期评价临床效果。②提出健康教育问题。小组成员向患者讲解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于病情控制的积极作用,取得患者的配合。通过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对艾滋病存在的认知问题,重点统计患者的认知误区、盲区知识点,并且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③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确定。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问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问题库,主要涉及艾滋病临床症状、发病机制、病因、检查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并发症、传播途径及自我护理措施等。将以问题为基础的问题库知识点打印出来,免费发放给患者。④设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课堂。小组教学老师设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课堂,组织患者集中开展关于艾滋病以问题为基础的问题库的健康教育讲解工作,并对艾滋病临床诊疗和护理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指导患者基本的护理技巧,促进患者掌握艾滋病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⑤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执行预防、关怀同步的防控措施。与本市三甲医院联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咨询、问诊工作,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落实双向转诊工作,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免费为艾滋病患者进行诊疗,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宣传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患者表示人性化的关心,不歧视患者,告知艾滋病患者平时如何疏导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指导艾滋病患者用药治疗方法,并强调按时按量服药对于病情控制的积极意义,提高患者对于自身身体健康的重视,提高配合治疗依从性。另外,给予患者生活方式、饮食选择、睡眠管理、有效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和指导,给予行为干预,使艾滋病患者学会自身管理,全面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ESCA)评分。ESCA量表包括自我概念(8个条目)、自护责任感(6个条目)、自我护理技能(12个条目)、健康知识水平(17个条目)共4个评价项目,43个条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其中4分为非常像我;3分为有一些像我;2分为不确定;1分为有一些不像我;0分为非常不像我。总分172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遵医Frankl依从量表评分。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标准:1分表示拒绝、痛苦;2分表示不合作、不情愿;3分表示使用、冷淡;4分表示主动合作享受。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依从性越好。(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的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评分。SF-36量表由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共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8个项目,共36个问题,每个项目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ESCA评分、Frankl依从量表评分、SF-36评分相关计量资料以x軃±s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test分析(t值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ANOVAfollowedbyDunnett'stest)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ESCA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Frankl依从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艾滋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等途径传播[5],发病机制与感染HIV密切相关[6]。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能够大量破坏CD4+T淋巴细胞,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各种疾病(如恶性肿瘤)的几率[7]。艾滋病患者多伴随持续发热、虚弱、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和体征[8],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将引发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和黏膜损害、肿瘤等并发症[9],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艾滋病患者在确诊为HIV阳性后,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知,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较重,对待疾病呈现消极态度,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重视患者病情,患者接受度不高,健康教育效果不能令临床满意。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护理理论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的应用,将问题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为健康教育护理工作提供指导[10],有助于患者知晓艾滋病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本研究中,ESCA量表是评价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后的有效指标。Frankl依从量表是评价遵医依从性的有效指标。SF-36是评价患者健康状况的量表。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护理的患者,ESCA量表评分、Frankl依从量表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健康教育护理(P<0.05),证明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可以更为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自我护理能力、遵医依从性、生活质量。这主要是因为:①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提出关于艾滋病的问题,重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个人接受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②通过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问题库,将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集中在患者的实际问题上,可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③通过设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课堂,对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提高了患者的学习效率,并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能促使患者积极学习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④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执行预防、关怀同步的防控措施,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可全面帮助患者改善负性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提升患者的安全感和配合度,改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给予艾滋病术后患者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真华,周眉.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33):194-195.
[2]覃长松.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92-93.
[3]李慧,谢艳红,陈卓英.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6):150,152.
[4]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6):321-330.
[5]李润华,韩丽媛,潘晓红,等.我国部分地区MSM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9):773-776.
[6]周军,张红.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5):48-49.
[7]徐丽霞.PDCA循环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6):3041-3042.
[8]贾元和,苏丽娟.浅谈健康教育对艾滋病疾病防治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311-312.
[9]沈平,黄毅毅,蒋丽萍,等.钦州市钦南区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12):1456-1459.
[10]李冬玲,沈小洁,叶惠香,等.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4):5-8.
作者:申莹 单位:西安市第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