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摘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这一期间内,于我中心随访的70例糖尿病患者,先随机抽取出35例,将其设为A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其余35例,则设为B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干预,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后,B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与A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且B组FPG、2hPG以及HbA1c等血糖相关指标与A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其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遵医行为;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较长,需要极其漫长的治疗时间,不仅疾病容易反复,且并发症较多,发病后,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持续进展将会损伤到患者的血管、肾以及眼等多个器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1]。糖尿病发病的诱发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患者长时间不合理饮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其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当前临床并无该病的物效治疗药物或方案,患者只能长期服用降糖药物维持血糖水平平稳,但长期服药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加上病痛折磨,患者非常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降低其遵医行为依从性,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2-3],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与血糖水平的影响,现讲解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摘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这一期间内,于我中心随访的70例糖尿病患者,先随机抽取出35例,将其设为A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其余35例,则设为B组,开展全程健康教育干预。A组:女15例,男20例;年龄:46~79岁,年龄均值(58.13±5.82)岁;病程:3~10年,病程均值(5.62±2.89)年;学历:12例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及中专,7例大专及以上;B组:女17例,男18例;年龄:47~80岁,年龄均值(59.32±6.17)岁;病程:4~11年,病程均值(6.73±3.44)年;学历:9例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此研究已获我中心团队成员的同意,且经对比两组患者的病例信息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入组标准:所有入选者均经临床确诊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当中有关的糖尿病疾病诊断标准符合;均自愿参与此研究。排除标准:心脑血管患有疾病者;高血脂症者;恶性肿瘤者;精神、认知或语言方面有明显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

1.2方法

A组开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以口头介绍、文字图册发放、提问以及幻灯片播放为主,时间不限。B组在A组的基础上再开展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内容为:(1)干预评估和教育:患者干预后,护理人员详细查看其病例资料,主动与患者沟通评估其基本情况、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需求,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程度,先向其讲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再开展血糖检测、药物使用、饮食指导以及适量运动等知识的健康教育,此外,还需要向患者介绍家庭医师、护士等;最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2)心理教育:糖尿病的治疗周期都比较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负性情绪,加重病情,对疾病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心理状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患者在心理方面的诉求,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与鼓励,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3)用药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所用降糖药物具体的服用时间、方法、用量、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教会患者观察药物服用之后的不良反应症状与疗效,并告知其严格遵医服药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对注射的部位与剂量进行明确,让患者学会正确使用血糖仪,提高其血糖自我监测能力;向患者普及疾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与对应的处理措施,例如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症状与处理对策。(4)饮食健康教育:指导与监督患者对热量的总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总热量当中的中脂肪以23%左右为宜,碳水化合物维持在58%左右,蛋白质维持在13%左右,提醒患者合理补充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粗粮,尽量减少食盐与酒类的摄入,含糖量食口禁止食用。(5)运动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运动疗法,在控制血糖,改善心肺功能以及帮助体重恢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醒患者适量运动,但运动需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以自身的耐受力为宜,禁止空腹运动,运动时间选择在餐后半小时后为佳,每次运动20~30min,每周3次,期间带好饼干与糖果,所着衣物改善量宽松,以免发生低血糖。(6)随访健康教育:患者干预后,由专业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其进行3个月的随访,第1个月,以电话随访形式对患者的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情况进行了解,并依据患者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每周1次;第2~3个月,同样以电话随访开展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如有必要则上门随访,每月1次。

1.3指标观察

干预前后,采用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遵医行为,项目主要包括血糖水平的自我监测、遵医用药、运动情况、饮食控制及定期复查5项,最高分为75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遵医行为越好。干预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1.4数据分析处理研究所得数据均以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相关数据选择(_x±s)代表,以t检验组与组的差异;计数相关数据选择[n(%)]代表,以χ2检验组与组的差异,P<0.05时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

干预前,B组遵医行为评分(45.15±3.71)分与A组的(45.22±3.59)分对比无显著差异,t=0.0958,P>0.05;但干预后,B组评分(66.15±3.69)分与A组的(57.64±3.28)分相比明显更高,t=12.1884,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

干预前,B组FPG(9.29±1.36)mmol/L、2hPG(13.27±2.18)mmol/L以及HbA1c(8.83±1.32)%与A组的(9.23±1.41)mmol/L、(13.25±2.21)mmol/L及(8.81±1.34)%相比无明显差异,t=0.2165,t=0.04565,t=0.0751,P>0.05。干预后,B组FPG(7.11±0.76)mmol/L、2hPG(8.67±1.04)mmol/L以及HbA1c(7.12±0.75)%则显著低于A组的(8.39±1.71)mmol/L、(10.32±1.45)mmol/L及(7.94±1.08)%,t=4.8367,t=6.5384,t=4.4097,P<0.05。

3讨论

糖尿病具有病情反复发作的特征,目前来说,临床上还未研究出可以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大多数患者都需要长期接受治疗甚至是终身治疗,且病程越长合并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越高,所以这种疾病本身并不可怕,但疾病引发的并发症危险程度却非常高,如心血管类疾病,特别是冠心病,是危及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在糖尿患者中约有80%均死于冠心病,所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关键[4]。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病与患者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而疾病治疗效果除了受到患者饮食、生活影响外,与患者的遵医行为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严格遵医用药,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健康饮食、规律生活十分必要,而在以往的常规健康教育干预中,缺乏针对性,灵活性也比较差,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临床应用并未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5]。而全程健康教育则是一种研究性、计划性、组织性以及针对性更强的干预模式,该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度、文化水平、理解与接受能力,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教育,更好的满足不同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完全接受与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遵医用药,改善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6]。在本次研究中,干预后,B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与A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将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疾病,可以从心理与行为上对患者进行指导,让患者充分了解遵依用药、适量运动以及健康饮食方对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从而主动遵循医生嘱咐,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适当的进行运动,严格控制自身饮食结构,并将干预延续至院外,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干预后,B组患者的FPG、2hPG及HbA1c水平与A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全程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中,通过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全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使得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增强,对其血糖水平控制效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且在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随访与指导,让患者在家中也能够得到专业的健康教育指导,将健康教育贯彻到患者血糖控制的全过程,血糖控制效果也更令人满意。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更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翟莹.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4):255-256+259.

[2]吕爱艳.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日常自我护理中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0,15(14):147-147.

[3]袁海芳.科学化、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7):150+153.

[4]何茜,陈芳.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0):169-170.

[5]朱婷.基于健康信念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9,14(06):266-268.

[6]夏丽,李玲.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245-247.

作者:努尔亚古丽·买买提 杨柳 单位:克拉玛依市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