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县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前,县城的公立高中均有早晚自习,学生在校时间增加。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穿插在心理咨询室的扩建和心理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同事给予了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也不负重众望,探索出一些适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项路径,研究了我县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结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然后,提出了建构县城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完成,三个方面,五个结合”的操作模式。研究证实:我县高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必要,而且可行。
关键词:县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当代社会,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尤为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随着新教育改革理念的提出,我们学习了大量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研究。作者基于心理健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而提出本课题,主要研究分析本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近两年,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关心指导、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众多教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校课题组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最终取得了可喜成果。[1]2016年9月-2019年6月,我们以我校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大量的心理量表和问卷调查,建立健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多渠道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定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时,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全方位渗透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实践,总结经验,形成了以下成果:
1.“阳光心语”简报集锦。阳光心语简报自开办以来,便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简报里的心理小知识,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消极心态,还纠正了他们之前对心理学的一些误解,让学生放开了思想包袱。学生再去个体咨询时,心态自然放松,不怕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挤了。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该校本教程凝结了众多教师的心血,是教师反复备课、磨课修改后,精心选取的12节心理课,也包含了对新生适应的班会课和和入学适应讲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方案等。今后,我们还会在磨课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完善校本教程。[2]
3.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集(以班为单位,一个班级一个档案盒)。每年九月,新生开学时,学校都会为每位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且在新生中排查心理危机学生。在学生个体咨询时,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能够有效帮助心理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整体状况、家庭教养方式、自身气质性格等,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建档工作纷繁复杂,我们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较健康,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焦虑、孤独、敏感多疑等不良情绪,还有一些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入学适应不良现象。[3]
4.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锦。负责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另有几名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教师,作为我校心理咨询室的兼职教师。心理教师根据值班制度,保证心理咨询室定期规范开放,并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困惑,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不仅是面对面咨询,学校还安装了心理信箱,申请了心理咨询QQ,发挥了心理信箱和网络咨询的作用。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或家长不便前来当面咨询的,信箱、邮箱、QQ、微信等便成为他们个案咨询的有效方式。咨询的教师为学生做好记录存档。其中,“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个案咨询报告“获得2017年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4]课题的完成只是另一个新的开始,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还任重道远,要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运用,我们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此外,我们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学校存在升学压力与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矛盾,而怎样找到解决此矛盾的平衡点,还需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5]
参考文献:
[1]晋海青.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J].学周刊,2020(1):175.
[2]杜玉霞,杨书丹.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德育指导策略[J].黑河教育,2019(12):18-19.
[3]许凌燕.关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59-60.
[4]王得祥.高中德育工作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华夏教师,2019(9):5-6.
[5]刘晓琴.高中心理教师的角色职能分析与解读[J].心理月刊,2019(8):47.
作者:李美华 单位: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