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传统养生和高校体育教学的概念内涵,对高校体育发展融合传统养生的前景与意义进行辨析,结合实际现状,探究高校传统养生体育课程暴露的发展缺陷,并进一步构想高校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优化设置对策,提高学生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传统养生;体育课程;健康教育
中华民族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富饶国度,传统体育文化同样源远流长。但在目前快节奏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许多传统文化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养生术文化就是如此。然而,养生术在改善人体体质、强身健体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对当前较为普遍的亚健康问题也是有着重要作用的。鉴于此,对养生术的传承和发展是必须给予充分重视的。传统养生体育侧重于强调身随心动,动作安全性较高,锻炼效果较好。从相关调查数据来看,不少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中已经开设了传统养生体育这一门类。不过,养生体育发展年限较短,教学模式完善程度不高,教学方法相对较为零散,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高校民族传统养生教育问题,显然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教学问题。站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视角而言,传统养生体育也属于较高层次的体育教育,可以有效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我国养生文化和高校体育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一、传统养生与高校体育教学概念与特色
1.传统养生与高校体育教学概念内涵目前,我国的科技文明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面对世界文化交流冲击,我国也开始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融合,吸收其他文化的优势,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传统养生,实际是指以意识教育带动人的身体运动,达成调和气血、打通经络,增强体质的目的。高校体育教学引入传统养生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高等体育教学中的新风尚。高校的体育教学仅仅是在特定阶段对学生予以引导教学,启发学生对于运动的热爱,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动素质。
2.传统养生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的特色传统养生注重身体内部的调理,力求通过对身体内部的锻炼实现增强体质、改善体能综合素质的目标。竞技体育则较为侧重发掘人的潜能,很容易在运动中出现损伤等问题,反而对学生成长发展有一定的损害。高校传统养生文化教学在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配置更加完善成熟,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基础都相对更为丰厚。高校需要充分调动自身已有的教学资源,大力弘扬传统养生文化,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涵。传统养生在我国发展时间相当漫长,是先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积极继承和再创造。
二、传统养生对高校体育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
1.有效改善大学生亚健康问题目前社会发展节奏较快,各种新兴科技产品应用广泛,导致不少大学生因为不良生活作息、使用科技产品过度等面临亚健康问题。站在中医视角而言,亚健康问题出现的根本成因是人体正气不足,风邪湿气入侵,导致气血凝滞等问题。传统养生体育就是在训练过程中,疏通血脉,畅通气血,保障人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传统养生体育不单单能够有效预防和对抗疾病,同时对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也是一大有力的改善举措。譬如高校体育教学设置较多的传统养生体育项目——太极拳,它的训练方式非常平和、温润和放松,不主张让人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大学生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无需消耗过多体力,精神也不必绷得过紧。大学生在繁重的课业生活之外,学习训练打太极拳,不仅有助于强身健体,更能够舒缓情绪,避免负面情绪积压。再者,传统养生体育相对而言能够有效控制神经活动,避免动脉血乳酸含量过高,提高新陈代谢效率,提高肌体活力,赋予大学生更好的精神风貌。不难发现,传统养生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大学生亚健康问题是有益无害的。
2.有益于培养学生长期性的体育锻炼习惯当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日常都忙碌于学习工作,对体育锻炼的态度非常消极,很多人都没有长期性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终生体育”的运动习惯和观念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是社会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生力军,让大学生形成体育活动与日常生活融合的基本思维习惯,并积极参与其中,对整个社会的全民健身氛围塑造也是大有裨益的。仅就内容而言,传统养生体育与人们的起居、饮食、健身等日常生活细节息息相关,很容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站在实际行动视角来看,传统养生体育必须与时间季节、动静协调等充分柔和。即便是从切实的功效评价角度而言,传统养生体育的太极拳、五禽戏等等活动,对于增强人体抵抗力,避免患病等是有显著积极作用的。事实上,从我国古代开始,传统养生体育就成为了我国人民保障自身身体健康、疏导自身心理健康的体育活动。结合相应的问卷等调研结果而言,不少高校学生普遍反映出,在参加传统养生体育锻炼后,消化能力、胃口等都有了明显改善,整体的新陈代谢效率也较之前更好,个人的气色、运动能力等都大有改观。
3.保健与养生对精神面貌的改善作用事实上,传统养生思维不仅仅是只有针对增强人身体素质的内容,同时也涵盖了不少与我国中国古代哲学相关的处世哲学思想。这对于个体的精神养护和引导,无疑是更加重要和关键的。鉴于此,高校的体育教学需要同时注重动作教学和理论知识教学,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思维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体育运动心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热爱运动。综上所述,我国传统保健养生方法对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精神等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价值,引入我国传统养生体育教育,是改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
三、高校传统健康养生体育教学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1.高校对传统养生体育较为轻视民族传统养生体育在国内高校依然属于较为简单的课程方向,基本上只有体育院校才会开设这一课程。不少高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教学抱有偏见心理,认为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是适应于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没有认识到它对于大学生强身健体和养生意识、体育习惯培养的积极作用。不少高校仅仅是将民族传统养生体育列为一门选修课,不将其作为必修课,且在内容安排上,体育运动种类非常有限,多半还是武术、太极拳等传统运动项目,没有拓宽运动类型的边界。
2.理论教学时长不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养生体育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庞大的教育传承体系。尽管目前已经开始有不少研究者对其中的部分实践方法开展研究,但显然还谈不上全面系统和完善的养生体育研究。而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时长受到明显的压缩,高校传统养生体育课程普遍以动作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为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出理论教学在传统养生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尽管这种安排能够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对大学生的基础性养生体育教学,但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养生观念,是存在明显的教学缺陷的。
3.对传统养生健康文化宣传力度不足尽管传统养生体育课程在全国部分体育馆与高校已经实施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教学,但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其依然处于缺位状态。总体而言,课程教学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集中性矛盾,譬如仅仅关注外在的功法技术,强调以功法技术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运动热情,却未能把握好养生体育真正能够越过时间限制,始终散发着独特光彩的根本原因——养生文化内核。这种徒有其表的教学宣传势必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对养生体育课程的兴趣,自然也就无法达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发展的目的。鉴于此,在未来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回到传统养生体育的本源,真正宣传出传统养生体育的文化魅力。
4.传统养生健康体育项目缺少创新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流,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冲突、碰撞与融合已经在所难免。当前西方所倡导的现代健身体育占据了国内体育运动的主流,且普及程度远远超过我国传统养生体育。尽管我国传统养生体育在锻炼效果、精神内核等方面也与现代文化存在一些彼此契合的内容,但传统养生体育项目的创新大大落后于西方体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养生体育项目开发的困境事实上也揭示出了当前我国传统养生体育文化发展较为迟缓,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的现状,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四、优化高校传统养生体育课程设置的具体对策建议
传统养生体育和高校体育教学融合是未来国内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新课改的必然要求。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优化学生身体素质强化都是有明显积极作用的。要实现教学改革,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终身体育运动观念高校体育响应新课改,必然要对当前存在的不足予以调整和弥补。引入传统养生体育,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观念,塑造全民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也是高校体育教学亟待攻克的一大难关。高校体育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应当在关注学生自身兴趣、身体素质等基础之上,开展传统养生体育教学,传播优良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将传统养生体育作为自身的终身体育运动选择。
2.积极创新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和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顾及到学生个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针对性地设置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高校教学资源较为丰厚,应当采用视频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教师也要关注养生问题,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合到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创新应当保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用,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和学习。
3.构建适宜于传统养生体育的教学体系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的综合结果来看,我国传统养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依然占据着相对偏低的比例,且大部分都是以太极拳为代表的选修体育课程,不能发挥出传统养生体育的精髓。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前国内高校仍未形成适宜于传统养生体育的专属教学体系,无论是课程目标、内容的设计,还是教学形式、方法与评价的安排都存在诸多不足,与传统养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要求有所脱节,更遑论形成专业学科。传统养生体育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历经了几千年历史验证,足以证明其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和功能。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传统养生体育文化教学体系,既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我国特色体育文化的手段,也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从这一层面而言,其教学体系建设是具备理论与实践两重意义的。首先,传统养生体育教学应当采用公共体育课和专业体育课同时开设的课程设置方式,根据学生运动基础、身体素质等差异,将学生分配到不同门类的课程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实践,加深学生对传统养生体育文化的了解。其次,以现代科学手段,围绕体育学科特点让学生对传统养生体育教学内容建立起全新的认识,循序渐进地学习传统养生体育知识。
4.发展传统体育项目,重视拓展外延传统体育项目毋庸置疑是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的,在高校日常体育教学中自然可以充分引进,并以日常活动组织的方式,为学生身心健康提供有效支持。目前,部分高校内部就开设了武术协会、武术社团等等,就意在让学生认识传统养生体育的魅力。而传统养生体育内容繁杂,高校体育教学应当有选择地进行筛选和教育,整合当论,确定与当代大学生最适宜的教学方式,并结合有关科学理论,鼓励学生积极自主的运动,维护身体健康,为未来的奋斗和发展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素质全体和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对传统养生体育的传承是全民终身体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高校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肩负起这一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楠.传统养生与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128-129.
[2]刘永峰.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2):69-71.
[3]王玲玉.12周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冥想状态时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4]陈源敏.对青年优秀太极拳运动员想象练习脑电变化特点的初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5]王瑞元,苏余生主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87.
[6]权黎明.长期练习24式太极拳对中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05):68-74.
[7]姬瑞敏.24式太极拳运动对中年女子练习者的脑电波以及情绪变化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6):121-126.
[8]胡涵韬,向伟.健康中国视阈下湘西地区传统养生功法传承及区域健康促进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12:15-18.
作者:宋海霞 宋海燕 单位:湘潭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