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老子人生观健康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老子人生观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老子人生观健康教育论文

一、老子人生观

(一)柔弱不争

“不争”二字先后多次在《道德经》一书中出现,老子所谓“不争”,并不是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的消极人生观,而是一种“为而不争”的崇高境界。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的“不争”是指人生应如上善之水,处众人所恶之地,先利万物而后不争。讲的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体现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子有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的“不争”既是一种有曲折才有圆满,有弯曲才有伸直,有亏才有盈,又是不四处显摆,不自以为是,不居功自傲,不自吹自擂的人生处世哲学;老子有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所谓“为而不争”,就是说“为”要从“不争”的境界出发,这种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为而不争”的精神充分体现了老子高尚的人生观。当思想到达这种境界的时候,不仅是对自己内心修养进行要求,更是对生命状态的高度要求。

(二)崇俭节欲

告子曰:“食色性也。”人生而有欲求,这是无法否认的自然规律。欲求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力,也是造成人类社会各种乱象的根源。在如何正确对待欲求的问题上,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充满了智慧。老子就提出了“崇俭节欲”的思想。“崇俭节欲”,不是病态地节俭和绝对地根除欲求,不然老子也不会主张使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的“崇俭节欲”是在肯定个人衣食住行的必要之欲的同时,强调不过度地消费,反对不知足的贪欲。老子提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他想告诉世人,名利、财富、得失哪一项都没有自我重要。他认为执着于名利场的人,只会耗尽精神,费尽心机,失去自我。这种人积藏的财物越多,实际上失去的东西就越多。老子认为理想的人生应该是“为腹不为目”。“腹”是内在的自我,“目”则是一切外在于自我的感观世界。蒋锡昌《老子校诂》曰:“老子以腹代表一种简单清静的生活,以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其结果竟至‘目盲、耳聋、口爽、发狂、行妨’之生活。明乎此,则‘为腹’即为无欲之生活,‘不为目’即不为多欲之生活。”所以说,老子的“崇俭节欲”只是要节制过多的欲求,即“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三)知足常乐

老子所谓“知足”,不是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消极人生观,而是一种自知之明、自我满足的人生幸福观。人能够做到知足,是一种智慧和境界的体现。老子对待“贪欲”的态度是:“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贪得无厌。不知足常常会招致灾祸,带来不幸。所以,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能永远地感到满足。老子认为,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就能“知足者富”,“知足不辱”。此外,老子所谓“知足”,还是“功成身退”的人生大智慧。老子鞭辟入里地阐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通过极简的语言揭示了物极必反的规律。不知足只会月盈而亏,满必招损。因此,人们应当“去甚、去奢、去泰”,要有“功成身退”的魄力和气概。“知足”是老子的人生观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它有益于人们理性地对待外界的物质诱惑,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利益得失,是帮助人们获得真正幸福的简单便捷途径。

二、老子的人生观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果人们不去争,就不会有什么过错,所以也不会招致批判,更不会给自己带来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对于大学生来说,老子的不争思想有着重要的启示。大学就是一个微缩的小型社会,不论在课业、个人能力的施展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都需要学生去竞争。因而,大学生活的竞争性集中体现在三个领域:第一,在学习方面,担任班干部,拿奖助学金,评优评先;第二,在个人发展方面,加入学生会,加入社团组织;第三,在社会交往方面,拓宽朋友圈子。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竞争,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结果只要稍不如意,就产生抑郁、悲观、消极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四年是学知识、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是为迎接社会这个竞争更为激烈的舞台而养精蓄锐的关键时期。荣誉、地位、权利虽然诱人,但是学生的生活中心应侧重于抓紧这宝贵的四年时间,充分利用大学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扎扎实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如果大学生能够明白老子“为而不争”的道理,就能理顺学业与权利、荣誉的关系,就会淡然面对竞争的失败。

作者:王培敏 蔡文芬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