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不同学生对待就业的态度,由于接受学校教育的程度,以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就目前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眼高收低,挑剔心理严重

高校学生受到所谓“毕业即失业”和“没房没车搞不定丈母娘”等不健康言论的误导,在刚踏入社会之际,幻想以最快的速度,争取高待遇和高薪酬。在选择工作时,以薪酬和待遇作为选择职业的权衡标准,而忽视了职业发展的前景。企业的招聘,除了对岗位学历标准有一定的要求,还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工作经验,而高校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工作经验欠缺,加之挑剔心理严重,眼高手低的就业态度必然与企业的标准要求冲突。

2、心态不稳定,跳槽现象频繁

出于学生工作经验不够的缘由,学生刚开始参加工作时,企业提供给学生的职位、工资、待遇水平可能不是很高。某些心态不稳定的学生,认为跳槽至其他企业,同样能够在同等职位工作,并且工资和待遇水平相仿。对于企业而言,学生的频繁跳槽行为,无益于学生工作经验的增长,假若学生在工作一两年后,工作经验依然停留在毕业时的水平,必然成为社会淘汰的对象。

3、好吃懒做,毕业后啃老

“啃老”是针对青少年的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青少年在具备参与工作能力后,不愿意参加工作,直接从父母手中索取生活的费用。毕业后的高校学生群体,也存在部分“啃老”的现象,尽管不是非常普遍,但依然有必要加以重视。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基于高校学生就业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可归纳为工作技能不合格、个人素质品行低下、就业观念不正确几点,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围绕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立足自身”的心理教育

高校学生就业,是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行为,学生对就业单位环境、工资、福利、劳动强度等提出要求的同时,就业单位要求学生的学历、成绩、技能、素质、道德等,与学生所提出的就业要求互相匹配。眼高手低。挑剔心理严重的学生,其就业心理最为关键的症结点,在于没有意识到就业双向选择的重要性,“一厢情愿”地认为就业单位有必要满足自己所提出的就业要求,而没有客观端正对自身学历、成绩、技能、素质、道德等条件的认识。笔者认为,高校围绕就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引导学生端正对就业“双向选择”的认识,让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剖析自身的学历、成绩、技能、素质、道德等条件,检验是否与用人单位提出就业标准相匹配,如果低于用人单位的标准,则需要适当降低对就业单位环境、工资、福利、劳动强度等的要求,重点扭转学生一味追求“工作环境优越”、“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工作时间不长”等不健康的就业心理。

2、“脚踏实地”的心理教育

高校学生就业经验不足,在刚开始参加工作时,一般不能够马上“位居高位”,并获得可观的薪酬和福利,而需要学生从适合本身知识、经验、技能的工作开始入手,按部就班地做好本职工作,腾出供以就业单位考察本身能力和素质的时间,再争取晋升。针对高校学生就业时“心态不稳定,跳槽现象频繁”的问题,“按部就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重点强调“脚踏实地”的重要性。那么,学校应该如何稳住学生的就业心态?笔者建议: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可邀请已经毕业,并在工作单位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将就业稳定和就业成功捆绑在一起,为在校学生剖析“就业稳定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搜索当今社会中由于心态不稳定,频繁跳槽后最终一事无成的就业案例,作为反面教材,向学生敲醒警钟,让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尽可能避免走“盲目奔波”的冤枉路。

3、“勤劳奋斗”的心理教育

很多学生从读书到毕业,家庭基本为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尤其是单身家庭,一般情况下父母仅要求儿女以读书为己任,没有提出任何额外要求。在相对安逸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学生往往缺乏“勤劳奋斗”的心理,没有提前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诸多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通常会将“勤奋工作”作为筛选条件之一,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端正品行”、“吃苦耐劳”、“奋斗拼搏”等优秀品质,让这些优秀品质在学生心理扎根。笔者建议:在学生尚未踏入社会之前,学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为企业在提供招聘实习生的在校平台,企业在为学生支付一定标准的薪酬后,根据学生在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学校汇报学生的实习成绩,譬如在职的工作态度、工作经验等,学生则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作为衡量学生综合成绩的标准之一。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潜意识中,逐渐适应真正的就业环境,而不至于在毕业之后,由于不适应工作环境,而选择逃避现实。总之,勤劳奋斗的健康心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具备独立的人格,方可避免“好吃懒做,毕业后啃老”的尴尬就业局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表现为“眼高收低,挑剔心理严重”、“心态不稳定,跳槽现象频繁”、“好吃懒做,毕业后啃老”等,针对该现状,文章提出了“立足自身”、“脚踏实地”、“勤劳奋斗”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时,可将以上的方法作为理论层面的参考借鉴依据,但同时需要紧扣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基于本身教育实践,予以灵活地参考借鉴。

作者:张费铭 单位:无锡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