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创建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创建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创建思路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事件越发增多,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于2011年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基于这一文件精神,各高校已逐步建立了由校、院(系)、班级组成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意义

建立和完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能够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减轻高校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重任,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辅导需要;能够使各院系结合本院系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充分发挥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主体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迅速开展辅导工作,从而可以将一些问题尽早解决,避免事态严重化;能够更好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现状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但是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不够到位,高校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1硬件设施不足,经费投入太少

目前很多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仍然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致使心理辅导工作不能得以很好的开展。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虽然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但是这些场所大部分非常简陋,布置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建设,缺乏基本的专业设备,如沙盘、宣泄器材、放松仪器等,并且这些场所常常缺乏保密性和隐秘性,很难给予前来咨询的学生以温馨感和安全感,难以实现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功能。除了场地不足之外,经费投入也太少。大部分高校倾向于重点建设校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经费投入却非常少,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一般都没有独立的经费支持,即使有专项经费,也远远低于相关标准,从而制约了它的建设和发展。

2.2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应该由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心理辅导员、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组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只有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在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其他人员参与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心理辅导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故需要对提供心理辅导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而在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主要是由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等工作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服务,他们大部分没有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且基本上都不是专职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缺乏专业知识、心理辅导的实践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大多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2.3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基本规章制度已建立,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结合院系的现状和学生特点来制定,从而导致心理健康辅导站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和发展。心理辅导作为一门专业性和私密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规章制度去进行规范。

3加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建议

3.1明确工作内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明确工作内容:要结合本院系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适合本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活动,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要负责本院系学生的日常咨询工作,并对其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情绪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或及时向其辅导员和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反映;要有计划地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协助学校心理教育机构,做好问题学生的危机干预工作,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2加大硬件设施和经费的投入

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置专用的场所用于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并按照心理咨询室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站,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满足个人谈话和咨询的需要。在院系学生工作经费中,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专项建设经费,专门用于辅导站的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和学院要逐步加大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全面发展。

3.3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规章制度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主要由心理辅导员负责具体事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成员维持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日常运行,其他成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作为站长,要认识到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要提高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并鼓励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参与它的建设。心理辅导员要积极和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并及时把学生的相关心理情况向他们进行反馈,与他们一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辅导站可以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然后以他们为主体去尝试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一些高校在院系设立了心理拓展协会,可以将其纳入到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充实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力量。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创新工作方法,将一切可以利用资源全部纳入到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建立“多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在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工作的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规范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促进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

3.4加大培训和宣传的力度,推进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

要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成员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对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综合专业知识系统培训,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长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知识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站成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心理健康辅导站,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一起来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心理辅导员是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具体事务的负责人,是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院系学生工作中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心理工作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推进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提升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是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有利于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要明确心理辅导员的职责和定位,要建立完善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和进修制度,要为心理辅导员搭建交流和实践的平台,要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要推进心理辅导员的自我成长。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要建立心理辅导员的专业资格准入机制,如要从事心理辅导员工作必须具有心理学学科背景,或者必须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健全和完善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必然趋势。当前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在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场所不足、设备缺乏、专业师资力量不够,等等。但是,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这些问题和困难都会逐步解决。各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打造适合本高校本院系的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

作者:江伟1 刘珊珊2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 江西科技学院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