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同伴教育对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同伴教育对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同伴教育对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高自杀率等特点。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患者及家属缺乏及时、长期性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是抑郁症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伴教育亦称同辈教学、朋辈辅导或同辈辅导,是指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而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利用朋辈的影响力在彼此之间传递健康的知识、观念,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同伴教育者的正面暗示作用、积极榜样力量、主动交流分享,有利于患者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生活,主动参与自我管理。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本院心理科对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采用同伴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ICD-10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复发性抑郁障碍住院患者,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出院后能够进行电话联系,自愿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并填写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严重心、脑、肾等重大躯体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者。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干预过程中有4例患者更换电话号码,无法取得联系,总体样本脱落率为2.22%)。观察组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18~67岁,平均(57.5±11.2)岁;文化程度:小学13例,中学53例,大学20例;病程6~408月,平均(48.48±89.17)月。对照组90例,男35例,女55例;年龄21~69岁,平均(56.5±12.1)岁;文化程度:小学11例,中学52例,大学27例;病程6~480月,平均(53.77±87.09)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住院时由患者的责任护士进行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并赠送有关抑郁症健康教育手册。出院后每半个月至1个月门诊随访、复查1次,参加科室定期举办的抑郁症相关健康知识讲座,并通过QQ群、微信群接受相关宣教知识,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由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分别进行电话访问各1次,解答患者的疑问。

1.2.2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以同伴教育。

1.2.2.1同伴教育者选拔与培训同伴教育者:选择痊愈出院后的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完全恢复,并为人热情,愿意承担同伴教育者的角色;有较强的理解、沟通和组织能力。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2名主管护师组成同伴教育小组,先对6名同伴教育者加以培训。培训期为2周,共4次课程,每次课程1~2h。培训内容包括:抑郁症相关知识,如抑郁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健康教育方法,如抑郁症的自我管理、参加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同伴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培训后经同伴教育小组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同伴教育者。

1.2.2.2同伴教育活动的实施科室提供同伴教育活动室,活动周期为8周,每周活动1次,每次2h。采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成6个小组,每组15例由1名同伴教育者负责。活动内容包括抑郁症基本知识(包括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的学习和自我管理(包括自我情绪调整、坚持遵医嘱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并把自己当成活教材,指导患者如何将抑郁症自我管理知识与本人的成功经验相结合。每次活动规定1~2项内容,对主要的活动议题进行讨论或学习,并记录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活动现场有1名医护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和提供咨询。患者在出院前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在患者出院后由同伴教育者每隔l周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1次,为期半年,解答患者的问题,提供相关咨询和指导,并在下次访问时检查其掌握情况。同时,同伴教育者与患者间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群及会面等各种方式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如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则由同伴教育者收集相关信息,并反映给同伴教育小组。经同伴教育小组讨论协商后,针对健康教育薄弱环节进行相应干预指导,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同伴教育者,并将资料整理归档。

1.3评价方法

1.3.1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国内同行研究报道,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HAMD和HAMA量表各有14个条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即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极重度4分。病情越轻,总分越低;病情越重,总分越高。由2名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交叉评定,评定时间为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各评定1次。

1.3.2抑郁症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行设计抑郁症健康知识知晓测评表,研究者邀请5名相关领域的专家(1名精神科主任护师、2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及2名资深主治医师)参与制订。测评表共有13个条目,包括: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所服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其副作用,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擅自停药、换药的危害,预防抑郁症复发的措施,保证充足睡眠的重要性,碰到困难能寻求亲友帮助,出院后需要复诊,能面对现实并做到有规律地生活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抑郁症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由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自评。

1.3.3治疗依从性参考Morisky推荐的评价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方法,反复咨询精神科专家后,制定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包括药物治疗、社交活动、运动、病情监测、自护行为5个条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越好,依从性越高,由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自评。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概率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同伴教育应用于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传统的健康宣教只是健康知识的单向传播,缺少受传对象的信息反馈和主动互动,理论性过强,易造成患者抵触情绪,效果差,操作性不强,难以达到有效改变健康行为的目的。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将同伴教育用于居民生活方式干预和部分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收到较好的成效。同为抑郁症患者的同伴教育者,面对同样困扰自己的健康问题,同伴教育活动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一个彼此分享经验、沟通交流的平台。同伴教育者对同伴教育对象进行督促、指导和鼓励,相互提醒服药、督促定期门诊复查、共同制定活动计划等活动,形成良好的氛围,增加了抑郁症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由于同伴间的关爱和鼓励,使同伴教育对象提高了治疗自信心。

2.2同伴教育提高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同伴教育作为一种行为干预的策略和教育形式,包含特色的交流渠道、沟通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患者学习知识的热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认识到抑郁症的危害,主动实施健康行为,改善控制状况,应用积极应对方式提升教育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但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降低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接受教育6个月后抑郁症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相比,采用同伴教育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地配合抑郁症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黎黎 叶雪花 吴满花 单位: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