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4例实施健康教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并知情同意。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

当前,临床上多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损伤[1]。但是,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及介入治疗的正确认识,加上受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极易影响其治疗依从性,需辅以良好健康教育[2]。本文以74例实施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4例实施健康教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并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者;存在介入治疗禁忌证者。干预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3±4.2)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7±4.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观察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主要是告知患者介入治疗方法、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术后形成健康行为习惯等。干预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入院第1天,做好入院指导,常规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全面评估其生理、心理健康程度;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提升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消除不良心理;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消除其陌生感与不安感。(2)入院第2天,对患者实施术前麻醉评估,告知患者及家属介入治疗的重要性、优势、目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指导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良好心理状态对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促使患者以平稳的情绪迎接治疗。(3)针对不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以安排其在入院后第2天实施介入治疗,术后实施心电监护,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术后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指导其进行适量的术侧肢体活动,以免出现并发症。(4)术后第2天,确保患者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后,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早期下床活动;全面评估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介绍介入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告知相应处理方法。指导患者术后食用流质食物,并逐步过渡到普食,多使用新鲜蔬菜和水果。(5)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出院指导计划,主要包括出院后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心理调节方法、自我控制方法等,指导患者定期来院复诊。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以自制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量表、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提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越好。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对比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41<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常见护理模式,主要是以时间为横轴,以具体的护理措施为纵轴,切实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形成的一个标准化流程[3]。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有序的护理服务,从而减少护理差错,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介入治疗是临床上常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且介入治疗过程中辅以良好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及介入治疗的认识,从而改善负性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其认知水平,还有利于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行为,帮助其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利于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本文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将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全面贯彻到自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每一个护理措施中。通过实施临床护理,明显改变了患者对护理计划及目标的认识,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提升了治疗及护理满意度。此外,还明显提升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理差错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4]。结果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且有利于改善护理满意度。此外,本文结果还显示,干预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显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瑾瑜.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围介入治疗术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3):243.

[2]刘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3):170,163.

[3]杨海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0(3):159-160.

[4]窦欣悦.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34-236.

作者:劳素银 王雪珍 黄妙琴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