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健康教育模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健康教育模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健康教育模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以下简称哮喘患儿)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中的运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6—8月在超声雾化吸入室进行治疗的2~5岁哮喘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登记号码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的治疗、单向性健康教育模式。以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情况、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哮喘患儿对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小儿支气管哮喘;超声雾化吸入;护理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而实施健康教育是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以下简称哮喘患儿)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实施健康教育中,具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教育效果以及护理效果有较大影响[1]。2016年6月我科试将互动健康教育模式运用在哮喘患儿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经无锡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6年6—8月在超声雾化吸入室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杨锡文主编的第六版《儿科学》中哮喘的诊断标准,首次在我院超声雾化室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年龄2~5岁。排除标准:有严重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患儿。患儿家长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根据登记号码的单双数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3.4土1.3)岁;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平均(3.2土1.4)岁。两组一般资料、雾化吸入装置、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自入超声雾化室后,由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和较好沟通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同时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采用一对一的治疗、单向性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原因、病情变化规律、疾病转归及呼吸肌锻炼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自行设计健康教育及满意度调查表,当患儿再次来院时或通过电话(或微信)回访完成调查表。观察组患儿进入超声雾化室后3~5例组成一组,边玩游戏,边由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和较好沟通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对照组一致,护理人员在患儿玩耍过程中与患儿及家长互动,并指导家长协助完成治疗,这是一对多的健康教育模式。同时建立“喘宝宝微信”平台,延续院外护理服务。

1.3临床观察

(1)两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情况: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的患儿为主动型;治疗中有紧张、害怕情绪的患儿为畏惧型;不愿接受治疗,在家长及护理人员强迫下进行治疗的患儿为强迫型。(2)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分为掌握并执行、部分掌握和未掌握3种。(3)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观察组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0%(5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人员与患儿游戏互动,可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小儿支气管哮喘因为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症状,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雾化吸入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的病变部位,不仅可以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并改善通气,还具有用药量少、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控制哮喘发作的主要手段[2]。由于儿童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在生病就医治疗时会出现不同程度医疗恐惧,这些恐惧降低了患儿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特别是2~5岁的哮喘患儿,其情绪越紧张,咳喘就越加重[3]。传统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是由一名家长带着患儿进入雾化室,由一名护师执行雾化治疗,同时进行健康教育;一个陌生的环境、雾化器发出的噪声、加上疾病引起的不适和用药的恐惧很容易使患儿产生焦躁情绪而出现苦恼、逃跑、哭闹、拒绝配合的现象,最终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完成治疗。观察组通过护理人员组织患儿玩游戏的形式,缓解患儿紧张、恐惧的情绪;通过小组集体治疗的形式提升“榜样效应”,缓解患儿对治疗的恐惧和对医疗环境的恐惧;从而使患儿愉快地配合完成治疗。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互动,以促使家长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有调查显示,当患儿出现紧张、哭闹时,家长对外界信息的接受率往往低于30%,“喘宝宝微信群”的建立,有效填补了传统健康教育的不足,使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更简洁方便、费用低、易操作[4]。此种模式既能起到护理信息共享,如就某个问题发起交流,又能起到个性问题共性化,防范其他患儿可能存在的问题出现,从而提升延续护理的质量。通过微信群的互动,提供在线咨询护理服务,为患儿提供针对性的病情访视、用药指导等延续护理服务;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防护内容;提供各种儿科常见疾病的科普宣传知识,提升广大患儿家长的哮喘防治理念。通过护患微信群的互动,能够增进护患的沟通,提升护患之间的信任度,进一步提升延续护理质量,更好地促进患儿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获得更理想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情况、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实施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哮喘患儿对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京鹏,魏红,李学军,等.儿童支气管哮喘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5):353-357.

[2]马丽.家长参与式互动护理对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09-911.

[3]熊洪,王怀莲,潘碧,等.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吸人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11-612.

[4]甘家云.护患微信群对哮喘患儿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17(7):1447-1449.

作者:杜娜 朱雪凤 王惠芬 朱海英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儿童急诊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